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美国金融体系:起源、转型与创新
QQ咨询:
有路璐璐:

美国金融体系:起源、转型与创新

  • 作者:[美]凯文?R.布莱恩(Kevin R. Brine) [美]玛丽·普维(Mary Poovey)
  •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787521716498
  • 出版日期:2022年07月01日
  • 页数:624
  • 定价:¥1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了从19世纪至今美国金融体系的起源、理论基础、核心模型、法规制度,以及其关键特征,如公司会计准则、美联储系统、风险管理实践,并进一步探讨了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新自由主义、货币经济学等对美国金融体系的影响,以及创新型金融产品在美国金融体系的转型中发挥了哪些关键性作用等。这些因素驱动了美国金融体系的兴起、发展、转型和创新。本书提供了过去一个多世纪美国经济学家开发的经济和金融模型的知识谱系,有助于人们对金融在美国和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文章节选
    “经济的实体侧和金融侧”在其他经济学或金融学的历史描述中并没有出现,尽管少数经济学家使用了它的一些相关术语。“经济的实体侧和金融侧”反映了经济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20 世纪30 年代的国民收入核算称���为“部门”。我们用“侧”代替“部门”,来表示一个**经济的这些部分与20 世纪初暴露出的大公司和国民经济框架的会计惯例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复式记账中,公司业务(或**收入和生产)的借方和贷方账户按其出现的分类账所在一侧进行区分,而涉及实物商品或原材料的实际交易通常与涉及资本支出或债务的金融交易区别开来。我们相信一个经济体的实体侧和金融侧确实不是分开的——但它们往往被当作独立的。我们可以在早期对供求关系进行理论化的尝试中看到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所讨论的商品通常是真正的商品或服务,而不是金融资产。我们在早期的国民收入估算中也看到了这一点,此时真实的商品生产出现了,而金融中介渠道却没有出现。本书的一个重要分析线索是试图将经济的这两个侧面整合到一个单一的理论解释或模型当中。我们在雅各布·马尔沙克1938年的投资模型、格利和肖1960年的《金融理论中的货币》、詹姆士·托宾20 世纪60 年代的模型,以及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中都看到了这样的尝试。在第七章到第十章中,我们一直在追问这些模型是否包括金融,以及如果是的话,这些模型是如何处理经济的实体侧和金融侧之间的关系的。一般说来,直到经济学家开始使用存量流量分析或接受资金(相对于流量)的观点之前,他们的模型都不包括金融。事实上,许多增长模型,如21 世纪前10 年使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DSGE)模型,并没有采用资金观点,这就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它们不包括金融。
    在区分经济的实体侧和金融侧的分析中,货币的地位很复杂,因为货币对这两侧都很重要。在实体经济中,货币起着记账单位和交易媒介的作用。在金融经济中,货币是一种交易媒介,此外它还是一种特殊的资产(价值的储存),也是一种延期支付的标准。货币在经济的两个方面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导致了一些我们试图回避的复杂问题。例如,像米尔顿·弗里德曼这样的货币主义者认为,管理一个**的货币供应是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的*重要的角色,但弗里德曼关注的是货币数量的供给和需求,他并没有强调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在扩大货币供应方面发挥的内生性作用或信贷渠道的重要性。照此类推,随着金融学科开发出自己的模型和投资产品,经济交易的实体侧往往会逐渐淡出到幕后。例如,过去20 年发展起来的一些更奇特的衍生品——合成信用违约掉期(CDS),不需要任何基础的实际资产来支撑它们的价值,同时高频交易不是从实物商品交易中获利,而是从利用在各种数字性交易中出现的瞬时差价的高成交量仓位中获利。在这些例子中,真正的商品永远不会易手,然而,这类交易帮助经济中的金融部门在数量和价值方面以相当于**GDP 的一个比例实现增长。这种经济中实体侧与金融侧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体现出为何写一部金融历史如此具有挑战性。
    目录
    引 言 美国金融的历史脉络 本书的四个核心概念 比肩《千年金融史》与《21世纪资本论》 为什么读者会愿意阅读这本书 **章 20 世纪初美国金融的起源: 美国现代大公司的兴起和联邦储备系统的建立 对美国现代大公司的估值 美国注册会计师的成长 20 世纪早期的银行业和联邦储备系统 美国银行业的原则 第二章 20 世纪早期的美国经济和金融理论 凡勃伦的制度主义 19 世纪末期美国的新古典主义价格理论和真实的美国经济 美国早期的一般均衡理论 早期的预期模型:费雪效应 金融的视角 货币数量论和货币银行观点 弗兰克·奈特的不确定性理论 美国的公共财政:个人所得税 第三章 美国的统计和现代政府的治理 需求的统计学理论 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方法 各州数据的收集 指数构建和数据的传播 早期统计资料汇编的挑战 关于指数的争议 哈佛经济晴雨表项目 普约调查和“货币信托” 第四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美国金融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转型 罗斯福新政和 20 世纪 20 年代的美国投机狂热 投资信托和 1929 年的崩溃 “美国人民的新政”:全民抵押贷款 公开披露和现代公司 证券研究 股利贴现模型 第五章 美国金融:1920—1940 年股权与固定收益市场研究 美国中西部农业经济学家与偶发的连接 股票市场怀疑论与样本理论 股票预测 美国的普通股指数和固定收益久期 第六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经济的衡量和征税 凯恩斯革命 编制美国的收入和生产的总量 布鲁金斯学会和支出法 美国经济的投入 - 产出核算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的美国财政政策 第七章 经济和金融的模型:1930—1940年 “小模型世界”和计量经济学会 凯恩斯、希克斯和数理经济学 IS-LM模型 为金融观建模:马尔沙克的“资产理论” 凯恩斯 - 丁伯根争论 美国经济的宏观计量模型 第八章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学,1944—1970 战后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 测度、货币主义、凯恩斯主义的稳定政策和增长理论 第九章 现代金融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起源 复杂理论时期 期权定价理论、金融工程和金融计量经济学 第十章 美国金融的转型 两次危机之间:沃尔克通货紧缩到雷曼的破产,1982—2008 年 转型的早期迹象 危机中间时期的宏观经济理论 向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的转型 困境中的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 *后的思考 注 释 参考文献 致 谢 译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