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共和国的旋律——人民音乐家刘炽传
QQ咨询:
有路璐璐:

共和国的旋律——人民音乐家刘炽传

  • 作者:刘欣欣 赵征溶
  •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4143744
  • 出版日期:2023年03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6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刘炽,被誉为“新中国*具代表性的人民音乐家”,他以六十年的创作生涯,创作了包括《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众多经久传唱的音乐作品。毛主席评价他的作品“很有中国气派”;周总理曾说刘炽是“我们延安长大的孩子”,创作的《祖国颂》“有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本书以刘炽在延安时期、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为祖国、为人民谱写时代乐曲为主线,讲述了刘炽波澜壮阔的人生故事,弘扬了这些经典音乐作品传递出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是一本能够丰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现实题材文学作品。
    文章节选
    八、《让我们荡起双桨》 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新中国**部儿童彩色故事片《祖国的花朵》,导演严恭来请刘炽为影片作曲,他欣然答应了,因为他乐于为孩子们写歌。 7月初的**,颐和园昆明湖碧波荡漾,绿树红墙显得格外鲜活。严恭和苏里两位导演,带领《祖国的花朵》摄制组的全体成员,还有一大群十二三岁的孩子(电影中的小演员和群众)一起来到万寿山体验生活。孩子们在颐和园中嬉戏,到昆明湖上划船,熟悉将要拍摄的环境,掌握划船的技巧,寻找在水上的感觉。刘炽也跟着一起来了。刘炽有的是不泯的童心。在颐和园里,他跟孩子们一起做游戏,疯闹玩耍,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意。 后来,制片、剧务领着孩子们上了小船,刘炽在昆明湖边犯难了。他儿时有两怕,一怕鬼,那是因为小时候在西安三仙庙里听了许多鬼怪的故事;二怕水,他不会游泳。而后来又添了一怕,即怕电。上船吧,怕水啊,他心里直犯嘀咕;不上船吧,又怎么能熟悉水上的环境、感觉,怎么感受孩子们在水上划船的情趣呢?没有身临其境,又如何下笔作曲呢?在这犹豫之中,孩子们热情地喊着:“刘炽叔叔,赶快上来呀!”刘炽只能硬着头皮登上了小船。 与刘炽同船的有三个孩子,他一直记得其中两人的名字,一个叫吕大渝,一个叫李锡祥。上了船,刘炽双手紧抓着船舷,一动也不敢动。而孩子们荡起双桨,一个个划呀、嚷呀,平静的湖面便荡漾着欢声笑语。刘炽望着吕大渝、李锡祥,还有其他船上的孩子,他们那活泼可爱的神态,真像是一群小天使!渐渐地,刘炽被孩子们的情绪感染了、着迷了,同时也不害怕了,他同孩子们比赛划船、打水仗,还干脆脱了鞋,将双脚伸向水里,随流飘荡。就这样,一会儿石舫,一会儿土地堂,一会儿又是玉带桥。这碧波、轻舟、欢声,把刘炽这个34岁的中年人又荡回到童年中去。他便以孩子的心境、孩子的视角来观察湖水、小船、风浪,在寻找幸福少年的内心世界和节奏。当船快要划到“犀牛望月”的那座铜牛附近时,刘炽突然有了具体的乐句,这乐句在他脑海里显现着,在他心里蹦跳着,他便立刻向划船的孩子喊道:“快把船靠岸,快靠岸!”三个孩子瞪大着眼望着他:“刘炽叔叔怎么啦?”“这首歌的旋律出来了,我得马上记下来!”李锡祥这孩子挺机灵,一下子明白过来,插嘴说:“刘炽叔叔来神了,就是来灵感了,快靠岸边吧,他要写啊,不然神儿就跑了!” 刘炽上了岸,对孩子们说:“你们划你们的,继续去玩。我现在就写,歌儿写出来**个唱给你们听,你们喜欢,就用它;你们不喜欢,我再写!”就在那“犀牛望月”小小的半岛上,刘炽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以腿为桌开始了他的写作,湖水轻拍岛石他全不知晓,只有心舟在旋律中荡漾了。二十分钟不知不觉地过去了,《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独唱部分和童声二部合唱部分完成了!这时,刘炽点上一支烟,一面抽着烟,一面悠然地望着万寿山、玉带桥,渐渐地从激动的情绪中冷静下来。过后,他便把视线集中到昆明湖中那一串串小船上,看着那些幸福的小天使,刘炽哼起了刚写完的歌曲,一遍,两遍……他仔细地品味着、检查着,有几处不大好,便立即进行修改,又用了十几分钟。过后,刘炽又用孩子的口气和心理,在心中默唱着、揣摩着。歌曲确实有着孩子们的心情和趣味,有着孩子们的欢乐和幸福,刘炽这才感到满意了。 待歌曲写完改好后,孩子们也玩够了,上岸了。刘炽让严恭和苏里把孩子们集中起来,掏出了刚写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唱给大家听。 一曲唱完,孩子们乐了,拍着手说:“真好!真像我们刚才在船上玩的时候的心情!”接着,严恭、苏里,还有扮演老师的张圆,扮演志愿军的郭永泰,也都纷纷表示,这是一首切合影片需要的很**的儿童歌曲。得到大家的首肯,刘炽非常高兴,准备一回到新街口太平胡同的住地,就马上着手完成管弦乐的总谱。 在回太平胡同的路上,孩子们的辅导员柳兰提了一个建议:“刘炽老师,您刚才写的那首‘划船’歌确实好,但是,我在想,要是改成三拍子可能会更好听些,您说呢?”“也许你说的有道理,我们不妨试试吧。”刘炽谦和地说。 回到太平胡同,吃完晚饭,刘炽即按柳兰的设想,把歌改写成拍。第二天,刘炽将两首歌交给了柳兰,让她把这两首对照着唱,比较比较,让孩子们谈谈哪种更好。过后,孩子们一致认为还是原先的那首拍的好听,也更适合划船的节拍和感觉。这样,《让我们荡起双桨》*终定稿。 随着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放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影片插曲很快在全国流传开来。孩子们乐呵呵地唱着,感受着幸福;大人们也轻轻地哼着,回味着童年;以致外国的孩子和大人也爱上了这首优美的歌。《让我们荡起双桨》确实可算是儿童歌曲的经典之作,它被选入了中小学音乐教材,传唱了两三代人,并将延续下去,那双桨也将继续轻荡在历史的长河中。
    目录
    上篇 旋律人生 西安: 印着他童年坎坷的足迹 延安:走星海老师的音乐之路 挺进东北:在转战中挥着手和笔 北京:和平环境给了他创作的丰收和辉煌 下篇 音乐传奇 神采飞扬与神型兼备——刘炽与新中国第三套、 第六套广播体操 一个黄金时代, 一对南屋和北屋——刘炽与乔羽的合作 我写我心,“天天向上”——新中国童声交响大合唱 音乐“考古”歌为证——刘炽的《联合国日歌》与《工合之歌》 起来,中国的工人!——延安鲁艺的《工合之歌》 海内存知己, 真情乐与歌——刘炽为西哈努克亲王作曲和编配作品三首 没有“儒家”的儒家,歌唱中的东方女性美——刘炽赶写《巧媳妇》 一个作曲家埋没了一个舞蹈家——刘炽的舞蹈作品概述 三拍子的中国式浪漫——刘炽的六首圆舞曲风格作品 且将故事化歌传——刘炽的四首叙事声乐作品 震撼心魂的经典——刘炽的电影音乐 来自东方的咏叹与抒情——介绍刘炽的四部歌剧音乐创作 “雪压冬云白絮飞”——为毛主席诗词《雪》《冬云》谱曲 我心中的祖国与家乡——两首思乡曲的创作 附录 刘炽文存选 关于《七月里在边区》 关于《翻身道情》 从四十年前的歌曲《胜利鼓舞》谈起——兼论“作曲的形式和内容” 五十年前的《塞北黄昏》——歌剧创作随草 “他是我们延安长大的孩子” 后 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