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羽来信(当当专享作者签名本+手写信;祝羽捷新书,告诉我们该如何过好这一生!我们也许不能改变世界,但至少可以理解自己。)
QQ咨询:
有路璐璐:

羽来信(当当专享作者签名本+手写信;祝羽捷新书,告诉我们该如何过好这一生!我们也许不能改变世界,但至少可以理解自己。)

  • 作者:祝羽捷
  •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787521734850
  • 出版日期:2022年01月01日
  • 页数:396
  • 定价:¥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祝羽捷以书信形式邀约,向30位学者、作家、艺术家发起提问。 主题聚焦当下备受年轻人关注的话题,例如:爱与孤独、身份焦虑、性别偏见、理想主义与**观、丧与倦怠感、隔离与宅…… 这是一本真实而诚恳的通信集,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追问,更是对自己的反思与所选生活方式的笃定。比起谋求共识,更重要的是相互的理解和宽容。华丽的表象总会褪去,希望我们都能接受真实的自己,用朴素的方式袒露心声。
    文章节选
    陈嘉映老师: 你好!很高兴以书信的形式和您交流,这也是我一整年都在努力尝试和恢复的—能不能回到一种更加古典的方式和诸位老师们沟通。回到鱼雁往返是不现实了,但至少不只是在手机上给大家点赞,转发和评论微博,或者在直播上看到大家,给大家送上虚拟的花束。我喜欢的艺术家马列维奇说过“人类**出来的知觉比人类本身更加强烈”,他认为人类造飞机的初衷不是为了把商业信函从柏林运到莫斯科,而是为了满足对于速度、飞翔的知觉。我想这也能解释我为什么开始这个通信计划,并非真得铺开信纸、贴上邮票,大费周折地投送,而是需要共同找回典雅交流的知觉。 疫情严重的时期,每个人不能出门,我像只痴情的蜘蛛趴在互联网上,疾速地缉捕新闻,立竿见影做出反应。为不相干的事情,网友们时不时地厮打成一团,片言难尽,鱼死网破,很少人愿意饱含耐心地听你把话说完,交流变得即时且粗暴,还有一部分人进入“假死”的状态—他们不再表明自己的态度,曾经不少网上的大V“金盆洗手”,不问网络,沉默是另一种态度,更是失望的表现。大概有三个月的时间,我没有见过家人以外的任何一个朋友,有人在网上建了一个直播房间,邀请我进去和大家“云喝酒”,仿佛网络为我们提供了穿越时空的可能性,可那并不是真正的“在场”,终归不能感受到彼此身体的温度,也不能听见酒杯真正碰撞在一起的声音。如果空间的改变还只是浮光掠影,我感受到人们相处时的心态、共鸣出现了衰退的迹象。我坚信,与人分享感情和记忆是每个人的本能,比任何时候,我都渴望与人交流。 有个朋友开旧书店,偶然间在收回来的旧物里发现了几封1982年的手写信,东西是以接近废品的价格买回来的,朋友打电话过去问需不需要送还。卖旧物的人回答说,信是父亲和朋友写的,父亲在医院,情况并不乐观,东西都不要了。朋友把信用坚固的透明文件夹保存起来,恰好被我看到,我如获至**读,仿佛走进了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写信人是重庆机械厂的一位工人,写给上海钢铁厂的另一位工人,先是关心了彼此身体的状况,然后讲起喜欢的古典乐,谈到柴可夫斯基、约翰·施特劳斯,并拜托对方用录音机转录这些音乐家的磁带。一纸写竟,有些字写错了,写信人就划掉改正。这样一封信在世上存留了四十年,纸张发黄,薄如蝉翼,再次读的时候仍觉得鲜活,这样感染人,唤起了我对于书信的记忆。 我从小过着平静规律的生活,觉得有人来递信、大人拆信、读信、裁下五花八门的邮票都是顶有意思的事情。对书信的兴趣被激起,我才惊觉自己书柜里就有不少书信集。奈保尔、傅雷、梁启超、曾国藩的家书,都颇具智慧;在民国文人的情书里,徐志摩肉麻直白,读得我鸡皮疙瘩起了一身;喜欢的是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活泼生动,怪不得大家都说他一生就干过两件事: 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给宋清如写情书;谷林与扬之水持续了二十年的百余封通信,内容围绕约稿、校对展开,谈到读书考证和生活,让人心折的是信中流露出的亲切古意。 怀着好奇心,我开始阅读一些针对书信的书籍,得益于英国历史学家西蒙·蒙蒂菲奥里、学者肖恩·亚瑟等对书信的痴迷,他们收集了女王、皇帝、明星、总统、首相、诗人、作家、艺术家、科学家、集中营里的受难者、探险家、人权斗士等各色人物的书信,有道歉信、求职信、情书、公开信、公告、家书、决斗书、外事交涉、战争宣言等题材,让我重温了书信的发展。这些珍贵的书信像琥珀一样,封存着历史关键时刻背后人的情感和内幕,为世界史提供了另一个维度,更加私密,更加感性。 很可惜,书信的黄金时代已经随着手机、互联网普及而结束。我们对科技抱有期待,以为会迎来更加紧密的连接,可惜事与愿违,即便对话框可以随时跳出,我时常觉得比十年前更加孤独——交流的工具越简单,我们越不会交流。西蒙·蒙蒂菲奥里说:“书信是对症生命无常的文学解药,当然也是人们面对互联网的脆弱和不稳定时所需的良药。”有时候,我想刻意避免一些这个时代给的便捷,能与朋友见面的事就尽量不打电话,能写一封信就尽量不用微信沟通,用不便利来改变自己处理事情的方式,从中延缓急切以及减少浮躁。 我也是在看嘉映老师书的时候得到一些启迪,看似交流在高度流通,一切变得急切和脆弱,哲学大师们认为人活着就是对话,荷尔德林说:“人已体验许多。自我们是一种对话,而且能彼此倾听,众多天神得以命名。”“聆听”在当下尤为困难。现代化让生活变得简单容易,简化后的生活每个人好似在干巴巴地活着,心是孤独的猎手。我开始写信,也是因为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以及不断出现的新事物,常常觉得无力还手,也来不及思考。如果人们越来越干巴巴地活着,缺乏精神活动和深度交流。我常常一段时间不看微博就发现自己落伍了,一些新兴的词汇和热门事件不知道来龙去脉,更不可能和朋友以此打趣,大家使用着同质的话语,你很容易掉队,也很容易变成不重要的边缘人。更可怕的是,被煽动起来的集体意识像癌细胞一样快速繁殖,只有情绪没有理性。网上硝烟如云,布满看不见的狙击手,稍有不慎你就会被打成筛子,我已经以身试法过了,滋味很不好受——抨击者并不真正想要说服你,只想迅速压倒你。 这是我一点粗鄙的思考,我们对这个时代的不适感并不只是因为社会财产的重新分配,更多时候是这个时代的价值标准、评判标准彻底改变了。我常常怀疑手上在做的事是不是有意义,所谓的“文青”变得有些可笑,对人生的思考和疑惑常常让自己苦不堪言。跟大家在纸上娓娓谈心,用写信互诉衷肠的时候,我发现自己逐渐克服了羞耻心,越来越勇敢地暴露自己的缺点,实际上,这也是我无法回避的必然结果—你写得/说得越多,就越暴露底牌。如今跟大家交流,我不想抖机灵,也不想为了冒充聪明说一些故作高深的话,我不再担心被看到幼稚和不够高明。因为我知道,想要得到真诚的回应,就不能遮遮掩掩,笨嘴拙舌也是因为真实和强烈,就像一个真正坠入爱河的人那样丧失技巧。比起谋求共识,更重要的是相互的理解和宽容。华丽的表象总会褪去,希望我们都能接受真实的自己,用朴素的方式袒露心声。我承认自己还是有很多困惑: 爱、孤独、隔离、身份焦虑、性别偏见、事业、分别、死亡、信仰、旅行、艺术、倦怠与丧、隔离与宅……这些困惑化作书信流转,我忍不住感叹: 原来有趣的灵魂跟自己挨得这样近。 我喜欢陈嘉映老师说过的一段话:“未来之思不是哪个伟大思想家之思,而只能在思想者的交谈之际生成。每一个思想者都是谦抑的思想者,思的目标不是伟大,而是真诚。”我们都期望自己可以获得理想中的生活,心揣着对这个时代的怕与爱,我们能不能再次找回一种对话方式,建立深度沟通的可能性,一起抵达更广阔的世界。比起独自在黑暗中踉跄,我更向往建立你我之间的对话,犹如在黑夜中点燃火把,映照彼此的脸。 附近消失,友邻形同陌路,近在咫尺的人充满误解和敌对,与远方的人共享恰如一封信的距离,也许就是我们这代人的必经之路。日子**天在手机上划过,内存里是漂亮的照片和碎片化的感受,我想能不能用对话重现个体,用对话接近真实,用对话获得见识,终建构富有想象力的理想生活? 伫候明教。 祝羽捷上 祝羽捷好! 谢谢你的来信,信中所言差不多我都有同感,我自己也常常想到这些,这里那里谈过一点儿。 记得在哪里读到,考古学家找到古埃及一位富豪的几封家书,他出差在外,向家人讲述他的差旅,指示怎样处理各种家务,印象不大准确,记得这些家书距今应有三千年了吧。我还模糊记得,发掘出来的汉简里也有不少是戍卒的家书,如今都是珍贵的历史学资料。唐诗宋词里,怎能没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科学革命开始之后的很长时间,哲学—科学的演变和发展有一半要从思想家的广泛通信中寻觅踪迹,莱布尼茨的通讯录几乎包括欧洲当时所有重要的思想者。在我们年轻时候,远程交流全靠写信,箱底至今还积压着大批信件,也积压着好多古老的故事。1968年冬天,我从插队所在的内蒙突泉回北京,有朋友从内蒙乌旗来信,附有给秦生的信,要我转交——这既可省去8分钱的邮票,也有意邀我旁听两位亲密友人之间的交谈。我们那时唱苏联歌曲,一句“Kakim dei beil,takim ostaltsia”(“从前是这样,如今还是这样”)流传在青春的忧伤里,这封致秦生的信就沿着这句歌词作结:“从前是这样,如今还是这样—将来不会是这样了。”青春无论多少混乱和迷惘,似乎青春总有未来。我揣上信,暮色中走向邻楼,楼门口围着一圈年轻人—秦生在我们这一带是出名顽主,楼前常有年轻人扎堆。我远远地喊秦生,他们转过头来,我却没有听到期待中的欢快回音;片刻沉默之后,有几个朝我跑来,直迎到我跟前,压着声音: 秦生走了。到哪儿去了?两个小时之前,一场时不时会爆发的街头斗殴,一把三棱刀捅进他的后腰。 不多说这些私人回忆,说点儿宏大的。我常说,这几千年的历史,就是文字主导的历史。读写是高标特立的精神活动,没有任何其他精神活动可以替代。书信又不同于一般著述,它写给特定的人,即使写信人想着将来会公开于世,特定读信人的影子仍在他的笔端。随手抄一段旧时来信—— 嘉映: 自7月中旬以来,一直忙着给你写东西,不料又出了一大堆废纸。“说者容易做者难”,真要让我办个专栏,恐怕要误事。不过,人是逼出来的,也许有了责任也就有了动力亦未可知。眼下我是江郎才尽,差不多已活生生地感觉到头脑的枯竭。写了论非暴力原则,论及革命运动中的道义、策略与**三者间的关系问题,论及病态的理论兴趣问题等等(不止这些,实在不好意思再多说了) 。多篇未完成稿,都觉得太臭,提不起兴趣来修改。我觉得我也许已误入歧途: 本不是革命者,却煞有介事地反思革命。与胡君相比较,我现在的弱点是下笔不自信,总觉得写出来的东西都十分可疑。常想起《圣经》上的话(我近来又在反反复复地读它):“你不可论断人,以免别人也同样地论断你。”胡君的反思论道精辟,虽然也有有失武断之处。我的反思就未免像个指手画脚说三道四的“批评家”。我眼下害怕一本正经的腔调,虽然我又已经写了好几万字一本正经的文字。且不谈它,我想我总会给你寄点儿东西的(我现在觉得除了写点东西,真不知还可以干什么)。 这些话在你读来也许平平常常,在我,却写着时代的转折,写着这一转折给一代人带来的困境。这封信来自20世纪90年代初,是我后收到的长信之一。没多久,普通人开始用上了fax,私信也沾上了公文的身份。转眼又被email取代。再后,你们年轻人就更熟悉了,微信,facebook。是的,将来不再像从前那样了。那是怎样的将来呢?神经科学近证实,“数字原生代”的大脑运作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他们在智商测验中的表现、反应时间以及工作记忆提高了,同时,共情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进取心降低了很多。 我知道无论哪个时期都有人认为他生活在一个巨大转折的时代,但我还是固执自己的看法: 两千多年的文字时代正在我们眼前落幕,书信的消失应是一个明显的标记。常听人感叹,现在的年轻人不读书了,而“书”这个字从前更经常用来指书信。太史公《报任安书》,曾国藩家书,确实像典籍那样值得反复咏诵。微信的文字则是一个不同的族类,它们只为传达信息;情感也已转换为信息,编码在表情符号里—这些符号不似纸上的笔迹,体现着独有的经历和心情。无数的比特在基站之间以光速生灭,与之相比,鱼游雁翔的确太慢,受到自然条件的种种限制。书,倒还有几个人在读,却没谁还在写信了。 非非叟原本借读写讨生活,看着文字时代逝去,难能无动于衷;你尝试重拾这种交流方式,闻知而喜。读来信,好像是你偶然读到旧书店淘来的书信而起的因缘,让我想起陋室的角落里还存着一两箱恐龙时代的旧书信,上引的那段就是从中翻检出来的。一直有意整理这些信札,却一直拖着。现在,我应该会及早去做这件愉快且有益的事情吧。倒不是妄想扭转历史大势,但将来的世界,不管怎么发展,总要时时能听到往昔的回声,才算得上人类继续生存。祝愿你继续你的尝试,并得到更多朋友的响应。也希望及早会面,如果不更早,3月份应能在上海相见。 陈嘉映 2021年1月22日
    目录
    序/陈嘉映:如何建构富有想象力的理想生活 章 与她们同行 阎连科:让“她们”成为“人” 黎 戈:婴儿看着水仙花 辽 京:女性的故事还要讲多久 Ca tie :女人首先要穿得自由 赫恩曼尼:30岁就是那道帮人顿悟的光 第二章 任何微小的美好都不容小觑 陈晓卿:踏踏实实地做一个吃货也蛮好 石 康:属于任何生命的时间都太少了 葛 亮:以手艺度己度人而不自知 韩松落:走吧走吧,去敦煌 赋格:“反旅行”也可以成为一种方法 第三章 爱与艺术是见自己的过程 翟永明:记住我们都是弗里达 赵 松:时间与寂寞自会淘洗掉生活里的杂质 郑 执:写作是逆流而上的行为 张定浩:作家其实是写作困难的人 黄昱宁:明知不可为而为,大概是译者的宿命 第四章 向人**问 路 内:文青们后来发生了什么 维 舟:30岁之后,我更加愤怒了 吴晓波:选择了就去努力,放弃了就不必纠结 马 良:愿每个人都能发现自己并完全生活 崔 树:生命的笃定与模糊,都在咖啡馆里 第五章 当年轻人问年轻人 李西闽:当一个抑郁症朋友没有赴你的约 于 是:再也不用为不甘寂寞痛苦了 沈大成:相信要认识的人一定会认识 张之琪:死神来临之前不顾一切狠狠爱 阿枣:总有一个地方聊以慰藉 第六章 何为理想生活 苗 炜:但愿我们还能再次爱上花花世界 尤 勇:日积跬步,不舍昼夜 思 远:我是个年轻人,我只想开书店 顾 湘:做愉快的“田野”女孩 后记/祝羽捷:往“有信”的方向行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