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柏林:一座古城的千年史诗
QQ咨询:
有路璐璐:

柏林:一座古城的千年史诗

  • 作者:亨利·维尔纳
  •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 ISBN:9787514390773
  • 出版日期:2021年10月01日
  • 页数:252
  • 定价:¥9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一部柏林史,就是半部德国史。 柏林的官方历史记载是从1237年开始的,然而,实际上,柏林有人定居的历史要比这更久远。 从初的小镇,慢慢发展到经济、军事、文化**,后成为德国首都,柏林见证了无数的历史,经历了无数的改变。就像记者和艺术评论家卡尔·舍夫勒说的:“柏林,注定了始终在变化,永远未定型。” 罗马帝国时代的选帝侯时期,普鲁士帝国时期,魏玛政权时期、希特勒统治时期,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时期,以及现在。 试问世界上还有哪座城市曾在八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八次成为首都?还有哪座城市近几年经历过如此多的变革和危机? 德国历史学博士、德国的百科全书《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撰写者之一亨利·维尔纳,以“博物展示”的方式,将柏林这一千年画卷徐徐展开。
    文章节选
    在历史文献中,柏林似乎是“凭空”出现的——这是一座起源于沼泽地的城市。尽管在文献记载里,“柏林”**被提及是在1237 年,多年来为了纪念城市的诞生,这一点也被反复引用。然而,近年来的考古发掘已经表明,并且历史学家早已知道,或者至少推测过:这里有人开始定居的历史至少要再往前推五十年。也就是说,当日耳曼部落离开之后,该地区人口大幅减少,从7 世纪开始又有斯拉夫部落居住,后来,由绰号“大熊”的阿尔布雷希特一世(Albrecht derB.r)率众大规模迁居于此。这里有很多斯拉夫人的定居点,但后来这个国际大都会的发源地周边地区依旧荒无人烟。原因很简单:施普雷河流域(Spreelauf)贫瘠、潮湿而又泥泞。沙质土壤、河道密布、湖泊众多,这里的地质条件是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0 000 年左右的末次冰期的结果,那时,欧洲中部和北部的大部分地区都被冰川所覆盖。随着冰川的消融,冰川水汇集到了冰蚀谷之中,柏林地区有三个这样的冰蚀谷。与南部的巴鲁特冰蚀谷(Baruther Urstromtal)和北部的埃伯斯瓦尔德冰蚀谷(Eberswalder Urstromtal)相比,柏林冰蚀谷(编者注:urstromtal,又称“U”形谷、“槽谷”。由冰川侵蚀,谷地比较平直,谷坡陡,谷底宽平,横向呈“U”字形,纵向成槽行。)对于柏林的空间和植被条件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主要是由于施普雷河因流入冰蚀谷而改道。随着气候变暖,从公元前5000 年开始,巴尔尼姆(Barnim)和泰尔托(Teltow)高原逐渐变成森林,而冰蚀谷的低地却仍是沼泽与湿地。这一时期,施普雷河周围形成了一片巨大的桤木沼泽森林地带(Erlenbruch),在城市建立之前,一直由于人难以涉足而渺无人迹。
    斯拉夫前史
    该地区的考古发现证明,后一个人类在这里定居的历史已经非常漫长了,可以从后一个冰期结束追溯至今。当然,这段历史中也有一些断裂。青铜时代(Bronzezeit,公元前1800—前700 年),哈弗尔河和施普雷河流域诞生了非常丰富的文明。在此期间,人口增长到一千多。但随着民族大迁徙(V.lkerwanderung),这些定居者与其他日耳曼部落一起南迁,这里又成了无人之地。随后,斯拉夫部落移居了过来,居住在哈弗尔河、施普雷河和达默河附近,住在曾经的日耳曼定居点的人并不少见,他们开辟树林,开垦土地。在西部,赫弗尔人(Heveller)居住在从勃兰登堡(Brandenburg),经波茨坦(potsdam),沿着哈弗尔河直到哈弗尔兰(Havelland)和林沼泽(Rhinluch)的一片带状地区。在东边,施普雷万人(Sprewanen)定居在从泰尔托到巴尔尼姆的区域里。在8世纪和9 世纪的时候,这两个部落在该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赫弗尔(Heveller)人在今天的勃兰登堡的勃伦纳堡(Brennaburg)建立了总据点,但同时也在施普雷河汇入哈弗尔河的河口处,即在他们势力范围的东部边缘建立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塞:今天的施潘道。施普雷万人在今天的城堡岛(Schlossinsel)中的克珀尼克(K.penick)建造了他们的主城堡。从发展缓慢的贸易中受益的主要是赫弗尔人,而施普雷万人所居住的地区,人口仍然十分**。那里只有一些零星的村庄,如考尔斯多夫(Kaulsdorf)和马尔斯多夫(Mahlsdorf),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和手工业。那个后来成了柏林的地方,在当时还是一片覆盖着茂密森林的沼泽地,涉及两个部落的利益。贸易路线并不经过施普雷河,而是经过施普雷河以南的泰尔托高原。
    目录
    章 1000-1415年 柏林城的诞生:从市井小镇到中世纪商业城市 第二章 1415-1700年 勃兰登堡区的**:霍亨索伦王朝的首都 第三章 1700-1871年 从"施普雷河畔的雅典"到军事城市:普鲁士政权** 第四章 1871-1918年 夹缝中的帝国首都(德意志第二帝国) 第五章 1918-1932年 "大城市交响曲":魏玛共和国,黄金二十年代与经济危机 第六章 1933-1945年 柏林与卐字符:从纳粹政权**到废墟之城 第七章 1945-1961年 毁灭与新生:被划分成四个区域的城市 第八章 1961-1989年 双面之城:东柏林与西柏林 第九章 1989年至今 首都与文化**:柏林重新合而为一 第十章 柏林 2030年 **与明日世界:展望2030年的柏林 时间轴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