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浮生梦影桑梓情:从理学家到实业家的王锡彤 乡贤文化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浮生梦影桑梓情:从理学家到实业家的王锡彤 乡贤文化丛书

  • 作者:郑永福,吕美颐
  •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 ISBN:9787571108434
  • 出版日期:2022年1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4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深情记述了王锡彤一生经历、业绩以及其魂牵梦绕的桑梓之情。王锡彤(1866-1938),字小汀,又作筱汀,河南省卫辉人。中国近代知名实业家,河南**乡贤之一。自幼刻苦磨砺,曾赴开封大梁书院肄业。科举路上屡屡受挫,1897年被选为拔贡,1898年赴京朝考,注(非实授)直隶州州判。学宗伊洛,汉宋兼采。授徒乡里多年,以乡绅参与地方事务,整顿汲县车马差役弊政,策划守望乡里的河北道筹防局,热心赈灾救荒等公益事业。讲究经世致用,与时俱进,曾任禹州三峰矿务公司经理有年,参与洛潼铁路建设,在20世纪初河南收回利权斗争中,是赴京与英国福公司谈判代表之一。1909年受袁世凯重用,北上京津冀,由理学家转变为实业家。曾任近代**企业北京自来水公司协理、启新洋灰公司协理,华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唐山纱厂专务董事,业绩斐然。家国情怀,桑梓情深,倾力故乡华新纺织公司河南卫辉纱厂的创办和运营。1915年曾任中华民国参政院参政。晚年功成身退,重理旧业,潜心文史,有《大学演》《抑斋自述》《抑斋文集》《抑斋诗集》《抑斋读书记》等多种著述存世。
    文章节选
    王锡彤(1866-1938),字小汀,又作筱汀,号悔斋,晚号抑斋行一,河南省卫辉府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人。其父王宝卿,字鹤汀,县学附生,曾在汲县、延津县、修武县等地执事盐业。王锡彤16岁时丧父��一度辍学赴修武盐店习业,17岁返回汲县刻苦读书。19岁时以县试**、府试第二、院试第三中秀才,入邑庠,曾赴大梁书院肄业。多次参加乡试,均报罢。1897年,32岁时被选为拔贡,1898年即戊戌变法那一年赴北京参加朝考,注册拟授直隶州州判。1911年捐赈银4200两,获奖为候补郎中名号。1915年10月,任中华民国参政院参政。 王锡彤一生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09年以前,主要在河南省内,从事教育为主,并以绅士身份参与地方事务。期间,他在书塾、书院任教,参与了一些新式学堂的创办与管理;与乡绅李敏修一起改革汲县车马差役;1900年协助河北道道员岑春荣办理筹防局;积极投身赈灾救荒等公益活动。1905年,王锡彤应禹州知州曹广权之聘,主讲禹州三峰实业学堂,任山长,兼任禹州三峰煤矿公司经理。此外,他还参与了洛潼铁路、河南铁矿等路矿的策划,在收回利权的斗争中,是河南赴北京与英国福公司谈判的四位代表之一。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帝崩。慈禧以载沣之子溥仪为皇帝,摄政王载沣为监国。二十二日,慈禧太后崩。十一月二十六日,清廷给张之洞、袁世凯加太子太保衔。十二月十一日,清廷斥退顾命大臣、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十二月二十三日,开缺回籍的袁世凯以河南老家无合适房屋等因,先寓居卫辉马市街。1909年(宣统元年)元月初四,王锡彤偕李敏修前往谒见袁世凯,以表地主之敬。事先约定不谈国事,寒喧之后谈及实业,袁世凯屡次问及王锡彤禹州矿厂之事。初次见面,言谈之间,袁世凯对王锡彤颇有好感。经江西饶州知府河南人王祖同的**,袁世凯认为王锡彤是个办实业的磐磐大才,决定招之麾下为其办理实业。当年六月初,王锡彤拜见已经移居彰德的袁世凯。袁世凯邀王锡彤住到其寓邸,畅谈数日,委王锡彤以办理各项实业之重任。七月十七日,王锡彤再赴彰德见袁世凯,两人连日畅谈甚欢,实业之外旁及天下大局。袁世凯非常看重王锡彤,一次在场的其他宾客退出之后,袁世凯对长子袁克定说:刚才王锡彤来见,我们谈得十分投机,非常愉快。我见过的河南人多了,但没有象他这样博学多识的,他才器超迈,你应当与其交为好友。在彰德停留的几天里,袁克定和王锡彤两人每每谈到深夜,非常投契。八月十八日,王锡彤再赴彰德见袁世凯。二十三日,王锡彤和袁克定一起北上入京,即住在袁克定家中。 1910年袁世凯给王锡彤的一封信中,称王锡彤为自己的“至交”。此后,王锡彤作为袁世凯的亲信幕僚,并受袁委托,与近代中国北方***的实业大家周学熙一起,在北京、天津、唐山及河南卫辉等地,经营创办一系列大型近代企业,成为当时中国北方实业界的**人物。
    在北京自来水公司、天津启新洋灰公司两大企业中,周学熙任总理,王锡彤任第二把手,即协理。在民国初年周学熙两任财政总长期间,王锡彤均任启新洋灰公司的代总理。王锡彤还任华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唐山纱厂的专务董事,也就是该企业的首脑。此外,王锡彤担任的职务还有兴华资本团主任董事、华新纺织公司卫辉纱厂董事、棉业公会董事、天津造胰公司董事、开滦煤矿董事、实业总汇处董事、实业协会副会长等。 从事工商实业过程中,王锡彤兢兢业业,显示出不凡的才能。在上述企业创办、经营管理及与外商谈判中,王锡彤注重调查研究,决策精明果断,在任华新纺织公司唐山纱厂专务董事及为桑梓造福创办卫辉纱厂过程中,尤有突出表现。 在参与近代大型企业的创办和管理的数十年历程中,王锡彤常常席不暇暖。除审阅批示大量文件外,他要马不停蹄地参加各公司厂矿的办公会、董事会、股东会。还要深入实际,调查了解各厂矿的基建和运营状况。此外 ,还要参与诸多社会活动。19世纪20 年代后期,60岁以后,当王锡彤体弱多病感,到自己难以履行职责时,便毅然陆续辞去所担任的一些企业领导职务,隐居天津租界,养病之余读书写作为乐,直到1938年6月去世。
    作为袁世凯的幕僚,王锡彤也参与过清末、民初的一些政事。他的一生中,正处于中国历史大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对他来说,袁世凯有知遇之恩,他对袁世凯评价甚高,关系密切。由于王锡彤的长子王泽敷毕业于保定北洋优级师范学堂,次子王泽攽是留日学生、中国同盟会会员。因此,王锡彤与河南的青年先进多所接触,对其爱国、共和的思想抱有同情甚至支持的态度。但王锡彤毕竟自幼受的是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对程朱理学情有独钟。因此,在他的思想上常常表现出新与旧的矛盾,新人嫌其旧,旧人嫌其新,是不可避免存在的一种矛盾状态。在政治方面,他显示出了多重性格。辛亥革命爆发后,王锡彤参与策划了河南“请愿共和不独立”,即是明证。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纷纷宣布独立,脱离清王朝。王锡彤拥护共和,本来也积主张成河南省独立,脱离清王朝,但当他听了从江西饶州知府任上逃回的王祖同一番独立之后社会产生乱象的陈述后,又改变了主意,迎合有恩于他的袁世凯,策划、甚至是主导了连王锡彤自己也称之为的一出“滑稽戏”,即所谓“请愿共和不独立”。其结果是在辛亥革命中,河南省连形式上的独立也未曾出现,在全国革命浪潮中很没面子。而此后王锡彤却一直认为这是他一生中得意的一笔,是耶,非耶?值得人们思考。而进入民国,当袁世凯实行总统制,后又演出复辟帝制的闹剧中,王锡彤主张实行责任内阁制,反对帝制复辟。在对袁世凯苦劝无果的情况下,王锡彤离开政治漩涡**北京,躲在天津办实业。后来,他对辛亥革命中革命党人的历史功绩,给予肯定。认为革命党人义无反顾、不怕流血牺牲,才摧垮了腐朽的清王朝,功莫大焉。 王锡彤一生走过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由士而商”,再“由商而士”。他多次表白、反复强调,不情愿后人称他为一个实业家,而愿意以一个理学家自居。其晚年的十数年里,病中的王锡彤几乎以读书、著述为志。其著作结集出版的除根据其日记整理的长达50余万字的自叙年谱《抑斋自述》(含《浮生梦影》《河朔前尘》《燕豫萍踪》《民国闲人》《工商实历》《药饵余生》《病中岁月》七种)外,还有《清鉴前编》《大学演》《抑斋诗集》《抑斋文集》《抑斋读书记》等。这些著述,不仅细致地记述了王锡彤一生的社会活动与心路历程,也为后人研究晚清、民国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时空定位的宝贵资料。 王锡彤有很深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其中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的路径,特别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这种情怀,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谐家庭与社会及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剔除其思想意识中的“夷夏之变”及其一些陈旧的伦理道德观念,王锡彤一生中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他在一首诗中,曾赞扬八国联军侵华时在天津八里台与敌人死战到底的爱国将领提督聂士成: 西洋兵马若云屯,死守津城赖一人。
    满地红巾招剧敌,遥天碧血洒忠魂。
    明知浪战非良策,为耻偷生是辱亲。
    八里台前留片石,至今肝胆郁轮囷。 轮囷,忠义奋发、挺孤身于百万虎狼之中的意思。聂士成,提督,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奋勇抵抗的不多的清军将领,八国联军侵华时,在天津八里台率军奋勇杀敌,冲在*前边,身负多处重伤,以身殉国,系中国近代史上**爱国将领。但学界历来对其褒贬不一,此处王锡彤对聂士成做出了公正评价,表明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情操。 王锡彤是河南卫辉人,乡土观念很重。他的一生中,作为一名乡绅,念念不忘服务桑梓,造福桑梓。前期他献身河南地方教育事业,授徒无数,当时河南省黄河以北的生徒才俊,很多他亲自教授或指导过。在河南教育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中,他为倡导新式学堂,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他关心民瘼,在救荒赈灾、维护地方社会稳定方面,做出了应有的努力。特别是在王锡彤走上工商之路奔走在京津冀之时,念念不忘桑梓,在阻力重重的情况下,不遗余力地促成了华新纺织公司卫辉纱厂的创办,并在卫辉纱厂的经营管理中付出了极大的精力,为河南工业近代化建设做出了自己的奉献。 浓浓的乡情,对王锡彤来说,魂牵梦绕。他看戏曲喜欢河南坠子,在常居天津法国租界中,每逢请人吃饭,常常光顾的是天津专营河南菜的厚德福饭庄,家中有喜寿事也必由厚德福饭庄来承办。一次过生日,家人拟约演员来家中为其献曲祝寿,王锡彤提出只听河南坠子。于是天津所有唱河南坠子的知名演员被约来演出,当天从下午直到晚饭后,天津有名的河南坠子演员董桂芝、乔清秀均唱了两三场。子孙们都早已听得厌烦悄悄离去,*后只有弟弟王锡龄一个人陪着他,两位老人聆曲至午夜。乡音乡情,使他沉醉,也引发了无限的对家乡的思念与牵挂。 自1909年后,王锡彤远离家乡,长时期奔波于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到了晚年,叶落归根的情怀日益加剧。但家乡河南社会动荡,兵匪横行,使他有家不得回。60周岁时,寓居在天津法租界中的王锡彤写下了一首纪事诗,描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其中哀叹道: 剩此孑遗人,缩项租界里。
    岂不顾坟园,岂不恭桑梓?
    顾望不敢归,归去恐速死! 王锡彤去世后,埋葬在今北京香山植物园臥佛寺以东二百余米的墓园中。他曾于1924年曾写过一首关于卧佛寺卧佛的诗: 镇日闲中高卧,阅尽古往今来。
    檐前云聚云散,门外花谢花开。 2014年笔者**次去北京香山植物园内考察王氏墓园时,看着二百米外的卧佛寺,瞬间想到了这首诗。王锡彤靜卧在墓中,他生前也算阅尽人生事,如今若地下有灵,看着世上云聚云散,花谢花开,不知作何感想。但不能魂归故里,肯定是其终生一大遗憾。他应该感到欣慰的是,家乡的人,卫辉的人,至今还深深怀念着这位不忘桑梓、造福桑梓的前辈乡贤。 王锡彤与北方大实业家周学熙一起,苦心经营北京自来水公司、启新洋灰公司,近二十年的合作交往历程中,使近代中国**实业大家周学熙与王锡彤相互之间了解至深,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王锡彤看来,他从事近代实业,经管几个大公司,周学熙实为指导者。王锡彤曾在《和周缉之七十初度述怀诗》中的一首中写道 :“廿年奔走后车尘,大海航程认北辰。”而在周学熙看来,王锡彤的道德文章,堪称**;而王锡彤的离世,也使他为失去这位难得的人才、曾经在开创实业中甘苦与共的“独知己”,感到无限悲伤。周学熙在挽联中写下了如下的凝重、情深的文字: 友人王筱汀卒。为项城袁公同乡,本寒士,袁公以属于余,遂举为自来水及启新协理。闻其事母*孝。挽以联曰: 蓄道德,能文章,并世孰如公,奚只视晨星之可数;
    共功名,同甘苦,平生独知己,得无见落月而生悲。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书,即是作者对王锡彤这位河南乡贤一生所作的考察与记述。 上个世纪30年代初起,王锡彤陆续将其日记排比整理成自叙年谱《抑斋自述》。1933年,王锡彤将自己30岁以前的这部分自述文稿送交友人徐文霨厘正。徐文霨将这部分文稿命名为《浮生梦影》,并在序中写道:“河南为华夏**,自二程子以来,千年有余。硕儒辈出,至于今勿绝。往者倭文端公、李文清公,比肩于朝,各有日记,一言一行,乃至举心动念,皆笔之无疑,以自勘验,且供师友之评骘。”“先生所记,不仅自身之一言一行,凡先代之遗型,乡先哲之故事,推而至于一乡一国举六十年来所躬亲而目击者,皆为之记。更分年编次,删繁补缺,易其名曰,<浮生梦影>,盖视倭文端、李文清之日记范围尤广矣。” 徐文霨赋予的《浮生梦影》书名,为王锡彤所认可。“浮生”“梦影”,自有其出处及深意,前人已有不少解读与演绎。本书以《浮生梦影桑梓情》为名,没有深意,借用该词,记述王锡彤的一生经历、业绩及其魂牵梦绕的桑梓之情而已。
    目录
    前言………………………………………………………………………001 **章 家世与少年时代………………………………………………010 **节 世代书香传仁厚………………………………………………010 第二节 父母慈爱育英才………………………………………………015 第三节 少年锡彤多磨难………………………………………………018 第二章 授徒生涯与漫漫科举路………………………………………024 **节 勤学不倦,科举路感怆欷歔……………………………………024 第二节 授徒乡里,文章日著传声名……………………………………029 第三节 赴京朝考,体察时局有得失……………………………………039 第四节 广推新学,身体力行开民智……………………………………046 第五节 王锡彤论科举弊病………………………………………………053 第三章 整顿汲县车马差役………………………………………………058 第四章 赈灾救荒与路矿实历……………………………………………066 **节 实地踏查,劳心力济乡民困苦…………………………………066 第二节 心系桑梓,鼎力支持赈灾救荒…………………………………072 第三节 实业学堂为山长,主煤矿兴实业………………………………077 第四节 参与自办洛潼铁路,助力保矿谈判……………………………083 第五章 守望桑梓:河北道筹防局………………………………………091 **节 忧愤时局,与友朋倡建筹防局…………………………………091 第二节 劝捐募勇初见效…………………………………………………096 第三节 王锡彤仁义护友…………………………………………………102 第六章 重大转折:袁世凯麾下的幕僚生涯……………………………106 **节 结识袁世凯………………………………………………………106 第二节 筹划河南“请愿共和不独立”事件……………………………112 第三节 沟通南北,辛��后笃力平衅隙…………………………………122 第四节 理念相左,心灰意冷不入政坛…………………………………129 第七章 不拿薪水的北京自来水公司协理………………………………139 **节 受命协理京师自来水公司………………………………………139 第二节 开源节流,自来水公司艰难发展………………………………145 第八章 人称“水泥王”的启新洋灰公司协理…………………………160 **节 初任启新履职责…………………………………………………160 第二节 治理启新效绩显著………………………………………………164 第三节 应对罢工刚柔兼用………………………………………………170 第四节 实业有为难请辞,“洋灰王”实至名归………………………177 第九章 倾力华新公司唐山纱厂与卫辉纱厂……………………………187 **节 筹划华新纺织公司………………………………………………187 第二节 实业哺乡邦,兴建卫辉纱厂……………………………………192 第三节 时局骤变,事业困顿难致用……………………………………209 第十章 学术渊源与著述评介……………………………………………212 **节 学宗伊洛,王锡彤的理学渊源……………………………………212 第二节 《抑斋自述》与《抑斋诗文集》………………………………222 第三节 王锡彤诗文中的家国情怀………………………………………231 参考文献要目………………………………………………………………240 后记…………………………………………………………………………242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