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人生不过悲欣交集:李叔同( 人间最有故事的人,他在告别中失去;花枝春满天心月圆,他在告别中重生)
QQ咨询:
有路璐璐:

人生不过悲欣交集:李叔同( 人间最有故事的人,他在告别中失去;花枝春满天心月圆,他在告别中重生)

  • 作者:月满天心 小马过河出品
  • 出版社:华龄出版社
  • ISBN:9787516923276
  • 出版日期:2023年03月01日
  • 页数:320
  • 定价:¥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月满天心痴迷研究李叔同二十多年,欣赏他的真性情,沉迷于他的大智慧,到处搜集资料和照片,把心血熬成书,还读者一个真性情的李叔同。在作者的笔下,天才神童、风流才子、云水高僧、**富二代、“渣男”、世间*高尚的人之一、弘一大师、丰子恺的老师,这些身份和标签,犹如风拂花叶,见景见春,层层叠叠出一个令人神往的精神世界。作者是一个有智慧的女子,有着一颗有趣的灵魂,带着对爱与美的敏感,把弘一大师写得如诗如禅,让读者的心也跟着一起丰沛起来。 李叔同生于清末,成长于乱世,因天资聪颖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百年以来一直是人们的偶像,他有什么样的故事?书中给了完整答案。 与以往的传记不同,本书除了描写李叔同的人生经历外,还尽量还原和描写了他身边的每一位亲人、密友的人生状态,在侧面丰满了李叔同的人生,从他的为人处世给予立体还原。
    文章节选
    甜美温馨的少年时光
    忆儿时
    春���秋来,岁月如流,游子伤漂泊。回忆儿时,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茅屋三椽。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捉。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

    1880 年,光绪帝勉强支撑大清国。列强觊觎,朝廷混乱。掌权的多无为无力;有力的皆是青白布衣。愚昧、凌乱,弥漫着末世的颓然况味,却又还强行彰显着大清风范。昌盛与凌厉一步步退却,如潮水,终归会蔓延成伤,无可阻挡。
    这末世的挣扎,带着残存的力度,打算扳回盛世的局面。次年 2 月 24 日。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收复了伊利地区。而在这之前,沙俄出兵强占中国新疆伊犁地区长达十年之久。
    就是在这样一个年代,飘摇,却未曾动摇,根基已经浅浅浮动的年代,他来了。
    天津的秋日,蓝天空旷,几朵闲散的游云低垂,飘逸。
    城市的早晨,寥落而寂寞,街道上往来的,都是一些做小买卖的人,挑着担子,颤悠悠岁月一肩挑,因为对生活的麻木,脸上的表情都是波澜不惊。街道两旁的铺子已经准备开门,小伙计睡眼惺忪,一块块挪开门板。早晨的风有些凉意了,三三两两穿着大褂的人掩了衣襟,匆匆走过,路边是高大笔直的法国梧桐,叶子如蝴蝶飘落,打在行人的肩头,或是落在卖芝麻饼老汉的筐子里,偶尔也会落在商铺门前的台阶上,古旧的青石,枯萎的落叶,宛如昨日的时光,薄脆,还想做*后一次张扬。
    是年 10 月 23 日,农历 9 月 20 日清晨,菊花初绽,丹桂飘香,满目秋情,天高云淡。天津河东区李家大宅,曲廊回绕幽深,亭台流水缠绵,飞檐琉璃,庭院递进,细致富贵,**寂静。整个院子青砖漫地,墙角一棵老梅树,占尽风光。
    下人们出出进进,屏息敛声。一声嘹亮的啼哭,打破了这秋晨的空旷寂静。这个婴儿,在李家行列第三,学名文涛,字叔同。是李世珍的第三子。
    李家祖上就是富贵之家。祖上李锐,原籍浙江平湖,经营盐业钱庄,到了李叔同父亲这一代,居住在天津,因为大部分的生意都在这里。
    此时,李家已经是天津盐商中的巨富之家。
    李世珍曾经与晚清重臣李鸿章、吴汝纶三人被称为清朝三大才子,并且和志趣相投的李鸿章成为莫逆至友。他是1865 年 ( 清同治四年 ) 入试乙丑科,也是文人才子,接连着考取了举人和进士。与他同时中举进士的人当中,有桐城派晚期文学大师吴汝纶等闻人显宦,李鸿章就是,所以,他们两家一直相交甚好。李世珍中举后,也曾出仕过吏部主事,但是他这个人,文人风骨,清高不顺,不适合走仕途之路,看不惯朝廷种种黑幕,无法适应政治场上的虚伪,在尔虞我诈的角逐中败退官场,辞官回家经商。从官场到商场,李世珍摇身一变,成为津门**大盐商,富甲一方。为了救济穷人,李世珍曾经开办了一家“备济社”专为穷苦百姓施舍钱粮,还给没钱的子弟开办学校,所以在津门素有“李大善人”的美誉。一生很是恣意潇洒。
    可见,做一件事,做到**,真的需要不留后路,李世珍有后路,所以他敢看不惯官场,保留清高自许,那些出身寒门的官员们,有几个敢拿人生做赌,赌一份潇洒畅快?真放弃做官回家卖红薯去?
    中国的成功文化历来就是讲究衣锦还乡,出相入将,男人的梦想与抱负,都离不开仕途,比如三国的陆机,本来可以吟诗作画、飘逸在红尘之外做一个闲云野鹤,偏偏肩扛了家族使命,怀揣仕途梦想,*后落一个马革裹尸,再无回头之路。
    像李世珍这样放得开的人,很少,可见这个人内心之清明。
    其实,李叔同和父亲是有相同之处的,当你不为生存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才能做到绝好,比如李世珍的弃官经商李叔同的出家礼佛,都是遵从内心,完全无拘束,大概是有了家资做底,心灵才无所羁绊,无牵挂,无压力,顺其自然,成就终身。

    李世珍一生富贵,又有文采底色,自是风流倜傥,一生除了正室姜氏,还纳有张氏、郭氏和王氏等三位侧室。
    说起来,李叔同的命运,还有些奇险。李世珍六十七岁高龄,纳妾十九岁王氏凤玲,古稀之年,居然留下子嗣,这子嗣,便是李叔同。所以说,宿命玄妙,该来的,总会来。
    试想,如果李世珍不风流,该给后世留下多少遗憾!
    深究其因,李叔同的出生,又不仅仅是李世珍的风流所致。李世珍的长子文锦,也就是正室生的儿子,娶妻不久就去世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李世珍十分伤心。次子文熙,妾室生养,自幼不太健壮。大户人家,*注重的就是人丁兴旺四个字,李世珍千万家财,担心这个文熙亦是不能久活于人世,李家岂不是要断掉香火?于是,他年近古稀,又纳妾王氏,也就是李叔同的母亲,次年生下李叔同。
    说起来,前面这文锦、文熙,倒像是尘世历劫,成全一代大师的。当然,这是玩笑。有时候,历史的前进,就是一个严丝合缝的齿轮,不能早,不能晚,不能左,也不能右,刚刚好,才**。
    李叔同降生的时候,一只口衔松枝的喜鹊,突然飞入产房,将松枝端正地安放在产妇床头,然后欢叫着离去。在历史上,似乎但凡有些影响的人物,降生都不能普通了——传说顺治帝福临降生的时候是漫天红光,蚩尤则是母亲吞鸟蛋而生,上官婉儿降生的时候,其母梦见仙人赐了她一杆秤……反正不平凡的人物,从一出生,就注定与旁人有异。
    日渐老迈的李世珍,每日满怀期待,注视着不平凡的小儿子的平凡成长,看他聪明伶俐,看他捣蛋调皮,看他在院子里的老梅树下肆意嬉戏。这个孩子,一出生,就背负着某种家族使命,那么,他真的能顺利完成这个使命吗?李世珍管不了了,也管不动了,他**能留给他的,就是千万家财和一颗清明澄澈的心,让他的心底温暖而阳光。
    三年后,李世珍在老宅附近的山西会馆南路,另外买了一所更宽敞气派的大宅,全家欢天喜地搬进去住。新家靠近老三岔河口,隔海相望,能看到天津旧城东门外的天后宫和玉皇阁。
    新宅的格局也新巧,是个田字形,整个院落由四个小院组成,分前后两个大院,各正房厢房十多间有余,另外,仓房、过厅、游廊等设施都齐全华丽。
    当时富户们的院内都流行建一些西洋建筑,以显示见多识广,时尚又有面子。
    所以,新宅院子里设了洋书房:瓦顶上设有流水沟,东西两面有窗户,三层窗子,两层玻璃,一层纱窗。室内摆有一架当时还很少见到的钢琴,而床架、书柜、茶几、坐椅、写字台等等,统统是红木打制。洋书房台阶下面,有竹篱围成的小花园,名为“意园”。“意园”与后院游廊相通,和前院的书房、客房以及两边的庑厦组成一个小巧别致的园林结构。园内有修竹盆花,山石盆景,有金鱼缸、荷花缸、石榴树,等等,整个环境安谧清静中不失生气。这座大门前挂有“进士及第”匾额,过道内又悬着“文元”匾的院落,无论从外观上还是从内部格局上看,都在显耀着院主的富贵与名望。
    每当镖局将成箱成箱的财物从外地押进大门的时光,车马声喧,人进人出,更彰显出主家正繁华升腾的气象。(此段文字资料来自徐星平《弘一大师》)

    无论是将相还是白衣,童年都是一张白纸,纯粹,干净,盛满未知和美好的憧憬,底色是简单快乐的,歌词也是浅显清晰的。
    春去秋来,岁月如流,游子伤漂泊。回忆儿时,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茅屋三椽。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捉。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
    只是,在多年的漂泊离乱之后,多少沧桑过眼,世事变迁。昔日的顽皮小童,成了一个翩翩公子,系家国安危,怀天下梦想,才思犹如春草层层绿,多情好似江水渺渺长。
    某**,某一刻,他忽然就想起了儿时生活过的小院子,恍惚如梦——茅屋大树,一棵老梅,年年花朵满枝头,他就和兄弟姐妹们在那大树底下捉迷藏。小鸟在高大的树枝上鸣叫,鱼儿在浅水里游戏,这,几乎是所有的好时光。一转眼,这样无忧无虑的好日子就溜走了,剩下的,都是承担,都是责任,纵然美好,已经失去了那种完全摒弃世俗的简单明澈。
    这首歌词,很有一些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的意境和纯净:
    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林梢鸟儿在叫。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儿时的记忆,温馨甜美,纵使天涯海角,总有那么一刻,入梦,入心。
    李叔同是个才子,拥有才子的清明内心,也拥有才子的简单执着。坚守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被同化。所以,他无忧无虑、他*开心*单纯的岁月,是在思想里交汇的,而不是某一个年龄段。
    歌词里含了不少上海草堂的景致。比如丰子恺在《法味》一文中介绍,李叔同出家后曾在上海,像丰氏描述,并一起亲访他二十岁后在上海的住处城南草堂。他说那房子旁边有小滨,跨滨有苔痕苍古的金洞桥,桥畔立着两株两抱大的柳树。加之那时上海绝不像现在这般繁华,来去只有小车子,从他家坐到大南门给十四文大钱已算很阔绰,比起现在的状况来如同隔世,所以城南草堂更足以惹他的思慕了。他后来教音乐时,曾取一首凄惋鸣回的西洋名歌曲《My Dear old Sunny Home》(《我可爱的阳光明媚的老家》)来改作一曲《忆儿时》,中有“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之句,恐怕就是自己儿时的写照了。
    二十岁的居住地,多年后想起来,竟然是儿时的记忆要多纯净的心灵和顺畅的人生,才会保持如此的童心呢。
    只是后来,家世良好,一切顺畅,才华更犹如那锦上花开,新绽绽、鲜艳艳地铺陈开来,风流潇洒羽扇青衣,琴棋书画篆刻音乐哲史,无不精通,这样的才子,若不风流桀骜,该会辜负多少人生景胜、翠黛美人心。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那不是杜牧,是青年李叔同的写照。之后,他东渡日本,师从蔡元培,回上海后创办《文美杂志》,倡导美育。家国凌乱关心民生疾苦,饱含深情,几乎是突然之间,他来到虎跑寺落发为僧,盛极的人生被生生斩断,结束红尘情缘,了断骨肉亲情,专心佛法,六根斩静!
    春去秋来,岁月如流,游子伤漂泊。回忆儿时,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茅屋三椽。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捉。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
    这首《忆儿时》不仅仅是李叔同童年的记忆,而且是他整个青春的记忆,是他整个人生的真实写照——人生从淳朴开始,中间历一番劫难,*终又归于纯粹。是的,李叔同的人生历练,从二十岁开始的,在推开虎跑寺那一刻结束的此后他静心礼佛,不问尘世,一头一尾皆清朗,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
    多少人间偷暗换,几番因果轮回,李叔同,一直保留着率性,深入红尘却不招惹红尘,保留着一份如童年的率性天真和简单,他,注定是永远的传奇!
    林语堂:“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奇特的一个人,*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张爱玲:“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夏丏尊:“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
    百年前的康熙年间,也有这么一个生在绮罗丛、才华清绝的贵公子,在灯下幽幽叹息: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他的人生,和李叔同有那么多相似之处,皆是富贵无忧生在绮罗丛,才华了得风流潇洒,翩翩公子情长情重。不同的是,纳兰成于多情也毁于多情,到底是局限了,只给后人留下几卷华美诗词,一鞠伤心清泪。李叔同却跳跃出来了,得于情重,却又超越情重,像贾宝玉,享受了繁华满溢,红香脆软,突然顿悟,将杂事纷扰抛开,芒鞋竹杖,一蓑风雨任平生。
    说起来,纳兰可惜在太顺畅太**,**美中不足的便是爱情的缺憾,便也成了一生憾事。他不像李叔同,虽前半生完满,却历经乱世劫难;也不像贾宝玉,如温室娇兰,到底是承受了“哗啦啦似大厦倾”的结局。宝玉和李叔同的后半生,注定内心清明无惹,青灯古佛、尘埃飞尽。纳兰却一生陷在红尘里,凄凉落幕,终年仅三十一岁。
    春去秋来,岁月如流,游子伤漂泊。回忆儿时,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茅屋三椽。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捉。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
    童年是留在心里的烙印,虽然日久风干,逐渐模糊。但是,太多人,无论是富贵的、落魄的、长情的、负心的,童年终会在某一时刻,成为他们的怀念,李叔同会,贾宝玉会,纳兰公子也会。
    目录
    目录: **章 一身富贵,半世佛心 **节 甜美温馨的少年时光 _ 003 第二节 在父亲的葬礼上,与佛结缘 _ 015 第三节 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 _ 025 第四节 别离苦,为伊消得人憔悴 _ 034 第五节 纵有别离也要长相忆,再次触动佛缘 _ 046 第二章 琴棋书画酬知己,风月场中多痴情 **节 戊戌变法受牵连,迁居上海 _ 059 第二节 暂住城南,弄风吟月多潇洒 _ 068 第三节 八国联军进犯,贵公子哀叹国之艰难 _ 078 第四节 天涯五友各奔东西 _ 092 第五节 好知己投身救国 _ 100 第六节 新潮思想受挫,被南洋公学退学 _ 113 第七节 爱国学社也遭遇政治风波,黯淡之际爱上苹香 _ 127 第三章 身逢乱世,奋起救国 **节 丧母之后的绵绵长痛 _ 143 第二节 安置妻儿,远走日本求学 _ 155 第三节 办杂志学美术,如饥似渴 _ 166 第四节 一个勇敢的裸体模特,走近了他的心 _ 178 第五节 编排《茶花女》话剧赈灾义演,轰动一时 _ 190 第六节 生了大病,**次回国 _ 200 第七节 接触同盟会,偶遇孙中山 _ 210 第四章 家庭事业一肩挑,上海天津两地家 **节 回国后,担任天津工业学校教员 _ 221 第二节 好友破产北上,义写《送别》荡气回肠 _ 234 第三节 杭州执教,西湖小院写诗情 _ 245 第四节 提倡木刻,撰写《西洋美术史》 _ 257 第五节 大起大落后,渐生禅意 _ 267 第六节 青春已逝,肩挑重担 _ 277 第七节 因缘际会虎跑寺,**次断食 _ 286 第五章 以佛印心,以律严身 **节 拜别红尘,落发出家 _ 299 第二节 返璞归真苦修佛 _ 309 第三节 修改佛教戒律,撰写《护生画集》 _ 318 第四节 反对激进分子强令僧尼婚配,奔走相告护佑戒律清规 _ 326 第五节 终成得道高僧,一曲清歌唱晚晴 _ 335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