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面包香里读哲学:17堂奇思妙想的思想实验课
QQ咨询:
有路璐璐:

面包香里读哲学:17堂奇思妙想的思想实验课

  • 作者:(法)胡文·欧江 著,马向阳 译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9759193
  • 出版日期:2021年12月01日
  • 页数:324
  • 定价:¥6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讨论道德实验、伦理学的普及著作,是法国颇受欢迎的十七堂道德实验哲学课。本书的野心,是成为某种智慧的工具箱,能让感兴趣的人来讨论或争辩道德问题,不至于看到伟大的字眼而手足无措。本书的作者提出一个邀请,邀请读者用不同角度探讨道德哲学,自由思索何为真理。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提出十七个道德难题,后半部分针对前半部分提到的用来解释这些难题的理论和实验进行系统性的论述。
    文章节选
    前言 伦理学的反教科书 这是一本介绍伦理学的书。 其中没有教导大家应该怎么生活的意图,也不想按年逐月介绍自古至今的道德思想。 本书小小的野心,是成为某种智识的工具箱,能让感兴趣的人用来讨论或争辩道德问题,不至于看到那些伟大的字眼(诸如“尊严”“美德”“义务”,等等)或崇高的原则(例如“永远不能只把人当作工具”)就手足无措。 要不是已经有人用了《翻转伦理手册》或《以知识对道德主义进行自卫的一堂课》,我也想给这本书取这样的书名。 此外,由于这是哲学读物而不是侦探小说,所以就算我“破坏悬疑的情节”,直接说出我的主要想法,应该不会有人反对。 我把这些想法用两个命题概括如下: (1)有一种说法并不确实,那就是如果没办法把我们的道德信念建立在****、不容置疑的原理上(神、自然、快乐、感情、理智等),这些信念就没有任何价值。在伦理学的范围内,我们可以不需要“基础”。 (2)关于伦理学理智的选择,是采取各种学说与方法并存的多元论。 我当然不是这种反基础主义与多元论的支持者。 但我可以说,自己为这两种理论的辩护具有**性,我的方式几乎完全建立在对道德“料理”所需要的两个基本食材:直觉与推理规则,进行批判性的检视。 什么是道德直觉? 什么是道德推理的规则? 道德“料理” 有一些道德论点其实非常简单:好或坏、正当或不正当,表现出赤裸裸的评断,连尝试说为什么都没有,因为它们看起来是那么天经地义。例如: 只要我们看见溺水的儿童,就会试着去救他。不把他救上来的举动真是骇人听闻。 对这些直接的、发自内心的、视为天经地义的判断,哲学家习惯称为道德直觉。 有些道德论点则比较复杂。它们借由思想的关联,也就是道德推理的基本规则,把直觉与直觉连在一起。 因此,哲学家彼得·辛格(Peter Singer)--反对畜牧工业从不退让并因为这项抗争而闻名--为了揭露有钱人对结束世界上的饥荒与贫穷几乎什么都不做,提出了以下论点: 在对抗世界饥荒这方面,你们什么也不愿意给,就算有,也是少之又少,任由许多**的儿童失去生命。你们的所作所为骇人听闻,就像眼睁睁看着池塘中溺水的儿童,任他们自生自灭。 如果光是这个论点便足以说服众阔佬把自己的财富和他人分享,那就太令人震惊了。不过,该论点的结构倒是很有意思。辛格把两件事放在同一个道德层面来谈:一个是任由眼前的儿童淹死在池塘中;另一个是任由远方的儿童饿死在某个**,并且表示这两种行为都很骇人听闻。我们当然能对这种比较提出异议,但其中引起我注意的是,它暗示性地援用了道德推理的基本规则之一,那就是必须用相似的方法处理相似的事件。 事实上,复杂的道德论证一直具有差不多相同的形式。一部分奠基于单纯的直觉,告诉我们什么是好或坏、正当或不正当;另一部分建立于道德推理的规则,告诉我们如何运用这些规则。 直觉与推理规则是道德“料理”的两个基本食材。我们怎么可能深入了解道德思想,却不对这两项食材进行系统性分析,也不尝试回答它们提出的哲学问题? 那么又是哪些问题呢? 关于规则与直觉的问题 在基本的道德推理规则中,有三条特别**。“应该蕴涵能够”(或说“办不到的事别强人所难”)、“不能因为事情是怎么样,就说它应该怎么样”(或说“不应该混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以及“必须用相似的方法处理相似的事件”(或说“差别待遇不公平”)。 我们也能想想是否还有其他的规则,它们是不是够清楚、够明确,彼此之间是否一致,是否属于某种无懈可击的“教条”,或者是可以辩论的命题。 至于道德直觉也存在许多问题。我们要怎么认出这些直觉?它们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对任何一个人都如此,还是会因为社会与个人的不同而有差异?这些直觉是与生俱来还是后天习得?或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它们纯属情绪上的反应,还是不一定含有情感而只是自发性的判断?道德直觉在支持重要的道德理论时,扮演了什么角色? 为了尝试回答这些问题,我大量借助所谓的“道德实验哲学”。 什么是道德实验哲学? 道德实验哲学是一门仍处于建立阶段的学科,它包含了对人类和动物社会所做的道德规范起源的科学研究,以及对这些规范的价值所进行的思索,然而目前我们还无法确切知道它会朝着哪个方向前进,也不知道它对哲学有哪种性质的贡献(如果有贡献的话)。 对这门学问富热情的倡导者,认为它是革命性的研究形式,因为它转向自然科学,试图找到方法来厘清或解决哲学的传统问题。 也有其他不那么热情或说更精明一点的倡导者,倾向于认为,这种类型的研究并无新颖之处。在他们看来,道德实验哲学只是重新为自然科学与哲学建立起彼此的关系,以前它们就有过十分牢固的关联,根本不应该中断,而且正因如此,人类的知识才得以进步。 这种关乎观念史(或思想史)的争论,我不会涉入其中。我感兴趣的是,道德实验哲学提出五类经验数据,可以为道德的反思作出贡献: (1)对个人与大众的道德直觉进行调查研究。 (2)对个人与大众的道德推理进行调查研究。 (3)就人性的慷慨与残酷进行实验研究。 (4)就儿童的道德发展进行心理研究。 (5)与道德体系多样性有关的人类学报告。 我认为以下的情形颇为荒谬,那就是事先判定上述研究工作对厘清道德哲学的问题完全派不上用场,因为这些研究针对的是事实,而不是价值或规范,并且认为在事实以及价值或规范之间,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某些哲学家认为,科学研究与道德反思之间的对立,已经不再值得讨论。这个教条死了。其实不用说到这种程度。我们可探讨这样的对立指的究竟是什么,并让它接受批判性的检视。
    目录
    第1部分 问题、两难与悖论:十七个道德难题 题目列表 / 003 01 紧急状况 / 011 02 池塘中溺水的儿童 / 019 03 失去理性的移植手术 / 027 04 面对脱序的人群 / 031 05 杀人电车 / 043 06 没有道德感的人 / 073 07 经验机器 / 089 08 生命即使短暂平庸也比没出生要好? / 099 09 我宁愿自己没出生 / 103 10 为了让动物自由必须把它们除掉? / 109 11 效益怪物 / 131 12 有人把小提琴家绑在你身上 / 135 13 卫生部长是科学怪人 / 141 14 没有我自己的器官,我是谁? / 151 15 有意行善要比有意作恶来得难 / 157 16 就算未来全都白纸黑字写下来了,我们仍然是自由的 / 161 17 恶人与圣人 / 169 第2部分道德“料理”的材料 01 直觉与规则 / 199 02 来一点方法! / 207 03 我们的道德直觉还剩下些什么? / 215 04 道德本能到哪儿去了? / 223 05 对自己道德直觉的极限早有警惕的哲学家,一个抵得上两个,甚至更多 / 239 06 了解道德推理的基本规则 / 247 07 勇敢批评道德推理的基本规则 / 263 结论 不要试图“建立”道德! / 281 词 汇 / 289 参考书目 / 302 谢 辞 / 324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