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鲁迅的抗战 : 鲁迅先生抗战文选
QQ咨询:
有路璐璐:

鲁迅的抗战 : 鲁迅先生抗战文选

  • 作者:刘加民, 房玉刚 编
  •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 ISBN:9787512694996
  • 出版日期:2022年09月01日
  • 页数:440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鲁迅的抗战——鲁迅先生抗战文选》既是对鲁迅的研究,也是对抗战文学的研究,是鲁迅本人及借助鲁迅威望由社会各界撰写的抗战主题的文章精选。分生前著作、活动宣言和先生去世后各界的纪念文章三个部分。鲁迅先生是左翼文坛的旗帜,也是毛主席特别欣赏的革命作家。由于全面抗战始自1937年卢沟桥事变,而鲁迅去世于1936年,故一般文学史不涉及鲁迅抗战的内容,甚至不断有人说鲁迅“亲日”。本书对专业学习者研究者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史料宝库,对鲁迅先生作为左翼文坛**的历史地位是一种保护,值《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之际,更为当下以人民为**的主流文坛提供了一个历史标杆,具有相当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文章节选
    后记:编者的话 关于抗日战争的开始时间,多年来一直有两种说法:一个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一个是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表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 2005年9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017年,教育BU修改全国大中小学历史教材,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从此,抗日战争始自1931年的说法逐渐深入人心。 笔者2015年9月2日发表于《光明日报》的短文《鲁迅的抗战》采用了抗战始自1931年的说法。这样,1936年10月19日去世的鲁迅先生,就有5年时间“亲历”抗战。这个“发现”的意义非同寻常。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早已家喻户晓,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文化战士的鲁迅,在外敌入侵、国难当头的关键时刻又做了些什么呢?答案就在那些白纸黑字当中,那些在硝烟战火中艰难生存的进步报刊当中。这些时评、讲话、宣言、日记等清晰地为我们还原出了鲁迅先生在狼烟四起的战争年代以血作墨、以笔为枪,奋起抗争、奔波呼号的身影。他是进步文坛的核心人物,他的灵柩上覆盖的“民族魂”三个大字是当时文化界的共同心声,甚至在他去世之后,依然是进步文坛凝心聚力、团结御敌的旗帜。 鉴于此,本书所编选的文章都是围绕“抗战”主题而来,分“生前作品”(1931年~1936年)和“纪念文章”(1936年~1946年)上、下两部分。为了在纪念鲁迅先生去世80周年和诞辰135周年系列活动中献上作为普通读者的一份敬仰,我们不揣冒昧,仓促上阵,也顾不上向各位鲁迅研究专家请教,直接将这本《鲁迅的抗战》呈现给读者。我们坚信,鲁迅的价值早已超越了他作为一个文坛**的本来意义,逐步衍生出他作为中国现代进步文化无可置疑的文化偶像,毛泽东同志所言“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的确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书稿2016年就完成了,寻找出版机会颇费周折。鲁迅研究领域也是风风雨雨,波诡云谲。从否定鲁迅开始进而否定左翼文艺,否定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新文艺,甚至挑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大有人在。 2022年5月23日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2022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的纪念日,这本书终于得以正式出版了。 这正是一份献给左翼文艺的**礼物,也是对鲁迅先生*好的缅怀和学习。 刘加民 2021年10月19日初稿,2022年8月19日修订
    目录
    序 / 1 生前著作 (1931 年—1936 年) 一九三一年 答文艺新闻社问 / 2 “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 / 3 沉滓的泛起 / 11 新的“女将” / 14 宣传与做戏 / 15 答中学生杂志社问 / 16 “日本研究”之外 / 17 好东西歌 / 18 “友邦惊诧”论 / 19 一九三二年 “智识劳动者”万岁 / 21 “言词争执”歌 / 22 “非所计也” / 24 中华民国的新“堂 • 吉诃德”们 / 25 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 / 28 偶成(文章如土欲何之) / 28 赠蓬子 / 29 林克多《苏联闻见录》序 / 29 我们不再受骗了 / 32 致台静农 / 34 一二八战后作 / 36 今春的两种感想 / 37 所闻 / 39 一九三三年 逃的辩护 / 40 观斗 / 42 赠画师 / 43 二十二年元旦 / 44 论“赴难”和“逃难” / 44 学生和玉佛 / 47 崇实 / 48 航空救国三愿 / 50 战略关系 / 51 对于战争的祈祷 / 53 止哭文学 / 55 文人无文 / 57 伸冤 / 59 迎头经 / 61 出卖灵魂的秘诀 / 63 推背图 / 65 中国人的生命圈 / 67 “以夷制夷” / 68 大观园的人才 / 70 文章与题目 / 72 真假堂吉诃德 / 74 天上地下 / 77 保留 / 79 再谈保留 / 81 鲁迅的抗战 “有名无实”的反驳 / 83 不求甚解 / 84 悼杨铨 / 86 题三义塔 / 86 华德保粹优劣论 / 87 华德焚书异同论 / 89 无题﹙禹域多飞将﹚ / 91 沙 / 92 中国的奇想 / 93 新秋杂识(一) / 95 新秋杂识(二) / 96 意和解释 / 98 九 • 一八 / 100 黄祸 / 104 一九三四年 答国际文学社问 / 106 偶感 / 107 致杨霁云 / 109 一九三五年 致萧军、萧红 / 110 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 / 112 致曹靖华 / 114 萧红作《生死场》序 / 115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117 中国文坛上的鬼魅 / 118 一九三六年 我要骗人 / 125 答托洛斯基派的信 / 128 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 / 131 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 132 活动宣言 告国际无产**及劳动民众的文化组织书 / 146 告无产**作家革命作家及一切爱好文艺的青年 / 150 上海文化界发告世界书 / 155 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 / 156 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 158 纪念文章 (1936 年后) 论鲁迅 / 162 鲁迅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上海各杂志将一致商讨 / 164 关于《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 / 165 文艺上的两个口号与实做 / 167 中国共产党**委员会 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府为追悼鲁迅 先生告全国同胞和全世界人士书 / 169 致许广平女士的唁电 / 171 为追悼与纪念鲁迅先生致中国国民党**委员会与南京国民党 政府电 / 171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致许广平女士电 / 172 我们的祭品 / 173 鲁迅先生生前救亡主张 / 173 悼鲁迅先生 / 175 鲁迅——民族革命的伟大斗士 / 176 我们应该怎样纪念鲁迅先生 / 178 鲁迅的抗战 鲁迅先生的战绩和思想 / 180 我们*后的谈话 / 193 鲁迅先生的精神 / 195 吊豫才 / 195 怀鲁迅 / 196 追悼我们民族的巨人鲁迅(节选) / 197 我们的哀悼 / 199 我们的哀悼 / 201 鲁迅先生逝世哀感 / 202 悼鲁迅 / 204 不灭的光辉 / 206 悼一个民族解放运动的战士 / 208 哭鲁迅先生 / 209 诔词 / 210 关于鲁迅先生 / 211 学习鲁迅先生的精神 / 212 噩耗 / 214 在大的悲哀里 / 215 战士的葬仪 / 216 忆鲁迅先生(节选) / 219 闻鲁迅先生死耗 / 220 悼鲁迅先生 / 222 从打叭儿狗到反 × / 224 十月的殡仪 / 227 悼鲁迅先生 / 229 巴黎侨胞同声追悼伟大民族作家 / 231 研究和学习鲁迅 / 234 悲痛的告别 / 237 十月十五日 / 240 纪念中国伟大作家鲁迅晚会 / 243 怎样纪念鲁迅先生 / 244 鲁迅先生与中国文坛 / 246 鲁迅先生在历史上的地位 / 247 鲁迅先生在文坛上的斗争 / 249 鲁迅访问记 / 250 纪念鲁迅先生 / 252 把鲁迅先生的战迹献给日本人民 / 253 鲁迅作品的时代性 / 254 关于鲁迅在文学上的地位 / 257 我们从鲁迅先生学取些什么 / 258 纪念鲁迅先生 / 262 学习鲁迅的精神 / 263 关于鲁迅精神的二三基点 / 265 《鲁迅先生纪念集》 / 267 鲁迅先生大病时的重要意见 / 269 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宣传大纲 / 271 鲁迅先生逝世周年纪念 / 273 深的怀念 / 274 鲁迅并没有死 / 275 纪念鲁迅与抗日战争 / 276 一种误会 / 280 学习鲁迅精神 文艺家大团结 / 282 我们失掉了一面民族的镜子 / 283 我对于鲁迅之认识 / 285 鲁迅艺术文学院创立缘起 / 286 鲁迅论——在“陕北”纪念大会上演辞 / 287 鲁迅先生逝世二周年 / 289 “……有背于中国人现在为人的道德” / 290 韧性万岁 / 291 学习鲁迅主义 / 292 周恩来同志为鲁迅逝世二周年纪念题词 / 295 持久抗战中纪念鲁迅 / 295 守成与发展 / 296 鲁迅翁逝世二周年 / 297 以实践“鲁迅精神”来纪念鲁迅先生 / 299 鲁迅逝世二周年纪念会(节选) / 301 学习鲁迅先生 / 303 鲁迅先生的一生 / 305 纪念鲁迅 / 306 鲁迅逝世二周年纪念 / 308 鲁迅先生二周年祭 / 309 一个伟大的民主主义现实主义者的路 / 311 延安纪念鲁迅逝世二周年 / 319 嘉陵江畔 祭鲁迅 / 321 发刊词 / 323 《鲁迅风》与鲁迅 / 324 游击战的杂感 / 325 编后记 / 327 中国气派与中国作风 / 328 鲁迅先生纪念会上中共**陈绍禹同志演词(节选) / 331 《文艺》鲁迅纪念座谈会记录 / 332 纪念鲁迅先生的意义 / 336 新民主主义论(节选) / 338 鲁迅与中国民族及文学上的鲁迅主义(节选) / 340 鲁迅的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节选) / 345 读《华盖集》偶记 / 348 《关于鲁迅杂想》(节选) / 349 走向鲁迅 / 350 伟大的平凡 / 351 一个检阅 / 352 行都文化界纪念鲁迅六十诞辰 / 353 抗战文学与《阿 Q 正传》 / 356 扩大和深化鲁迅研究的工作 / 360 怎样认识鲁迅先生的伟大(节选) / 361 纪念鲁迅 / 362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363 为反帝反封建而斗争的鲁迅先生(节选) / 364 鲁迅先生逝世四周年纪念大会志 / 365 作为思想家的鲁迅 / 368 鲁迅先生逝世四周年延安各界纪念大会宣言 / 370 怎样走鲁迅先生的路 / 371 延安各界举行大会纪念鲁迅逝世五周年 / 373 我们需要杂文 / 374 鲁迅式杂文的时代意义(节选) / 376 理论创作与现实 / 376 鲁迅先生精神不死遗著风行于沦陷区 / 378 革命要有韧性 / 379 因纪念想起 / 381 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陪都文化界集会纪念 / 382 周恩来同志出席致词 / 384 鲁迅先生与文学上的民主主义 / 386 论杂文之路 / 389 新文艺理论的建设者——鲁迅(节选) / 390 鲁迅逝世十周年祭在上海 / 401 怎样纪念鲁迅先生 / 402 为人民大众服务 为民主和平奋斗 鲁迅精神不死! / 403 在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 405 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 / 406 文联北大联合座谈 / 408 记鲁迅十年祭和东北文协的诞生 / 409 附录: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摘编 / 412 后记:编者的话 / 415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