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唐诗鉴赏(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唐诗鉴赏(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

  • 作者:韩经太 主编;葛晓音 注评
  •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 ISBN:9787020173600
  • 出版日期:2022年09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唐诗鉴赏》是“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中的一种,是由北京大学博雅荣休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及国学院博士生导师葛晓音注评。书稿精选唐代名诗200首(包括部分词),选目经典,注释简明准确,赏析细腻贴切,真正发掘出了每首名诗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征,语言丰富而流畅,是一部****的赏析佳作。 “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整体简介: ★ 当代诗学研究名家葛晓音、莫砺锋等集体打造。 ★ 内文双色印刷,版式疏朗悦目;配有精美古画,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 注释简明准确,鉴赏专业独到,编校精良。 “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是由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韩经太主编,邀请当代中国诗学研究名家赵敏俐、钱志熙、葛晓音、莫砺锋、张晶、左东岭、蒋寅、张福贵注评的一套诗歌鉴赏丛书,共八册。其中葛晓音注评的《唐诗鉴赏》、莫砺锋注评的《宋诗鉴赏》各200首,赵敏俐注评的《先秦两汉诗鉴赏》、钱志熙注评的《魏晋南北朝诗鉴赏》、张晶注评的《辽金元诗鉴赏》、左东岭注评的《明诗鉴赏》、蒋寅注评的《清诗鉴赏》、张福贵注评的《现当代诗鉴赏》各100首。丛书在编选体例上贯彻“通古今之变”的大历史视野,将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现当代诗歌贯
    文章节选
    野望〔1〕 东皋薄暮望〔2〕,徙倚欲何依〔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4〕。 注释 〔 1 〕本篇见韩理洲校点《王无功文集》(五卷本会校)卷二。 〔 2 〕东皋:今山西河津市东皋村。皋,水边地。作者还家后游北山东皋,著书自号“东皋子”。 〔 3 〕徙倚:徘徊。依:依托。 〔 4 〕采薇:一说用《诗经·召南·草虫》:“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及《诗经·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一说,用商朝孤竹国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周武王伐纣时,归隐首阳山,采薇而食,*后饿死之事。薇,野菜名,即野豌豆,嫩苗可食。 鉴赏 王绩出身于北朝的文化世家,长兄王度和二兄王凝都长于著述,三兄王通为隋代大儒。其本人也博学多才,遍览群书,一生曾三仕三隐。身处隋唐易代之际,他的思想非常矛盾,一方面希望能够风云际会,实现经世之志;一方面又感到盛衰无常,人事虚妄。加上他在隋唐两朝都处于“才高位下”(《自作墓志铭》)的境地,王氏兄弟也都被抑而不用,内心颇感失落。于是*终选择在家乡隐居,成为唐代*早的山水田园诗人。这首《野望》是他的名作。 诗中展现了他在家乡隐居生活中常见的景色:薄暮时分,站在东皋眺望山野,各处树林都披上了秋色,座座山岭惟见落日的斜晖。牧人赶着小牛犊走在返回的路上,猎人也骑着马带着射获的飞禽归来。秋色和落晖渲染出一片安宁的黄昏情调,也在提醒人们岁暮日落之时应当各寻归宿,却反衬出诗人彷徨不定的身影。东皋是诗人熟悉的家乡,秋山暮色也是他天天面对的景象,然而诗人不但无所依倚,而且说相顾之人都不相识,只能空自唱着“采薇”的长歌抒发愁怀。这是为何呢?这就要联系结尾的“采薇”来看了。关于此诗对这一典故的用法,向来有两解。一种认为是怀念伯夷、叔齐在首阳山采薇。如是,则寄托了诗人不满新朝的易代之感。但从王绩全部作品来看,并没有多少对隋朝的怀旧之情,何况他还曾在唐初武德、贞观中两次应征入仕和赴选。另一解认为是用《诗经》中《草虫》“采薇”的诗句。相比之下,此说更切合王绩当时的心态。因为从《召南·草虫》看,“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抒发的是见不到君子的悲伤。《小雅·采薇》中,前两章都是以“采薇采薇”兴起戍人“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的忧伤。因此这两首诗中的岁暮不归之忧和不见君子之悲,才是《野望》中深藏的心事。“无相识”指相顾者中没有理解诗人的君子,而秋色和落晖正是“岁亦莫(暮)止”的景象,仿佛在提醒诗人盛时已过,生命将近迟暮。这种人生无所倚着的苦闷和怅惘,自然使诗人发出了“徙倚将何依”的感叹。已经身在家乡,却还觉得没有归宿,那就说明他虽有隐居之实,却并没有让自己的心真正安顿下来,这就是王绩毕生的矛盾所在。 此诗除了首二句平仄不调外,其馀均符合五律的粘对规则。能通过抒写薄暮野望的心情,将自己隐居生活的典型环境和精神状态浓缩其中,使高度概括的意境达到为诗人传神写照的程度,在王绩时代的近体诗中可称罕见。 ......
    目录
    目录 前言001 王绩 野望001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004 卢照邻 长安古意007 骆宾王 在狱咏蝉013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016 宋之问 题大庾岭北驿021 渡汉江023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025 陈子昂 感遇(其二)028 张九龄 感遇(其七)031 王湾 次北固山下作034 贺知章 回乡偶书(其一)037 咏柳038 孟浩然 晚泊浔阳望庐山041 夜归鹿门歌043 临洞庭045 早寒江上有怀048 过故人庄050 与诸子登岘山052 春晓054 王维 渭川田家056 新晴野望058 山居秋暝060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062 终南山065 汉江临泛067 终南别业069 使至塞上072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074 积雨辋川庄作076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鸟鸣涧079 辋川集·鹿柴080 相思08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083 送元二使安西085 崔颢 长干曲四首(选二)087 黄鹤楼089 常建 题破山寺禅院092 李颀 古从军行095 送魏万之京097 祖咏 终南望馀雪100 朱斌 登鹳雀楼102 王之涣 凉州词二首(其一)104 王翰 凉州词二首(其一)107 王昌龄 出塞110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112 闺怨114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115 西鄙人 哥舒歌118 高适 燕歌行121 别董大二首(其一)125 营州歌126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29 逢入京使132 李白 关山月135 子夜吴歌四首(其三)138 长干行二首(其一)140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143 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九)146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149 行路难三首(其一)151 将进酒154 蜀道难156 梦游天姥吟留别161 送友人166 夜泊牛渚怀古168 听蜀僧濬弹琴170 静夜思173 玉阶怨174 独坐敬亭山176 望天门山178 早发白帝城18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81 杜甫 望岳184 前出塞九首(其六)186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188 赠卫八处士195 石壕吏197 兵车行199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03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206 月夜210 春望212 春夜喜雨214 旅夜书怀215 登岳阳楼217 蜀相219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21 登楼223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226 登高229 八阵图231 绝句四首(其三)233 刘长卿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236 长沙过贾谊宅238 吴中赠别严士元240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243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245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247 滁州西涧250 调笑令(胡马)251 钱起 归雁254 戎昱 早梅256 张继 枫桥夜泊258 韩翃 寒食261 刘方平 夜月264 春怨265 张志和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268 李益 喜见外弟又言别270 夜上受降城闻笛272 宫怨274 司空曙 喜外弟卢纶见宿277 卢纶 晚次鄂州280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三)282 于良史 春山夜月284 张籍 秋思287 王建 新嫁娘词三首(其三)290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291 马逢 宫词294 孟郊 游子吟296 洛桥晚望298 韩愈 山石301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05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307 柳宗元 渔翁310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312 江雪314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316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18 金陵五题(选二)322 李贺 李凭箜篌引326 梦天330 李绅 古风二首(其二)334 元稹 遣悲怀三首(其二)336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338 白居易 卖炭翁341 长恨歌344 琵琶行354 赋得古原草送别361 钱塘湖春行364 问刘十九366 忆江南(江南好)367 金昌绪 春怨370 张祜 宫词二首(其一)372 刘皂 旅次朔方374 贾岛 题李疑幽居377 朱庆馀 闺意献张籍水部380 杜牧 赤壁383 泊秦淮385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387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