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养育多孩——父母如何平衡孩子间关系
QQ咨询:
有路璐璐:

养育多孩——父母如何平衡孩子间关系

  • 作者:(德) 卡特娅·赛德 (德) 丹妮尔·格拉夫
  •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 ISBN:9787540794088
  • 出版日期:2023年06月01日
  • 页数:352
  • 定价:¥7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越来越多的家庭迎来多个孩子,但是作为父母的你们,是否已经做好准备迎接多孩挑战?本书详细论述了大多数父母都十分头痛的一个问题——多个孩子之间的争端,并为每一种争端都提供了不同的应对方法。与多个孩子共处是个挑战,但除去那些鸡飞狗跳、痛哭流涕的时刻,更多的是爱。爱将每一个家庭成员紧紧联系在一起。
    文章节选
    引言 在我们的小儿子约祖亚出生几周后的**,我们带着他一起去幼儿园,接我们 3 岁半的双胞胎女儿卡洛塔和海伦娜。接到她们后,我们走到了附近的游乐场。刚离开幼儿园不久,海伦娜就因为一件小事大哭起来。因为我怀中抱着熟睡的小儿子,所以只能由先生来安抚哭得伤心的女儿。尽管先生将她抱在怀里努力安抚,海伦娜还是哭个不停,一声高过一声。先生只能温柔地给她讲一些故事,想要转移她的注意力。 过了一会儿,海伦娜稍稍平静了一些。但下午的时候,她又不止一次地为一些小事而情绪崩溃。她一次又一次强烈地想要得到我们的关注。尽管她的哭闹声让我们两耳发颤,但我们还是对她的要求一一予以回应。虽然不知道她为什么哭得那么厉害,但我们仍旧耐心地安慰她。后来��终于平静下来,可以坐在沙池旁挖沙子了。而在这期间,她的姐姐卡洛塔一直忙个不停:她从这儿爬过去,从那儿滑下来,又时不时地从远处看看被抱在怀里的海伦娜。正当海伦娜坐在那里玩着沙子,而我也准备抱着仍在熟睡的小儿子坐在长椅上松口气时,卡洛塔从架子上爬了下来,气鼓鼓地冲向她的妹妹,并向妹妹的方向踢沙子,还顺手偷走了妹妹的桶和铲子。作为成年人的我,对她这样的举动一头雾水。海伦娜立马哭了起来。我走到卡洛塔身边温言道,是妹妹先拿了沙桶,她想把桶和铲子要回来。但卡洛塔并不想听我说话,而是调皮地笑着,并拿着沙桶、铲子跑开了。不过,她并没有跑到沙池的另一边挖沙子,而只是跑了几米,然后与我们保持着一定距离,挑衅地挥舞着手中的桶。 我察觉到操场上其他家长的目光,我的心由于愤怒而狂跳起来。这时,我怀中的约祖亚也开始不安地扭动着身体。我对卡洛塔感到非常生气,但没有跟着她跑,而是站在原地不动。我没对她说什么,只是看着她。由于我没有回应她的挑衅,卡洛塔开始变本加厉。她抓起一把沙子向我们跑来,把沙子扔向妹妹,然后又迅速跑开,以免被我抓到。海伦娜用手捋着沾满沙子的头发大声哭叫。先生走到她身边安慰她。我胸前的婴儿也讶异地睁开了一只眼睛。我内心十分恼火,约祖亚本来还能再睡一个小时的,现在他却醒了!事情变成这样,我和他都无可奈何。这显然是我和卡洛塔之间的权力斗争。我们两个就像手放在枪套上蓄势待发的牛仔一样对峙着。究竟谁会先拔枪呢?我板着脸望着她,我能感到自己周身正散发着巨大的怒气。我仿佛听到身后一对陌生父母吃惊的嘀咕声:“天啊,难以置信 …… 真是没礼貌 …… 居然还咧嘴笑 …… ”我的心率瞬间飙升到 180。这时,卡洛塔居然再次发起进攻,她又向妹妹跑过去。可这次我和先生离得很近,保护了正在哭泣的海伦娜。一时之间,沙桶和铲子接二连三地向我们飞来,我用手接住。而卡洛塔又一次逃出了我的手掌心,紧接着又立马跑到海伦娜身边。 这一次,她用尽全力把海伦娜建的沙堡踩得面目全非。在她意欲再次逃跑前,我紧紧地抓住了她的胳膊。我本来想与卡洛塔心平气和地交谈,但她表现得就像一只野兽。胳膊被抓住,似乎使她的愤怒值猛增三倍,她开始向我扑来。她不仅踢我,还用另一只手在我胳膊上捶来打去。哎哟,真痛啊 ! 但我并没有放开她。此时,我瞥了一眼那对陌生的父母,我错误地以为我可以读懂他们的内心。我的心里有种似乎从未经历过的感觉,一阵怒气如同燎原之火般迅速蔓延开来,它将我的理性逐渐燃烧殆尽,留下的只有愤怒。我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今天必须惩罚这孩子,她怎么能让我这样难堪!我粗暴地扯过卡洛塔,并将她丢给先生,然后咬紧牙关说道:“今天你只能和爸爸一起待在家里!我要和海伦娜、约祖亚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下午。我们肯定玩得很开心!”说完我就转身离开了。我心里清楚,这样做是在伤害我的女儿。 我猜她是想要和我独处,但那一刻,我只想伤害她,以此来惩罚她。虽然我曾下定决心,绝不使用惩罚的方式教育孩子,但她的行为让我在其他人面前颜面尽失。她欺负了妹妹,又吵醒了弟弟,我一定要惩罚她!我内心深处觉得这样做不对,但我还是暂时将这个想法放在一边,将理智和成熟抛在脑后。现在我只想做出简单粗暴的回应。我受到伤害了,所以我就要伤害这个伤害我的人。 “失宠”的老大 故事至此,是不是听起来就像普通家庭寻常的争吵?如果不是不久后,我突然恍然大悟,也许我会将此事就此尘封,并遗忘掉。在本书的章中,我将详细论述我两个女儿正在经历的一种危机,即新生儿引发的儿童情感危机。她们因为家中刚出生的小弟弟而“失宠”了。毫无疑问,她们心里肯定是爱他的。但除了爱之外,还有别的一些什么东西正呼之欲出。她们又气愤又伤心,感觉受到了伤害,没有**感。她们觉得我们有了新的孩子,是某种程度上对她们的背叛。突然间,一个新的小生命被允许一直黏着我,被我抱在胸前,而她们与我共处的时间几乎都被他剥夺了。我再也不能随时给她们读书,也不能随时陪她们一起玩集体游戏。为人父母难免身心疲惫、心烦意乱,给儿子喂奶、换尿布,到了晚上,我还得和儿子在床上躺几个小时,哄他睡觉。女儿们则由她们的爸爸哄睡。我们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突然间,我们都感觉手足无措,无所适从。这让我的女儿们十分不安,而她们的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那天下午在游乐场,她们两个想通过各自的行动告诉我们,她们心里并不好受,她们需要我们无限的爱和关注。 我们当时还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当我们以安慰的方式回应海伦娜的哭泣时,却以消极的方式对待了她的姐姐卡洛塔。在卡洛塔真正需要安慰的时候,我们却把她推开了。那时我就已经意识到,疏远卡洛塔,还对她说我要单独陪她的弟弟和妹妹一起玩,是不对的。但几周后,我才明白这一错误的严重性,因为我终于知道,她真正需要我做的是什么了。 挑衅行为总是有迹可循 我是一名特殊的教育工作者。我在研究中了解到,儿童的每一个(与众不同的)行为都有其意义。他们通常不会不分青红皂白就发脾气、闹别扭、动手打人或哭闹不休。孩子们的一切行为都是有理由的。如果你想要制止这类不好的行为,就要尝试破译其原因。如:我的女儿海伦娜正经历着新生儿引发的儿童情感危机,她通过大哭来表达内心的矛盾与焦虑,以此来换取父母更多的关注。另一个女儿卡洛塔也是同样的情况。但不同的是,她发泄内心矛盾与焦虑的方法是挑衅、打人和掐人,以此获得父母的特别关注。尽管不是积极的关注,但在那一刻,积极与否对一个孩子来说并不重要,她只想得到她想要的东西。 两个有着相同感受的孩子,一个得到了我们的安抚和拥抱,而另一个却得到了我们的愤怒与惩罚,这是我们为人父母可能会犯的错误之一。时至**,我完全可以理解这一点。因为孩子们表达内心不悦的方式并非他们能选择的,而是取决于孩子们不同的性格。有的哭,有的打,有的与婴儿一般无二,有的抱怨不停,还有的通过咬指甲来舒缓压力。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甚至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反应是缘于对新生儿的嫉妒和不安。他们只是感到内心有一种隐隐的不适,一种无法言明的折磨,他们想要摆脱这种不安感。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哭、为什么打人、为什么掐人,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突然把书本撕烂、把衣服剪坏,或是用笔把墙画个乱七八糟。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只能跟着感觉走。他们使用了在我们看来错误的方法来宣泄情绪,并试着将其传达给我们,而我们却因此惩罚他们,可以说这样的行为是极其不对的。我们正因孩子们无法自主选择的事而怪罪他们,因他们的性格而惩罚他们,因他们没有成熟的自制力、同理心而惩罚他们,因他们不能成熟地理解他人而惩罚他们。简而言之,我们惩罚的是与他们的年龄相符的行为。诚然,我们也明白,孩子们也有一些必须要学会的事,比如他们应该认识到,打人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孩子们必须学会遵守社会准则,必须学会以和平的方式化解争端。但他们也无须在自己的弟弟妹妹出生后,就立马学会这些。这种由新生儿引发的儿童情感危机,是家中长子所面临的人生个重大情感危机,是一种夹杂着嫉妒的爱的苦恼。于孩子们而言,这种伤害是****的,而我们的孩子也只是想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告诉我们,他正处于心痛中。他需要我们,需要我们的关注,需要我们的爱和安慰。 虽然人生中的这一重大危机会让孩子感到非常不安,但这也是他们与兄弟姐妹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契机。在本书中,我们想要告诉各位读者:如何以充满爱的方式陪伴突然长大的孩子,以及有哪些必须规避的陷阱。我们还将探讨:如何让家中所有的孩子都能感受到同样的爱?为什么好避免权力等级的出现?如何通过一起玩耍将孩子们联系在一起?除此之外,我们还会给多孩家庭的父母一些建议,告诉他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开发孩子们的自由空间,以及如何利用这种自由空间完成与每个孩子的亲密接触。对我们来说,与孩子们建立联结才是重中之重,重要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体会被关注的感觉。同时我们也希望我们这些成年人,不要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与喧嚣中迷失自我。 实际上,本书不仅涉及新生儿与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还包括年龄稍大些的孩子们之间的冲突。我们将通过经典案例的剖析以及详尽的解答与说明,来帮助读者找到解决争端的方案。我们在自身经验、经历与反思的基础之上,还将我们的博客“梦寐以求的孩子却让我抓狂”中的许多投稿素材融入本书之中,并对案例主人公的真实姓名稍做修改,希望通过这些整理后的案例来佐证我们的观点。 自 2013 年开博以来,我们一直与读者朋友们(目前每月 20万人)保持着互动。他们将每日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烦恼、五花八门的逸事、催人泪下的故事、发人深省的感悟,以及各式各样的家庭经历分享给我们,为我们的生活增色不少。从开博天起,我们就收到了不少关于多孩主题的投稿。在我们的本书《叛逆期关键养育(1~5岁)》中,就有一些关于叛逆期小孩的内容;紧接着的第二本书《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孩子让我发疯(5~10岁)》中,也有针对 5 ~ 10 岁换牙期叛逆小朋友的相关内容。在这以后,很快就有读者向我们提议,你们为什么不专门写一本关于多孩的书呢?我家现在的情况是,孩子们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他们几乎整天都在吵架。而且我们在家时也注意到,随着家里孩子的增多,问题显然越来越严重。想要分给每个孩子足够的爱,但时间和精力却跟不上,做父母的很难对每一个孩子都做到公平公正。 我(卡特娅)和我的工作伙伴(丹妮尔),两人的生活每天都因五个处于“年龄段”的孩子而变得丰富多彩。丹妮尔有一个女儿(2009 年)和一个儿子(2011 年),而我有两个女儿(2010 年)和一个儿子(2014 年)。这些年来,我们两个人几乎每天都会联系,我们共同撰写了前两本书,当然也包括正在撰写的这第三本。这已经成为我们两个人生活中雷打不动、为生活增色添彩的部分之一。 在本书的一些章节中,我们详细论述了对于大多数父母以及笔者自己来说,都感到头痛的一个话题:兄弟姐妹之间的争端。我们曾向读者征询,哪些话题会一再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通过与读者沟通并结合亲身经历,我们发现,争端的类型多种多样。从父母的关注、单纯的无聊,再到谁有决定权,针对每一种类型的争端选择不同的应对方法,对我们父母来说都是有意义的。关键问题在于:我是否应该进行干预?在本书中,我们将为各位提供一个简单易懂的指南,帮助各位在多种情况下决定,是否由孩子们自己来处理争端,从而让他们的社会技能得以发展,以及是否有必要对孩子们之间的争端采取行动。书中还会就“为什么父母有时很难公平地处理孩子的争端”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因为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由于心中偏向某一个孩子,而不再公平地对待家中的其他孩子,这反过来又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之间的和谐共处。 当你正期待家中第二、第三个孩子的来临,或是当你已经处于多个孩子冲突混乱的旋涡中时,本书便可以成为你的**指南。与多个孩子共度一生是个挑战,但除去那些痛哭流涕、鸡飞狗跳的时刻,请不要忘记重要的事依然是:用爱,将每一个家庭成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Chapter1 次心碎 01 新生儿引发的儿童情感危机 孩子们获得的初的爱是父母给予的。他们从未让任何人如此亲密、毫无条件地走进他们的内心。这种本能与生俱来,无法抵抗。因为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照顾他们的人与他们紧密相连,他们将无法生存下去。我们一度是他们眼中的超人。在他们看来,我们无所不能、无所不知 —— 轻轻一吹,就能抚平他们的伤痛;轻轻依偎,便能驱走一切恐惧。在我们身边,他们就会有**感和归属感,体会到被爱的感觉。甚至可以说,他们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我们在爱着他们。 然而,这一切都随着另一个孩子的到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另一个孩子一出生,就分得了和个孩子同样多的宠爱。那么个孩子会做何感想呢?其实,大多数孩子都不会将自己的所想告诉父母。其中一些孩子,尤其是那些比新生儿年龄大很多的孩子,对新家庭成员的到来还是十分开心、激动和迫切的。就像比我大 6 岁的哥哥,就十分开心地欢迎我的到来。 我出生的时候,哥哥已经 6 岁了。他们告诉我说,当时哥哥跟着爸爸一起来医院接我和妈妈,他将放在大枕头上的我抱在怀中。就是从那一刻起,他就爱上了我。自那时起,我们两人便形影不离。我们从幼时起一直到成年后,都相处得十分融洽。哥哥守护着我,给我安慰,一直陪伴在我左右,给我出主意,借我零花钱,还会帮我做作业。一到晚上,怕黑的我就爬到他床上,哥哥会轻声地给我讲童话故事,直到我睡着。或许是因为我出生的时候,他已经长大了,所以我们之间没有嫉妒之心,也没有竞争关系,就连争吵也很少。 然而,大多数孩子,尤其是那些年龄差距较小的孩子,还是会觉得很难接受。我的两个女儿卡洛塔和海伦娜,身上也有过同样的经历。这里可以打一个贴切的比方:你是否曾经被恋人欺骗过?你还记得那是什么感觉吗?除了悲伤和愤怒之外,更多的是一种失去价值的感觉。你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伴侣没有价值,还会产生自我怀疑,认为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不够漂亮、亲切、有趣,也不够聪明,无法让伴侣完全满意。这些想法糟糕之处就在于,它会让人将原本如诗一般美好的过去通通否定。如果你现在仍有不足之处,是否就意味着你一直以来就存在许多不足?你的伴侣是否一直在这段关系中缺少些什么,而你记忆中所有的美好时刻,对于对方来说并非那样美好? 许多孩子在弟弟妹妹出生后的行为表明,弟弟妹妹的到来,让他们感觉受到了欺骗。父母似乎又爱上了他人,变得不忠。难道个孩子对他们来说还不够吗? 被欺骗却仍然爱着伴侣的成年人,经常会尝试“改过自新”。他们试图变得更风趣或是更活跃,并尝试去接受伴侣之前有可能喜欢的个性特征。他们与原本的自己渐行渐远,为取悦他人而不惜“折腰”,而终目的就是赢回伴侣的心。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见,我们的孩子开始也会这样做。为了重新获得父母的关注,他们会表现得特别可爱、温顺和体贴。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Rudolf Dreikurs)曾写道:“孩子们不断需要新的证据,来证明自己没有被忽视和冷落。起初,孩子们可能会尝试通过一些社会认可的、令人愉悦的手段,如施展魅力、表现亲昵,或是通过一些早熟的言论及类似的手段,来达成目标。” 当然了,孩子们也不是每次都能通过积极的方式来持续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他们正在经历的背叛太痛苦了。任何被欺骗过的人都知道,即使你下定决心,也还是会对出轨的一方心存芥蒂。每当此时,心灵深处曾受到伤害的地方,就会要求你亮出锋刃,让对方也尝尝同样受伤的滋味。当然我们也清楚,这种行为只会将对方越推越远,发牢骚毫无意义,甚至会适得其反。但怎么做才行呢?在这种时刻,我们无法控制自己,必须把自己受到的伤害大声喊出来,将内心的伤口在不利的情况下暴露出来。我们没办法停止大大小小的争吵。我们深知这种做法不对,对解决问题来说亦是徒劳,但我们却一直在重蹈覆辙。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时也是如此。痛苦、愤怒、悲伤、无价值感 …… 这些负面情绪被一股脑儿地宣泄出来。德雷克斯继续解释道:“如果积极的方法未能产生效果,例如,由于弟弟妹妹是父母关注的焦点,或是由于成年人现在希望孩子们停止其‘孩子气’的行为,孩子们将会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注意力。只要主要的目标得以达成,那些如羞辱、惩罚,甚至体罚等令人不悦的后果,孩子们都可以全盘接受。”对孩子们来说,被忽视比被训斥、惩罚,甚至殴打更糟糕。这是因为我们人类拥有社会性大脑,特别是当我们体验到关注和爱的时候,大脑会释放内源性阿片类物质。这些阿片类物质作用于大脑的情感**,使我们感到满足和快乐。特别重要的是,这些阿片类物质还有其他作用:它们能使杏仁核(杏仁核中导致人害怕与惊慌的大脑区域)以及大脑的情感**平静下来,从而减少我们内心的焦虑和压力。如果父母将对家中长子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生儿身上,那么长子体内阿片类物质的释放量就会下降,杏仁核也不再受到激素的“抚慰”。这就意味着,长子会更易愤怒且更具攻击性。因此,人类会通过一系列明显的、挑衅的、厚颜的行为,来吸引他人对我们的注意,希望他们察觉到我们缺乏关注、缺少爱,以及缺少荷尔蒙的释放。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策略。不幸的是,大多数成年人对这种行为的反应不是接受,而是拒绝。而拒绝又往往会加剧这种行为的产生,因为孩子们在被拒**得到的关注和爱更少,与此同时释放的阿片类物质更少。被背叛的配偶和被背叛的长子之间的区别在于,孩子们不知道自己正通过破坏性的行为与亲人越走越远。他们只是模糊地感觉到,与父母间的联系正变得愈加脆弱。在这样的恐慌中,孩子们的行为变得“越来越吵”。“孩子们只有在‘检验了母亲无条件的爱’之后,才能重新变得更安静、更乖巧、更具适应力。‘当我像小婴儿一样哭泣时,你还会爱我吗?即使我不安安静静,你也会依然爱我吗?’这种对抗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而孩子们这种隐秘的痛苦,则会一直牵动着他们的灵魂。” 伊琳娜·普雷科普(Jirina Prekop)在她的《家中长子》一书中这样写道。孩子由于失去父母关注而产生不当行为,父母对这种行为进行否定,由此导致父母对孩子进一步的忽视,和孩子对这种缺失感更加强烈、更具破坏性的反应 …… 这种恶性循环,只能由作为成年人的父母来打破!我们的孩子用自己的行为向我们发出了响亮的“SOS”,我们必须以爱的方式回应这一求救信号。因为他们已经坠入人生的个重大危机中 —— 孩子们初获得的爱背叛了他们。
    目录
    引言 …… I Chapter1 次心碎 …… 1 01 新生儿引发的儿童情感危机 …… 3 02 打人、咬人、抱怨 ——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 8 03 一场多面的危机 …… 28 Chapter2 从长子入手 …… 33 01 回应孩子的求救 …… 35 02 我们都需要关注 …… 37 03 阿莱莎 · 苏尔泰的游戏 …… 41 04 托马斯 · 戈登的积极倾听 …… 51 Chapter3 建立手足之情 …… 77 01 如何对待新生儿 …… 79 02 情感联结是如何形成的 …… 80 03 兄弟姐妹是依恋金字塔的一部分 …… 84 04 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联结 …… 87 05 重组家庭如何共同成长 …… 95 Chapter4 维护手足之情 …… 105 01 无条件的爱 …… 107 02 避免权力等级 …… 110 03 不要强加责任 …… 112 04 偏爱带来冲突 …… 113 05 权衡需求 …… 117 06 家庭和谐取决于父母 …… 127 07 竞争不是教育的一种手段 …… 131 08 避免角色归属 …… 133 09 家庭准则明确一切 …… 135 10 一起玩耍会有奇迹发生 …… 141 11 创造自由空间 …… 144 12 明确物品所有权 …… 146 13 允许负面情绪的存在 …… 147 Chapter5 特殊的兄弟姐妹 …… 149 01 陪伴特殊的孩子 …… 151 02 父母可以做什么 …… 157 03 亲情、爱和感激 …… 169 Chapter6 用爱处理兄弟姐妹间的争吵 …… 171 01 兄弟姐妹可以为任何事情争吵 …… 173 02 为争夺父母的关注而争吵 …… 177 03 窗口的位置谁来坐 …… 183 04 成为 …… 192 05 “我是决策人” …… 197 06 “这太不公平了!” …… 201 07 认知或身体的不成熟 …… 211 08 完全不是这个意思 …… …… 220 09 跨越界限 …… 223 10 自卑感 …… 231 11 我太太太无聊了! …… 235 Chapter7 化解兄弟姐妹间的仇恨 …… 241 01 兄弟姐妹间的欺凌行为 …… 243 02 新式权威型教育:力量而非权力 …… 256 Chapter8 争端中很难做到公平 …… 271 01 父母并不总是中立的 …… 273 02 万年老二 …… 285 03 过去的阴霾 …… 293 04 在超市里发脾气 …… 305 05 父母的焦虑和媒体的魔咒 …… 314 06 世界上好的兄弟姐妹 …… 319 后记 你们真的知道我们有多爱你们吗? …… 322 注释 …… 325 参考文献 …… 327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