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孟子传
QQ咨询:
有路璐璐:

孟子传

  • 作者:毕宝魁 尹 博
  •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 ISBN:9787514399400
  • 出版日期:2022年08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孟子传》是一部关于孟子的历史传记作品。作者梳理了古代典籍中有关孟子生平事迹的相关著述,以传记体的形式系统书写了孟子的一生,力图让这位中国儒家学派“亚圣”的形象更清晰、更鲜活,并通过孟子的言行领悟其一直坚持和推行的王道政治理想和仁政思想,从而为儒家文化为基础的政治社会提供更多的思考。 作者在高校讲授古代文学并潜心于孔孟研究多年,出版孔孟相关著作多部,而这部《孟子传》是在写作《孔子传》之后写就的。本书兼有学术文本和通俗文本的双重特点,全景式呈现了孟子一生的行迹,详实地阐述了孟子“主张王道,推行仁政”和 “居仁由义”的思想,清晰地呈现了孟子一生继承孔子仁学并发展儒家思想的历程以及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旨在重新思考孟子思想之于个人和社会的裨益和观照。
    文章节选
    圣 母 孔  孟  奇  缘 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来的主流思想,也是指导中国人如何度过人生的潜在观念和理论。因此 儒家在中国人心中具有了无形中的准宗教性质,为人们提供从生到死全过程之思想和行为的指引。孔子是儒家思想*重要的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圣人”,而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又一重要的传承人,被后世尊为“亚圣”,二人并称为“孔孟”。可以说,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典范,这种思想的精神便是典型的儒家情怀。 孟子曾反复引用的“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诗·大雅·文王》)是*能代表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宋张载《横渠四句》)则是对孔子*伟大的发现以及*崇高的肯定。 然而,在孔子去世一百多年后,他“为往圣继��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横渠四句》)的初心并没有丝毫实现的迹象,天下反而更加混乱不堪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 百姓则迷惑而不知所从,更多的人选择了“利”(如纵横家)而明显忽略了“义”(如儒家)。 其实,在孔子所在的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也面临着与战国时期同样的问题,所以孔子一生“干谒八十三君” 极力提倡恢复“三代”的礼仪,并身体力行地办学施教和整理典籍。 在孔子出生的鲁国,鲁国三大**中的孟孙玃即孟僖子是*早开始重视孔子的,而他以及儿子孟懿子、南宫敬叔的重视、关照和维护更是玉成了孔子的教育事业和整理儒家经典的伟大业绩。同时,孟懿子的五世孙孟轲在根本没有机缘见到孔子的前提下,就以孔子作为自己的老师,并“私淑” 以接受孔子的“耳提面命”。可以说,孟子是*深入理解孔子人品和思想的学者,也是传承儒学道统的关键人物。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孔孟两家的情谊在五世之后依旧延续着呢? 或许是天意,也或许是奇缘。 不过,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孟子去世一千二百多年后,孔子的第四十五代孙宋人孔道辅极力推崇孟子, 不仅找到了孟子的坟墓而且为其建庙立碑, 并请当时的大儒孙复为之作《 新建孟子庙记》。 其后, 孔道辅在孔子庙旁建立“五贤祠”,并将孟子列为“五贤”之首。不仅如此, 孔道辅还下功夫找到了孟子的嫡系传人孟宁,并极力向朝廷**。 *后,孟宁得以担任迪功郎, 邹县(今山东邹城)主簿,并让他专门主管孟子庙的祭祀之责。至此, 孟子的后裔孟宁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元丰六年(1083),孔道辅又为孟子争取到了朝廷的封号, 使得孟子被宋神宗赵顼追封为“邹国公”,诏书云:“自孔子殁, 先王之道不明, 发挥微言,以诏三圣,功归孟氏,万世所宗。”邹国公,是孟子沉寂一千二百多年后重新获得地位和认可的关键, 也是孟子得到的**个来自朝廷的封号。 诸如此类, 或许就是*真实的孔孟奇缘吧。 孟子的诞生 周烈王四年(前 372)岁次己酉,中国历史进入*混乱、变化*剧烈的时期,也进入了思想*活跃的时期。各种思想纷纷亮相,各种观念的思想家都想为这个混乱的天下献上**的良方,故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 在这个时代大潮的涌动下,一个婴儿诞生了,而这个婴儿就是后世儒家道统传承中的第二号人物——被誉为“亚圣” 的孟子。 这**是周历四月初二(公历 3 月 16 日), 因此孟子的生日便是公元前 372 年 3 月 16 日,出生地是鲁国都城南面大约三十公里的邹国。 邹国当时还是一个政治独立的小诸侯国,此前称作小邾国,后来讹变为邹国。 就在邹国城北郊的一个大院里,孟孙公宜的妻子仉氏顺利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 孟孙公宜名激,三十多岁,中上等身高,是没落**。孟孙公宜的高祖便是和孔子交往很多的孟懿子,而曾祖则是向孔子问孝且孔子回答“父母唯其疾之忧”的孟武伯。到孟孙公宜的父辈时,已经失去了大夫的地位而沦落为普通平民了,姓氏中的“孙”字也习惯地被省略了,因此我们也称孟孙激为孟激。这样,孟子全名孟轲也就顺理成章了,而事实上孟子也从来没有被称呼为孟孙轲。 如果再往前追溯一辈的话,孟懿子的父亲则是孟僖子,他*早发现孔子是个人才而对其极力支持、保护和推崇,并对于孔子的成长有重要作用。孔子和孟懿子、南宫敬叔以及孟武伯关系都很亲密,如此孔子和孟子的关系也变得不一般了,冥冥中似乎有一种天意。 孟僖子是孔子的前辈,而孟懿子是同辈,孟轲则是孟懿子的第五代孙, 如果和孔子论辈分的话,实际便是孔子之后的第五代人。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要过五世才能断绝,而孟子和孔子刚好在五世, 故还没有“ 斩”,即没有断绝。因此,孟子才“私淑”孔子,以极大的魄力坚决要接续儒家的道统。 孟子曾经明确地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实际上,孟子这句话是有具体所指的,就是说他自己虽然没有能够亲自做孔子的学生而很遗憾,但自己距离孔子还没有出五世,孔子的流风余韵尚在,故还可以受其影响,并私下里仰慕孔子的人品学问而将其作为自己效仿的对象——作为自己的老师。这是后话, 暂且不提。 孟公宜身材偏高,国字脸,虽然身为**,但老实本分,为人低调。平日里,孟公宜只管干活,不管家事。妻子仉氏却是个了不起的女性,不但知书达理, 而且勤快能干,遇事勇于担当,有主见,拿得起放得下。 仉氏,出身士人之家,不但很有教养,而且识文断字,有一定的学识。婚后,由于仉氏对一切事情有主见,而孟公宜又非常随和,于是很快便形成了一种家庭生活的默契。就这样,仉氏主宰着家庭生活的一切,内外全管,包括孩子的教育,而孟公宜则是一位服从指挥和调度的忠心耿耿的丈夫,虽然对外名义上是他主事,但他实际上全听妻子的意见。 孟家的生活模式是这样的:有**的一个大院子,是孟公宜父亲留下来的。孟子的祖父属于士**,是当时**的*低一等,因此孟家的大院子虽不算豪宅却也并不寒酸。孟家还有四百多亩良田,一直雇人耕种。这样,春种秋收、维护住宅等一切活计都是孟公宜来负责, 但家内的一切则完全由仉氏做主,其实就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目录
    目录 前言 /001 圣母 / 001 孔孟奇缘 / 001 孟子的诞生 / 002 昔孟母, 择邻处 / 004 子不学, 断机杼 / 007 百家争鸣的开端 / 010 墨翟与杨朱 / 011 君子欲深造之以道 / 012 尚交古人 / 013 天下**好婆婆 / 014 稷下学宫 / 017 一入临淄 / 017 美男子邹忌 / 018 滑稽大王淳于髡 / 019 靖郭君田婴 / 0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 023 一鸣惊人 / 024 稷下学宫 / 026 魏文侯与子夏 / 028 李悝与翟璜 / 030 梁惠王与公叔痤 / 032 商鞅“徙木立信” / 033 一见梁惠王 / 036 周霄求见 / 036 梁惠王魏? / 037 大名人白圭 / 039 五十步笑百步 / 041 惠施与庄子 / 044 回邹国葬父 / 045 命运说 / 047 对命运的洞见 / 047 追求自我则得之 / 049 万物皆备于我 / 050 掘井要及泉 / 050 孙庞斗智 / 052 再入临淄 / 053 仁者** / 054 事亲与守身 / 055 天吏与天爵 / 057 父子不责善 / 058 匡章 / 060 将军匡章 / 060 於陵子仲 / 061 匡章不孝否 / 062 发人深省 / 063 “四端” 与“人性本善” / 064 内仁外礼 / 066 杯水车薪 / 067 居仁由义 / 068 舌战百家 / 070 告子 / 070 人性本善 / 071 义“内” 还是“外” / 072 人性可以为善 / 075 墨家学派的夷之 / 076 大丈夫宣言 / 077 回圈的猪崽 / 079 到下面去 / 080 孔距心与蚳鼃 / 081 通情达理的母亲 / 083 二见梁惠王 / 086 二见梁惠王 / 086 何必曰利 / 087 仁者** / 088 惠施 / 090 魏国的新君 / 092 春秋无义战 / 093 喜而不寐 / 095 说大人则藐之 / 097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 / 098 善战者服上刑 / 099 吾岂好辩哉, 不得已也 / 100 三圣继承人 / 103 圣母离世 / 104 宋王偃与滕文公 / 106 宋王偃 / 106 邻人攘鸡 / 108 不速之客 / 109 薛居州 / 110 滕文公姬宏 / 111 胸中正, 则眸子瞭 / 113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 114 王驩 / 115 三年之丧 / 117 窗台上的鞋丢了 / 119 百姓生活是头等大事 / 121 井田制 / 123 许行 / 124 薛要筑城 / 129 海大鱼 / 131 曹交与滕更 / 133 齐宣王 / 136 齐宣王田辟疆 / 136 淳于髡荐士 / 137 不忍牛之觳觫 / 139 不能与不为 / 140 缘木求鱼 / 142 返回根本 / 144 我好勇 / 145 雪宫里 / 147 毁掉明堂否 / 149 我好色 / 150 贵戚之卿与异姓之卿 / 151 管晏之业 / 153 浩然之气 / 156 四十岁不动心 / 156 善养浩然之气 / 158 孔子赞美诗 / 160 三王与五霸 / 161 鱼和熊掌 / 164 一曝十寒 / 166 历史机遇期 / 167 齐国出兵 / 169 天时不如地利 / 171 汤武伐桀纣 / 172 得民心者得天下 / 173 死矣盆成括 / 176 君臣的纠结 / 178 爱好音乐好 / 180 大王毋忧 / 182 冯妇打虎 / 184 一步三回头 / 186 燕昭王横空出世 / 186 淳于髡复留孟子 / 188 齐宣王变相挽留 / 191 一步三回头 / 193 王庶几改之 / 194 后丧逾前丧 / 197 慎滑釐将军 / 199 宋牼 / 201 韩凭夫妇 / 202 陈臻之问 / 203 屋庐子之问 / 205 为何“却之不恭” / 208 礼与食孰重 / 210 君子可欺不可罔 / 212 坚守儒家阵地 / 215 良能与良知 / 215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216 立乎大者为君子 / 218 不能自暴自弃 / 220 其进锐者其退速 / 221 大禹“家天下” / 224 孔子住谁家 / 225 孔子赞歌 / 227 伊尹和百里奚 / 229 君子有三乐 / 232 不见诸侯 / 234 齐人有妻妾 / 237 齐宣王去世 / 240 专心修《 孟子》 / 241 亚圣逝世 / 243 孟子生平大事年表 / 245 后记 / 250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