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班主任心理辅导
QQ咨询:
有路璐璐:

班主任心理辅导

  • 作者:宋美霞,马莉莉,王洪明,等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76022230
  • 出版日期:2022年01月01日
  • 页数:248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班级管理、班级教育、班级辅导三者构成现代中小学班级工作的重要内容。班主任心理辅导不仅是实现班级辅导的重要途径,更是成为学生人生导师的必要前提。班主任心理辅导一方面指班主任对学生实施心理辅导,另一方面也指班主任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是所有中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班主任心理辅导是班主任以心理辅导理论与技术为指导, 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导向, 对学生个体、群体和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所开展的心理辅导活动。全书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学业辅导、行为辅导、生涯辅导三大**辅导内容,团体辅导、个别心理疏导、危机干预、家班合作四大工作任务,以及伦理原则和班主任心理调适等内容组成。
    文章节选
    章 概论
    班级管理、班级教育、班级辅导三者构成现代中小学班级工作的重要内容。班主任心理辅导不仅是实现班级辅导的重要途径,更是成为学生人生导师的必要前提。班主任心理辅导一方面指班主任对学生实施心理辅导,另一方面也指班主任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是所有中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本章主要对班主任心理辅导进行内涵与外延的界定,明确班主任心理辅导的工作定位、目标任务与基本内容,并对其理论价值、政策依据与实践需要作出分析。
    节 内涵与定位
    一、基本涵义
    班主任心理辅导是班主任以心理辅导理论与��术为指导,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导向,对学生个体、群体和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所开展的心理辅导活动。
    (一)班主任心理辅导是班级辅导的一部分
    从中小学班级变革来看,班级正发生着从管理到辅导的变革。从约束与管教学生的行为而言,管理是处理、控制、监管;辅导是帮助、指导、引导,它们的理念与方式方法是不同的。管理对人的行为有更强的控制;辅导是教师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以及所处的环境,使之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
    班级意识与班级领导行为是说明班级的两个重要维度。有学者认为,“班级意识是班级中全体师生对于班级的看法与态度,对教师承担的任务与职责以及对班级环境与学生个人成长的认知;班级领导行为是班级中全体师生在班级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与生活方式,它是在一定的班级生态环境下,不同的个人或群体在班级文化与个人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在班级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 研究发现,班级意识由角色责任感、组织观、纪律意识、规则意识等班级“管理”意识以及班级特性观、班级社会观、人际互动观、班级性质观等班级“辅导”意识组成。班级领导行为包括为达成目标而作的努力和工作绩效,以及为维持团体而作的努力两个因素,前者主要实现班级的“管理”职能,后者主要实现班级的“辅导”职能。班级辅导就是辅导主体运用班级特性观、班级社会观、人际互动观、班级性质观等班级意识,对被辅导者采取一种支持、互动、教练、授权的行为,它包括思想领导、学业辅导、行为指导、心理疏导、生活引导、生涯向导。班级辅导的主体可以是班主任、班级学科教师、学生等,但班主任实施心理辅导是班级辅导的重要途径。
    (二)班主任心理辅导不是个别心理咨询
    班主任既要在班级工作中有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也要对学生个体进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班主任心理辅导要以心理辅导理论与技术为指导,通过建立关系、判断问题、认知调整、行为指导等步骤,帮助学生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困扰与行为问题。班主任心理辅导不是个别心理咨询,不需要班主任必须具备心理咨询资质,但需要班主任懂得基本的心理辅导理论、技术与伦理。班主任心理辅导是一种非**性、非咨询性的心理援助途径,主要任务是与班主任日常的个别谈话、语言鼓励、情感劝慰、行为支持等相结合,以纠正学生的偏执观念与“错误”认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与过重压力,调整学生的目标定位与不当行为,化解学生的问题困扰与心理郁结。
    (三)班主任心理辅导不是团体心理咨询
    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班主任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不同在于建班育人,因此班主任心理辅导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也要关注学生群体与班集体,但是并不是说班主任要开展团体心理咨询。樊富珉认为,“团体心理咨询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团体心理咨询适用于有共同发展课题或有共同心理困扰的人。” 团体心理咨询本质特征是通过建立团体,运用团体内人际交往的作用达成助人的目的,其团体成员一般是具有共同心理困扰的人,以6-12人为宜。班主任心理辅导是以班级为单位,并不对成员进行招募与筛选,一般人数也超过12人,因此它不是团体心理咨询。如果班主任在本班内进行成员招募,自己作为团体带领着,针对学生群体中的问题,人数也在6-12人之内,此时班主任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就需要具备心理咨询资质,就不属于这里讨论的班主任心理辅导。
    (四)班主任心理辅导不是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对班级开展的心理活动,是由心理老师执教的一门课程。有学者认为,“心理辅导活动课以班级为单位,以全班学生为辅导对象,以发展性辅导为主要任务,关注和促进学生各个阶段的个性发展,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并终实现积极人格的养成。” 心理辅导活动课与其它课有一些区别,如教师不是直接讲授知识要点,而是通过活动、体验、感悟让学生获得自主成长;在教学中教师不是教导者,而是引导者等。班主任心理辅导虽然可以是对班级开展的心理活动,但通常是在主题班会课或专题教育中进行的。班主任心理辅导要聚焦班级中的共性心理问题,以问题为**来设计辅导主题;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需要指向学生心理素养的全面提升和健康心理的维护。
    有学者认为,“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功能和预防性功能的主要手段,小组辅导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性功能和矫治性功能的主要手段,个别辅导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矫治性功能的主要手段,三种辅导方式相互补益,有机统一,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覆盖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心理服务。” 其实,这只是从心理老师的视角来说的三种辅导方式。对班主任而言,同样需要对学生个体、群体和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但班主任心理辅导既不是心理辅导活动课,也不是小组辅导(团体心理咨询)和个别辅导(心理咨询)。
    二、工作定位
    班主任心理辅导是班主任工作三大任务之一。我们认为,班级教育、班级管理与班级辅导是班级工作的三大核心任务。班主任心理辅导作为班级辅导的一部分,既不同于班级管理,也不同于班级教育。教育在于使受教育者行为朝好的方向改变;辅导同样要求来访者在寻求专业服务中获益,但仅侧重于班级工作中的“服务”与“引导”,而非“管理”与“训导”。当班级辅导中的思想领导、学业辅导、行为指导、心理疏导、生活引导、生涯向导作为独立的工作领域时,班主任心理辅导与它们只是一种交叉关系,不能取代这些领域的教育功能。例如,思想领导不只是班主任心理辅导时需要开展的,其他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领导,以发挥全员育人的职责,但班主任心理辅导有不同的侧**与要求。锡伦(Thelen)曾提出过班级社会(The classroom society)的基本思想与理论框架,建构了教育性班级观(Propositions for Educative Classrooms),认为班级社会由“心理的(psyche-)、社会的(socio-)、任务(task)” 三层面组成。在我们看来,班级辅导实现心理的(psyche-)功能,班级教育实现社会的(socio-)功能,班级管理实现任务(task)的功能。
    首先,班主任心理辅导不同于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它是辅导者(教师)帮助来访者(学生)认识自己与所处的环境,进而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例如,如果学生不愿意来学校上课,班主任远不是通过批评教育就能奏效的,一般而言学生不会仅由于老师的道德说理或对他进行批评就来学校上课,班主任还需要了解学生家庭与在校的情况,通过家校联系、行为指导等途径促使学生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
    其次,班主任心理辅导不同于班主任对学生的行为管理。有学者指出“学生行为指导”与“学生行为管理”的区别,即“对于学生的违规行为加以强制性约束,这是‘管理’;对学生行为中良好的苗头,‘把被指引的人的主动趋势,引导到某一连续的道路’,这便是杜威所谓‘指导’。此外,如果学生的某种问题行为,虽带有违规倾向,但有可能因势利导,把它引向正面的、积极的方向,叫做‘疏导’。” 例如,对于那些不愿意来学校上课的学生,通过外部压力、校规校纪与班级制度的要求强制其来学校上课,效果往往不佳。如果他不是厌学、学校恐惧症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他也未必会愿意接受心理咨询,当然学校心理老师还是可以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工作的。其实,即便学生出于外部压力来到了学校,但未必是心甘情愿的,未必会主动学习,他还是可能“身在学校心在家”。因此,班主任不是一定要从“制度管人”的角度来要求学生,他还可以通过认知调整、行为塑造等途径引导学生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成来学校上课的目的,这就是班主任的个体心理疏导。
    目录
    章 概论 1 节 内涵与定位 1 一、基本涵义 1 二、工作定位 3 第二节 目标与内容 4 一、目标任务 4 二、内容体系 4 第三节 意义与价值 5 一、理论价值 5 二、政策依据 6 三、实践需要 6 第二章 理论基础 7 节 积极心理学 7 一、涵义 7 二、产生与发展 8 三、主要领域 9 四、积极心理品质 10 第二节 儿童道德发展 10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11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12 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13 四、吉利根的道德发展理论 14 第三节 学校心理支持 15 一、社会支持理论 15 二、支持性心理** 16 三、心理支持技术 17 第三章 实践伦理 18 节 平等中的** 18 一、简要概述 18 二、理论视角 19 三、辅导建议 20 第二节 教育中的保密 22 一、简要概述 22 二、理论视角 22 三、辅导建议 23 第三节 角色中的多重关系 25 一、简要概述 25 二、理论视角 25 三、辅导建议 26 第四章 学业辅导 29 节 学习习惯 29 一、简要概述 29 二、理论视角 29 三、辅导建议 32 第二节 学习动机 33 一、简要概述 33 二、理论视角 33 三、辅导建议 35 第三节 学习策略 37 一、简要概述 37 二、理论视角 38 三、辅导建议 39 第五章 行为指导 41 节 多动行为 42 一、简要概述 42 二、理论视角 42 三、辅导建议 42 第二节 攻击性行为 45 一、简要概述 45 二、理论视角 46 三、辅导建议 46 第三节 网络沉溺 50 一、简要概述 50 二、理论视角 50 三、辅导建议 51 第六章 生涯向导 54 节 自我认同 54 一、简要概述 54 二、理论视角 54 三、辅导建议 55 第二节 入学适应 57 一、简要概述 57 二、理论视角 57 三、辅导建议 58 第三节 生涯指导 61 一、简要概述 61 二、理论视角 61 三、辅导建议 62 第七章 心理疏导 65 节 自卑困扰 65 一、 简要概述 65 二、理论视角 66 三、辅导建议 66 第二节 学习困难 69 一、简要概述 69 二、理论视角 69 三、辅导建议 70 第三节 情绪失控 72 一、简要概述 72 二、理论视角 73 三、辅导建议 73 第四节 人际冲突 75 一、简要概述 75 二、理论视角 76 三、辅导建议 76 第八章 危机预防 79 节 偶发事件处理 79 一、简要概述 79 二、理论视角 79 三、辅导建议 80 第二节 危机情况应对 82 一、简要概述 82 二、理论视角 83 三、辅导建议 84 第三节 灾难心理援助 87 一、简要概述 87 二、理论视角 87 三、辅导建议 88 第九章 团体辅导 90 节 心理主题班会 90 一、简要概述 90 二、理论视角 91 三、辅导建议 91 第二节 心理拓展活动 94 一、简要概述 94 二、理论视角 94 三、辅导建议 96 第三节 心理专题教育 98 一、简要概述 98 二、理论视角 99 三、辅导建议 100 第四节 集体心理活动 103 一、简要概述 103 二、理论视角 104 三、辅导建议 105 第五节 班级网络心理社区 107 一、简要概述 107 二、理论视角 107 三、辅导建议 108 第十章 家班合作 110 节 家班沟通 110 一、简要概述 110 二、理论视角 111 三、辅导建议 111 第二节 居家指导 114 一、简要概述 114 二、理论视角 115 三、辅导建议 115 第三节 家庭心理辅导 116 一、简要概述 116 二、理论视角 117 三、辅导建议 117 第十一章 班主任心理健康 119 节 班主任压力管理 119 一、简要概述 119 二、理论视角 120 三、辅导建议 120 第二节 班主任情绪调适 124 一、简要概述 124 二、理论视角 124 三、辅导建议 125 第三节 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 128 一、简要概述 128 二、理论视角 128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