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有益的病毒
QQ咨询:
有路璐璐:

有益的病毒

  • 作者:圭多·西尔维斯特里(Guido Silvestri)
  • 出版社:天津出版传媒集团
  • ISBN:9787557699819
  • 出版日期:2022年10月01日
  • 页数:280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用简明易懂的方式阐述了人体和病毒之间复杂且迷人的关系。作者从生物医学的角度出发,用历史事件为引,用战争策略作比,向读者展示人体和病毒是如何“相爱相杀”的。 作者不仅诠释了许多科学理念(病毒学、遗传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病毒学的发展进程、人类与病毒紧密而微妙的关系,还讲述了他从医以来的难忘经历和对有关病毒的科学研究、医药伦理、社会事件等方面的思考,这些内容使该书在目前有关病毒的著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文章节选
    前言 共存的艺术 这是一本关于人类、病毒,以及在两者之间艰难抉择的书。本书也会解释为什么我们的对手在现实中有时会格外残暴嗜血,有时又很温顺平和。 当我们面对威胁挑战时,我们如何能在与敌人斗争,以及与敌人妥协这两个选项中做出正确选择呢?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将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以及其他一些问题。我们先从我们*微小,却又*具威胁的敌人——病毒开始说起。我们与病毒有时候能够和平共存,有时候却又水火不容,因此我们会发现其实敌人与朋友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界线。事实上,我们是很难精准区分敌人与朋友的。在本书中,我们还将说明,无论战争还是和平,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而击败敌人*好的办法往往就是化敌为友。 我们以战争为例,我们的身体就是一道(并非不惜一切代价)抵御入侵的防御工事,免疫细胞就是���兵,如果机体在面对病毒进攻时选择投降屈服,那么命运就会被病毒掌控。 我们做的这一类比*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大部分的病毒感染并不会以感染者的死亡宣告结束,而是正相反。目前为止,有两种常见的结果,而且都是无害的,我们接着用类比来说明吧。**种是请求增援,用以暴制暴的方式镇压叛乱:免疫系统发现敌人并攻击它们,患者痊愈、病毒死亡。第二种是与入侵者达成协议。事实上,敲定一份折中方案会让每一方都有面子,而且更重要的是,没有谁的头会被砍下然后穿在长矛上绕城示众。病毒找到一个属于它自己的位置,在那里进行复制,不会对机体构成伤害,免疫系统监管着它们并给予它们自由的空间。 病毒的投机行为 当提到感染和免疫时,我们难免会用善恶二元论进行解读,用上“赢家”“输家”“好”“坏”这些字眼。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观点很片面,而且很有误导性。我们在前面也提到过,实际上,在自然界中*普遍的结果就是和平共存。病毒在人类和动物的机体里存活并且繁殖,而不会对机体构成伤害,显然,宿主的免疫系统决定妥协了。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病毒和我们的免疫系统长期相互作用,基本集中在两种选择上:战斗或者共存。而选择与病毒共存,似乎可以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和病毒一路走来,我们发现这些小东西与它们的宿主往往更喜欢坐下来共进晚餐,而非斗个你死我活。即便不是坐在同一张桌子上,也肯定会去同一家餐厅。原因其实很简单。病毒和宿主都朝着一个相同的目标努力着:同居,共存,把基因传下去。 我们会发现感染并不是一部分人赢而另一部分人输的“零和游戏”(经济学术语),而是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多亏了这种特点,在多数情况下,所有人都在这场游戏中胜出了,没有一位是输家。当然,双方偶尔也会爆发冲突并且伴有死亡,但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些所谓的冲突都是意外,并非客观规律。那些伤害到我们的病毒通常都是些“意外出现的敌人”,是大自然的意外。我们人类与这些不熟悉的新物种相遇后的结果便是“手足相残”。 我们知道,在英美文化里病毒这个词virus(来自拉丁语单词virus,原义是毒)的名声并不怎么好,由它发展而来的一连串疾病名目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从历史比较久远的脊髓灰质炎、狂犬病、天花、流感和病毒性肝炎,到现今新出现的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或者SARS(非典), 这还只列了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传染病。但有些时候真实情况却是,事物的本质与它们的名声并不相符。 但是我要说明一点:相比于其他种类的疾病诱因,病毒是*渺小、防御能力*差的,因为它们都没有办法靠自己活下来。这也是我们应该清楚的病毒的**个显著特征:无法独立生存。为了生存,它们需要寄居到人类、动物、植物,甚至是细菌的细胞里。由于这一先决条件的存在,结论显而易见:对病毒来说,让宿主的机体死亡绝不是*好的选择。 如果某种**病毒能够在5分钟之内就杀死被它感染的人,那么这种病毒也消灭了自己。所以除了在科幻电影里,自然界根本不存在什么“终结者”病毒。即使是埃博拉病毒,也没有那么十恶不赦。我们可以观察到,埃博拉病毒在其“自然宿主”(这一概念会在后面章节讲到)体内只具有温和的传染性,只有当其进入一种不能适应它的生物体内后,比如我们人类体内,它才变成了杀人魔。
    目录
    1 由免疫力构建的城堡 1 2 生命的边界线 17 3 我们即是病毒 33 4 人类与病毒 53 5 黑桃A 69 6 艾滋病病毒从何而来 91 7 肉搏 109 8 卡尔·林奈的错误 127 9 可实现的共存 141 10 总之,我们是谁? 151 11 一生 173 12 *后一顿晚饭和**顿早饭 193 13 对理性的热爱 207 14 生物医学研究的未来 229 致谢 233 注释 236 词汇 250 参考文献 265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