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统编初中语文创意教学:读写联动与单元主题教学 大夏书系
QQ咨询:
有路璐璐:

统编初中语文创意教学:读写联动与单元主题教学 大夏书系

  • 作者:李志清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76038514
  • 出版日期:2023年06月01日
  • 页数:264
  • 定价:¥5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的两大基石。本书从课文教学,到整本书阅读,到写作教学,到综合性学习活动,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分类,将具有密切联系的内容进行组合,形成单元主题**、能力目标导航、读写任务驱动、多种策略支撑、过程评价保质的单元教学体系。单元教学板块内部读写联动互促,促进了资源的整合与使用,推动了读写共赢的语文教学体系建设。同时,明晰知识体系和方法策略,预设教学环境和教学工具,有利于教师整体上把握单元的教学内容,避免重复,提升教学效益。本书对语文课堂教学和课程建设具有很好的助力作用,适合初中语文教师使用。
    文章节选
    阅读和写作的内在联系研究
    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关于阅读和写作的密切联系,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论述。
    早在西汉时期,**辞赋家扬雄就在《答桓谭论赋书》中把自己的写作经验归结为“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在《送陈秀才彤序》中提到:“读书以为学,缵言以为文,非以夸多而斗靡也;盖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耳。”韩愈认为,读书是为了学习,学习儒家之道;学习到一定阶段,就有了表达的欲望,也就是有了写作为文的欲望,写作也就能够传达儒家之理了。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提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认为读书越多,文章写得越好。元朝学者程端礼在《程氏家塾��书分年日程》中写道:“读书如同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程端礼认为读书多用功夫,写作才能轻松。
    古代文人学者的经验阐述了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认为阅读对写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代**语文教育家夏丏尊在《关于国文的学习》一文中写道:“阅读”是从文字上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写作”则是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张志公先生也提出:“写必须要以充分的、正确的阅读为基础。”
    当代语文教育专家潘新和认为,阅读是言语表现(说话和写作,尤其是写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表达和交流行为的一个积累过程或手段。阅读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言语表现”。阅读不仅为“吸收”而吸收,“吸收的目的应是将他人的创造作为自己生命发展的营养,使自己变得更充实和更美好,使自己也能进行有价值的言语表现和创造”。
    国外现代认知心理学、写作心理学研究也对读写密切关联提供了佐证。有学者认为二者有共同的认知基础:都从共同的“认识基础”库里提取资料,输入的信息相似,程序转变的程序也相似。西方很多学者认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因为高质量、长时间的阅读。有学者提出“阅读输入假说”,认为写作所需的知识,都必须从阅读中提取。而5R笔记法通过记录、简化、背诵、思考、复习五步以写促读,是写作介入阅读的例子。
    现当代教育家关于阅读和写作关系的论述,逐渐上升到读写联系的内在规律。不管是阅读本位,还是写作本位,普遍认为读和写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可以在相互渗透和融合中进行。
    以上观点为探讨读写联动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打下了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一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两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从任务群的结构来看,多种学习方式的融合是课程标准的导向。另外,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
    对于如何建立阅读和写作的联系,建设读写结合的语文课堂,提**生读写能力,很多教育界同仁有较深入的研究。如:早在20世纪60年代,丁有宽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了读写结合的实验和探索。丁老师以读为基础,在读中学写,写中促读;积极采取“求精”“求序”“求实”“求活”的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罗武的《部编版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孙延平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究》等文展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和策略,论述了阅读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郭冬梅的《挖掘课文写作资源进行片段作文训练的教学研究》、周海艳的《高中语文课本中作文素材的挖掘与运用》等文从写作角度切入,展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叶晨老师在《读写共生,相得益彰》中阐述了创设对话式课堂情境,引导读写互促的教学理念和措施。曹瑞雪老师在《读写结合视角下的“还原”法》中阐述了读写结合的方法——还原写作目的和人物描写方法。章丽红和杨联老师在《从写作困难中突破》中阐述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实施策略时提到,应该找准学生的困难和症结,实施策略是读写结合。
    从以上研究中发现,阅读有助于提**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路、内容、语言表达,有助于学生了解各种表达方式和文学样式,有助于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写作是在表达学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写作需要借助阅读积累,调动阅读体验,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语文的读与写关系密切,可以实现读写结合,读写能力应该和谐发展。
    这些研究和实践所展现的许多理念和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但目前,学者对阅读教学如何以读促写的研究较多,对如何实施以写促读的研究较少,对以活动为载体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何融入读写的研究较少,促进和保障读写联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另外,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统编教材进行初中语文读写联动教学策略和评价研究尚有空间,且有价值。因此,本研究着力探索读和写的内在联动机制,以期发现读写共生之法。
    “联动”即联合行动。读写联动即阅读和写作相关联,一个发生变化,另一个跟着发生变化。简单来说,就是在阅读教学中,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写作教学中,以写带读,以读促写。
    研究发现,在阅读教学中,应关注阅读文本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理解主题背后的价值观、材料背后的社会观、结构背后的思维特点、语言背后的表达风格,并选择合适的契机,借助适当的方法,由读向写延伸,实现能力迁移,从而借助阅读所得,指导写作的立意、选材、布局和表达,同时在写作实践中,反思和加深阅读理解。这样就做到了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写作教学中,应关注写作中遇到的立意、选材、布局、表达的问题,并选择合适的契机,借助适当的方法,由写作向阅读延伸,实施反思式阅读,在促进深入阅读的同时,借助阅读感悟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写作能力。这样就做到了以写带读,以读促写。
    读写联动是个体语言经验历练的主要手段,是教师采用的读写互促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的策略之一。它能够促进读写接轨,发挥读写合力,实现读和写的融通、互动和双赢,提升教学效率;能够促进学生在读写过程中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和验证,实现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语文知识的输入和输出、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与转化,提升读写能力等综合素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目录
    序 001 前 言 005 导 言 001 一、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调研 001 二、阅读和写作的内在联系研究 004 三、读写联动主题单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007 章 明确单元“读写双线”素养目标 011 一、理解初中学段语文课程标准 011 二、梳理统编教材单元素养要素 028 三、设计校本化单元主题和“读写双线”素养目标 031 四、本章小结及操作实践提示 035 第二章 设计主题单元读写任务 037 一、搭建主题单元框架结构 037 二、整合主题单元学习内容 041 三、设计主题单元校本化读写任务 045 四、本章小结及操作实践提示 056 第三章 实施读写联动教学策略 057 一、实施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教学策略 058 二、实施以写带读、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 073 三、构建主题单元不同课型及学习活动 078 四、本章小结及操作实践提示 086 第四章 融入过程性教学评价 087 一、设计主题单元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088 二、设计14种课型教学评价要素 089 三、设计“四板块”阅读能力自评标准 091 四、设计36项写作能力自评标准 092 五、设计激励学生读写的措施的有效性评价标准 095 六、本章小结及操作实践提示 097 第五章 读写联动主题单元设计模板及案例 099 一、读写联动主题单元教学体系 099 二、读写联动主题单元设计模版 099 三、读写联动主题单元设计案例 101 四、本章小结及操作实践提示 172 第六章 读写联动主题单元学生作品展示 173 后 记 247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