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通路:农村家庭教育支付能力探索
QQ咨询:
有路璐璐:

通路:农村家庭教育支付能力探索

  • 作者:林荣日,陈延童,樊晓杰,张天骄 等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76038330
  • 出版日期:2023年06月01日
  • 页数:284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通路:农村家庭教育支付能力探索》基于我国东中西部10个或省级贫困县农村家庭教育现况的大规模实证调查数据,着重研究了农村贫困家庭教育支付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并借助人力资本、家庭资本、贫困脆弱性和成本分担等理论以及各种量化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类型和不同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及其负担状况、贫困与非贫困家庭教育支出的不平等性及其边际效应、家庭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家庭背景对学生教育获得的影响、家庭教育支出对多维贫困家庭未来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以及基于技术创新的中介视角研究了农村教育人力资本与乡村振兴的关系等。本书可作为教育学、社会学、人口学和管理学等学科师生以及对农村教育问题感兴趣者的参考用书,同时,也可作为政府修订和完善农村教育扶持政策的参考依据。
    文章节选
    第三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研究
    一、家庭教育支出与家庭教育支付能力的概念
    (一)家庭教育支出的概念及其分类
    家庭教育支出是家庭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居民对教育的需求和支付能力。所谓家庭教育支出,从广义上讲,就是家庭全部成员在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内用于各类教育相关费用总和,一般是指家庭成员参加所有教育活动的年度经济投入。从狭义上讲,家庭教育支出是家庭为尚未经济独立的子女所支出的各类教育费用总和,包含子女在校内的基本教育支出以及课外与学习相关的各种消费支出。
    魏新和邱黎强(1998)早对家庭教育支出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基本教育支出、扩展性教育支出、选择性教育支出三分法。其中,基本教育支出是为子女上学期间支付的基本费用;扩展性教育支出是基本教育支出之外的家教费、辅导班费、培训班费等;选择性教育支出指为了子女入学而额外付出的捐助费和择校费。 涂瑞珍和林荣日(2009)在家庭教育支出三种分类的基础上考虑了教育储蓄和教育保险项目,并将选择性教育支出项目扩展为赞助费、培训费、择校费。还有一些学者将同学及师生间的交际费、增长知识的外出旅游费、校外考试和培训费以及参观文艺演出费等概括为扩展性教育支出。 此外,楚红丽(2007)从家庭消费支出变化的角度提出教育类消费支出、生活类支出和机会成本类支出。 北京大学课题组(2008)将城镇家庭教育消费支出结构分为非选择性教育支出和选择性教育支出。另外,王远伟、朱苏飞(2009)按支出的不同范围把家庭教育支出划分为学校教育支出与学校外教育支出。
    从表3.1可见,把家庭教育支出类型分为基础性教育支出、扩展性教育支出和选择性教育支出等,得到较多数学者的认可。但是,随着家庭自主选择教育消费项目的增多,出现了与学生学习有关的交际、增长知识旅游、参观文化场所、通讯、买房、租房、学区房等新型家庭教育支出内容。如梅文静(2016)认为,扩展性教育支出是家庭为提高子女的受教育水平而自愿购买的文化教育产品、参加兴趣辅导班及参观文化场所等费用;选择性教育支出是家庭为其子女选择优质教育资源而支出的费用,包括择校费、学区房等。 家庭教育支出的多样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家庭教育支出额。因而,在家庭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教育支出的多样化势必将加重家庭经济负担,从而削弱家庭教育支付能力。丁小浩、薛海平(2005)认为不同收入**存在选择性教育支出的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不同**子女受教育的数量和质量的公平性。
    表3.1: 不同学者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分类方法
    作者 时间 家庭教育支出分类项目
    魏新 1998 基础教育支出:子女学校的基本费用 扩展性教育支出:家教费、辅导班费、培训班费 选择性教育支出:择校费 其他
    孙彩红 2001 基本教育支出:学杂费、学习用品费、生活费、住宿费 扩展性支出:家教费、图书资料费、体育用品费、交际费、旅游费、校外考试、培训、参观文艺费
    王崇举 2003 基本教育支出:生活费、学杂费、文具费、住宿费 扩张教育支出:购买课外书籍、体育用品、**玩具、外出旅游、保健营养品、艺术培训、乐器、电脑、教育软件、人际交往、培训考证费用等
    楚红丽 2007 教育消费支出:购买学习资料、工具、学费、择校费、辅导费、家教 生活支出:交通费、礼物费、保险费 机会成本支出:因接受教育而损失的收益
    北京大学课题组 2008 非选择性教育支出:学杂费、书本、文具、学习资料、生活费、校服费、交通费 选择性教育支出:择校费、课外学习班、家教支出
    马薇 2009 基本教育支出:学费、寄宿生生活、住宿、文具费 扩展教育支出:部分学校代收费用,非必须文具、学习
    涂瑞珍 林荣日 2009 基本教育支出:学费、托园费住宿费、伙食费、交通费、校服费以及学校统一交纳的保险费等 扩展性教育支出:课外文化补习、兴趣培训班费用,课外读物、各种教育软件、磁带等费用家教
    费用 选择性支出:赞助费、择校费 教育储蓄、教育保险
    王远伟 2009 学校教育支出:一般教育支出(学杂费、购买课本资料及文具费、食宿费、上学产生的交通费);特殊教育支出(择校费、捐集资费) 学校外教育支出:直接支出(课外辅导班费、特长班费、培训班费及购买所需书本工具费、家教费、参加文化活动费、上网费)、间接支出(孩子购买的电脑、乐器、体育用品、书籍、通讯工具、买房或租房以及购买交通)
    梅文静 2016 基本教育支出“学杂费、住宿费、参考书费 扩展性教育支出:文化教育产品、兴趣辅导班、参观文化场所费用 选择性教育支出:择校费、学区房
    (二)家庭教育支付能力的概念及其内涵
    一般说来,家庭教育支付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家庭为其所有成员支付教育活动费用的经济能力,或说是家庭支付其成员受教育费用的一种经济承受能力。所谓“能力”是指人们完成一个目标或某项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而家庭教育支付能力就是家庭完成或实现其成员的教育目标或任务的经济素质,它有高低之分,主要受到家庭收入水平、家庭教育支出水平和家庭教育意愿等因素的影响。
    但是,家庭教育支付能力与家庭收入水平和家庭教育支出水平的关系相当复杂,并不能简单地说,家庭收入水平与家庭教育支付能力呈正比关系,而与家庭教育支出水平呈反比。例如,有些家庭尽管收入水平低,但其家庭教育支出水平也低,则其家庭教育支付能力可能并不低;而有些家庭尽管收入水平很高,但其家庭成员的教育支出额也很高,如此,其家庭教育支付能力也未必就强。
    至于家庭教育意愿之所以会影响家庭教育支付能力,是因为家庭成员的教育意愿强弱会直接影响家庭支出的方向或家庭投资类型。一般说来,如果家庭教育意愿比较强烈,家庭成员在进行投资选择时,就会尽量把家庭收入优先用于教育方面,而对其他方面的开支则能省则省,因而其家庭教育支付能力就会相对增强。反之,如果家庭成员的教育意愿较弱,他们就可能把家庭收入较多地花费在与教育无关的其他事务上(如娱乐、旅游、吃穿等),如此,其家庭教育支付能力则势必减弱。从这一角度讲,家庭教育支付能力也与家庭成员对教育的心理认可度有关。本项目主要从经济学视角采用家庭收入水平、家庭教育支出水平来测度农村居民家庭教育支付能力。
    二、中外相关文献综述
    1、国内学者相关研究述评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和家庭资源分配理论被引进中国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本研究聚焦于家庭教育支付能力,指家庭对教育决策行为的支付能力,针对教育支出而言,对于“家庭教育支出”,绝大多数研究者都是根据自身的目的、假设及期望解决的问题而对其定义、内容及结构进行界定和分类的。 北京大学高教所进行的中国教育收益率研究,将家庭教育支出定义为家庭为子女求学而支付的各种费用,不含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文化社会教育所支付的书报、杂志、短训、旅游、研修及出国考察等广义教育支出费用,主要可分为基本教育支出、扩展性教育支出以及部分家庭承担的选择性教育支出。
    目前,国际上一般使用两个指标来反映家庭为负担子女上学的经济承受育力:一是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或称家庭教育支出相对家庭总支出的负担率;二是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纯收入的比例,或称家庭教育支出相对家庭纯收入的负担率。这一比例越高,说明家庭教育的支出负担越重,家庭支付能力越低。
    现有的文献表明,家庭教育支出存在地区、教育层次、性别等差异。首先,教育支出与家庭的经济收入直接相关,而且农村家庭教育支出负担率相对过高,有的地区甚至超过了家庭的负担能力 ,更有一些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学费标准过高,已超出居民的支付能力,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 也有一些研究显示经济支付能力已经不是影响义务教育投资的主要因素,家长们大都愿意对子女进行不计回报的投入,而农村家庭家长的价值观对教育投资的影响较大。 不过,也有学者对以上观点持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尹敏、施焰的研究发现在家长教育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孩子教育投资出现地区差异,这种差异也可以理解为家庭经济收入差异,但家长教育程度的差异与家庭教育投资的比率没有太大差异,这说明子女教育投资已经获得了普遍的重视。 其次,我**庭教育支出现状的不均等不仅存在于地区间、城乡间及不同的教育阶段之间,而且还存在于校际间、不同群体间以及教育支出的内部机构中,例如,楚红丽的研究表明初中阶段负担率高于小学阶段,城市家庭教育负担率高于县乡村家庭; 刘灵芝等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地区的研究也表明中国农村家庭收入存在着地区差异,农村家庭教育支出负担率与收入呈反向关系,农村收入家庭食物支出和教育支出负担率之和过高、负担过重等; 第三,人均家庭教育支出呈不断增长趋势,主要归因于家庭偏好改变、人口因素影响、教育政策改变等可能的影响因素。
    此外,与家庭教育支出紧密相关是家庭教育投资,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影响家庭教育投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益主义观点或说是在利己动机下的利他主义观点; 二是受多因素、多动机的影响,例如在农村地区,影响父母对子女教育投资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包括子女自身学习状况、母亲决策权、母亲受教育年限、教育投资价格、父亲受教育年限、人均家庭收入等; 三是受教育价值观的影响,教育形式多样化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家庭教育经费的支出,例如**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兴起,以及各种类型培训班、特长班的出现,家长们用于选择性教育支出和扩展性教育支出的费用在不断增加。
    总结我国相关研究可以看出:从研究内容上讲,从学费角度出发研究居民高等教育支付能力影响因素、根据经济性影响指标估测居民支付能力、国际学费制度比较的理论研究居多。而真正通过调查数据,对家庭实际支付能力进行实证分析较少,且多数的实证研究是限于城镇居民或者是少数民族地区,跨城乡比较研究是较为缺乏的;从高等教育学费及生活费两个角度出发研究居民家庭支付能力的文章更少,多数研究在教育程度上为了兼顾普及率而选择了基础教育阶段,高等教育作为消费行为的特征和性质被突显出来。
    目录
    章 绪 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一) 学术价值 (二) 应用价值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一、 研究基本思路 二、 主要研究问题及内容 第三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研究 一、 家庭教育支出与家庭教育支付能力的概念 (一) 家庭教育支出的概念及其分类 (二) 家庭教育支付能力的概念及其内涵 二、 中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 国内学者相关研究述评 (二) 国外学者相关研究述评 三、 家庭教育支付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人力资本理论 (二) 家庭资本理论 (三) 贫困脆弱性理论 (四)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四、 家庭教育支付能力测度方法及其划分标准简析 (一) 家庭教育支付能力的测度方法 (二) 家庭教育支付能力的等级划分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数据说明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调查研究法 (三) 比较研究法 三、 数据来源及基本特征 第五章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影响家庭教育支付的相关政策及其演变 一、 引言 二、 不同时期影响家庭教育支付的相关基础教育政策简析 (一) 基础教育恢复时期:1985—1994年 (二) 基础教育建设时期:1995—2000年 (三) 基础教育加速发展期:2001—2010年 (四) 基础教育精准改革期:2011年至今 三、 影响家庭教育支付的基础教育政策工具分析 (一) 政策工具分析框架理论 (二) 影响家庭教育支付的政策工具类型、特点及其因素分析 四、 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 政策环境与目标 (二) 政策工具的特性 (三) 教育价值的追求 五、 总结与展望 第六章 我国西部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家庭教育支付能力研究 一、 引言 二、 研究设计 (一) 变量情况 (二) 数据来源与基本特征 (三) 研究思路 三、 调研结果分析 (一) 影响农村居民家庭教育支付能力的教育支出特征 (二) 影响农村居民家庭教育支付能力的教育支出负担率分布 (三) 农村居民家庭教育支付能力的等级分布特征 (四) 家庭不同教育阶段子女人数、不同类型家庭、父母受教育水平在各项家庭教育支付能力不同等级的差异性 四、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七章 东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家庭教育支出及其负担状况比较研究 一、 家庭教育支出的内容与分类 二、 家庭教育支出的描述性分析及其比较 三、 东中西部家庭教育支出情况比较分析 四、 东中西部家庭对子女教育支出的负担情况比较分析 五、 研究发现 第八章 贫困地区贫困与非贫困家庭教育支出不平等性及其边际效应研究 一、 研究背景 二、 文献综述 三、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一) 调研样本概况 (二) 家庭教育支出的描述性分析 四、 实证结果分析 (一) 贫困家庭与非贫困家庭的教育支出分析 (二) 不同地区贫困与非贫困家庭教育支出结构的平等性状况 (三) 各类家庭教育支出的基尼系数分解及其边际效应估计 (四) 贫困家庭与非贫困家庭教育支出差异的OaxacaBlinder分解 五、 研究发现与政策启示 第九章 贫困地区家庭教育支付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 研究背景 二、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三、 家庭教育支付能力分析 四、 影响贫困地区家庭教育支付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 描述性分析 (二) 回归分析 五、 主要研究发现 六、 提升贫困地区家庭教育支付能力的对策 第十章 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实证研究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 二、 核心概念 (一) 家庭资本及其分类 (二) 家庭教育支出 三、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 家庭经济资本、家庭文化资本与家庭教育支出的相关研究 (二) 有关贫困地区不同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研究 (三) 研究假设 四、 数据来源与研究思路 (一) 数据来源及基本数据特征 (二) 关键变量 (三) 研究思路 五、 实证分析 (一) 关键变量描述性统计 (二) 贫困县居民家庭文化资本和家庭经济资本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 (三) 贫困县居民家庭子女在四个教育阶段中的人均���育支出差异 六、 基本结论与建议 第十一章 家庭教育支出对多维贫困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 二、 若干概念与文献综述 (一) 多维贫困的相关研究 (二) 贫困脆弱性的相关研究 (三) “教育致富”与“教育致贫”的相关研究 (四) 家庭校内外教育支出对贫困家庭的影响 三、 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一) 数据来源 (二) 变量定义 (三) 研究设计 四、 实证分析 (一) 贫困地区多维贫困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分析 (二) 家庭教育总支出对贫困地区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 (三) 家庭校内外教育支出对东中西部贫困县家庭多维贫困脆弱性的影响 五、 结论与建议 (一) 主要结论 (二) 相关建议 第十二章 家庭资本视角下不同家庭背景对教育获得的影响路径 一、 研究背景 二、 文献回顾 (一) 家庭背景与教育获得:二元路径 (二) 学校制度与二元路径 三、 研究设计 (一)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二) 数据、变量及方法 四、 实证结果 (一) 基础回归结果 (二) **学校制度的进一步分析:机制与渠道 五、 结论及不足 第十三章 农村教育人力资本与乡村振兴:基于技术创新的中介视角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 二、 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 理论回顾 (二) 研究假设 三、 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一) 样本及数据来源 (二) 变量的说明 (三)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四) 计量模型的构建 四、 乡村振兴指数测度 五、 实证结果分析 (一) 平稳性检验与豪斯曼检验 (二) 基本回归结果分析 (三) 中介效应分析 (四) 内生性检验 六、 拓展性研究 (一) 不同教育层次(小学、初中、高中)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二) 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七、 结论与讨论 第十四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 一、 主要结论 二、 若干建议 附件一:调查问卷:家庭教育投资情况调查表 附件二:“我国农村贫困家庭教育支付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访谈提纲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