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消失的马戏团(《密室》作者一次不可思议的对日常生活的逃离,透着北欧文学的黑色幽默)
QQ咨询:
有路璐璐:

消失的马戏团(《密室》作者一次不可思议的对日常生活的逃离,透着北欧文学的黑色幽默)

  • 作者:〔瑞典〕约纳斯·卡尔松
  •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 ISBN:9787020175956
  • 出版日期:2023年01月01日
  • 页数:196
  • 定价:¥5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消失的马戏团》是约纳斯·卡尔松出版于2020年的小说。主人公温文尔雅、不拘小节,对自己平静的生活非常满意,白天在面包店工作,晚上则痴迷地整理和重新组合他的唱片收藏。但当儿时的好友马格努斯突然来叫他一起去参观马戏团时,他所熟悉的世界开始发生变化。在参观时,马格努斯自愿参与魔术师的表演,并在表演中途消失了。这是表演的一部分吗?马格努斯发生了什么事?又是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打来电话,对着听筒呼吸或播放唱片,却始终不说一句话……在寻找朋友的过程中,主人公对自己过去和现在的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文章节选
    1 一切都是从一个老套的讨论开始:你真的有可能和一个听“酷玩”乐队《牢记你》的人交朋友吗?之后话题发散开来,变成了一场关于朋友和友谊的争辩。有那么一会儿,我觉得电话出了毛病,像是串线,说了半天发现对象是另外一个人。丹松跟我说过有这种可能,你发现自己在和一个彻头彻尾的陌生人对话。显然,我应该明白,**不可以相信丹松。要说雅洛这人也不可信。你看,我都搞混了,老实说我不太确定事情发生的顺序,但我知道出了什么事。我知道马格努斯·加布里森在马戏团失踪时发生了什么。我说的失踪不是指他在人群中走散,而是消失了,并且再也没有回来。 2 我的老朋友马格努斯打电话来,问我想不想和他一起去看马戏表演。我真的不喜欢马戏团,但马格努斯说这个马戏团不错。 “他们有小丑表演。”他告诉我。 我站在我的唱片收藏前跟他通话,把电话夹在一侧耳朵和肩膀之间,一只手拿着一张“欢乐三男组”,另一只手拿着特瑞·哈尔的个人专辑,我想把它塞进“特别人物”和“特别人物重组”的唱片之间。 此前的一整个上午我都躺在雅洛的沙发上,喝咖啡,和他漫无边际地东拉西扯。我们聊了音乐、一些往事、寻常的流言八卦,各种各样的话题说了许多。打从一开始气氛就很不自然,到*后我们彻底聊僵。一切都是从讨论“酷玩”乐队的那首《牢记你》开始,很快便发散成一个更宏大的话题,变成了一场关于“真正的朋友”的争论。 “所以,什么是‘真正的朋友’?”雅洛挠着下巴问。 整件事太荒唐。我并不想去纠结这类伪哲学的无稽之谈。而这样的发问也有些使人内疚的指责意味。你算是一个真正的朋友吗?你怎么去定义真正的朋友呢? “也许你真正的朋友不一定就是你以为的那个人。”雅洛继续说,接着讲起了学生时代一个仗势欺人的恶霸学生,叫丹尼斯,他说这个人的音乐品位糟糕得令人发指。 “我们随时都在变成xin的人。”雅洛说。 “这话是什么意思?” “人会变。这没什么好奇怪的。” *后我很生气,站起来冲他大吼。我用力甩门而去,一路走回了家。此时此刻,我只想一个人待一会儿。 马格努斯还在说着马戏团,说他们的节目很特别,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到时谁会表演什么,以及所有节目的顺序。我漫不经心地听着,一边整理唱片,检查分组是否恰当:“狂热”乐队旁边是“选择者”乐队,再旁边是“特别人物”,接着是埃尔维斯·科斯特洛。露辛达·威廉姆斯旁边放着朱莉·霍兰德,再旁边是马修·沃德,然后是“她和他”乐团。后来马格努斯注意到我仍在举棋不定,于是说:“不用说,我请你。”好像突然想起来应该补充上这么一个条件。 马格努斯·加布里森总是让我觉得内疚。我们是儿时相识的老友,到现在只是像尽义务一般每隔几年见上一面。见面时也是两人坐下来,在尴尬中相顾无言。我们会说见到对方很开心,真的应该经常聚聚,应该找时间去打保龄球,之后便分道扬镳,为接下来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不必再经历这样的见面而暗自松一口气。 我想我们还是有一些共同点的。音乐当然是其中之一。还有一些别的地方让我们和其他人不太一样。比如说,我们俩谁也不愿意用手机。倒不是有什么特别的理由——我实际上还是*早一批购入无绳电话的人——只是当手机出现时,出于某些原因我没有赶上这个风潮。突然之间,人人都有了这玩意儿,再想着要一个就有点落后的意思。所以马格努斯和我就都没有手机。这一来生活会有些不便,而且我得老实承认,其实我也想过要买一部。可事到如今,用不用手机俨然成了一个关乎声誉的问题。于是我们联系都是打座机。只是打得越来越少。我们上一次通话还是一年多前,现在他却来邀请我跟他一起去马戏团。 我有更想去做的事。例如去唱片店转转,租一部电影,浏览宜家*新的商品目录,上银座音乐网站上闲逛一圈,打扫浴室,翻出昨天的报纸做数独游戏,等等。或者干脆继续整理唱片。然而考虑了片刻,我还是决定答应他。并不是因为我想去,而是因为我感觉只有这样才能摆脱这件事。或许关于“真正的朋友”的争论对我产生了一些影响。 3 这个马戏团名叫“汉森和拉森魔术团”,不太像传统的马戏团,更像是“境遇戏剧”表演。我们走过一块巨大的霓虹招牌,上面鲜亮的红黄字母从上到下依次点亮,一次亮起一个,到*后能看到这些字母组成一顶高顶礼帽。我跟在马格努斯身后,到达时已经有一支乐队在演奏,然而整个地方给人一种邋遢敷衍的感觉,看起来不是很有组织。站在入口处的女人在低头玩手机,我们向她出示入场券时她甚至没有抬头看一眼。我们顺着一条由亮橘色的布帘围成的通道往里走,脚下是一块皱巴巴的蓝色廉价地毯。地毯的一侧拉了一串灯饰,有几处地方的灯线缠结成一团,走的时候得留神不要被绊倒。这里随处可见那种明显是从某个公寓或客厅里拉来凑数的东西:梳妆台、带布罩的落地灯、手工编织的地毯,一根接长电线从地毯上横穿而过。所有摆设都加强了一种身处室内的错觉,但其实我们还在室外。我已经后悔来了,因为在我们进入主表演区的那一刻,我哼起了法兰克·辛纳屈的《爱情与婚姻》,每次这首歌盘桓在我脑海的时候,我就知道结果会不妙。像一种预兆,是我的潜意识在通知我,有什么事情不对劲。 演出场地不很大,实际上有点狭小和简陋,几条以布帘围成的走廊通往不同的方向。地板是倾斜的。所有东西都是倾斜的。尽管空间不大,人却不少,但是马格努斯和我还是弄到了不错的位置,是中间一排长凳的两个座位,很靠前。 四周灯光暗了下来,只留下一盏聚光灯打在小小的红丝绒幕布上。马格努斯在我旁边伸了个懒腰,轻轻跺脚,似乎很兴奋,甚至有些紧张,就像个小孩似的。我想他或许从来没看过马戏团表演。我小时候去过两次马戏团。不过都和这个不一样。 马戏团的领班向我们表示欢迎,我心想这人会不会就是汉森,或者拉森。他在我们面前挥动一根手杖,当他扬起胳膊时,我能闻到他身上那件旧燕尾服散发出的刺鼻的臭味。 领班请出一名空中飞人表演者,向我们介绍说她是全欧洲*好的空中飞人。她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上舞台。这是一位十分壮实的女士,头发像马鬃一般,一身矫健的肌肉。她踩在一根钢丝上,保持着平衡,同时双手转动着几只盘子,盘子上摆着蛋糕和点心。不过那钢丝绳离地面不过几厘米,还不如不吊起来呢,反正她走在上面观众也看不出钢丝有没有碰到地面。但不管怎样,观众还是对表演报以了极高的热情。表演过程中,马格努斯鼓了好几次掌。 空中飞人演毕,两个戴蓝帽子的小丑走上场,开始用旧乐器搭建一座塔,这时第三个戴红帽子的小丑出来搞破坏。这个节目安排得非常巧妙,头两个出场的小丑从头到尾都看不到第三个小丑。他们谁也没有看到还有其他小丑的存在,因为一个小丑前脚刚走,另外两个紧接着就进来,如此循环往复。红帽子小丑躲在乐器后面,当两个蓝帽子小丑离开后就把东西换来换去。等把另外两个小丑弄得手忙脚乱、开始互相咆哮时,他又改变策略,转而开始帮助他们,而整个过程中两个蓝帽子小丑似乎全被蒙在鼓里。*后他们成功搭起了一座塔。蓝帽子小丑们互相握手道贺,红帽子小丑又把塔推倒,乐器哗啦一声全倒在地上。前两个蓝帽子小丑挥舞着橡胶锤,互相追打着下了舞台。 整个表演都让我很不舒服。但马格努斯和坐在我前排的孩子笑得快喘不过气来。马格努斯看向我,我只摇了摇头。 小丑节目之后,马戏团领班又上台来,这次他介绍出场的是一个魔术师。 “女士们,先生们,”领班说道,“下面有请神奇波比先生!”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