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收藏深圳岁月
QQ咨询:
有路璐璐:

收藏深圳岁月

  • 作者:廖虹雷
  •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 ISBN:9787507555646
  • 出版日期:2022年01月01日
  • 页数:340
  • 定价:¥7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07555646
    • 作者
    • 页数
      340
    • 出版时间
      2022年01月01日
    • 定价
      ¥7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收藏深圳岁月》通过“山间岁月”“烽火岁月”“文化岁月”三章40余篇文章“收藏”鲜活灵动的故事,展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地方掌故、人物传奇和独特风物。全书叙述风格幽默、史料详实,底蕴丰厚、意境悠远,是深度了解深圳现代化**都市崛起缘由的一部难得的散文作品
    文章节选
    深圳客家传统服饰的嬗变 经过40 年的飞速发展,深圳已经成为一座没有农耕乡村意义的现代化都市。由于生产生活环境的变化,深圳客家人的传统服饰几乎难得一见。但是,数百年流传的服饰传递出来的人文精神和生活理念,还植根在老一辈人的记忆当中。尽管现代人生活多元化,各种服饰变化多样,然而深圳客家传统的服饰,无不记录着丰富的地域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展示出客家人生动的审美情趣与生活智慧。 深圳传统客家服饰与其他地方汉族服饰的区别
    清康熙《新安县志》风俗条目载:“自永嘉之际,中州人士避地岭表,兹邑礼义之渐,所由来矣。其朴拙成风,巧饰不习,虽未尽出于正,不可谓非忠厚之遗也。”也就是说,早在1680 多年前东晋时期设置“宝安县”后,本地人保持中原的习俗,生活朴实,衣着巧饰,穿戴整洁,忠厚遗风,世代沿袭。 1979 年深圳建市之前,原住民主要有客家人、广府人和少量的闽潮人。据《宝安县志》记载,客家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中部的石岩、龙华、观澜、布吉、沙头角、盐田、平湖(部分)、罗湖(部分)、福田(部分)、南山(部分)和东部的横岗、龙岗、坪山、坪地、坑梓、葵涌、大鹏、南澳等地区。 深圳的客家人一般比广府人迁来较晚,所以在西部沙田的鱼米之乡“没份”落脚,只好栖身在中部与东部的山区丘陵一带。根据���料考证,客家人的村落除了在宋末元初时期零散定居宝安,比如福田的梅林、石岩、观澜、龙华、布吉、大鹏等地一些村庄外,形成规模村落的是明清时期的横(岗)、
    龙(岗)、坪(山)、葵(涌)地区,尤其是清康熙、乾隆年间迁入的为多。由于客家人一路迁徙过来,到了新的环境里垦荒出海,男女一样出田劳动、下海捕鱼,所以服饰讲求实际,方便实用,加上深圳地处亚热带地区,炎热时间长,雨水台风多,原来从中原带来的厚衣紧身的衣着,逐渐改变成薄衣宽松衫裤以及遮阳避风之头帕巾饰。 虽然深圳地区的客家服装与闽粤赣桂的客家服饰为同一个源流,但还是有不少的差异;同样是深圳地区的客家服饰,但阳台山地区客家、横(岗)龙(岗)坪(山)东部地区的客家和大鹏地区的客家,亦有不同之处。 首先是布料的选用。服装上的原料取材当地,明清时期采用青(剑)麻、苎麻、葛布、竹纱纺织土布,用“薯莨”“乌臼树”“土珠”等植物汁和土制“靛粉”浸染而成,俗称“十丈乌”等粗布。 明末清初学者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载:“古时无木绵,皆以细麻为布。葛布也……外有藤布、芙蓉布,以木芙蓉皮织丝为之,能除热汗……又有罾(zēng)布,出新安南头。罾本苎麻所治。” 这则史料记载的是“出新安南头”,可见,南头古城乃至阳台山地区的客家人,早在400 年前就使用细麻布和罾布做衣料。
    目录
    山间岁月 / 001 沧海桑田深圳河 / 003 深圳,从田野里走来 / 011 阳台山深藏悠久的历史文化 / 021 深港边界的“望乡”故事 / 030 漫话深圳古盐场 / 037 老墟老街老井 / 047 大鹏半天云村传奇 / 054 时间在田野里 / 061 40年前经历的罗湖那些事儿 / 065 深圳热土上几件民生趣事 / 071 深圳市树的“变脸” / 078 簕杜鹃,深圳捧你为市花 / 082 烽火岁月 / 085 红旗在深圳升起的那** / 087 深圳红色交通线的生死故事 / 095 “廖承志叫我做交通员” / 102 东江纵队电台诞生始末 / 111 上埗郑奭南——大革命时期中共宝安县委创始人 / 119 草埔梁金生成长为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 126 龙华卓凤康——牙买加归侨中的抗日英雄 / 133 大鹏刘黑仔智救美军飞行员 / 140 樟坑径村兄弟飞行员为抗战捐躯 / 147 周士第率铁甲车队激战沙鱼涌 / 155 南山陈郁——我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先驱 / 161 坪山曾生——名扬华南抗日战场的华侨将军 / 168 西乡郑毓秀——清末民初的奇女子 / 175 沙井陈桂籍英勇善战抗英夷 / 181 500年前深圳之“屯门海战” / 187 深圳之“九龙海战” / 193 100多年前深圳之“庚子起义” / 199 文化岁月 / 215 深圳客家传统服饰的嬗变 / 217 深圳有个疍家民系渐行渐远 / 225 深圳廖姓源流及村落分布 / 234 深圳***古今谈 / 244 深圳名优特产驰名粤港澳 / 252 深圳街头巷尾的能工巧匠 / 261 1980年省港作家**访问深圳 / 268 深圳粤剧纵横谈 / 275 半个世纪前活跃在深圳城乡的文艺轻骑队 / 284 50年前《边防枪声》创作演出始末 / 291 《宝安文艺》杂志的前世今生 / 297 60多年前宝安广播回荡山乡 / 305 附录 / 312 廖虹雷:在繁华都市留住一方乡风民俗 / 312 深圳乡间文化的50年坚守者 / 316 后记 / 322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