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隋唐历史超有料
QQ咨询:
有路璐璐:

隋唐历史超有料

  • 作者:七哥侃历史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ISBN:9787522511566
  • 出版日期:2022年09月01日
  • 页数:276
  • 定价:¥5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讲述了隋唐时期的历史事件及重要人物,其**主要在隋朝后期和初唐时期。隋朝后期,隋炀帝暴政,导致民不聊生,百姓大规模歧义,内忧外患,由此出现了众多英雄好汉,他们共同演绎出一场精彩的隋唐英雄传。作者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让我们在轻松愉快中快速了解隋唐历史。
    文章节选
    序 小时候,我看的是《隋唐演义》连环画,听的是《隋唐演义》的评书,再后来,看了关于隋唐英雄的影视剧。很多人在年少的时候都会有一种英雄情结,幻想长大了做一个大英雄,因此,力大无穷的李元霸、帅气潇洒的罗成、三板斧的程咬金、牛鼻子老道徐茂功,以及裴元庆、雄阔海、秦琼、尉迟恭,乃至倒霉的宇文成都、悲催的老杨林,都曾经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国人心中的英雄形象不仅英姿勃发、武艺超群,且多疾恶如仇、忠义双全。在《隋唐演义》的评书中,单雄信、秦琼、罗成等46 位英雄好汉在贾家楼结为兄弟,从此形成了隋末农民军——瓦岗军的核心力量,但是在隋末战争中,瓦岗寨的弟兄们却貌合神离,*终分道扬镳,丝毫不讲义气。后世一些人因此对瓦岗寨众人的结义行为非常不齿,心中对这些人的英雄形象也大打折扣。因此民间流传一句俗话:“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炷香。”有人把《三国演义》中战力排名第四的关羽放在《隋唐演义》中,发现根本排不上号,但是人们看重的是刘、关、张三兄弟自始至终都没有背弃“忠义”二字的品质。
    然而历史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历史真的不是这样的。当我们打开《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的时候会发现,其中没有宇文成都,没有雄阔海,没有罗成,讲义气的不是单雄信,而是徐世勣,瓦岗寨的大头领不是程咬金,而是李密……
    我们说,历史人物的形象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历史形象,即正史记载形象,为史学家所主张,但历史形象不等于历史真相,因为正史记载也未必****真实准确,但对照各种史书,后人基本可以大致还原这些历史形象;二是文学形象,为艺术家所主张,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三是民间传说、民间信仰,包括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历史人物形象,我们称之为民间形象,为街头巷尾所议论。
    每个热爱历史的人,关于历史上的人物,可能都会在自己心中塑造一个形象,而且这个形象一旦形成,他往往不能接受别的形象,如果你讲的这个形象和他心中塑造的不一样,他下意识会认为你错了。所以,当我们去看一部历史剧,总会听到有观众在下面评论,这个单雄信不像啊!历史中的单雄信他见过吗?没见过。他为什么会说不像呢?因为他心中有一个单雄信的形象。
    我对隋唐英雄的兴趣大概缘于他们的历史形象、文学形象乃至民间形象可以迥然不同,处在不断的演变之中,反映出人们基于生活和理想之上无穷的创造力。
    就拿单雄信的形象来说,正史《旧唐书》中说他是一员骁将,“尤能马上用枪,密军号为‘飞将’”;段成式《酉阳杂俎》中的他18 岁时将学堂前的枣树砍伐做成枪杆,造一枪头重70斤,称为“寒骨白”;到了元代,尚仲贤元杂剧《尉迟恭单鞭夺槊》中,单雄信“逞大胆心怀奸诈”;明代《大唐秦王词话》中,单雄信更是被王世充以女儿色诱而反水,在偃师之战中劫持李密家眷,胁迫瓦岗寨众兄弟投降,后又不让王世充任用他们,让他们只能赋闲,而在王世充败亡后又跪地求饶,形象逐渐被丑化。而单雄信的形象得以扭转也得益于另一部分文学界人士的文笔,在晚明袁于令的《隋史遗文》中,单雄信被塑造成为人侠义、扶危救弱的绿林首领,这一形象在清代《说唐全传》《隋唐演义》中进一步被美化,所以才有了今天广为人知的潞州二贤庄庄主“赤发灵官”和明知投唐前途定一片光明,却因家仇在身绝不为之、宁死不屈的单二爷。
    而作为本书主要人物之一的李密,他的正史形象更是与其文学形象、民间形象大相径庭。
    李密出身****,曾祖父李弼曾经在关陇集团命悬一线的开基之战——沙苑之战中厥功至伟,因此成为西魏八柱国之一,后赐姓徒何氏,并授封北周太师、魏国公;祖父李曜为北周太保、邢国公;父亲李宽为隋朝上柱国、蒲山郡公。而隋唐易代之际,李密更是成为风云一时的人物。
    以《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为代表的正史书籍中,李密的形象较为复杂。他虽志存高远、文武双全、礼贤下士,但志性轻狡、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看似重情重义,可斩杀翟让的行为终究逃不了“始乱终逆”的评价。也许正是这种复杂性,为后世人们加工与丰富李密的形象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在后世的诗歌、散文、小说作品中,李密逐渐被塑造为背恩忘义、志意骄矜、不善用人、好色无能的负面形象。
    李密死时,有挚友王伯当一同赴死。李密死后,更有徐世勣率旧部为其痛哭祭奠,旧部魏徵为其撰写1202 个字的《唐故邢国公李密墓志铭》。据《旧唐书》记载:“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徵所为,遽使召之。徵进十策以干密,虽奇之而不能用。”可见魏徵在李密麾下时并没有得到重用,然而他在墓志铭中却对李密评价极高:“命世挺生,负**之雄图,郁拔山之壮气,控御英杰,鞭挞区宇,志逸风飚,势倾海岳。”真实的李密究竟如何,或许从中可见一斑。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英雄还是枭雄,自有世人评说。
    是为序。
    目录
    001 后院起火 021 隋炀帝的意图 037 藏在预言里的杀机 051 东突厥之乱 071 李密的瓦岗寨求职之旅 093 瓦岗军攻占荥阳 107 李密的部署 119 群雄四起 131 曲折的回洛仓争夺战 153 瓦岗军劲敌王世充 165 翟让之死 177 进击的瓦岗军 191 江都宫变 209 大隋王朝覆灭 223 宇文化及兵败 241 洛阳政变 255 李密身死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