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从三教会通看中国精神
QQ咨询:
有路璐璐:

从三教会通看中国精神

  • 作者:牟钟鉴
  •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ISBN:9787519283186
  • 出版日期:2021年09月01日
  • 页数:416
  • 定价:¥8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三教会通”之“教”,乃“道德教化”之“教”。作者在书中阐明了中华思想文化是由孔孟儒学为主导、与老庄道家相交辉、以儒道佛三教为核心构架,同时广泛包纳融会各民族各地区的特色文化和外来文化,向着不断文明化丰富化的健康方向发展。正是这种独特文化所蕴含的生生不息、博厚悠远、明礼诚信、刚健中正、道法自然、毅勇勤俭、仁义通和的精神,中华民族才能长存不亡、分而又合、衰而复兴,在多灾多难、内忧外患中奋进不懈。 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思考三教关系命题,本书梳理了他在“儒学”“道学”“儒道互补”“三教会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独具特色的学术历程,作者力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文字信达并通俗易懂,以供读者深刻、全面、正确地认识中国文化,继而以中国文化精神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目录
    儒学 儒家仁学的演变与重建 / 3 一、仁学是儒家的内在精髓 二、仁者爱人—孔孟之仁 三、以生言仁—宋明之仁 四、以通论仁—仁学之近代化 五、构建新仁学 二十世纪儒学的衰落与复苏 / 13 一、儒学在剧烈的社会大变革中的衰落和消沉 二、儒学在低谷萎缩中的延续、反思和探索 三、儒学在新时代社会转型期的复苏与重建 四、儒学发展的新特点及未来展望 重建诚的哲学 / 41 一、诚的哲学历程 二、建构当代的诚学 传统家庭伦理的当代价值 / 53 一、近代家庭伦理的大变革 二、家庭的永恒性 三、传统家庭伦理中的常道 四、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生态哲学与儒家的天人之学 / 61 一、当今的生态危机 二、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抉择 三、儒家天人之学的生态哲学资源 四、构建新的生态哲学 中和之道与当代��和主义 / 76 一、中和之道 二、温和主义 道学 老子的学说 / 81 一、老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二、老子其人其书 三、老子哲学是主阴贵柔的生命哲学 四、老子学说的历史地位和现代意义 道家学说与流派述要 / 139 一、引论 二、道家的基本理论与主要精神之把握 三、道家的演变与学派 道教精神略论 / 162 一、容纳汇合的精神 二、抗命逆修的精神 三、实践力行的精神 四、救人济世的精神 五、恬淡通脱的精神 道家与道教同异比较 / 174 一、从历史长河看道家与道教 二、现代学者从理论上做区分 三、道家与道教之三异 四、两者之相通处 论道教道德的特色及其现实意义 / 183 一、特色一:以神道的方式容纳古代社会主流的和普遍性的道德 二、特色二:道德践行与仙道修炼紧密结合 三、特色三:淡泊、谦和、息欲、包容 四、特色四:重视生命伦理 五、特色五:多教汇合 六、特色六:与民间道德教化相结合 七、道教道德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论道 / 195 一、道家创论,百家共之 二、大道一本而多元,异途而同归 三、宇宙生成于道—道的发生论 四、万物依赖于道—道的本体论 五、人生的追求在得道—道的价值论 六、完善自我依赖于道—道的修身论 七、结语 三教会通 论儒道互补 / 209 一、研究儒道互补的意义 二、儒道两家基本特征的比较和儒道互补的深层分析 三、儒道互补的历史考察 四、儒道互补的现实意义 从赵朴老的若干诗词看人间佛教的真精神 / 227 两方净土 三位弥勒 / 232 从儒佛关系看韩愈、柳宗元与李翱 / 237 一、儒佛关系之消长 二、韩愈排佛理念 三、柳宗元崇佛理念 四、韩、柳综合评论与李翱《复性书》 儒、佛、道三教的结构与互补 / 258 中国宗教文化 中国宗教的历史特点与历史作用 / 267 一、中国宗教的历史特点 二、中国宗教的历史作用 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试探 / 294 一、问题的提出 二、宗法性传统宗教的特点 三、敬天与祭天 四、祭祖与丧葬 五、社稷、日月及其他 六、总结 我国主流宗教观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创新 / 315 一、我国宗教的现状 二、中国历史上主流的儒家宗教观 三、民国时期主流宗教观的变迁 四、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 年当代新宗教观的建立和实践 五、 1957 年至1976 年民族宗教理论的进展与失误 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宗教理论的创新 七、 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几个认识问题 宗教在民族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 / 325 一、宗教与民族的区别与联系 二、 宗教是维系民族信仰和文化传统的重要精神力量 三、宗教在民族关系中的作用 四、当代民族冲突中的宗教问题及其对策 附录 试论“冯友兰现象” / 339 研究宗教应持何种态度——重新认识汤用彤先生的一篇书跋 / 355 追念厚重朴直的张岱年先生 / 366 追念任继愈先生 / 383 怀念朱伯老师 / 393 记忆中的牟宗三先生 / 397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