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书景流年
QQ咨询:
有路璐璐:

书景流年

  • 作者:孙雨晨
  •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 ISBN:9787547441961
  • 出版日期:2022年12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学术文章结集。书中选取了作者从求学期到工作创作的部分文章,有文艺评论,有杂谈随笔,有学术论文,内容涉及读书、文学、影视现象、艺术传播等各个领域,既聚焦文学现象,也关注当下社会话题。全书见解新颖,具有一定的学理思考和较强的可读性。
    文章节选
    《历史的绣像:清代题咏论》的语图互访新探索 图像是历史的留存,拙作《历史的绣像:清代题咏论》是我治学以来的**本集子,2020 年 11 月,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自 2013年选择这个课题起,题咏文学已经伴随我 7个年头了。7 年间,环境是流转的,写作时有中断,但“题咏”二字始终都没有离开过我的视野。这本书犹如初见的题咏日记,是我*真诚的陪伴。 近年来,图像与文学愈来愈成为学界关注的话题之一,多有学人对图像和题咏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论。可见,从绘画的审美视角,捕捉诗人的风度神采,体察古人的心迹气度,乃至领略诗风诗艺,是当下古代文学研究的新探索。正因为如此,希冀通过对数个图像的考察,来还原清代文学的历史面貌,透视清代文士的生活情状,乃是撰写此书的本意。 发现图像,力求披沙拣 毫无疑问,“图像”与“题咏”是一种跨界写作,是一个多层面的研究探索。一部绘画史,就是一部社会史、文化史,其中涵盖了美术、历史、文艺学等诸多学科,故而它就不单单是文学的事,这对于研究者而言,特别是对一个后学来说,无疑是知识面和审美能力的考验。因此而言,要做好这个课题的研究,知识的储备和艺术想象力的生成至为重要。 在中国美术史上,清代美术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这一时期,画派林立,画家辈出,可谓群星灿烂。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图像资料面前,找到有学术含量的作品至关重���。在前人考察与研究工作的基础之上,我阅读了海量清诗文献,对这些较有特色的个案进行研究、筛选,并进行深层内涵的解析。初步确定以绘图为观照点,研究图与诗之间的关系,从而以具象的图绘来研究清代文学史。**撷取了十二幅图像,分别是:《四壬子图》《楝亭图》《随园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彊村校词图》《东轩吟社图》《读易图》《饯别图》《南台祖帐图》《分湖旧隐图》《鬼趣图》《详注聊斋志异图咏》《红薇感旧图》。一图一章,共十二章。 这些图像或有趣或风雅,或激荡人心或题跋甚多,为后人认识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状况,提供了极为丰富 而直观的材料。为了做好本选题,笔者浏览了《清代诗文集汇 编》,试图寻找出题咏人数多、内蕴特色和文化背景丰富、*具代表性的图像,确定研究目标,尝试厘清图像包藏的文化脉络,力求达到图文并茂、互为**、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与此同时,笔者还参观了多家地方博物馆,获得了*为生动的绘画感知,为写作奠定了基础。比如**章《四壬子图》题咏,该个案开启了清代诗人图像题咏的命题,引申出图像题咏的基本文化生态状况。全章是以桐城诗人方文及其诗学渊源为**进行探讨与阐释,是对清初诗人及其交游网络的梳理。 “题咏”一词,应溯源于中国画中的“题款”的称谓。历经诗画艺术的长河,中国画题款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兴盛期几个阶段。宋代以后,文人间的题款风气日趋盛行,画家都更加重视题款的作用,诗书画印结合为艺术集合体。在清代,题咏逐步发展为文人艺文活动的日常存在方式,清人题画类总集的增多就呈现了这样繁盛的文坛现象。好的题款,既是画卷艺术布局的需要,也是画家抒发情感、凸显主题、营造画境的客观要求。 在解析题咏的过程中,着力品味“诗与远方”,感受文学与艺术的灵动,务求做到言必有据、朴实求真、有所创见。首先,对个案的解析尽可能寻找到新的研究视角,使立论既新颖鲜活,又符合客观实际,给人以新的启迪和思路。比如,在对《彊村校词图》题咏的写作过程中,注意从文献记载的相关资料出发,试图通过一定的考释,对图绘的产生背景、活动形式、表现特征、人文价值等问题做全面梳理,从而突显了清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学术尊奉,展示了清一代学人的风采和士人的休闲之貌。其次,对每一个图的内容意蕴以及绘图意旨作出深入的分析、研究,充分揭示和再现清代文学的历史原貌和清代文人的肖像。比如在《东轩吟社图》一章,不但要对其社团的基本构成作进一步的解析和阐释,更要通过江南文人社团的勃兴,从而勾连成一条璀璨的江南地域社团珠链。*后,结合对题咏的多义解读,紧紧围绕审美、艺术、人生三者的相互联系,意图走近清代士人的精神世界和内在心态。例如在对《随园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的思考中,既标明了清代女性诗学的美学特征,又借助女弟子的群体造势侧面观照了袁枚的诗学世界与文论选择。 挖掘意蕴,探寻精神内核 写作《历史的绣像》一书,旨在挖掘图像的意蕴,从中透视清代士人的风雅文趣与地域倾向,探寻图像的精神内核。 题画诗、题咏现象的产生与古代士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士人生活经历的不同、心境的变化都会形成不同种类的题咏现象与不同艺术风格的题画诗。江南在明清时期是风景明秀、经济发达的富庶地区,也是人文荟萃的艺文地带和诗画渊薮。这个地域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具有丰沛的文化积淀和传承价值。可以说,江南一地的绘画、文学发展程度较高,文学家、艺术家的聚集程度较高,使得在这些地域雅集的频率较高,地域文化较为丰富,文人间的交往亦是频繁,更仆难数。在江南的士人中,有很多人格清高的隐遁文人,其学问功底和艺术修养尤为深厚,能诗、能文、能书画。他们艺术化的生活极为精致,趣味高雅。他们的爱好十分广泛,有的爱好收藏鉴赏,有的喜欢品茗筑园,有的喜欢观剧听曲。不妨这样说,是文人生活与生命的艺术之花、思想之树、出版之叶以及学术之根促发了清人题咏现象的生成。比如在写作南社《分湖旧隐图》时,不仅写出它的生成背景与研究价值,而且挖掘出图像题咏揭示的南社人对于时代选择的文学表征和多重情感诉求。 鉴古而知往。我深知,面对画家的作品,如果把它们转为艺术、文学的表达,不仅理路上要求很严,而且语言表述也有相当难度。但选择了这一研究领域,必然要经历自我重塑的过程。惟愿久久为功,串起散落的珍珠,可供读者穿越时间的隧道,去聆听历史的回声。
    目录
    上编 书里书外 003 《历史的绣像:清代题咏论》的语图互访新探索 008 给文学大师拜年 011 重读鲁迅 013 昼读西厢夜听琴 016 桃花命薄,扇底飘零 019 血中的白玉耳坠——读小说《玉卿嫂》 022 船影破碎入涛声:读邱华栋《影子教授》 025 文理的选择与贬斥 028 影片《金刚川》的战争底色 031 一部流淌人间温情的怀旧力作——评央视黄金档电视剧《人世间》 035 “老作家”们何以保持旺盛的创作力 040 副刊需要“写给人背的散文 045 且慢经典 048 学习古代作家好榜样 051 古典名著的实名制 055 鲁迅为何不骂曹聚仁 058 旧学者的潇洒 061 学人的幽默 064 嘲诗的境界 067 喝一勺“鸡汤”也不错 070 “傻心眼儿”是好官 072 给“真人秀”节目的一封信 075 彰显赣地文化自信的历史名片——评黎隆武先生《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 世今生》 078 江南的歌吟——曹寅诗集《楝亭集》中的竹意象 084 《详注聊斋志异图咏》的可视性表达及传播 091 不必苛求作家有翻译基础——致“老顾”的一封信 下编 学林走笔 097 构建全媒体时代文艺评论互为图景 101 古典文学研究 释放当代价值 103 让边塞诗绽放新时代的艺术张力 107 曹寅诗歌的江南意蕴 114 从晏子的“家俗”看家风的形成 119 当下电视剧语言为何缺乏感染力? 126 清代课子图母教文化的当下意义 132 曹寅诗歌中的酒意象 139 清代乾隆朝佛画现象考述 159 《聊斋志异·翩翩》的故事情节来源 166 《桃花扇》中的雅集描写 174 曹寅诗词中梅意象特征探微 184 民国艺术期刊助成美术教育的新声与新变——基于《亚波罗》《亚丹娜》视角的探析 202 论老舍对散文的态度与学理动机 214 欲望的闸口——疾病视阈下影片《*爱》艾滋病叙事的新思索 223 大学生评论建设的创新思考 231 探析重塑纸媒书画版的意义与路径 239 战争史诗影片《八佰》的美学构建 246 网络视阈下舞蹈短视频的气场与祈向 258 中国纪录片如何书写平凡传奇 267 后 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