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教育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区块链和机器人技术如何赋能
QQ咨询:
有路璐璐:

教育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区块链和机器人技术如何赋能

  • 作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编,李永智 主译
  •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72018152
  • 出版日期:2023年03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13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数字技术,尤其是那些基于人工智能、学习分析、机器人等的智能技术将如何变革教育?本书聚焦于当前智能技术如何改变课堂中的教学、如何变革教育组织和系统的管理,不仅深入探讨了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如学习个性化、支持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以及区块链文凭认证,还就此类技术运用到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进行了阐述。本书为广大教师、政策制定者和教育机构开展数字教育、实现教育优质均衡提供了路径。
    目录
    **章 智能教育技术前沿:机遇与挑战 ..1 智能数字技术与数据在教育中的应用 ..2 教育数字化应用的前沿 ..3 关键机遇 ..7 政策导向 ..13 结语 ..27 译后感 ..28 参考文献 ..29 第二章 教育中的人工智能:技术整合 ..35 引言 ..36 智能教育技术:定义和使用场景 ..37 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40 未来趋势 ..46 译后感 ..48 参考文献 ..49 第三章 个性化学习:走向人机协同 ..55 引言 ..56 人类- 人工智能混合系统:教师与技术的角色定位 ..57 对未来的预测:人工智能的**作用 ..61 基于学生知识的个性化 ..66 基于自我调节学习的个性化学习 未来个性化学习面临的挑战 ..75 译后感 ..77 参考文献 ..78 第四章 使用数字学习技术促进学生学习参与 ..87 引言 ..88 参与的重要性 ..88 “参与”的定义 ..90 参与度的测量 ..93 提高参与度 ..101 结论和未来趋势 ..110 译后感 ..111 参考文献 ..113 第五章 课堂分析:从学生行为到课堂生态的变焦 ..131 引言 ..132 愿景:课堂是一个数字系统 ..133 “课堂即系统”的概念是如何产生的 ..134 作为输入端的课堂 ..137 作为输出端的课堂 ..140 系统的功能 ..143 观点 ..152 致谢 ..153 译后感 ..154 参考文献 ..155 第六章 数字技术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161 引言 ..162 教育、技术与特殊需要之间的关系 ..163 以学习者为**的智能技术实例 ..166 未来展望 ..178 致谢 ..183 译后感 ..184 参考文献 ..185 第七章 教育机器人 ..193 引言 ..194 为什么要让社交机器人成为教育工作者 ..195 机器人的不同教学角色 ..196 机器人作为教学和学习的远距临场设备 ..199 机器人在不同年龄段和学习领域的有效性 ..202 对教育机器人的技术探讨 ..205 教师的态度 ..206 商业产品 ..207 前景展望 ..209 译后感 ..210 参考文献 ..212 第八章 学习分析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219 引言 ..220 学习分析技术为教育机构管理带来的益处 ..221 三个案例 ..222 在管理层面应用学习分析技术面临的挑战 ..226 学习分析技术的未来走向 ..228 结论 ..229 译后感 ..231 参考文献 ..233 第九章 高中生辍学的早期预警系统和指标:数字技术的新应用 ..239 引言 ..240 早期预警系统和指标 ..240 对辍学的准确预测 ..241 新兴数字技术的应用:模式分析与数据科学 ..247 结论和未来发展趋势 ..255 译后感 ..260 参考文献 ..261 第十章 基于游戏的教育评价 ..275 引言 ..276 为什么要在教育中使用基于游戏或模拟环境的评价 ..276 如何构建基于游戏的评价 ..280 三个教学应用案例 ..284 应用前景及实现方式 ..287 译后感 ..288 参考文献 ..290 第十一章 教育中的区块链:一种全新的认证生态 ..297 引言 ..298 了解区块链技术 ..299 区块链助力教育认证 ..314 现实世界的应用 ..321 推动变革 ..329 结论 ..333 专业词汇表 ..334 译后感 ..335 参考文献 ..336 作者简介 ..358 译后记 ..367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