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分水岭:1600年的中国与西方
QQ咨询:
有路璐璐:

分水岭:1600年的中国与西方

  • 作者:(美)史蒂文?瓦莱奇
  •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 ISBN:9787516647578
  • 出版日期:2021年08月01日
  • 页数:294
  • 定价:¥58.6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通俗历史著作。作者比较了从农业时代开始到现代社会开始的时间内的中国与西方文明,探讨了导致这两大世界文化不同发展路径的因素,以及这不同的发展路径如何为它们在当今世界所处的位置奠定了基础。作者用引人入胜的叙述比较了罗马帝国和汉朝的历史,这两者在自然、地理、人口的特点上极其相似。本书还探究了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西方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帝国,但在近代却迅速崛起,而中国保持了历为成功的传统文化,却在拥抱现代社会时落后了。作者通过比较农业、哲学、宗教以及面对侵略和战争的处理方式,探讨了这些主题。中国与西方的发展比较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本书适合学习世界史、中国历史、比较历史、西方文明等课程的学生阅读,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
    文章节选
    文化悖论指的是贯穿世界历史、标识某种文明无法规避的矛盾。随着农业革命的开展,古老的、显著的悖论浮现了出来。在后一个冰河时代快要结束的时候,人们发现农业是一个获取食物的可靠方法,并掌握了农业生产规律。文明由此得以形成。与此同时,人类把自身陷入一个后果并不友好的循环当中。当古代农民开始耕种特定的作物、饲养特定的动物来维持他们定居的社群的时候,他们便开始从大自然中偏移出来,为人类生存创造了一个人为的环境。由于放弃了原来游牧的生活方式,开始耕种植物,早期从事农业的生产者所生产的食物不仅喂养了自己,而且还形成人类历史上次的食物剩余,从而触发了人���的大增长。人类以****的规模开始安顿下来,组织并重新组织他们生产食物的方式,形成生产体系。这样一来,他们也改变了地球的面貌。 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越来越多,长久的定居地也不断增加,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采用定居的生活方式来生产食物的一个后果是吸引来了大量的食客,不仅仅包括昆虫,而且还有一些啮齿动物,它们希望以人类或者人类的食物为生。病原体会很容易在聚集的人群中、人类播种的植物中,或者是饲养的动物当中传播。时不时地,这些病原体会以流行病的形式毁灭当地的人口。而且,我们称之为“农业”的这种新的人为关系,开始引发“生态自杀式”的周期事件。换言之,正是早期农业社群所采用的这种生产食物的方式,终削弱了他们生产充裕食物的能力。因为这会造成土地侵蚀、土地枯竭、森林退化等问题的单个爆发,或集体爆发。终的后果就是由农业革命带来的一个基本的悖论:一个社会越能成功地生产出多余的食物,不管是在生物学意义上,还是在环境方面,其潜在的生态灾难风险也越大。 为了试图破解这个基本的悖论,为了提高对自然世界的控制,每一个古代文明都建立了各自的价值体系,都有自己的行事方法,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文化”。各种各样的文化都试图把人类活动、人类的预期和农业整合到一起,其终的目标是为了取得一个稳定的食物供给,来满足不断攀升的人口对食物不断增加的需求。但是,没有哪个早期耕种社群能够逃脱他们生产活动所带来的后果,他们赖以生存的人为的环境把人类文明体和自然环境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 中国和西方就是两个极好的例证,他们例解了各自的文明是如何同这个基本的悖论,即人类文明和农业所带来的基本的悖论,进行抗争的。挑选出中国社会和西方进行比较研究是有指导意义的。原因在于:两种文明在上古时代的经历惊人地相似,然后却在中世纪彻底地背道而驰了。两个社会几乎在同时走向了成熟,而且其成熟程度也差不多。两个社会在人口数量和政治统辖下的土地面积也差不多。两个社会都在古典时代末期出于差不多同样的原因,遭遇了同样的命运。在中世纪开始的时候,中国还在试图维持**集权,恢复和保留古典的、传统制度的完整性;然而,后罗马时期的西方解体了,分裂为五花八门的中世纪的欧洲文化体。中世纪时期,中国进入一个传统治理的黄金时期,在亚欧文化中卓然而立,也为 富庶。相反,从中世纪早期到鼎盛时期,直至末期(公元 500 年—公元 1500 年),西方文明不断尝试新的政治制度,新的制度一个接一个,频频转换。中国终非常成功地维持了其传统文化,挺过了中世纪的血雨腥风,但具有反讽意义的是,这却让中国社会裹足不前。尽管欧洲在维持传统社会上败得一塌糊涂,却开启了动荡和剧变之程,这一过程终带来了西方的现代化,而中国却被“甩在”了几个世纪之后,这真是颇具讽刺意味。 本书的任务是对比和比较中国和西方所蕴含的这些悖论。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考虑了三个重要主题:农业、哲学以及游牧民族所带来的威胁和定居农民与游牧民族的交往互动。选择农业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这本书所研究的**悖论正是来源于选择和种植特定农作物这个单一活动。选择哲学的原因不像选择农业那样明显,但哲学折射出了农业生产变迁所带来的文化悖论。与游牧民族的交往和互动是书中选择的第三个主题。游牧的生活方式要求繁殖、饲养、放牧牲畜,这需要不断地迁徙,要有追逐丰美水草而居的能力。相反,种植已经驯化了的植物要求采取一种固定的生活方式:固守在一个地区,插篱修舍,维持地域边界,排除入侵者。食物生产和生活方式上的主要差异导致了农民和牧民之间公开的冲突。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在整个古典时代和中世纪,历史一直在上演着这样的争斗。
    目录
    前 言 / 1 绪 论 / 1 章 农业发展的悖论及其对中国和西方文明的影响 / 5 古老的悖论 / 5 中国农业 / 13 中国农业的起源 / 15 中国驯养的动物 / 18 中国古典时期的工具 / 19 中国早期的犁 / 20 中国早的王朝 / 21 罗马的农业 / 35 意大利农业 / 37 埃及 / 45 黎凡特和美索不达米亚(地中海东部地区) / 51 希腊 / 55 罗马经济概述 / 59 第二章 古代哲学:中西方差异 / 63 中国对稳定的探索 / 66 代儒家学说 / 70 道教:对“道”的另一种诠释 / 72 第二代儒家学说:孟子 / 74 第二代道教:庄子 / 76 法家:荀子 / 77 第二代法家:韩非子 / 80 法家思想的实践:李斯和秦朝 / 80 汉朝 / 82 希腊视角(部分)—问题 / 85 希腊视角(第二部分)—求解 / 88 苏格拉底的思想 / 89 柏拉图 / 91 亚里士多德 / 94 罗马视角 / 99 罗马宪法 / 101 腐败 / 103 世界公民 / 105 基督教 / 106 第三章 游牧民族 / 119 两种不兼容的生活方式:游牧民与定居民 / 119 持久的游牧民族威胁、大炮的使用以及中国的三个主要问题 / 123 远东草原以及中国的地理特征 / 125 游牧民族、贸易和移民 / 127 游牧民族的战术 / 130 杰出的** / 131 汉武帝—中国的“武”皇帝 / 133 丝绸之路:文化悖论的致命体现 / 135 高热量食物优势以及农民感染的疾病 / 136 罗马帝国和中国汉朝所遭遇的重大人口危机 / 138 忠诚、**以及失落的天堂 / 141 道教 / 142 佛教 / 143 混战时代 / 146 罗马帝国的陨落 / 148 多瑙河 / 149 莱茵河 / 149 匈奴、匈人和日耳曼人 / 151 中国重新统一的潜力对比西方的分裂 / 152 第四章 中世纪的中国和欧洲的对比 / 156 意想不到的结果 / 156 回顾农业的驳论 / 159 隋朝(公元 581 年—618 年) / 162 唐代(公元 618 年—906 年)和中国的复兴 / 166 唐朝的经济 / 169 宋朝(公元 960 年 -1279 年):黄金时代的延续 / 175 宋朝的经济 / 176 游牧统治的插曲 / 181 罗马衰落期间封建主义的演变 / 188 中世纪农业:封建制度的崛起 / 192 曲辕犁 / 193 轻便马轭和马掌的使用 / 194 封建制度 / 195 气候和中世纪农业对封建制度的影响 / 198 中世纪新经济的出现 / 201 中世纪晚期(公元 1300 年—1500 年) / 202 “巴比伦囚虏”(阿维尼翁之囚)和天主教会大分裂 / 204 西欧皇权的上升 / 206 社会变化 / 207 体制对比:统一的中国与分裂的欧洲 / 210 第五章 中国和中世纪欧洲:文化正统与创造力 / 213 中国的经济、行政制度和正统思想的形成 / 217 宋朝的行政制度改革 / 220 重建儒家正统思想 / 221 中世纪欧洲正统思想的基础 / 227 中世纪早期的王权(公元 500 年—1000 年) / 228 封建制度 / 231 城市的非法居住环境 / 232 格里高利革命 / 235 知识的复兴:中世纪的正统思想 / 238 学习的生存与复活 / 240 神学和经院哲学的出现 / 244 亚里士多德的复兴、中西对比、新的欧洲正统思想 / 249 神学家托马斯·阿奎纳 / 251 中世纪晚期和中世纪欧洲思想的分裂 / 253 结论 / 258 第六章 游牧民族权力的鼎盛时期 / 260 文化悖论产生的陷阱 / 260 蒙古征服和统治 / 265 成吉思汗 / 265 成吉思汗的士兵:蒙古人 / 268 成吉思汗的征服 / 271 窝阔台 / 272 蒙古人的致命弱点:新大汗的推举 / 274 蒙哥的征服 / 276 元朝:不平静的百年统治 / 280 明朝(公元 1368 年—1644 年) / 283 蒙古的残酷统治毒害了中国人的应变能力 / 284 明朝僵化的意识形态 / 286 蒙古人对欧亚大陆的影响 / 288 跛子帖木儿:恐怖的游牧统治过渡期 / 291 淋巴腺鼠疫(黑死病) / 292 清代:统治中国的第二个游牧政体(公元 1644 年—1911 年) / 294 满族游牧民是谁? / 296 满族动员 / 297 从袭击到征服:努尔哈赤组织起满族 / 298 皇太极的继续征服 / 300 多尔衮摄政 / 301 清朝统治的巩固 / 303 清康熙 / 305 清朝权力的继续:新的“野蛮人”从南而至 / 310 第七章 现代化 / 312 中世纪早期日耳曼统治下的欧洲 / 316 人的价值:赔偿金 / 319 集会权 / 320 基督教的组成部分 / 321 中世纪中期和法律 / 323 罗马法和贸易 —财产的作用 / 324 形势的另一转变:中世纪晚期 / 328 基督教的复兴 / 334 基督教人文主义者 / 336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 344 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 / 349 地理大发现及其后果 / 353 中国没有进行现代化:传统的陷阱 / 361 中国版的地理大发现之旅 / 368 结论 / 375 参考文献 / 378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