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蒋逸雪文集(全2册)
QQ咨询:
有路璐璐:

蒋逸雪文集(全2册)

  • 作者:蒋逸雪著;戴健编
  •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 ISBN:9787550635494
  •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 页数:774
  • 定价:¥18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蒋逸雪文集》为原扬州师范学院(今扬州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蒋逸雪的著作集,包括蒋先生生平已出版专著《国学概论》《陆秀夫年谱》《张溥年谱》《刘鹗年谱》《南谷类稿》五种,此外主编戴健另搜集整理蒋先生散见于报刊杂志的文章十余万字,他人寄赠或追怀文章数万字,分别编为《南谷类稿补遗》《附录》,收入文集。蒋逸雪所著年谱三种,于传主年谱颇有草创之功,多年来广为引用,深受学界重视。惜年久未见重刊,已经罕觏。此次皆收入文集,颇有便于学者研究使用。
    文章节选
    编经学
    章经学总论
    上古无经名,《礼记》以《经解》名篇,实经名所自始。其记孔子言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篇名《经解》,而孔子口中实未有经字。惟《庄子·天运篇》有“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之语;然周之书,寓言十之七八,中多假托,未足信据。《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记》百三十一篇”,孟坚自注“七十子后学者所记”。小戴之书,原取于此,是经之名,起于七十子之徒也。
    经名立矣,至若经之所以名,则又说各不一:郑玄曰:“经者,不易之称。”张华曰:“圣人制作曰经。”皇侃曰:“经者,常也,法也。”章炳麟曰:“经者,竹简成书,编丝缀属之称。”按经与纬并称,纬,织之横丝,经,织之纵丝。简易散落,以丝缀连,即其外形言,而以经名之也。又经有理绪不紊之义,《中庸》云:“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织之有经,犹木之有本,故《中庸》以“大经”“大本”对举,此即其内容而言者也。诸家释经之名,各据一端,未见其全。然虽有出入,实并行而不悖。
    《六经》之中,《诗》《书》《礼》《乐》,皆古代之遗文,百家多诵习之。《易》为卜筮之书。《春秋》为鲁国史,孔子以前,其行世不及《诗》《书》《礼》《乐》之广;修赞以后,声价顿隆。《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此六艺即六经,七十子所以度越三千者,仅增习《易》与《春秋》耳。即《诗》《书》《礼》《乐》四书,孔子以后与孔子以前,其内容亦不尽相同。《史记·儒林传》:“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后儒谓孔子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厥功甚伟,洵不诬也。
    秦人燔书,《乐》经缺失,汉立博士,只有五经。或配以《论语》《孝经》为七经。唐析《三传》《三礼》,合《易》《书》《诗》谓之九经。宋于《论语》《孝经》外,兼崇《尔雅》《孟子》,上配九经,于是十三经之名以定。本编所研讨者仅此,外此,非所具论矣。
    第二章《周易》
    《周礼》太卜掌三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连山》以纯艮为首,《归藏》以纯坤为首,《周易》以纯乾为首。乾为天,天道周普;易则变化之谓。下系之辞曰:“《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周易命名之义,数语尽之矣。
    《易》之源,起于伏羲,伏羲画八卦,《易》之始也。重之为六十四卦,卦有卦辞;卦积六爻而成,爻有爻辞。重卦之人,计有四说:王弼以为伏羲,郑玄以为神农,孙盛以为夏禹,史迁以为文王。按《系辞传》:“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噬嗑为重卦,则离亦当为己重之卦,词气贯联,不应别异也。《淮南·要略》亦云:“八卦可以识吉凶、知祸福矣,然而伏羲为之六十四变。”是伏羲重卦,西汉早有此说,实辅嗣之所本也。卦辞、爻辞,相传均文王作,而爻辞多文王殁后事。明夷六五,“箕子之明夷”,武王观兵之后,箕子始被囚奴,文王不应预言其事。《左传》: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云:“吾乃今知周公之德。”爻辞作者,当为周公(略见《周易正义》)。孔子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传凡十篇:《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也;合之,谓之十翼。惟《文言》《系辞》,中有“子曰”之文,疑间有门弟子追记之辞。
    西汉传经,极重师承,而《易》之授受特显。自商瞿子木受《易》于孔子以授桥庇子庸;子庸授馯臂子弓;子弓授周丑子家;子家授孙虞子乘;子乘授田何子庄;子庄授丁宽子襄;子襄授田王孙;王孙授施雠、孟喜及梁丘贺,由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学,三家皆今文也。京房受《易》焦赣,赣自谓尝从孟喜问《易》,会喜死,房以赣易即孟氏学;当时学者均不之承也。东汉习《易》者,祖述费(直)、高(相),二家皆古文。费氏以传(十翼)解经,后世说《易》者多因之。
    《易》道广溥,说者见仁见智,不一其辞:京、焦言灾异,流于祥;王、韩(康伯)尚虚无,比附道旨;邵(雍)、刘(牧)歧谈图书,衍为丹术;杨简阐明心法,邻于禅解。然亦不外“义理”与“象数”二种:汉之今文家及王、杨诸人,均言义理者,第其所谓义理,各有不同耳。汉古文家与今文别派及宋代邵、刘之徒,皆言象数者,所谓象数,亦各自有异也。间尝论之,易本卜筮之书,其言吉凶休咎,深寓戒慎恐惧之意。故孔子云:“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删定垂教,重在庸言庸行之间,不以索隐行怪为高也。
    目录
    总目 序 上册 国学概论 陆秀夫年谱 张溥年谱 刘鹗年谱 下册 南谷类稿 南谷类稿补遗 附录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