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列宁主义论纲(平装)“站在时代高度,总揽列宁主义理论和实践”——献礼列宁诞辰150周年。
QQ咨询:
有路璐璐:

列宁主义论纲(平装)“站在时代高度,总揽列宁主义理论和实践”——献礼列宁诞辰150周年。

  • 作者:李忠杰
  •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9112434
  • 出版日期:2021年10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8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2020年4月22日,是列宁诞辰150周年。我们深切缅怀列宁,也清楚看到,当今世界,列宁主义正面临重大挑战。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是中国理论界无法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 《列宁主义论纲》一书,直面世界挑战,站在时代高度,密切结合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实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从总体上梳理和辨析列宁主义的全部内容,挖掘列宁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内涵,揭示列宁主义的内在逻辑,次完整构建了列宁主义的体系框架,充实填补了列宁主义研究的许多空白。 全书坚持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着力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变化、俄国革命和建设历程、列宁自身实践活动中,揭示列宁主义的来龙去脉、时代背景和实践成效,尽可能将历史复盘,用事实说话。 全书坚持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用马克思主义今天达到的认识水平,对列宁主义各方面内容做了科学的分析、审鉴和评价,努力跟上时代,立足现实,科学辩证地回答了列宁主义的许多疑难问题,把列宁主义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全书内容系统、挖掘深入,辨析清晰、逻辑严密,材料丰富、案例生动,表述准确、语言流畅,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学术性和科学性,而且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可
    文章节选
    再 版 前 言 一、列宁主义面临重大挑战 今年——2020年的4月22日,是苏联党和**的主要***列宁诞辰整整150周年。 2020年的1月21日,则是列宁去世96周年 96年前,即1924年的1月21日18时50分,列宁与世长辞。1月27日16时,哀乐奏响,礼炮齐鸣,成千上万工厂和火车头的汽笛一齐拉响。在震天撼地的悲鸣声中,列宁的遗体缓缓地降入了莫斯科红场的陵寝之中。 列宁安息了…… 岁月流逝,列宁依然静卧在鲜花丛中。但是,他睡得是否那样平静呢? 其实,早在列宁去世之时,围绕着是否保存列宁遗体的问题,联共(布)党内就有明显的不同意见。甚至就在列宁下葬后,1924年1月30日,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就针对“为伊里奇树立纪念碑”而建立基金库一事,在报纸上发表短信说:“我对你们有一个很大的请求,不要把自己的悲痛变成对他个人的表面崇敬。不要为他树立纪念碑,不要建造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宫殿,不要举办豪华的隆重纪念仪式,等等,这一切他在生前认为没有什么意义,感到是一种累赘……” 当然,列宁问题早已不是列宁个人的问题。 围绕着如何认识列宁、如何评价列宁,如何理解列宁主义、如何对待列宁主义,在长达100多年的岁月长河中,不时泛起阵阵涟漪或者波澜。其中,捍卫者有之,否定者有之,怀疑者有之,曲解者也有之。 列宁的名字,100多年来,早已卷入了冲突的风暴、漩涡的**。 更为重要、更具标志性意义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列宁亲手缔造的曾经拥有1800万名党员的苏联共产党,在存在93年、执政74年之后,顷刻之间陷于瓦解,丧失了执政地位。即使颇令中国人好感和赞扬、曾经是苏联共产党员的普京,虽然执政多年,也并无扶持帮助俄罗斯共产党的意思,更遑论试图恢复苏联共产党了。 列宁亲手创建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存在69年之后,也在顷刻之间宣告解体。原有的15个加盟共和国均宣布独立,有的彼此之间还纷争不断。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所有独立**,都离开了列宁当年所设计和倡导的道路。 曾经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东欧**,不仅根本改变了原先的社会主义制度,彻底抛弃了列宁和列宁主义的旗帜,而且几乎全部转向了西方,成为西方集团的成员。 这样一场历史性剧变,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系列重大问题,使列宁和列宁主义在当代世界受到了极为严峻的挑战。 列宁和列宁主义问题不仅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而且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因为列宁问题,并不仅仅是列宁个人的荣辱问题,而是对他所从事的事业、对他所创立的列宁主义理论的评价问题。 列宁问题,也不仅仅是历史**的某种情感问题,而是一个非常现实、敏感的政治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深刻的理论问题。 关键问题在于,列宁和列宁主义,与20世纪共产党的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世界上绝大多数共产党,都是按照列宁的建党理论建立起来的,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有的党在创建过程中还直接得到了列宁的帮助和指导。 列宁和列宁主义,与20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紧紧联系在一起。列宁指导实现了创立社会主义现实制度的历史性变革,列宁主义构画了现实社会主义的基本蓝图。20世纪的社会主义,都是列宁所开创事业的继续。 列宁主义曾经在世界上广泛传播,给无论发达资本主义**还是民族殖民地**、第三世界**的许许多多人们以启迪和指导,对20世纪人类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列宁主义在全世界遇到了**规模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能否作出科学回答,不仅关系到对列宁主义的评价问题,而且关系到如何看待20世纪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运动乃至整个人类历史的基本走向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在列宁及其领导的共产国际帮助下建立的。直至今天,列宁这一名字还与马克思的名字并列写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现行宪法中,还有两处使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概念。 因此,如何对待列宁和他的思想理论,也不是国境之外的事情,而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历史和现实的问题,关系到中国党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如同任何其他思想体系一样,列宁主义当然也有缺陷,也有空白,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加以修正,但是,怎样科学地完整地认识和对待列宁主义?要不要继续坚持和发展列宁主义?始终是严峻地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重大问题。 二、揭示和解析系统完整的列宁主义 解决如何认识对待列宁主义的问题,涉及到许多复杂的环境、条件和因素,涉及到许多政治问题,但作为重要的前提,是首先要研究和了解列宁主义,对列宁主义有一个完整、准确、科学的理解把把握。 列宁主义诞生以来,各国马克思主义者既坚持它的基本原则,又对它作出了新的发展。但是,毋庸讳言,也曾经对它有过许多严重的扭曲。这种扭曲,既背离了列宁主义的基本精神,影响了列宁主义的声誉,也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但是在如何理解和运用列宁主义问题上,也有过这样那样的失误和教训。甚至当年“四人帮”胡作非为时,也往往打着列宁主义的旗号,大段大段地引用列宁关于无产**专政、关于资产**权利、关于小商品生产无时无刻不产生资产**的语录。这些实际上违背列宁主义的现象,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列宁主义?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说,中国党和**一直以多种方式大规模地组织学习和传播列宁主义,对列宁主义也作了很多研究,出版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总体上,对列宁主义的了解和认识主要来自于斯大林的《列宁主义问题》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而这两本书主要体现斯大林对列宁主义的阐释和发挥,并非对列宁主义系统和完整的研究。很长时间内,国内的各种研究大多立足于阐释、理解、学习、掌握,而对其研究的深度远远不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对列宁主义的研究工作不断展开和深化,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很多学者,特别是**编译局的、**党校的学者,以及高校的一些学者,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是,这些研究基本上都还是从各个侧面进行的,因而我总觉得还不能完整地反映列宁主义的全貌,有些研究流于为某一具体政策作注解、论证,经常跟着形势转,缺乏科学的、全面的、历史的观点,因而免不了有各种空白、偏差和讹误,甚至某些曲解和错误论断迄今还在流行。 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就认为,对列宁主义的研究应该跨上一个新台阶,就是说,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论的思想,把列宁主义当作一个体系,从总体上加以研究和梳理,对列宁主义各方面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全面地加以揭示、概括和综合,以使我们对列宁主义有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更加科学的认识。 到1991年,根据中共**的决定,《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已经出齐全部60卷。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一项宏大工程。该版《列宁全集》是世界上收载列宁文献丰富的版本。它囊括了迄今发现的列宁的全部重要著作,加上各类参考资料,总字数达三千万字,比中文版多21卷,多收5009篇。新增加文献大部分是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写的,内容涉及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法制建设、科学文化、对外关系、国际共运等方面。较之一版,文献更丰富,译文更准确,资料更充实,印制更精美。这为我们全面学习和深入研究列宁主义提供了新的更好的条件。我对列宁主义的系统研究也由此获得了重要的基础性条件 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就开始对列宁的思想理论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到1992年,撰写和出版了《列宁主义论纲》一书,力求从总体上揭示、展示、解读和分析列宁主义的完整体系和基本内容。 现在,28年过去了,我发现,对列宁主义的系统认识和研究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从中国国内来说,对列宁主义有一些很不错的研究成果,比如王东、俞良早教授等人的著作,都很有深度。也有一些思想史的著作,对列宁的思想脉络作了系统的梳理和介绍。一些研究苏联历史的著作,如陆南泉、黄宗良、郑异凡、马龙闪、左凤荣等人主编的《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阎明复、李凤林作序),依据新的文献资料,对列宁生平和活动中的很多重要问题,作了深入的挖掘和分析。但是,迄今仍然没有发现有类似我的《列宁主义论纲》这样对列宁主义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著作。我一直希望有人能超越我的粗浅的研究水平,推出更有分量的研究著作,但事实却不尽如人意。 这种状况,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不能适应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不能适应在中国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需要。 基于这样的原因,我决定在列宁诞辰150周年之际,将28年前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列宁主义论纲》一书修订再版。当年,这本书的印数不是很大,许多研究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不一定知道或收藏有这本著作,到今天以再版方式向大家作一点推介也是必要的。 这次再版,原则上对原来的框架和基本内容不作大的改动。28年过去,我在《列宁主义论纲》里对列宁主义的分析评价和阐发的思想观点,仍然是站得住的,所以也无需大动。 如果要说作了哪些修改的话,主要有三个方面: ,深化研究辨析。按照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要求,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紧密结合当代世界实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用实践这个检验真理的标准,对列宁主义作了进一步的挖掘和解析,对列宁主义的一些具体内容作了更加全面的介绍和评述。力求站在时代的高度,仔细辨析哪些观点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哪些被证明有所偏误,哪些应该坚持,哪些应该发展,哪些已经不适合运用于今天的历史条件和事业。 第二,增加不少内容。主要是增写了列宁的很多实践活动、列宁很多思想的背景情况,以及一些重要问题的来龙去脉,也吸收了学术界的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如,专门增写了“第二国际的基本状况和历史发展过程”、“列宁遗嘱”问题。特别是增写了“列宁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一节。涉及中国这方面的内容,我在1993年的《睿智与期待的目光——马克思主义先驱者与中国》一书中曾作了详细的研究和介绍。现在考虑到如果《列宁主义论纲》一书缺少这方面的内容,对列宁主义的研究不能说是非常完整的。所以这次修订再版,特地选择增写了一些这方面的内容。 第三,增强学理风格。在研究方法和表述语言上,采取了更加科学、冷静的态度,坚持用客观、说理的办法来讨论列宁主义问题,多从学理的角度研究和阐发一些重大的政治结论,适当减少人们习惯了的一些模式化的语言,适当减少了一些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形容词。 因此,修订再版的这本书,在增加时代性、学术性、科学性方面,都作了新的较大的努力。 三、本书研究、写作的原则和特点 对列宁主义的研究,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和研究方法。所以,我在撰写和修订本书过程中,注意坚持了以下一系列原则和要求,从而使本书具有了一些鲜明的特点: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准确反映列宁主义的本来面貌。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所以,本书的研究和写作都坚持从客观事实出发,力求真实地、准确地揭示列宁主义的来龙去脉、本来面貌,厘清事实,尊重原意,纠正错讹,剔除附加。 例如,历史上,早在列宁之前,就有人提出过社会主义能在一国首先胜利的思想。对此,我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根据**编译局翻译出版的历史文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廓清了事实。在本书中,再次客观地加以介绍,以便对长期存在的错讹加以澄清。同时,又具体地分析了列宁与之的异同,充分肯定了应该归于列宁的贡献。对列宁自己“一国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则非常详尽地考察了其形成、发展的过程,特别是每一时期的确切含义,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的史实,纠正了一些迄今仍在某些书籍、文章中出现的讹误。书中还指出,斯大林明确提出在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是对列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并对实践发挥了重大的指导作用。几十年过去,本书在这方面的研究依然是独树一帜的成果。 第二,坚持全面系统的原则,整体构建列宁主义的框架体系。 列宁主义作为一个庞大的思想理论体系,到底包含哪些内容?这是本书从框架体系上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以往思想史的一些著作,对列宁主义也有梳理和介绍,但主要是历史过程,而没有完整地展示列宁主义的逻辑体系。因此,本书着眼于整体和系统,对列宁主义的所有内容都进行了挖掘、梳理,并加以综合,从而次提炼、概括、形成了列宁主义的体系和框架。 经过梳理、辨析,我把列宁主义的主要内容确定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关于世界革命和“一国数国能够首先胜利”的理论;关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无产**专政及**政权和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关于国际关系和社会主义外交政策的理论;关于战争和军事问题的理论;关于战略策略的理论;科学的思想方法;等等。这些理论在列宁主义体系中占有不同的地位,有着不同的特点,相互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它们统一起来,构成了列宁主义的严密整体。 构建这样的框架体系,不是机械地按照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来机械平列,也不是随意列举列宁的这个理论、那个思想,简单地拼装在一起,而是根据列宁本身的思想和活动,提炼出列宁主义的一系列主要理论,然后按照内在的逻辑,特别是将历史的逻辑和理论的逻辑结合起来,层层推演递进,搭建起一个整体框架,使列宁主义的体系保持着逻辑上的合理性和严密性。 列宁主义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理论内容,而且还在于它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列宁主义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除此之外,列宁主义还包含着许多具体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我们学习、认识和研究列宁主义,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内容,不要把列宁主义当作僵死的教条,而要当作行动的指南。 第三,坚持拾遗补缺的原则,充实填补列宁主义研究的空白。 从列宁主义的整体角度一考察,我们就能发现,列宁主义的一些重要内容,曾经被长期忽视,没有摆上应有的位置。所以,本书在体系化的研究中,不仅展示了我们已经比较熟悉的内容,而且挖掘了人们不很熟悉,或过去不够突出的内容,努力丰富列宁主义的研究内容,填补某些研究上的空白。 比如,列宁的世界革命理论,在列宁主义的整个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其他很多理论在一定意义上都是从属于世界革命战略,或者与世界革命理论密切相关的。但以往人们对此的研究并不系统,也不深入。因此,本书在帝国主义理论之后,紧跟着就系统挖掘了列宁关于世界革命的所有论述,梳理了这一理论形成和发展的4个阶段,特别是次完整地概括了列宁世界革命理论的8个要点,使列宁的世界革命理论以整体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从世界革命的理论和战略出发,其他理论,如“一国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等等,它们的相继推出和阐述,在逻辑上就非常合理,顺理成章了。 又如列宁主义关于国际关系和社会主义外交政策的理论,关于经济体制构架和改���的初步探索,过去都缺乏研究或研究得不够。本书都给予了应有的重视,作了比较深入的挖掘、研究和介绍,在一定意义上填补了研究的空白,或者大大充实了相关内容。 第四,坚持实践的原则,充分反映列宁主义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实践活动。 列宁主义首先反映在他的文章、著作、书信、笔记中,但又并不**于此。列宁毕生从事了大量实践活动,参加和组织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这些实践活动,既是列宁主义的源泉,又是列宁主义的反映。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回溯列宁的生平和思想,才能展示完整的列宁主义,也才能说清列宁主义的很多复杂问题,并依据实践对列宁主义作出科学的评价。 我早从事的专业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对列宁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背景非常熟悉。所以本书充分利用和发挥了这个优势,不是仅仅揭示列宁在书面文字中阐述的理论观点,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变化,从列宁自身的实践活动,来揭示列宁的大量思想是如何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变化的,怎样指导和运用于实践的,实践中的效果如何,这些实践活动所体现的精神价值等等。这样,就避免了通常写理论书籍时往往从书本到书本、只有干巴巴几条筋的现象。 在全书布局和内容上,不仅用专门一章介绍了“列宁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而且在其他许多章节都介绍了俄国的、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以及列宁自己的实践活动。这种具体的实践活动在全书占了很大比重。通过这样的研究和写作,力求本书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实践孕育、有血有肉、体态丰满的列宁主义形象, 与此相关,需要说明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问题。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因此,社会主义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之间,也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社会主义运动的外延比较广泛,它包含着各种流派的以争取社会主义、改造或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社会运动。而共产主义运动则严格地是在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在共产主义政党领导和组织下,不仅以建立社会主义为目的、而且旨在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一种群众性社会运动。共产主义运动是社会主义运动中具有革命性、先进性和明确的共产主义性质的部分。社会主义运动包含共产主义运动,但不等于共产主义运动。 长期以来,我们大多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统一概括从1848年以来的国际工人运动和相关联的民族解放运动,没有将社会主义性质的和共产主义性质的运动加以区分。但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在国际共运史学界率先提出使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概念,并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包含在内,以避免把不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运动都当作共产主义运动。但为了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学界多数同意两个概念并用。所以,我和曹长盛、杜康传教授共同主编的高校专业教材,次使用了“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史”的概念。1992年我在撰写和出版《列宁主义论纲》时,使用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概念。这次修订再版时,准备改用“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但考虑到行文简便,没有一并出现“共产主义运动”概念,而是统一使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词。在直接涉及共产国际和各国共产党的活动时,则使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概念。 第五,坚持历史考察的原则,完整揭示列宁主义思想的发展变化。 列宁的许多思想理论观点,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而且往往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如果脱离历史条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至各取所需,断章取义,就很可能弄出多少种不同脸谱的列宁主义来。所以,我对列宁主义的各个理论观点,都注意考察其历史条件和发展变化,考察他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倾向、准确含义和强调的**。 例如,列宁民主集中制的思想,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民主和集中强调的**是不同的。对民族自决权的主张,在不同时期也有很大的变化。如果单纯强调民族自决权,会对**的统一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后来列宁强调的**发生了变化,强调承认民族自决权并不等于鼓励分立主义,正如规定离婚自由并不等于要所有家庭都去离婚一样,“无条件地承认争取民族自决的自由的斗争,这丝毫也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支持任何民族自决的要求。”考察了列宁思想的前后变化,我们就不会产生错误的认识和观点了。 第六,坚持联系比较的原则,系统展示列宁主义的前后脉络。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广义)的一个发展阶段和重要内容,它不是一个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体系。在它之前,有马克思恩格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在它之后,又有各种各样新的发展。所以,在本书中,不是孤立地研究列宁主义,而是处处将它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和比较,指出马克思主义已经达到的水平、列宁主义所作的发展和贡献、它们相互间的联系等等。后人对列宁主义所作的发展,也作了一定的介绍。 比如,列宁主义关于战略策略的理论,就有一个前后相继、继承发展的关系。在列宁之前,马克思恩格斯就有了关于战略策略的基本思想,但还没有明确区分战略与策略的概念。而列宁次将战略与策略作了区分,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策略原则。之后,斯大林又进一步发展了列宁的战略策略思想。 由此,我们就能更加清楚,历史是一条长河,理论也是一条长河。每一历史阶段,都需要有一定的理论产生。每一理论,都可能解决了当时时代需要它解决的问题,但未来的更多问题,则需要有新的理论来加以解决。所以,理论的力量就在于与时俱进,而不是停滞不前。 第七,坚持科学审鉴的原则,对列宁主义的内容作出恰当评析。 本书不是简单介绍列宁主义,而是对列宁主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科学评析。马克思恩格斯要求我们以马克思的精神研究马克思主义。同样,研究列宁主义,也要坚持列宁主义的精神,对列宁主义做科学的分析、审鉴。尤其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根据上百年来的丰富实践,审视列宁主义的哪些理论和观点被证明是正确的,哪些理论和观点被证明是错误的。既不能否定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也不能盲目认为列宁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句句是真理”。所以,本书对列宁主义的大量内容都进行了这样的分析评价,既有总体的评析,又有各个具体方面和具体观点的评析。 如对帝国主义时代的垄断现象,本书进行了符合于新的实际的研究。在对世界革命和“一国数国首先胜利”理论评析时,提出了“站在当代角度看社会主义革命的时空发展形式”的**性理论,深入探讨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空间单位、空间范围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时间形式。 对列宁反对秘密外交的理论、主张贸易垄断的理论,都根据实践检验和理性分析,指出了列宁主张中不尽合理或某些错误之处,以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背离,也避免今人用列宁当年并不正确的理论来指导或评判当代的实践。 第八,坚持立足当代的原则,把列宁主义的研究提高到新的水平。 研究列宁主义,当然要向后看,理清列宁主义产生、发展和指导实践的历史。但归根结底,研究列宁主义是要向前看,站在时代的高度,把列宁主义的研究推向前进,为新的时代条件下的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事业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此,本书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是站在时代高度。对历史不能苛求,但对历史的认识可以深化。很多历史事件、历史问题,站在今天达到的新的认识高度,就可以看得更清、更准、更深刻。比如列宁的很多思想和活动,都是从推动世界革命的角度出发和展开的。如果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列宁的世界革命战略多少具有简单化和理想化的色彩。站在新的时代高度,我们就能对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有更加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很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二是回答时代课题。100多年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时代的发展对列宁主义提出了大量挑战。坚持、捍卫、质疑、批判、攻击,各种声音不绝于耳。对此,本书没有回避,对一些重大和关键问题,都实事求是地作出一定的回答。除了在有关章节和内容进行探讨和说明外,还专门撰写了“列宁主义的历史命运”一章,集中阐述了对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本书不是论战性著作,不可能对当代有关列宁主义的所有观点都加以回应、辩驳。但在一些突出问题上,如民主集中制、先锋队理论等,本书仍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必要的辨析,驳斥了某些观点。 三是跟上时代步伐。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一样,都是随着时代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两次理论飞跃,产生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开创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新局面,而且赋予马克思列宁主义新的活力,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向了新的时代高度。本书结合列宁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用一定篇幅展示了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关系和在中国的发展。 四是努力服务现实。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把列宁主义同马克思主义一样,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那么,列宁主义到底有哪些内容对我们今天的实践仍然有着指导意义呢?哪些原则我们必须坚守而不能放弃呢?哪些思想理论和经验教训能给我们重要的启迪或警示呢?本书始终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列宁主义的具体内容作出了必要的回答。例如,列宁对执政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都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思想,在处理党群关系、保持清廉作风方面有很多思考和事迹。本书作了适当的挖掘和梳理,这对我们今天的事业和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以上仅仅是我在研究和写作中所作的努力,未必做得很好。书中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因此欢迎读者指正赐教。
    目录
    再版前言/ 1 一 列宁主义面临重大挑战/ 1 二 揭示和解析系统完整的列宁主义/ 3 三 本书研究、写作的原则和特点/ 6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准确反映列宁主义的本来面貌 / 6 第二,坚持全面系统的原则,整体构建列宁主义的框架体系 / 7 第三,坚持拾遗补缺的原则,充实填补列宁主义研究的空白 / 8 第四,坚持实践的原则,充分反映列宁主义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实践活动 / 8 第五,坚持历史考察的原则,完整揭示列宁主义思想的发展变化 / 10 第六,坚持联系比较的原则,系统展示列宁主义的前后脉络 / 10 第七,坚持科学审鉴的原则,对列宁主义的内容作出恰当评析 / 11 第八,坚持立足当代的原则,把列宁主义的研究提高到新的水平 / 11 四、与时俱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3 初版序(江流)/15 书评:一本全面、系统、务实、存真的研究列宁主义的新著——评《列宁主义论纲》(张佩航) /18 章 列宁主义的诞生和发展 / 1 节 新的时代的挑战/ 2 第二节 俄国社会的土壤 / 9 第三节 列宁主义的诞生及其标志 / 16 第四节 列宁主义在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 23 第二章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31 节 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 32 第二节 博大精深的辩证法思想/ 44 第三节 对历史唯物论的新贡献/ 56 第三章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 64 节 对帝国主义本质和特征的全面揭示/ 75 第二节 对帝国主义时代基本矛盾和历史地位的科学分析/ 72 第三节 帝国主义理论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83 第四章 列宁关于世界革命和“一国数国能够首先胜利”的理论和实践/ 91 节 “社会主义能够在一国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 92 第二节 关于世界革命的理论及其战略策略方针/ 101 第三节 站在当代角度看社会主义革命的时空发展形式/ 110 第五章 列宁关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117 节 民主革命及其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118 第二节 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和方式/ 125 第三节 十月革命的实践及其世界历史意义/ 136 第六章 列宁关于无产**专政及**政权和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145 节 无产**专政的系统理论/ 146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155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164 第四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初步实践和构想/ 172 第七章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183 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地位/ 184 第二节 不发达**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殊问题/ 19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计划与商品问题/ 199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原则和方针/ 211 第五节 经济体制构架和改革的初步探索/ 222 第八章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233 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及主要原则/ 234 第二节 发展教育事业的方针和政策/ 239 第三节 发展科技事业的方针和政策 / 244 第四节 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 249 第五节 社会主义伦理道德问题/ 253 第九章 列宁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259 节 关于新型无产**政党的理论/ 260 第二节 执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 / 267 第三节 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问题 / 278 第四节 列宁建党学说若干问题的辩析/ 287 第十章 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实践/ 300 节 帝国主义时代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新特点/ 301 第二节 民族自决权问题及其完整含义 / 307 第三节 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和策略/ 314 第四节 社会主义**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原则和政策/ 319 第十一章 列宁关于国际关系和社会主义外交政策的理论和实践/ 332 节 对国际战略关系的划分和理论分析/ 333 第二节 和平共处的基本思想 / 34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则/ 349 第四节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思想和实践/ 356 第十二章 列宁关于战争和军事问题的理论和实践/ 364 节 战争的本质、根源、分类及对战争的态度/ 365 第二节 军队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374 第三节 军事活动和军事指挥的科学与艺术 / 382 第十三章 列宁关于战略策略的理论和实践/ 390 节 关于战略策略的基本思想/ 391 第二节 主要的战略策略原则 / 397 第三节 战略策略思想应用的范例 /404 第十四章 列宁主义的思想方法 / 414 节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415 第二节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424 第三节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431 第十五章 列宁主义 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440 节 列宁主义与第二国际/ 441 第二节 列宁主义与共产国际/ 453 第三节 列���主义与各国共产党 / 462 第四节 列宁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 / 472 第十六章 列宁主义的历史命运 / 492 节 列宁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 493 第二节 列宁主义与当代世界 / 501 第三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列宁主义/ 512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