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儿童教育心理学: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豆瓣9.4分!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经典之作,被称为儿童版《自卑与超越》,破译儿童成长的心理密码)
QQ咨询:
有路璐璐:

儿童教育心理学: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豆瓣9.4分!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经典之作,被称为儿童版《自卑与超越》,破译儿童成长的心理密码)

  • 作者:﹝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著 ,韦启昌 译
  •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 ISBN:9787516830284
  • 出版日期:2021年09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3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儿童教育心理学》破译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密码,围绕如何帮助儿童形成一个正常、健康的人格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阿德勒指出,儿童阶段出现的种种问题,诸如害羞、孤僻、口吃、尿床,或者逃学、闹事……是由于儿童在追求**和优越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造成了人格缺陷。阿德勒强调,儿童阶段正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培养孩子独立、自信、勇敢、不畏困难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人格的培养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决定着着孩子未来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位置。
    文章节选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育对于成年人来说,其实就是认识自己和用理性指导自己;对于儿童来说也是一样,但两者之间有这样一个区别:由于儿童处于发育阶段,给予他们指导——成年人其实也需要这个指导——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尽可以任由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如果他们也像现代人那样,有两万年的时间去发展文明,并且环境又许可的话,他们终还是可以达到现在的文明高度。既然这样做没有可能,那么,成年人就有必要关注儿童的成长发育,给予他们必需的指导。 但这里的困难在于人们的无知。成年人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爱憎和感情的成因——总之,了解自己的心理,本身就相当困难。那么,了解孩子,并在掌握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指导他们就更是加倍的难事了。 个体心理学专门研究孩子的心理,这固然是为了了解孩子,但同时,对于孩子心理的了解会帮助我们了解成年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个体心理学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心理学的方法:个体心理学的理论紧密结合实践,两者并不脱节。它集中研究人格的统一体,并研究这人格统一体为寻求发展和表达而做出的强劲努力。从这一观点出发,科学知识本身就是实际生活的指南,因为所谓知识也就是知道什么是谬误;谁要是获得了个体心理学这方面的知识——心理学家也好,父母也好,朋友或个人自己也好——谁就能马上懂得实际运用这些知识指导人格的发展。 个体心理学所采用的这一方法,决定了它的学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由个人的人格统一体发动和指引,人的行为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在章,我试图完整地陈述个体心理学的观点;以后各章比较详细地探讨这一章所提出的各种相关的问题。 关于人的成长的一个根本事实就是:人的精神心理总是强有力地、带有目的地追求。孩子从出生的时候起,就不断地挣扎成长。这种成长的目标就是伟大、**和优越,这个目标是无意识形成的,但这目标却无时不在。这种挣扎,这种目标的形成,当然反映了人类独特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这种挣扎主宰了我们一生中的具体的行为;它甚至主宰我们的思想,因为我们的思维并不是客观的,思维受制于我们形成的目标和生活方式。 人格的统一体在人的一生中隐而不显。每一个人代表了一个人格的统一体和这个人对自己的人格统一体的独特安排与塑造。因此,一个人既是一件画作,又是描画这一画作的人。他是他的人格的描画者。虽然如此,他既不可能不犯错误,也不会对自身的灵魂和肉体都具有完整的认识——他只是一个脆弱、极易犯错和欠缺**的人。 在考虑人格的构成时,要注意到:人格的统一体,还有它独特的方式和目标,并不建立在客观现实之上;相反,一个人对生活事实的主观看法才真正是他的人格结构的基础。人对事实的看法和观念,并不就是这事实本身;因此,人类虽然生活在一个充满同一样事实的世界,但却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塑造自己。每个人都根据他对事物的看法来调节自己;他的看法有对的,也有不那么对的。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失败需要我们认真地分析,尤其需要分析一个人在儿童早期形成的对事物的偏颇认识,因为这些偏颇的认识主宰着这个人以后的一生。
    目录
    章 导言 第二章 人格的统一体 第三章 追求优越感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第四章 如何引导孩子追求优越感 第五章 自卑情结 第六章 孩子的成长:防止自卑情结 第七章 社会感情及其发展的障碍 第八章 孩子在家庭的位置:孩子的心理及其相应的对策 第九章 新的环境——对儿童的准备工夫的一种测试 第十章 在学校中的孩子 第十一章 外在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第十二章 青春期和性教育 第十三章 教育者的失误 第十四章 对父母的教育 附录一 个人心理问卷 附录二 五个孩子的个案及其评论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