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图解《伤寒杂病论》伤寒论入门中医入门工具书 药方条文病邪理论解读 经方派学院派理论 中医从业者中医学生中医爱好者工具书 广东科技
QQ咨询:
有路璐璐:

图解《伤寒杂病论》伤寒论入门中医入门工具书 药方条文病邪理论解读 经方派学院派理论 中医从业者中医学生中医爱好者工具书 广东科技

  • 作者:马军 胡涛
  • 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35978622
  • 出版日期:2023年0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为编者研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读书心得,以及编者学习胡希恕、刘渡舟等经方大家,并结合现代中医名家的部分学术思想而得出的理论总结。书中以伤寒诸邪为纲,对《伤寒杂病论》中涉及方药的部分条文进行品读,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从病邪的角度出发,力求给广大读者展现编者对《伤寒杂病论》中方证新的认知方法,希望能将中医“经方派”与中医“学院派”理论融合,让喜欢《伤寒杂病论》的中医爱好者不再感到无所适从。由于仲景方证多数涉及多个病因,故书中篇章分类以主要病因作为分类依据,如热盛津伤的白虎加人参汤证,主要是由于热盛津伤,故归属于热邪篇,但在阴虚篇中也会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本书主要适合中医莘莘学子学习,亦适合伤寒学说研究者、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工作人员及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目录
    绪论 “六经辨证”的实质内涵 / 002 《伤寒杂病论》之气血津液观 / 006 药性感悟 / 012 **篇 风寒篇 **章 ���/风寒表邪 / 027 麻黄汤 / 027 葛根汤 / 032 桂枝汤 / 035 桂枝加桂汤 / 048 桂枝麻黄各半汤 / 049 桂枝二麻黄一汤 / 051 第二章 风寒兼气逆 / 052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 052 葛根加半夏汤 / 053 第三章 风寒兼津液虚 / 054 栝楼桂枝汤 / 054 桂枝加葛根汤 / 056 黄芪桂枝五物汤 / 057 第四章 风寒兼阳虚/里寒 / 058 桂枝去芍药汤 / 058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 059 桂枝加附子汤 / 060 乌头桂枝汤 / 062 麻黄附子甘草汤 / 063 第五章 风寒兼里热 / 064 桂枝二越婢一汤 / 064 小青龙加石膏汤 / 066 大青龙汤 / 066 第六章 风寒兼水湿痰饮 / 068 小青龙汤 / 068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 072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 072 麻黄附子细辛汤 / 073 柴胡桂枝汤 / 074 第二篇 风湿(水)篇 **章 风湿(水)在表 / 079 桂枝加黄芪汤 / 079 黄芪芍桂苦酒汤 / 081 甘草麻黄汤 / 083 第二章 风湿(水)兼里水/湿 / 084 防己黄芪汤 / 084 防己茯苓汤 / 086 麻黄加术汤 / 087 第三章 风水/湿兼里阳虚 / 088 桂枝附子汤 / 088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 090 甘草附子汤 / 092 桂枝芍药知母汤 / 093 麻黄附子汤 / 094 第四章 风水/湿兼里热 / 096 《千金》三黄汤 / 096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 097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 098 大青龙汤 / 099 文蛤汤 / 101 越婢汤 / 103 越婢加术汤 / 104 越婢加半夏汤 / 106 第三篇 热邪篇 **章 热邪兼表证 / 110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110 白虎加桂枝汤 / 112 葛根黄芩黄连汤 / 113 厚朴七物汤 / 114 第二章 热邪本证 / 115 甘草汤 / 115 白虎汤 / 116 黄芩汤 / 118 大黄黄连泻心汤 / 119 泻心汤 / 121 栀子豉汤 / 122 第三章 热邪兼气机失调 / 127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 127 枳实栀子豉汤 / 128 栀子厚朴汤 / 128 厚朴三物汤 / 129 竹叶石膏汤 / 130 竹皮大丸 / 131 第四章 热邪兼实结 / 132 栀子大黄汤 / 132 大黄甘草汤 / 133 调胃承气汤 / 134 小承气汤 / 139 大承气汤 / 142 大柴胡汤 / 155 第五章 热邪兼阴(津/液/血)虚 / 158 柴胡加芒硝汤 / 158 白虎加人参汤 / 160 麻子仁丸 / 163 三物黄芩汤 / 164 黄连阿胶汤 / 165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 166 第六章 热邪兼水湿痰饮 / 167 茵陈蒿汤 / 167 栀子柏皮汤 / 169 大黄硝石汤 / 170 白头翁汤 / 171 小陷胸汤 / 172 大陷胸汤 / 173 大陷胸丸 / 176 猪苓汤 / 178 第四篇 寒邪篇 **章 里寒兼表证 / 184 乌头汤 / 184 桂枝人参汤 / 186 第二章 虚/实寒本证 / 187 桂枝甘草汤 / 187 甘草干姜汤 / 188 干姜附子汤 / 191 四逆汤 / 192 通脉四逆汤 / 196 白通汤 / 197 大乌头煎 / 199 乌头赤石脂丸 / 200 桃花汤 / 201 柏叶汤 / 202 第三章 寒邪兼阴(津/血/液/精)虚(阴阳两虚) / 203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 203 天雄散 / 204 芍药甘草附子汤 / 205 四逆加人参汤 / 205 茯苓四逆汤 / 206 吴茱萸汤 / 207 大建中汤 / 210 当归四逆汤 / 211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 211 黄土汤 / 213 当归生姜羊肉汤 / 213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 215 白通加猪胆汁汤 / 215 第四章 寒邪兼水湿痰饮 / 216 理中丸/理中汤(人参汤) / 216 半夏干姜散 / 220 干姜人参半夏丸 / 220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 221 苓甘五味姜辛汤 / 222 苓甘五味姜辛夏汤 / 223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 / 224 《外台》白术散 / 224 真武汤 / 225 肾气丸 / 227 附子汤 / 230 附子粳米汤 / 232 赤丸 / 233 薏苡附子散 / 234 半夏散及汤 / 234 大黄附子汤 / 235 栝楼薤白白酒汤 / 236 栝楼薤白半夏汤 / 237 白散 / 238 第五章 寒邪兼实结 / 239 走马汤 / 239 三物备急丸 / 240 第五篇 阴(津液/血/精)虚篇 **章 阴虚本证 / 247 芍药甘草汤 / 247 生姜甘草汤 / 247 甘草小麦大枣汤 / 248 猪肤汤 / 249 文蛤散 / 249 栝楼牡蛎散 / 250 百合洗方 / 251 百合鸡子汤 / 251 第二章 阴虚兼表证 / 252 小柴胡汤 / 252 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 / 267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 268 小建中汤 / 269 黄芪建中汤 / 271 当归建中汤 / 273 炙甘草汤 / 274 薯蓣丸 / 276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 277 第三章 阴虚兼热邪 / 279 麦门冬汤 / 279 百合地黄汤 / 280 百合知母汤 / 281 百合滑石散 / 282 滑石代赭汤 / 282 酸枣仁汤 / 283 防己地黄汤 / 284 第六篇 水湿痰饮篇 **章 水湿痰饮兼表证 / 293 半夏麻黄丸 / 293 牡蛎汤 / 294 射干麻黄汤 / 294 厚朴麻黄汤 / 295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 296 桂姜草枣黄辛附子汤 / 298 五苓散 / 299 第二章 水湿痰饮本证 / 306 枳术汤 / 306 桂苓五味甘草汤 / 307 茯苓甘草汤 / 308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 309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 311 茯苓泽泻汤 / 312 猪苓散 / 314 茯苓戎盐汤 / 314 葵子茯苓散 / 315 牡蛎泽泻散 / 316 赤石脂禹余粮汤 / 316 甘遂半夏汤 / 317 瓜蒂散 / 318 蜀漆散 / 320 十枣汤 / 321 己椒苈黄丸 / 323 第三章 水湿痰饮兼气逆 / 324 小半夏汤 / 324 生姜半夏汤 / 326 小半夏加茯苓汤 / 326 葶苈大枣泻肺汤 / 328 旋覆代赭汤 / 329 泽漆汤 / 330 茯苓杏仁甘草汤 / 331 桂枝生姜枳实汤 / 332 半夏厚朴汤 / 333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 334 《外台》茯苓饮 / 335 厚朴大黄汤 / 336 第四章 水湿痰饮兼热 / 336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 / 336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 337 茵陈五苓散 / 339 第五章 水湿痰饮兼津液虚 / 339 柴胡桂枝干姜汤 / 339 大半夏汤 / 341 木防己汤 / 342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 343 第六章 水湿痰饮兼血行不畅 / 344 当归贝母苦参丸 / 344 桂枝茯苓丸 / 345 蒲灰散 / 346 滑石白鱼散 / 347 第七篇 瘀血篇 **章 瘀血本证 / 351 红蓝花酒 / 351 土瓜根散 / 352 下瘀血汤 / 352 第二章 瘀血兼血虚 / 353 温经汤 / 353 芎归胶艾汤 / 355 大黄蟅虫丸 / 356 猪膏发煎 / 357 第三章 瘀血兼虚寒 / 358 旋覆花汤 / 358 第四章 瘀血兼热 / 360 当归散 / 360 桃核承气汤 / 361 抵当汤 / 363 抵当丸 / 366 第五章 瘀血兼水湿痰饮 / 367 当归芍药散 / 367 大黄甘遂汤 / 368 矾石丸 / 369 第六章 瘀血兼痈脓 / 369 大黄牡丹汤 / 369 赤小豆当归散 / 371 第八篇 寒热错杂 栀子干姜汤 / 375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 375 《外台》黄芩汤(六物黄芩汤) / 376 黄连汤 / 377 附子泻心汤 / 378 半夏泻心汤 / 379 生姜泻心汤 / 382 甘草泻心汤 / 383 乌梅丸 / 385 栝楼瞿麦丸 / 386 麻黄升麻汤 / 387 竹叶汤 / 389 第九篇 气血失调 枳实芍药散 / 392 四逆散 / 393 桂枝加芍药汤 / 395 桂枝加大黄汤 / 395 续命汤 / 397 奔豚汤 / 398 第十篇 气机逆乱 枳实薤白桂枝汤 / 403 橘皮汤 / 404 橘皮竹茹汤 / 404 橘枳姜汤 / 405 诃梨勒散 / 406 第十一篇 虫、疮疡及痈脓篇 **章 虫 / 409 甘草粉蜜汤 / 409 蛇床子散 / 410 第二章 疮疡 / 410 苦参汤 / 410 雄黄方 / 411 狼牙汤 / 411 王不留行散 / 412 苦酒汤 / 413 第三章 痈脓 / 414 桔梗汤 / 414 苇茎汤 / 415 紫参汤 / 415 薏苡附子败酱散 / 416 排脓汤 / 417 排脓散 / 417 第四章 疫毒 / 418 升麻鳖甲汤 / 418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