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永远的黄河”丛书-黄河宁 天下平
QQ咨询:
有路璐璐:

“永远的黄河”丛书-黄河宁 天下平

  • 作者:黄河水利委员会新闻宣传出版中心
  •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 ISBN:9787571110246
  • 出版日期:2021年06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3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套书从自然、人文和治理三个方面分别讲述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基本情况和她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深刻影响。册主要讲述黄河的发源、流向以及黄河流域的地特征、自然风光、自然资源等;第二册主要讲述在黄河滋养下人类文明的诞生以及黄河两岸农耕文化、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背后的历史,朝代更迭、古都文化以及在历史进程中黄河带给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和对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的塑造。第三册主要讲黄河水患、河道变迁和黄河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三册内容探寻黄河文化作为民族之根和魂的含义,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价值。内容图文并茂,语言生动,通俗易懂。
    文章节选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 年),黄河又一次改道,淤塞了运河,不但漕运中断,皇帝的祖坟也面临洪水威胁,朝廷深感惶恐,治黄问题又被提上了紧迫的议事日程。当时治河主要采用“分其流,杀其势”的传统方法,数年间, 负责治河的官员接连换了6 人,黄河的河患不但没有消除,反而越来越严重。 既要减少黄河河患,还要确保安徽凤阳的皇陵不受淹,同时兼顾作为大明王朝生命线的大运河漕运畅通,黄河治理形势异常复杂严峻。 ���靖四十四年(1565 年),黄河在江苏沛县决口,大运河被淤塞100 多千米,徐州以上纵横百里间一片泽国,灾害**严重。 潘季驯受命于危难,被任命为总理河道大臣,协助工部尚书朱衡治理运河,他的首要任务是保证漕运通畅。在治河方法上,潘季驯与朱衡发生了分歧, 朱衡看到原来运河淤塞严重,主张在济宁南阳附近重开一条新河,而潘季驯主张恢复故道。朝廷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同意开新河,同时部分修复运河故道。在近1 年的时间内,两人同心协力,开挖了鱼台南阳到沛县留城140 余里的新河,疏浚了从留城以南至境山(今江苏徐州北)茶城的53 里旧河, 遏制了飞云桥的黄河决口,使黄河水不再东侵,漕运也得到恢复。此次治河工程取得了成功,潘季驯晋升为右副都御史。这是潘季驯次治河。嘉靖四十五年(1566 年)十一月,他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遂离职回家守孝3 年。 在潘季驯守孝期间,治河工作先后由朱衡和翁大立主持,依然延续“只保运不保河”的治河思路,方法是多开新河,避开黄河对运河的影响。但新河未开,黄河邳州又泛滥,造成了运河的淤塞。明隆庆四年(1570 年),朝廷再次任命潘季驯担任总理河道大臣治河,潘季驯此次治河,采取了“加修堤防”和“堵塞决口”两项措施,并初步产生了筑近坝以束缚水流,筑遥堤以防溃决,利用双重堤防实现束水攻沙的设想。他指挥5 万民工,堵复了11 处决口,修筑缕堤3 万余丈,使故道得以恢复。潘季驯当时正患背疮,可他不顾病痛,率领民工奋力抢险。当洪水漫过堤顶时,他沉着冷静,坚守堤防, 鼓舞了民工的斗志,经过几昼夜的奋战,终于取得了胜利。后来经历了3 次伏秋大汛,他指挥治理的地方都安然无恙。一年之内,他堵住了黄河决口, 修复了部分黄河故道,重新开通了漕运。但他的治河理论遭到了朝廷很多人的质疑,恰在此时,黄河又一次决口,漕船覆没近百艘,在言官的弹劾之下, 隆庆六年(1572 年),潘季驯被撤销一切职务。 明万历四年(1576 年)和万历五年(1577 年),黄河再次在徐州等处决口,黄淮交汇处被淤塞,黄河北流,大水紧逼淮河,随后淮河又决口,河道向南迁徙,灾情十分严重。在宰相张居正极力举荐下,万历六年(1578 年), 朝廷第三次启用潘季驯治河,任命他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总理河漕兼提督军务。潘季驯主持的一次大规模治河活动开始了。 潘季驯此次治河所面临的河道形势较之前几年相比,具有受灾面积大、牵涉因素多和治理内容更为复杂的特点。以往治理,只在黄河,而这次则要兼顾黄河、淮河和运河三条河流的关系,要通盘考虑治黄、治淮、保运、保祖陵、保民生等5 大方面的利益要求。 经过全面勘测、调查和研究,潘季驯提出了对黄河治理的看法,他认为当时黄河的灾害,一是堤防决口,河道淤积,河口淤塞;二是黄河河床抬高, 淮河水不能进入,于是向东南方向泛滥,造成淮、扬等地大面积受灾;三是黄河决口殃及运河,淤塞漕运使其中断。 潘季驯反对只着眼于局部,在向朝廷的上疏中,提出实施黄、淮、运全面治理规划,“通漕于河,治河即以治漕,会河于淮,则治淮即以治河,会河、淮而同入于海,则治河、淮即以治海”,只有束水攻沙,蓄清刷黄,集中水流将泥沙冲刷入海,才能解决黄河的问题。黄河的问题解决了,淮河、运河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当时治河的人一般都崇尚疏导分流,认为那是大禹实行的圣人之法。只有疏导分流、顺其自然才是上策。而修筑堤防被视为下策。潘季驯则认为, 水流分散才是造成灾害的真正原因。
    目录
    章 天生一条黄河 /001 节 黄河,你从哪儿来 /003 第二节 九曲黄河万里沙 /007 第三节 中华民族的摇篮 /012 第四节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演变 /017 第五节 迁徙不定的下游河道 /022 第六节 沉重的黄河水患 /027 第七节 治水如治国 /032 第二章 历代黄河治理 /037 节 大禹治水的传说 /039 第二节 汉武帝瓠子堵口 /045 第三节 贾让治河三策 /051 第四节 王景治河 千年无患 /055 第五节 贾鲁治黄河 恩在怨消磨 /059 第六节 潘季驯——大明治水人 /063 第七节 靳辅:黄淮归海 漕运畅通 /069 第八节 李仪祉——近代治黄事业的开拓者 /0 第二章 人民治黄新纪元 /081 节 人民治理黄河事业的发端 /083 第二节 一手拿枪 一手拿锨 /087 第三节 支援刘邓大军渡黄河 /093 第四节 向开国大典献礼 /097 第四章 除害兴利 综合治理 /105 节 视察黄河 /107 第二节 宽河固堤 防御洪水 /110 第三节 黄河下游引黄灌溉的兴起 /118 第四节 中国部江河治理综合规划 /123 第五节 战胜 1958 年大洪水 /127 第六节 万里黄河坝 /133 第七节 璀璨的长河明珠 /138 第五章 上拦下排 两岸分滞 /143 节 淮河大洪水敲响警钟 /145 第二节 战胜 1982 年大洪水 /151 第三节 加快推进黄土高原治理 /157 第四节 世纪工程小浪底 /162 第五节 基本形成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 /166 第六章 实现黄河长治久安 /173 节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175 第二节 九曲黄河千重浪 /180 第三节 黄河万里浪淘沙 /184 第四节 堤防永固 大河安澜 /189 第五节 系统治理 总体布局 /193 第六节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198 参考文献 /205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