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工程力学 第2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工程力学 第2版

  • 作者:孙伟 陈建平 范钦珊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679400
  • 出版日期:2021年10月01日
  • 页数:444
  • 定价:¥7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对应学科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科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9年发布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B类)》和《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B类)》,从一般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应工程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模式,突出能力培养,调整内容体系,适当压缩教材篇幅,以满足64~80学时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要求。从金课建设两性一度的要求出发,本书与时俱进,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教学团队近十年来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实践成果引入教材,内容有新意,体系有创新,题目有难度,以期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本书除课程导论外,共18章,第1~3章为静力学部分,第4~9章为运动学与动力学部分,第10~18章为材料力学部分。本书配有多媒体课件、解题指南、教学要求与学习目标、理论要点、学习建议、例题示范等,教师可在机械工业出版社教育服务网(www.cmpedu.com)上注册后免费下载。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各专业的基础力学课程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课 程 导 论 0.1力学与工程 0.2工程力学的研究内容与分析模型 0.2.1工程力学的研究内容 0.2.2工程力学的分析模型 0.3工程力学的研究方法 0.3.1两种不同的理论分析方法 0.3.2工程力学的实验分析方法 0.3.3工程力学的计算机分析方法 0.4工程力学的学习目标 第1篇静力学 第1章静力学基础 1.1力与力的效应 1.1.1力的概念 1.1.2力的效应 1.1.3力系的概念 1.2静力学基本原理 1.3工程常见约束与约束力 1.3.1柔性约束 1.3.2刚性约束 1.4受力分析初步 1.4.1受力分析概述 1.4.2受力图绘制方法应用举例 1.5小结与讨论 1.5.1小结 1.5.2关于约束与约束力 1.5.3关于受力分析 1.5.4关于二力构件 1.5.5关于静力学中某些原理的适 用性 习题 第2章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2.1力的投影与汇交力系的简化 2.1.1力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投影 2.1.2力的正交分解与解析表达 2.1.3汇交力系的简化 2.2力矩概念的扩展和延伸 2.2.1力对点之矩 2.2.2力对轴之矩 2.2.3力矩关系定理 2.2.4合力矩定理 2.3力偶及其力偶矩 2.3.1力偶 2.3.2力偶的性质及力偶矩 2.3.3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2.4力系等效的概念 2.4.1力系的主矢与主矩——力学的 基本特征量 2.4.2力系等效原理 2.5力系简化的概念 2.6一般力系的简化 2.6.1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 2.6.2固定端约束的约束力 2.7小结与讨论 2.7.1小结 2.7.2关于力的矢量性质的讨论 2.7.3关于力系简化的终结果 2.7.4关于力偶性质推论的适用性 2.7.5重力系的简化与物体的** 习题 第3章力系的平衡 3.1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3.1.1力系的平衡条件 3.1.2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3.1.3单个构件的平衡问题 3.2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3.2.1静定和超静定的概念 3.2.2物系平衡问题的解法 3.3考虑摩擦时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3.3.1库仑摩擦定律 3.3.2摩擦角与自锁现象 3.3.3摩擦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3.4小结与讨论 3.4.1小结 3.4.2受力分析的重要性 3.4.3关于简单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 讨论 3.4.4正确的直观判断 3.4.5关于桁架分析的讨论 习题 第2篇运动学与动力学 第4章点的一般运动与刚体的基本 运动 4.1点的一般运动 4.1.1描述点运动的矢量法 4.1.2描述点运动的直角坐标法 4.1.3描述点运动的弧坐标法 4.2刚体的基本运动 4.2.1刚体的平移 4.2.2刚体的定轴转动 4.3小结与讨论 4.3.1小结 4.3.2建立点的运动方程与研究点的 运动几何性质 4.3.3点的运动学的两类应用问题 4.3.4描述点的运动的极坐标形式 习题 第5章点的复合运动 5.1点的复合运动的概念 5.1.1两种参考系 5.1.2三种运动 5.1.3三种速度和三种加速度 5.2速度合成定理 5.3牵连运动为平移时点的加速度合成 定理 5.4牵连运动为转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 定理 5.4.1牵连运动为转动时点的加速度 合成定理 5.4.2科氏加速度 5.5小结与讨论 5.5.1小结 5.5.2正确选择动点和动系,是应用点的 复合运动理论的重要基础 5.5.3牵连运动与牵连速度的概念 5.5.4科氏加速度的概念与加速度合成 定理投影式的正确应用 习题 第6章刚体平面运动 6.1刚体平面运动方程 6.1.1刚体平面运动力学模型的简化 6.1.2刚体平面运动的运动方程 6.2平面运动分解为平移和转动 6.3平面图形上各点的速度分析 6.3.1基点法 6.3.2速度投影法 6.3.3瞬时速度**法 6.4平面图形上各点的加速度分析 6.5小结与讨论 6.5.1小结 6.5.2刚体复合运动 6.5.3平面图形上点的加速度分布也能 看成绕速度瞬心C*的旋转吗 6.5.4平面图形的角速度ω与相对 角速度ωr 习题 第7章动量定理与动量矩定理 7.1质点系动力学普遍定理概述 7.1.1动力学普遍定理概述 7.1.2质点系的质心 7.1.3质点系的外力和内力 7.2动量定理 7.2.1质点系整体运动的基本特征量 之一:动量的主矢 7.2.2动量定理 7.2.3质心运动定理 7.2.4动量定理与质心运动定理的投影式 与守恒式 7.2.5动量定理应用于简单刚体系统 7.3动量矩定理 7.3.1质点系对定点的动量矩定理 7.3.2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 7.3.3质点系相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 7.4小结与讨论 7.4.1小结 7.4.2几个有意义的实例 7.4.3质点系矢量动力学的两个矢量系 (外力系与动量系)及其关系 7.4.4突然解除约束问题 习题 第8章动能定理 8.1力的功 8.1.1力的功的定义 8.1.2作用在刚体上力偶的功 8.1.3质点系内力的功 8.1.4理想约束力的功 8.2质点系与刚体的动能 8.2.1质点系的动能 8.2.2刚体的动能 8.3动能定理 8.3.1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8.3.2动能定理的应用举例 8.4势能的概念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8.4.1有势力和势能 8.4.2机械能守恒定律 8.5动力学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 8.6小结与讨论 8.6.1小结 8.6.2功率方程的概念 8.6.3应用动力学普遍定理时的运动 分析 习题 第9章达朗贝尔原理 9.1惯性力与达朗贝尔原理 9.1.1质点的达朗贝尔原理 9.1.2质点系的达朗贝尔原理 9.2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 9.2.1惯性力系的主矢与主矩 9.2.2刚体平移时惯性力系的简化 9.2.3刚体做定轴转动时惯性力系的 简化 9.2.4刚体做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 简化 9.3达朗贝尔原理的应用示例 9.4小结与讨论 9.4.1小结 9.4.2正确施加与简化惯性力系是应用 达朗贝尔原理的关键 9.4.3惯性力系的主矢与主矩的物理 意义 9.4.4动能定理与达朗贝尔原理综合 应用 习题 第3篇材 料 力 学 第10章材料力学基础 10.1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 10.1.1均匀连续性假设 10.1.2各向同性假设 10.1.3小变形假设 10.2外力、内力和应力 10.2.1外力 10.2.2内力与内力分量 10.2.3应力 10.3变形、位移和应变 10.3.1变形与位移 10.3.2应变 10.4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0.5小结与讨论 10.5.1小结 10.5.2弹性体受力与变形特征 10.5.3材料力学的分析方法 习题 第11章内力分析与内力图 11.1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 11.1.1弹性体的平衡原理 11.1.2控制面 11.1.3杆件内力分量的正负号规则 11.2确定内力分量的力系简化方法 11.3轴力图与扭矩图 11.3.1轴力图 11.3.2扭矩图 11.4剪力图与弯矩图 11.4.1工程中的承弯构件及其力学 模型 11.4.2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11.4.3分布载荷集度与剪力、弯矩间 的微分关系 11.4.4剪力图与弯矩图 11.5小结与讨论 11.5.1小结 11.5.2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习题 第12章轴向拉伸与压缩 12.1拉压杆的应力分析与计算 12.2轴向载荷作用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12.2.1材料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12.2.2塑性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12.2.3脆性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12.2.4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12.2.5强度失效概念与失效应力 12.3拉压杆的强度设计 12.3.1强度设计准则、**因数与许用 应力 12.3.2三类强度计算问题 12.3.3强度设计准则应用举例 12.4拉压杆的变形、位移分析与计算 *12.5拉伸和压缩超静定问题简述 12.6小结与讨论 12.6.1小结 12.6.2关于应力和变形公式的应用 条件 *12.6.3关于加力点附近区域的应力 分布 *12.6.4关于应力集中的概念 12.6.5拉伸与压缩杆件斜截面上的 应力 习题 第13章圆轴扭转 13.1切应力互等定理 13.2圆轴扭转时的切应力分析 13.2.1几何关系 13.2.2物理关系 13.2.3静力学关系 13.2.4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表达式 13.3承受扭转时圆轴的强度设计与刚度 设计 13.3.1扭转试验与扭转破坏现象 13.3.2扭转强度设计 13.3.3扭转刚度设计 13.4小结与讨论 13.4.1小结 13.4.2关于圆轴强度与刚度设计 *13.4.3矩形截面杆扭转时的切应力 习题 第14章弯曲强度 14.1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14.1.1静矩、形心及其相互关系 14.1.2惯性矩、极惯性矩、惯性积、惯性半径 14.1.3惯性矩与惯性积的移轴定理 14.1.4惯性矩与惯性积的转轴定理 14.1.5主轴与形心主轴、主惯性矩与形心主惯性矩 14.2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14.2.1平面弯曲与纯弯曲的概念 14.2.2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析 14.2.3梁的弯曲正应力公式的应用与推广 14.3平面弯曲正应力公式应用举例 14.4梁的强度计算 14.4.1梁的失效判据 14.4.2梁的弯曲强度设计准则 14.4.3梁的弯曲强度计算步骤 14.5小结与讨论 14.5.1小结 14.5.2关于弯曲正应力公式的应用条件 14.5.3弯曲切应力的概念 14.5.4关于截面的惯性矩 14.5.5提高梁强度的措施 习题 第15章弯曲刚度 15.1基本概念 15.1.1梁弯曲后的挠度曲线 15.1.2梁的挠度与转角 15.1.3梁的位移与约束密切相关 15.1.4梁的位移分析的工程意义 15.2小挠度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15.2.1小挠度微分方程 15.2.2积分常数的确定约束条件与 连续条件 15.3工程中的叠加法 15.3.1叠加法应用于多个载荷作用的 情形 15.3.2叠加法应用于间断性分布载荷作用的情形 15.4简单的超静定梁 15.4.1求解超静定梁的基本方法 15.4.2简单的超静定问题示例 15.5梁的刚度设计 15.5.1梁的刚度设计准则 15.5.2刚度设计举例 15.6小结与讨论 15.6.1小结 15.6.2关于变形和位移的相依关系 15.6.3关于梁的连续光滑曲线 15.6.4关于求解超静定问题的讨论 15.6.5关于求解超静定结构特性的讨论 15.6.6提高梁的弯曲刚度的途径 习题 第16章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 16.1基本概念 16.1.1应力状态分析的意义 16.1.2应力状态分析的基本方法 16.2平面应力状态分析——任意方向面上应力的确定 16.2.1方向角与应力分量的正负号约定 16.2.2微元的局部平衡 16.2.3平面应力状态中任意方向面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 16.3应力状态中的主应力与切应力 16.3.1主平面、主应力与主方向 16.3.2平面应力状态的三个主应力 16.3.3面内切应力与一点的切应力 *16.4分析应力状态的应力圆方法 16.4.1应力圆方程 16.4.2应力圆的画法 16.4.3应力圆的应用 16.5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应变能密度 16.5.1广义胡克定律 16.5.2各向同性材料各弹性常数之间的关系 16.5.3总应变能密度 16.5.4体积改变能密度与畸变能密度 16.6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设计准则 16.6.1拉应力准则——强度理论 *16.6.2拉应变准则——第二强度理论 16.6.3切应力准则——第三强度理论 16.6.4畸变能密度准则——第四强度理论 16.7薄壁容器强度设计简述 16.7.1环向应力与纵向应力 16.7.2强度设计简述 16.8斜弯曲 16.8.1产生斜弯曲的加载条件 16.8.2叠加法确定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16.8.3正应力与强度设计准则 16.9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的强度计算 16.10弯曲与扭转组合的强度计算 16.10.1计算简图 16.10.2危险点及其应力状态 16.10.3强度设计准则与设计公式 16.11小结与讨论 16.11.1小结 16.11.2关于应力状态的几点重要结论 16.11.3平衡方法是分析应力状态重要、基本的方法 *16.11.4关于应力状态的不同的表示方法 16.11.5正确应用广义胡克定律 16.11.6应用强度设计准则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习题 第17章压杆的稳定性 17.1弹性平衡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17.1.1平衡构形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 17.1.2临界状态与临界载荷 17.2细长压杆的临界载荷 17.2.1两端铰支的细长压杆 17.2.2其他刚性支承细长压杆临界载荷 的通用公式 17.3长细比的概念三类不同压杆的判断 17.3.1长细比的定义与概念 17.3.2三类不同压杆的区分 17.3.3三类压杆的临界应力公式 17.3.4临界应力总图与λp、λs值的确定 17.4压杆的稳定性设计 17.4.1压杆稳定性设计内容 17.4.2**因数法与稳定性设计准则 17.4.3压杆稳定性设计过程 17.5压杆稳定性分析与稳定性设计示例 17.6小结与讨论 17.6.1小结 17.6.2稳定性计算的重要性 17.6.3影响压杆承载能力的因素 17.6.4提高压杆承载能力的主要途径 17.6.5稳定性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几个 重要问题 习题 第18章动载荷与疲劳强度简述 18.1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构件上的惯性力与动应力 18.2旋转构件的受力分析与动应力计算 18.3冲击载荷与冲击应力 18.3.1计算冲击载荷的基本假定 18.3.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18.3.3冲击时的动荷因数 18.4疲劳失效特征及原因分析 18.4.1交变应力的名词和术语 18.4.2疲劳失效特征 18.4.3疲劳极限与应力-寿命曲线 18.5影响疲劳寿命的因素 18.5.1应力集中的影响——有效应力集中因数 18.5.2零件尺寸的影响——尺寸因数 18.5.3表面加工质量的影响——表面质量因数 18.6基于无限寿命的疲劳强度设计 18.6.1基本概念 18.6.2无限寿命设计方法简述 18.6.3等幅对称应力循环下的工作**因数 18.6.4等幅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疲劳寿命估算 18.7小结与讨论 18.7.1小结 18.7.2不同情形下动荷因数具有不同的形式 18.7.3运动物体突然制动时的动载荷与动应力 18.7.4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途径 习题 附录 附录A型钢表 附录B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