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迈向共同缔造
QQ咨询:
有路璐璐:

迈向共同缔造

  • 作者:赵欣 著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80604
  • 出版日期:2023年0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7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针对城市社区建设多元主体的动力机制展开研究,从社区建设的角度对如何激发社会活力、优化社会治理格局和社会治理体系这些问题尝试作出分析和回应,对制约社区活力生成的引缩进行系统分析,对激发社区活力的具体路径进行探索。书稿共六章,分绪论和五章正文,正文内容包括势能与合法性:党政街居系统的动力机制,价值与产权:社会力量在社区的行动路径与动力机制,责任与战略:市场力量为何及如何重塑社区,城市社区建设动力体系及生成困境,社区建设多元协同动力体系优化。
    目录
    **章绪论// 001 **节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002 一、 研究缘起与研究问题// 002 二、 研究价值与研究意义// 003 第二节概念界定// 004 一、 社区建设// 004 二、 动力机制 // 007 第三节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007 一、 研究内容// 007 二、 本书的创新之处与研究难点// 009 第四节文献综述// 011 一、 社区建设中**和社会关系的研究// 011 二、 社区建设行动者和权力关系的研究// 011 三、 社区建设动力研究// 012 第五节理论视角与分析框架// 017 一、 自主性与秩序性:制度生活的分析框架// 017 二、 协同优势理论// 020 第二章势能与合法性:党政街居系统的动力机制// 023 **节阶段性治理难题与问题倒逼下的党政街居系统变革// 024 一、 从1949年到1977年,规制中的单位社会与基层社会// 025 二、 从1978年到1995年,流动社会中的秩序松动和自主性萌发// 027 三、 从1996年到2013年,行政主导下的多元秩序和自主性生长// 030 四、 十八大以来:秩序与自主迈向动态平衡的实践创新// 034 第二节从居民区党建到区域化党建的拓展// 038 一、 党建**的实体化// 038 二、 区域化党建路径和功能的实践分析// 042 第三节街镇营造社区建设的路径// 044 一��� 社会化导向下的街道体制改革// 045 二、 治理技术迭代驱动精细化治理// 046 三、 腾笼换鸟与生态优化:空间治理的动力// 047 四、 街道营造及整合社区建设多元动力的实践分析// 048 第四节居委会“双重身份”下的实践路径与动力机制// 056 一、 居委会自治共治能力建设情况// 057 二、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情况// 061 三、 居委会动力保障情况// 062 四、 从自治动力到共治动力的实践分析// 063 第五节党政街居体系的动力机制// 088 一、 双向需要:政党目标达成与党建**社区建设的优势// 088 二、 街镇行政体系的压力与推力// 090 三、 困境与增能:居委会动力转化情况// 096 第三章价值与产权:社会力量在社区的行动路径与动力机制// 099 **节社区自组织进行社区建设何以可能?// 101 一、 基于公共问题的社区自组织形成及行动过程// 103 二、 社区自组织进行社区建设的动力机制// 121 第二节社区自组织的增能过程// 125 一、 常态化社区自组织构成的公共空间// 126 二、 趣缘性公共空间——社区自组织参与的**层次// 128 三、 互助性公共空间——社区自组织参与的第二层次// 129 四、 协商性公共空间——社区自组织参与的第三层次// 131 五、 身体、情感、理性的三重卷入与内生动力// 133 第三节产权动能高涨与制度供给不足:业委会动力困境// 136 一、 业委会自治基本现状与创新探索// 137 二、 业委会建设动力机制与困境成因分析// 140 第四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 145 一、 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组织发展// 147 二、 社区基金会整合社区资源// 147 三、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路径与动力// 151 第四章责任与战略:市场力量为何及如何重塑社区// 169 **节物业治理型企业参与社区建设的情况// 171 一、 社会责任履行及社区建设参与情况// 171 二、 地产集团下属物业公司的进击与行动// 175 第二节其他企业参与社区建设的类型// 177 一、 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宏观背景// 177 二、 企业参与社区治理分析框架:社区公共物品的生产与消费// 178 三、 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多案例比较// 183 第三节企业参与社区建设的路径与动力机制// 192 一、 社区建设中的企业角色和参与路径分析// 193 二、 企业参与社区建设的内外动因// 197 三、 企业参与社区建设的多重动力体系// 198第五章城市社区建设动力体系及生成困境// 207 **节秩序性与自主性:城市社区建设的整体动力// 208 一、 城市社区建设的演变逻辑// 208 二、 城市社区建设自主性与秩序性的张力// 209 第二节目标、权力和领导力:城市社区建设动力生成困境// 212 一、 目标相关性寻找困境消解共同行动动力// 212 二、 权力范畴、分配和转移缺乏动态调适弱化参与效能// 215 三、 协同领导力生产及催化困境制约多元动力融合// 218 第六章社区建设多元协同动力体系优化路径// 223 **节社区建设内生动力的关键议题与生产催化// 224 一、 社区建设内生动力的五个关键议题// 224 二、 社区建设内生动力的生产逻辑// 226 三、 社区建设内生动力的催化路径// 231 第二节导向协同优势——一核多元协同动力机制的构建// 233 一、 构建动力目标机制——从“共同生活”到“公共生活”的转向// 234 二、 启动动力引擎机制——权威主导下利益、情感、政令联合驱动// 235 三、 保障动力维模机制——领导力催化下的制度与文化情感认同// 238 结语// 250 参考文献// 254 附录// 265 一、 半结构访谈提纲(部分)// 265 二、 部分调研录音记录整理// 267 三、 部分深度访谈对象和焦点团体访谈对象// 271 四、 调查问卷(部分)// 271 后记// 275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