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一念放下,自在洒脱 : 李叔同的禅悟人生课(拿得起平淡,放得下繁华。感悟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精粹。)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一念放下,自在洒脱 : 李叔同的禅悟人生课(拿得起平淡,放得下繁华。感悟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精粹。)

  • 作者:李叔同 著,新华先锋 出品
  •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1176523
  • 出版日期:2023年06月01日
  • 页数:208
  • 定价:¥5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从人生、文学、文艺、交游和追忆五个方面书写李叔同“放下”的人生态度。收录了李叔同的《断食日志》《我的出生与家庭》等不同时期的经典文章,还收录了如《送别》等令人耳熟能详的歌词,李叔同对于艺术创作的指导文章,作者与他人的通讯和朱自清和叶圣陶等好友笔下的李叔同。作者是对一念放下,自在洒脱这一主题的多方面诠释,实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文章节选
    在清朝光绪年间,天津河东有一个地藏庵,庵前有一户人家。这是一座四进四出的进士宅邸,它的主人是一位官商,名字叫李世珍。曾是同治年间的进士,官任吏部主事,也因乎此使李家在当地的声名更加显赫了。但是,他为官不久,便辞官返乡了,开始经商。他在晚年的时候,虔诚拜佛,为人宽厚,乐善好施,被人称为“李善人”。而这就是���的父亲。
    我是光绪六年(一八八〇年),在这个平和良善的家庭中出生的。生我时,我的母亲只有二十岁,而我父亲已近六十八岁了。这是因为我是父亲的小妾生的,也正是如此,虽然父亲很疼爱我,但是在那时的官宦人家,妾的地位很卑微,我作为庶子,身份也就无法与我的同父异母的哥哥相比。从小就感受到这种不公平待遇给我带来的压抑感,然而只能是忍受着,也许这就为我今后出家埋下了伏笔。
    在我五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了。没有了父亲的庇护和依靠,我与母亲的处境很是困难,看着母亲**到晚低眉顺眼、谨小慎微地度日,我的内心感到很难受,也使我产生了自卑的倾向。我养成了沉默寡言的内向性格,终日里与书作伴,与画为伍。只有在书画的世界里,我才能找到快乐和自由!
    听我母亲后来跟我讲:在我降生的时候,有一只喜鹊叼着一根橄榄枝放在了产房的窗上,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佛赐祥瑞。而我后来也一直将这根橄榄枝带在身边,并时常对着它祈祷。由于我的父亲对佛教的诚信,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有机会接触到佛教经典,受到佛法的熏陶。我小时候刚开始识字,就是跟着我的大娘,也就是我父亲的妻子,学习念诵《大悲咒》和《往生咒》。而我的嫂子也经常教我背诵《心经》和《金刚经》等。虽然那时我根本就不明白这些佛经的含义,也无从知晓它们的教理,但是我很喜欢念经时那种空灵的感受。也只有在这时我能感受到平等和安详!而我想这也许成为我今后出家的引路标。
    我小时候,大约是六七岁的样子,就跟着我的哥哥文熙开始读书识字,并学习各种待人接物的礼仪,那时我哥哥已经二十岁了。由于我们家是书香门第,又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官商世家,所以一直就沿袭着严格的教育理念。因此,我哥哥对我方方面面的功课都督教得异常严格,稍有错误必加以严惩。我自小就在这样严厉的环境中长大,这使我从小就没有了小孩子应有的天真活泼,也疑我的天性遭到了压抑而导致有些扭曲。但是有一点不得不承认,那就是这种严格施教,对于我后来所养成的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作风是起了决定作用的,而我后来的一切成就几乎都是得益于此,也由此我真心地感激我的哥哥。
    目录
    **辑 一花一叶,孤芳致洁 我的出生与家庭 /002 遇见杭州:一生的转折点 /006 我的人生兴趣 /009 出家的因缘 /012 追求律学的真谛 /016 从容弘法的感悟 /018 辛丑北征泪墨 /020 惜福、习劳、持戒和自尊 /025 改习惯 /033 改过实验谈 /036 断食日志 /041 第二辑 如是了知,乃为智者 送 别 /054 祖** /054 大中华 /055 我的国 /055 哀祖国 /056 朝阳(男声四部合唱) /056 忆儿时 /056 悲 秋 /057 梦 /057 月 /058 落 花 /058 长 逝 /059 清凉歌五首 /059 人与自然界(三部合唱) /061 爱 /061 题丁慕琴绘《黛玉葬花图》二首 /062 题陈师曾画荷花小幅 /062 书 愤 /063 《淡斋画册》题偈 /063 竹园居士幼年书法题偈 /063 受赠红菊报偈 /064 临灭遗偈 /064 净峰种菊临别口占 /065 第三辑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如何写一手好字 /068 图画修得法 /077 中西绘画的比较 /083 第四辑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致许幻园 /086 致陆丹林 /087 致刘质平 /088 致毛子坚 /092 致李圣章 /094 致邓寒香 /096 致蔡元培、经亨颐、马叙伦等 /102 致丰子恺 /104 致夏丏尊 /117 致穆犍莲 /121 致律华法师 /122 致郁智朗 /124 致性愿法师 /127 第五辑 绚烂至极,归于平淡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130 李叔同传 /132 李叔同先生 /147 两法师 /152 忆弘一大师 /161 附录 格言别录 /170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