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农机装备舒适性评价与工效学设计方法
QQ咨询:
有路璐璐:

农机装备舒适性评价与工效学设计方法

  • 作者:徐红梅
  •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8088855
  • 出版日期:2022年12月01日
  • 页数:292
  • 定价:¥5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六章,分别是:**章 引言;第二章 舒适性的概念及其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分析;第三章 农机装备振动舒适性评价与关键部件优化;第四章 农机装备操纵舒适性评价与关键参数优化;第五章 农机装备静态舒适性评价与驾驶室工效学设计;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本书不仅对舒适性的概念与分类进行了补充完善与重新界定,而且对农机装备舒适性的评价指标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梳理与深入剖析,构建了农机装备舒适性多维评价指标体系与定量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一种基于舒适性评价的农机装备驾驶室工效学动态设计方法与流程,这是农机装备舒适性评价方法研究的重要突破,也是农机装备人机工效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补充与完善。 本书的*之处在于对舒适性的概念重新进行了阐释与界定,并通过对农机装备的动态操纵过程进行数字化描述,构建农机装备动态操纵舒适性的定量分析与综合评价,揭示农机装备人机系统舒适性的影响机制,不仅为农机装备驾驶室及主要操纵装置工效学设计提供数据基础与技术支撑,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农机装备人机工效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发展。
    文章节选
    本书是一本深入研究农机装备舒适性评价与工效学设计方法的著作。在对舒适性的概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结合农机装备的结构特点与作业环境,对农机装备的舒适性重新进行了分类与界定。选取拖拉机与稻麦油联合收获机两种重要农机装备为研究对象,对其振动舒适性、操纵舒适性以及静态舒适性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通过构建舒适性评价指标体系与定量综合评价模型,揭示农机装备人机系统舒适性的影响机制,探析农机装备人机系统工效学动态设计方法与流程,以期促进农机装备人机工效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本书的研究内容属于国际农机工程领域人机工效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与研究热点。从研究方法和手段来看,本研究创新地将机械振动理论、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人机工效学理论、动态系统理论、有限元法、虚拟样机动态仿真技术等先进理论与方法相结合,并将其应用于农机装备振动与操纵舒适性研究,可为农机装备舒适性评价与工效学设计提供一种新方法和新途径。

    本书可为农机工程与人机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2 一、农机装备舒适性分析与评价2 二、农机装备驾驶室工效学设计4 1.3 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6 一、研究目标6 二、主要研究内容6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7 一、研究思路7 二、研究方法8 第2章 农机装备振动舒适性评价与关键部件优化14 2.1 引言14 2.2 稻麦油联合收获机结构特点及振动激励分析15 一、联合收获机结构分析及其工作原理15 二、收获机振动激励分析15 2.3 稻麦油联合收获机刚柔耦合虚拟样机模型的创建17 一、收获机刚体模型的创建18 二、收获机刚柔耦合虚拟样机模型的创建22 2.4 人-机-路面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创建及试验验证28 一、随机路面激励模型的创建28 二、人体三维几何模型的创建31 三、人-机-路面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创建34 四、收获机虚拟样机的试验验证34 2.5 收获机振动舒适性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40 一、稻麦油联合收获机振动舒适性的评价方法40 二、稻麦油联合收获机振动舒适性仿真分析43 三、仿真结果分析与讨论49 四、收获机田间行驶作业时振动测试及舒适性分析50 2.6 稻麦油联合收获机车身的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55 一、HyperWorks软件简介55 二、收获机车身模态分析57 三、收获机车身尺寸优化59 四、收获机车身拓扑优化62 2.7 本章小结64 第3章 农机装备操纵过程数字化描述与舒适性评价66 3.1 引言66 3.2 换挡操纵舒适性影响因素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68 一、离合器踏板操纵舒适性影响因素分析68 二、操纵舒适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70 三、离合器踏板力、行程数据采集72 3.3 基于离差*大化的换挡操纵舒适性组合评价模型的构建74 一、构建拖拉机换挡操纵舒适性组合评价模型74 二、几种典型评价方法77 三、基于典型评价方法的拖拉机换挡操纵舒适性评价81 四、基于离差*大化的换挡操纵舒适性组合评价84 五、操纵舒适性评分值与评价指标的回归分析85 六、操纵舒适性组合评价与主观评价结论对比85 3.4 基于聚类分析的舒适性区间划分86 一、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样本分类87 二、舒适性评分值的判别分析92 三、舒适性评分值区间划分92 3.5 基于操纵过程动作元分析的操纵舒适性物元分析模型的构建94 一、操纵过程的数字化描述95 二、操纵过程的动作单元划分95 三、单元指标组合权重的确定96 四、操纵过程多动作单元耦合98 五、负面因素定位模型100 六、基于物元分析模型的评价结论101 七、基于MATLAB的图形界面评价程序103 3.6 本章小结105 第4章 农机装备操纵舒适性影响机制及关键参数优化107 4.1 引言107 4.2 驾驶室操纵舒适性试验平台的设计107 一、驾驶室操纵舒适性试验平台的空间布局设计108 二、驾驶室试验平台主要装置的人机工程设计122 4.3 农机装备操纵舒适性影响机制及关键参数优化134 一、本节主要研究工作135 二、农机装备座椅的舒适性评价及位置参数优化137 三、方向盘的舒适性评价及位置参数优化153 四、脚踏板的舒适性评价及位置参数优化165 五、操纵杆的舒适性评价及位置参数优化175 六、基于CATIA的舒适性仿真分析与评价188 七、基于主客观对比实验的舒适性分析与评价194 4.4 本章小结206 第5章 农机装备工效学设计与静态舒适性评价208 5.1 引言208 5.2 农机装备驾驶室人机工效学与**性设计210 一、拖拉机驾驶室设计的流程210 二、拖拉机驾驶员人体尺寸的修正210 三、拖拉机驾驶室人机工效学布置工具212 四、驾驶室内部布局设计213 五、驾驶室内部主要操纵装置的设计218 六、驾驶室外部结构的设计224 七、驾驶室三维模型的建立228 5.3 基于驾驶员**性的驾驶室静载强度分析229 一、驾驶室**强度验收标准229 二、驾驶室有限元模型的建立230 三、驾驶室强度**性分析过程与结果232 四、驾驶室轻量化优化设计238 五、优化后驾驶室的强度**性分析239 5.4 基于DELMIA的驾驶室人机系统静态舒适性分析245 一、DELMIA人机工程仿真概述245 二、驾驶员-驾驶室人机系统模型的构建245 三、人机系统静态舒适性分析246 5.5 驾驶室静态舒适性测试与评价258 一、试验目的259 二、试验人员的选取259 三、试验过程与数据采集260 四、试验结果及分析261 5.6 本章小结263 第6章 总结与展望265 6.1 全书总结265 6.2 主要创新点267 6.3 不足与展望268 参考文献269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