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大道太极:太极拳道修诀要
QQ咨询:
有路璐璐:

大道太极:太极拳道修诀要

  • 作者:黄震寰 著
  •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71422011
  • 出版日期:2023年0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11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黄震寰先生从师田兆麟、吴图南、石明等太极大家,经过多年的潜心修炼,创立了大道太极,侧重从悟道而非武功的角度练习太极拳。经过数十年的研练,形成了由无极站桩功入手,求松、求静、继而求空悟道的独特修炼理论与实践体系。 这套修炼体系包括无极站桩功、松功、拳架、推手、散手等内容,训练设置围绕悟道展开,故而在技术要求、修炼心法上颇具独特性,与一般太极练法有明显差异,对于有志于养生、悟道的太极拳爱好者,有较大的帮助和参考价值。
    文章节选
    胡孚琛序言
    大道太极拳内功是通过修炼内丹得到的,也就是说太极拳的基本功是内丹功。只要我们根据太极原理修炼内丹,培养丹元能量,增强内气运行,就可以在体内炼成丹珠,产生丹元场,形成丹元场能。黄教授明确提出,在太极拳修炼中必须进行造化-还原的逆修方式,并要求肢体松柔软、体内松空通、整体虚空无。他还将无极静桩功提到了****的高度,认为这是太极拳道入门的不二法门、无上妙法。
    黄教授提到了大道太极拳修炼的特点:其一,大道太极拳的修炼程序一是炼形健体壮精,二是炼精化气,三是炼气化神,四是炼神还虚,五是炼虚合道;其二,大道太极拳的修炼方法“无为入,有为炼,返无为”,是一个有无相生的过程;其三,大道太极拳以“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为修炼基本步骤;其四,大道太极拳的修炼过程要实行造化-还原的修炼,目的就是“混合神气”,使阴阳相合得一气,注重内丹能修炼;其五,大道太极拳调息以踵息为宗。
    以上特点无不符合���学文化中养生修炼的哲学和方法。黄教授还把道家的阴阳、虚实、有无相生原理引入大道太极拳的修炼当中,根据道学中的丹道理论和静修大道,将太极拳拳架的修炼方法进行了创新,一式一定(桩),每一式都包含了有无、动静、虚实、聚散、折叠,动功的修炼强调动中求静、动中求空,回到先天阴阳,归虚返空,从虚空中获得修炼的能量。
    黄教授的大道太极拳在演练中也展示了丹元能、空中屈伸、空中粉碎,展示了虚空的能量,真是道学精神的活样板。
    黄教授向社会推广的养生推手六准则为松静、松柔、圆融、缥空、神灵、虚空无,以推手为手段,实乃丹道修炼。黄教授整理的松功十法纲要、九珠松功、丹摆功、太极调息功、无极静桩功等功法为太极修道养生指明了入门道路。
    黄震寰教授在60多年的太极拳修炼和教学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别是近30年,他周游世界,传道授徒,弟子遍布海内外。他还写了不少研究论文,构建了大道太极拳的完整体系。他比我年长,耄耋之年仍精神矍铄,来寒舍小聚时和年轻武术家推手交流,虚无高妙,令对方应声而出,实在莫测高深。今其《大道太极》大著问世,敢献刍荛以附骥尾。
    目录
    **章 大道太极的理论基础 **节 太极拳之根与本 第二节 太极拳与易学 第三节 《道德经》大道论 第四节 《授秘歌》的太极大道 第二章 大道太极修炼之理法 **节 大道太极拳修炼理论 第二节 太极丹元场理论 第三章 大道太极修炼功法 **节 无极静桩功修炼 第二节 太极松功修炼 第三节 太极抽丝功修炼 第四节 大道太极丹摆功 第五节 大道太极调息功 第六节 大道太极单操功 第四章 大道太极义理详释 **节 虚静松空、返无归零是根本 第二节 大道全凭静中得,太极全在松中求 第三节 如何松得干净,与天地合整? 第四节 反射与反作用力 第五节 如何理解“涌泉呼吸”? 第六节 化神用神与化神还虚 第七节 太极大通与太极玄同 第八节 漂、飘、缥 第九节 论“手” 第十节 关于“空”的功夫 第五章 大道太极推手 **节 大道太极推手论 第二节 太极推手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太极推手基本技法和应用 第四节 太极推手的技艺特性 第五节 太极推手的形式 第六章 大道太极拳拳架 **节 大道太极拳拳架功简介 第二节 大道太极拳拳解 第三节 大道太极拳三十七式分解式 附录 大道太极拳源流 **节 大道太极拳的创立与要旨 第二节 大道太极拳理法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大道太极拳的传承 跋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