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精神分析的新方向:心理治疗的基础和入门(学术系列)(New Ways In Psychoanalysis)
QQ咨询:
有路璐璐:

精神分析的新方向:心理治疗的基础和入门(学术系列)(New Ways In Psychoanalysis)

  • 作者:(美国)卡伦·霍妮 张长英 赵立影 徐光兴
  • 出版社:上海画报出版社
  • ISBN:9787806859377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185
  • 定价:¥24.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精神分析的新方向》是20世纪*伟大的女性心理学家卡伦·霍妮的经典力作。《精神分析的新方向》对弗洛伊德理论进行系统批判,阐述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内容包括: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弗洛伊德观念的一般前提;力比多理论;俄狄浦斯情结;女性心理学;文化与神经症;神经质的内疚感;精神分析疗法等。
    文章节选
    六女性心理学
    弗洛伊德认为,男女两性的心理特性和障碍是由他们身上存在的双性倾向引起的。简单说来,他的观点是男性的许多精神障碍可归为对自身存在的“女性”倾向的拒绝,女性身上的许多问题起因于她想成为男人的根本愿望。弗洛伊德对这个观点的更为详尽的阐述主要是针对女性心理,而不是男性心理,因此我在这里将只讨论他的女性心理学观点。
    弗洛伊德认为,在小女孩的成长过程中,*令她感到苦恼的事就是她发现其他人有阴茎,而她没有。“阉割���现是女孩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她对这一发现的反应是,明确希望自己也有阴茎,希望它某天会长出来,并妒忌那些有阴茎的幸运儿。在正常的发展过程中,阴茎嫉羡并不一直这样持续,女孩在认识到这种“缺失”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后,就会把希望拥有阴茎转变为希望有孩子。“这种想有孩子的愿望意味着对她的身体缺陷的一种补偿z。”
    阴茎嫉羡*初只是一种自恋现象。女孩感到气愤因为她的身体不像男孩那样配套齐全,但它也有客体关系的根基。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母亲是女孩和男孩的**个性客体。 聆听大师的声音
    在精神分析学和心理**的历史发展大河中,有两位传奇式的人物:男性是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女性当属卡伦·霍妮(K.Horeny,1885——1952)。弗洛伊德这个名字,对于国内读者来说已经是并不陌生了,有不少的人在听说他如此这般耸人听闻的精神分析理论后,其反应竟不下于“谈虎色变”。在有些人心目中,弗洛伊德的理论类似于那些写情色小说的作家,或者像儿童不宜的电影一样,*好不要轻易涉足。其实这些误解和疑虑是完全不必要的。然而,霍妮这个名字却鲜为人知了。由于种种原因,国内的学术界,特别是心理咨询与**的专业人士对霍妮的研究十分贫乏,至于普通的读者则更少有人问津了。
    霍妮是知识女性的一面旗帜,是精神分析学园地的一朵奇葩,也是女性心理学的开拓者。霍妮年轻时接受弗洛伊德派的精神分析训练,但在此后的生涯中却公然与弗洛伊德派决裂,分庭抗礼,自创门派,独树一帜。这在当时确实具有过人的胆识。
    如果说20世纪人类社会的百科全书,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创立作为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来记载的话,那么心理学研究还有一次颇具历史意义的变革——即女性价值观取向的学说建立,同样是石破天惊的,而扭转这一乾坤的大师就是卡伦·霍妮。在这之前,精神分析的理论流行的是以男性为**的女性心理学观,专家们老是在弗洛伊德的“阴茎羡妒”,“女性受虐说”和“阉割恐惧”的理论中兜圈子。弗洛伊德本人也认为,描述女性的心理发展一直是令他很头痛的事情,他曾把女性的心理比喻成一块“黑暗的大陆”,弗洛伊德由于不能把从男性那里得出的数据和结论,准确地运用到女性身上而一度感到过焦虑。
    而霍妮则以一本《女性心理学》一举打破了弗洛伊德的神话,让人们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此书为20世纪女性精神分析研究开了先河,也为此后许多女性主义心理学家的理论探究奠定了基础。霍妮试图把女性从男性的文明,男性社会的文化暗示中解放出来,她主张女性要认识自己的“天性”,剥离男性社会对女性心理的定位,力求获得一幅女性自我精神发展的真正蓝图。
    这个神奇的霍妮与弗洛伊德是同时代的人,比弗洛伊德小29岁。1885年9月16日出生于德国汉堡附近的小乡村。家庭的结构是由跨国婚姻所组成,父亲是挪威人,职业是航海的船长;母亲是荷兰人,一个泼辣、豪爽,富有魅力的家庭主妇。这个跨国婚姻组成的家庭生活,给童年的霍妮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在霍妮的回忆中,父亲比母亲大17岁,其父对这个相貌丑陋,天资愚笨的女儿并不怎么看好,而母亲则偏爱哥哥。霍妮从小立志从医,遭到父亲的反对,母亲为了维护女儿而不惜与丈夫分手。
    1909年,24岁的霍妮与柏林的一位律师结婚。婚后育有3个孩子。1926年离婚。她的童年家庭生活和不幸的婚姻经历,对她的学术生涯和精神分析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使她对女性内心与人生的洞察无比的犀利和睿智。倾听她在著作中的论述和新声,每位读者或多或少都可以得到一些深刻的人生启迪。
    1913年,霍妮获柏林大学医学博士的学位。此后,一直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接收专业的心理分析训练,一直到32岁时,才成为一名正式的精神科职业医生。1932年她赴美任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的副所长,二年后又迁居纽约,创办私人医院,并创建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亲任所长之职。直到1952年12月4日逝世。享年67岁。
    霍妮对于神经病的病理机制,精神疗法中的自我分析与人格成长,两性间的冲突,婚姻和爱情的分析,都得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例如良好的婚姻取决于婚前配偶双方情感的稳定程度;两性之间没有焦虑感和内心某些特定的矛盾冲突是不现实的,在每一个患有神经症的女性那里,都可以看到“心理性生活”紊乱的症状;在婚姻关系中不会有全部的满足,只有*佳的结合等。这些理论和创建使她与弗洛伊德、荣格和阿德勒等许多同时代的**心理学家的成就并驾齐驱,成为一位大师级人物,而且它代表的是女性的声音。
    然而霍妮的学术成就中*使我感兴趣的,也是众多的研究者忽视的一个方面,是她对东方文化和哲学的研究。这里,我要着重一提的是霍妮和荣格一样,都对东方人的禅的治**果发生热烈的兴趣。霍妮在生前曾亲自专程前往日本,观察一座禅院的修禅者生活实况。她认为禅者追求的是一种自我体悟,一种心理的“本来解脱”和精神的完整,而不是借助于外在支持或依赖外力来完善自我。她认为禅的心理分析和**的实用价值极其之高。
    霍妮的一生著述颇丰,贡献甚大。此次出版的“霍妮文集译丛”精选了她六本*有代表性的著作,任选一本,执卷读来,思想深邃隽永,熔智慧和哲理于一炉,字里行间依然充满着新鲜的魅力。《我们时代的神经质人格》论述了文化对神经症形成的影响,探究在长期基本焦虑的心理压力之下,个体所形成非理性的神经质欲求,是如何植入到人的性格中去的;在《我们的内心冲突》中,霍妮摒弃了弗洛伊德关于“神经症起源于文明与本能之冲突”的说法,着眼于人的自我内心冲突和矛盾,并提出了尝试解决的途径;《自我分析》一书可以看作是女性心理分析的杰作,对于从事精神分析疗法的专业人士有诸多的启迪意义;《女性心理学》是霍妮著作中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她试图超越弗洛伊德理论的一个重要建树,此书成为传世的经典之作;在《精神分析的新方向》一书中霍妮对弗洛伊德理论进行系统批判,阐述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精神分析学理论;《神经症与人性的成长》一书犹如一片智慧的海洋,不仅对神经症者的人格理论和心理**的临床实践,而且对文学,传统和文化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的论述。
    本译丛的各位译者都是心理学专业的博士,她们的理论功底扎实,学术修养纯正,对霍妮的理论和著述的研究具有独到的见解,各位译者阐精释微的翻译,为本译丛各种书的内容平添了许多活力和色彩。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的编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精心编排本书,使本译丛充满了新的创意和很强的可读性,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读先哲的书,聆听大师的声音,在人生的旅途上点起一盏明亮的新灯。
    目录
    序言:聆听大师的声音
    引言
    一 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
    二 弗洛伊德观念的一般前提
    三 力比多理论
    四 俄狄浦斯情结
    五 自恋概念
    六 女性心理学
    七 死亡本能
    八 强调童年
    九 移情概念
    十 文化与神经症
    十一 “自我”与“本我”
    十二 焦虑
    十三 “超我”概念
    十四 神经质的内疚感
    十五 受虐癖现象
    十六 精神分析疗法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