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文学社会学批评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文学社会学批评

  • 作者:皮埃尔·V.齐马 著,吴岳添 译,我思 出品
  •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9842015
  • 出版日期:2021年11月01日
  • 页数:304
  • 定价:¥5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曾作为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的教材使用,它由浅入深地阐明了文学社会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它的各种方法和模式,词汇和句法的社会功能,以及从精神分析批评到文本社会学批评的发展过程,使读者得以了解社会学批评的来龙去脉。本书提出并完善了文本社会学批评理论,并结合加缪的《局外人》、罗伯-格里耶的《窥视者》、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和穆齐尔的《没有个性的人》等大量20世纪经典作品,进行了多层面的批评个案研究,使理论阐释变得生动、丰满,具有可读性和启发性。 本书同时附有大量有用的参考书目及内容简介,对于文学专业的师生和研究者尤其具有阅读参考价值。
    文章节选
    译者前言 吴岳添 法国现当代文学批评主要有三类:社会学批评、精神分析批评和结构主义批评。这三类文学批评各有特色:源自弗洛伊德心理学的精神分析批评注重作者的童年经历和人格发展,既不涉及语言结构,又忽略社会环境,过分强调了人的潜意识和性欲本能;结构主义批评注重语言和符号,力图成为解释世界的模式,它的各种流派标新立异、众说纷纭,充满了晦涩难懂的术语,但都未超出文本的范畴。社会学批评的历��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时代。孟德斯鸠提出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为后来斯塔尔夫人的《论文学与社会建制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也为文学社会学批评提供了理论依据。包括从卢卡契到戈尔德曼(1913—1970)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在内,社会学批评的各个流派都言之成理,然而它们都不涉及作品文本的语义、句法和叙述结构,这既是社会学批评的特点,也不能不说是它的一个缺陷,也是它在 20世纪 60年代初与新批评派论战时,面对气势逼人的结构主义学派显得力不从心的原因。 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看,人们自然会想到是否可能使社会学批评、精神分析批评和结构主义批评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一种更为全面的文学批评?看来相比之下,只有社会学批评在研究作品和社会的关系时,把**转移到作品的语言结构方面,才有可能把这三类批评结合起来。 1985年 12月,我赴巴黎高等社会科学院文学社会学班进修,导师雅克·莱纳特是文学社会学家,他选定的教材就是当年刚刚出版的皮埃尔·V.齐马的《文学社会学批评》。这部著作的出版正逢其时,它由浅入深地阐明了文学社会学批评领域里的基本概念,它的各种方法和模式,阐释了词汇和句法的社会功能,以及从精神分析学到文本社会学的发展过程,并且提供了许多生动的例证,从而使读者得以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书后所附的大量参考书目及其内容简介,也是非常珍贵的参考资料,所以我在阅读过程中就决心把这本难得的教材译成中文。 当时齐马已经发表了《文学的文本社会学》(1978)、《文本社会学:评注性引论》(1980)、《小说的双重性:普鲁斯特、卡夫卡、穆齐尔》(1980)和《小说的无差异性:萨特、莫拉维亚、加缪》(1982)等一系列重要著作,而且被译成了英语和汉语等 9种语言,是声名**的文学批评家和社会学家,但我国读者对他还几乎一无所知。齐马于 1946年出生在布拉格,是原籍捷克德语区的奥地利和荷兰公民,曾在爱丁堡大学攻读社会学和政治学,先后获得美学和文学社会学的博士学位。从 1972年开始,他先后在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教授文学社会学和文学理论,1983年起任奥地利克拉根福的阿尔卑斯阿德里亚大学比较文学教授。这期间他还在那不勒斯大学东方学院和维也纳大学等院校任客座教授,是伦敦的欧洲学院等国外学院的成员。 齐马的研究方向是文学和美学理论、社会学和社会哲学。他借助巴赫金的文学理论、格雷玛斯的结构符号学发展了一种文本社会学,也就是把符号学引入社会学批评,以此来阐明一切文学的和非文学的(宗教的、科学的和意识形态等的)文本。他特别关注语言和社会的关系,从社会的语言环境出发来分析各种文本,区分集团语言和社会方言。例如要理解普鲁斯特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就要依据当时**社会的谈吐;要看懂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和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1874—1929)的戏剧,就要与当时有闲**的社会方言联系起来,这实际上就是把社会学批评和结构主义批评结合在一起了。 《文学社会学批评》从社会语言环境出发对一些文本进行了详尽的评述。例如加缪的《局外人》,主人公墨尔索对是否要结婚、什么时候死去都无所谓,看起来是一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齐马指出《局外人》涉及的是基督教人道主义的社会方言,检察长的话语是由善 /恶、无辜 /有罪、爱 /憎等二分法构成的,是一种善恶二元论的叙事,善与恶等词语在这种社会方言里已经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它们的所谓价值正是官方的文化所确定的。法庭以官方文化的名义把墨尔索确定为一个罪人,加缪实际上是在批判基督教的人道主义话语的镇压性质,是在为人的本性和人的生命辩护。 又如新小说作家们写作纯客观的小说,旨在放弃意识形态的意义,并且认为这是一种进步。齐马认为这虽然是一种批判行为,但实际上只是对现存一切的确认。例如罗伯 —格里耶的小说《窥视者》,小说写推销员马蒂亚斯到故乡的小岛上去推销手表,奸杀了一个牧羊女,后来若无其事地走了。小说里看不出是谁在犯罪,就连牧羊女的情人看到马蒂亚斯犯罪也无动于衷,周围的人更是毫无反应。小说排除了一切价值判断,但齐马认为小说家是无意识地或违心地再现了某些现存的社会关系:小说里的女人始终显得被动、驯服、软弱和屈从于男性的意志,甚至被简化为一个性欲的对象,所以女主人公被谁杀害倒显得无关紧要了。齐马认为这两部小说的类似之处,是都表现了一种既是经济的又是性欲的(因而是非社会的)决定论,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道德、政治或情感的)主观性都被消除了。 齐马为本版的中译本写了序言,简明扼要地概述了本书的宗旨,即把符号学纳入社会学批评的背景之中,发展成为新颖的文学社会学批评。所有的社会问题都能表现为语言的(语义的、语法的和叙述的)问题,所以文学社会学批评关注的是在语言方面分析文学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齐马在分析“文学语言的建制化”的时候提出了这个定义:“在一种独特的社会和语言环境里,一种社会语言学意义上的建制规定着应该被说和被写的一切。”
    目录
    序 第二版序 部分 方法和模式 章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节 引言 第二节 社会学和哲学 第三节 社会学和心理学 第四节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文学社会学中经验的和辩证的方法 节 客观性和经验的文学社会学 第二节 辩证的模式 第三章 文学体裁的社会学 节 文类体系和社会体系 第二节 戏剧社会学 第三节 抒情作品的社会学 第四节 小说的社会学 第二部分 文本社会学 第四章 文本社会学 节 引言 第二节 作为社会功能的语义学和句法 第三节 社会语言环境 第四节 社会方言和话语 第五节 作为社会学范畴的互文性 第六节 小说的文本社会学: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 第七节 新小说的社会学:阿兰·罗伯-格里耶的《窥视者》 第五章 社会学批评和精神分析批评:马塞尔·普鲁斯特作品中的社会和心理 节 方法问题 第二节 谈吐和自恋 第三节 从精神分析学到文本社会学 第六章 接受美学和阅读社会学 节 生产和接受 第二节 布拉格语言学派的阅读理论 第三节 从布拉格到康斯坦茨:接受美学 第四节 从读者社会学到阅读社会学:埃斯卡皮、尤尔特和莱纳特 第五节 作为互文过程的阅读:加缪在苏联 引证文献目录 参考书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