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乡村振兴-科技助力系列:中蜂生态养殖
QQ咨询:
有路璐璐:

乡村振兴-科技助力系列:中蜂生态养殖

  • 作者:张祖标 李安定 唐炳
  •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71020422
  • 出版日期:2023年06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了中蜂养殖生产实践中的主要环节、关键技术、操作方法和成功经验。主要内容包括中蜂的发展历程、中蜂品种与选育标准、中蜂生物学特性、中蜂饲养设备、蜜粉源植物、中蜂的迁飞与收捕、中蜂的饲喂方法、中蜂的人工育王、中蜂的基础管理、中蜂的四季管理、中蜂病敌害**、蜜蜂产品与销售等。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既可作为初学养蜂者的敲门之砖,也可作为广大养蜂工作者和业余养蜂爱好者的参考书。
    文章节选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逐渐兴起养蜂热潮,作为精准扶贫的特色产业,中蜂养殖让山区农民真正体会到了甜蜜产业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为我国实现了**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为历史性地解决**贫困问题发挥了较大作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政策,全面振兴乡村产业,必须以农业为基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绿色经济发展。中蜂养殖是一项造福人类和社会的“甜蜜”事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大、促进生态平衡等独特的发展优势,是现代循环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有效途径,非常适合农村经济的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中蜂饲养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实践性、操作性等特点。要养好中蜂,只有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勤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饲养水平。为了满足广大山区农民对中蜂养殖技术的渴望和需要,作者总结了从业30多年的中蜂养殖经验编著此书。全书可分为中蜂的发展历程、中蜂品种与选育标准、中蜂生物学特性、中蜂饲养设备、蜜粉源植物、中蜂的迁飞与收捕、中蜂的饲喂方法、中蜂的人工育王、中蜂的基础管理、中蜂的四季管理、中蜂病敌害**、蜜蜂产品与销售等十二个章节,**介绍了中蜂养殖生产实践中的主要环节、关键技术、操作方法和成功经验,对帮助山区农民解决养蜂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科学制订养蜂计划,正确采收蜂蜜,增加蜂蜜产量,提升蜂蜜质量,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既可作为初学养蜂者的敲门砖,也可作为广大养蜂工作者和业余养蜂爱好者的参考书。
    因作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热衷于中蜂养殖的同人提出宝贵意见,不胜感激。 第八章 中蜂的人工育王 **节 蜂王的培育 一个蜂群的经济性状如何,关键取决于蜂王品质的优劣程度。因此,在养蜂生产中,我们应该有目的地选择那些蜂王产卵能力强、群势强大、性情温驯、迁飞性弱、护脾能力强、工蜂采集能力强和抗病敌害能力强等优良经济性状的蜂群来进行育王育种,以此来满足蜂群生活与养蜂生产的需要。中蜂人工育王的原理及操作技术类似于西方蜜蜂的蜂王浆生产,但是人工育王的时间选择与具体措施比蜂王浆生产的要求更为严格。 一、人工育王条件 (一)外部条件 1.要求外界具有连续40天左右的丰富蜜粉源。 2.要求外界要有20 ℃以上的温暖而稳定的气候条件。晚春和初夏,天气比较温暖,蜜源植物十分丰富。此期培育出来的蜂王体魄健壮,品质优良;此期培育出来的雄蜂个体大,身体强健,有利于处女王的择优交配,提高交尾质量。 (二)内部条件 1.要求蜂群中具有大量适龄健壮的雄蜂。 2.要求蜂群中具有大量6~8日龄的适龄哺育蜂,群势强壮、健康。 3.育王期间,对蜂群应进行适当的奖励饲喂,当缺乏花粉时,必须补喂蛋白质饲料。同时,在移虫育王前第19~24天应开始着手雄蜂的培育。 二、人工育王优点 相对于自然育王而言,人工育王具有以下优点: 1.人工育王可对各项经济性状优良的蜂群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筛选培育,从而对那些经济性状表现不佳的劣质蜂种进行淘汰。 2.一次性培育较多蜂王,便于蜂场的统一管理。 3.有计划地对蜂场进行统一集中换王,及时淘汰产卵能力衰退的老旧蜂王。 4.满足中蜂养殖场实行人工分蜂时对蜂王的需求。 三、人工育王工具 (一)移虫工具 移虫工具包括金属移虫针、牛角片移虫针、鹅毛管移虫针、弹簧移虫针等。弹簧移虫针移虫速度快,不易损伤幼虫。 (二)蘸蜡棒 采用纹理细致而易吸水的木料制成,长约100 mm。上端手柄较粗,直径12~13 mm;下端(蘸蜡端)通常呈半球形,直径6~7 mm;距下端部10 mm处,直径8~9 mm,此处可画上标线,确保蘸蜡时不超过此线。 使用方法:蘸制台基时,事先把蘸蜡棒置于清水中浸泡30 min,然后取出甩干水滴,垂直插入温度约为70 ℃的蜡液中,连蘸3~5次。**插入深度为10 mm,其后每次缩短1 mm。蘸好后,放入冷水中冷却片刻,即可用手指轻轻旋转脱下蘸制的台基。 (三)人工台基 1.蜂蜡台基。用蘸蜡棒蘸蜂蜡制成,呈圆柱形,底部为半球形,上口直径8~9 mm,底部直径6~7 mm。使用方法:将多个蜂蜡台基成排黏在育王框的台基条上,供移入工蜂幼虫。 2.塑料台基。采用无毒塑料用机械设备成批制成。其形状有倒圆锥台形、圆柱形或坛形等;颜色有白色、淡绿色和棕色等;形式有单个和多个成条状等多种。塑料台基育王优点:王台干瘪少、移取王台方便且速度快和可观察王台内部情况等。塑料台基普遍用于生产蜂王浆,少数在人工育王中使用。人工育王应采用单个的塑料台基,以便于成熟王台的分配。生产蜂王浆时,大都采用连在一起的塑料台基条。 (四)育王框 采用杉木或桐木制成,其外围大小与巢框相似,框梁的宽度要比巢框稍窄,通常为15~18 mm,框内有 3个台基条供安装人工台基,台基条可任意转动或拆卸,以便移虫或割取王台。使用时把人工台基黏附在台基条上,供移虫育王。通常每个台基条上安装 7~15个台基,台基间隔15~25 mm。蜂蜡台基移虫前15~2 h插入育王群让内勤蜂进行修整;而塑料台基应在移虫前12~24 h插入育王群让内勤蜂修整。 四、人工育王方法 (一)种用蜂群的选择标准 1.采蜜能力强,能保持高产。因为采集力强是中蜂稳产、高产的保证。 2.分蜂性弱,能维持强群。南方以选择能够维持6~8框蜂的蜂群为宜。 3.抗病能力强,尤其是抗囊状幼虫病能力强。 4.抗逆性好,对不良环境的抵御能力和适应性强。 5.口器长,个体大,能采集各种类型的花蜜。 6.迁飞性弱,性情温驯,护脾能力强。 (二)种用蜂群的组织 1.父群。在移虫育王前19~24天,先割去除父群、母群以外其他蜂群中的雄蜂蛹,将非种用蜂群的雄蜂全部淘汰掉;再将老旧巢脾的下部切去1/4或1/3,插入父群中两个蜜脾之间,让工蜂重新筑造新的雄蜂房。待新雄蜂房快筑造到一半的时候,于傍晚时分,将这个巢脾移到两个子脾之间,以供蜂王产下雄蜂卵。这样利用父群所培育的雄蜂个体大、身体强健。 2.母群。在移虫育王前4天,将经工蜂清理过的成色比较新的浅褐色巢脾插入母群的两个蛹脾之间,供蜂王产卵。保留母群中未封盖的幼虫脾,酌情抽出一部分卵虫脾调给其他蜂群,使用蜂王在新巢脾上产下的这一批卵所孵化的幼虫进行移虫育王,以保证移虫育王的质量。 (三)育王群的组织与管理 1.育王群的选择。为了控制工蜂产卵,中蜂人工育王一般采用有王群育王。因此,在育王群的选择上,一是应选择那些有分蜂热或自然交替倾向的健康强群作为育王群;二是选择的育王群必须是有王群,且蜂王年龄在1年以上;三是育王群的群势应在6框蜂以上,且有大量6~8日龄的适龄哺育蜂。 2.育王群的组织。在移虫育王的前1天,选择具有分蜂热或自然交替倾向的健康强群,用隔板将蜂王限制在留有2~3框巢脾的侧产卵区内,另一侧组成育王区。育王区中保留2框储有蜜粉的成熟蛹脾和2框幼虫脾,幼虫脾居中。育王群中应保持1∶08的蜂脾比例关系,使蜂群的群势密集。当育王群的群势不足时,应提前6~7天补入老熟封盖子脾。 3.育王群的管理。育王群可以用母群,也可以用表现良好且哺育力强的其他蜂群代替。选择具有分蜂欲望的其他强群作为育王群时,首先应剔除蜂群中的所有自然王台,并在人工王台封盖前,每晚对育王群进行奖励饲喂,以提高哺育工蜂的哺育积极性。育王框应放在育王区中两个小幼虫脾之间,育王框两侧的蜂路应缩小成单蜂路(5 mm),以提高育王群的王浆分泌数量及质量。 (四)准备育王框 移虫前,先用王浆水将王台基内壁涂抹一次,或将蜂蜡台基在移虫前1.5~2 h插入育王群修整,塑料台基在移虫前12~24 h插入育王群修整,以此提高移虫后王台的接受率。 (五)初次移虫 将被蜂群修整后的育王框取出,并进行脱蜂处理;取下台基条或将台基条翻转90°,使台基口朝上;每个台基中移入一条刚孵化的1~1.5日龄的工蜂小幼虫;将所有台基移完幼虫后,恢复台基口向下的位置状态,再把育王框插入到育王群中原来的位置。移虫时间以17:00至傍晚为宜。 (六)第二次移虫 **次移虫24 h后,将育王框从育王群中取出,用口吹或蜂刷驱赶附着在育王框上的蜜蜂,取下台基条或将台基条翻转90°,使王台口朝上,用镊子将王台口稍微拨大一些,然后用镊子夹掉**次移入的幼虫,并保持王台中王浆原样。*后,在**次移入幼虫的位置重新移入一条刚孵化后1日龄内的小幼虫。第二次移虫工作完成后,速将台基条复位,并将育王框插还到育王群中原来所在位置。 (七)移虫后的管理 移虫后24 h内,不能随意开箱检查,以免影响哺育蜂的正常哺育工作。移虫次日应查看王台接受情况;第4天再查看台内幼虫发育及王浆含量情况;第6天应查看王台封盖情况,及时将未封盖的、歪斜的、细小的王台淘汰掉,并毁掉育王群中的自然王台。在王台未封盖前,每天应对育王群进行奖励饲喂,以提高哺育工蜂的哺育积极性。 (八)组织交尾群 移虫后第8~9天,即在分配王台前1~2天,为每个王台准备一个小群,用于让新出台的蜂王交尾,在养蜂上称之为交尾群。交尾群既可以采用代用交尾箱,也可以利用群势较强的蜂群组织。一般情况下,早春因为气温比较低,不宜另行组织交尾群,而应该选择群势较强的蜂群,在蜂箱的一侧组织交尾群。代用交尾箱既可以用标准蜂箱从中间用闸板隔开成两个交尾群(巢门前后分开开门),也可以用标准的1/2、1/3或1/4交尾箱,将标准巢脾分成2~4块布置。 1.采用代用交尾箱组织交尾群 从同一个强群中抽取1~2框连蜜带蜂的成熟蛹脾放在交尾箱的每室中,并将交尾群置于幽暗通风的地方,关闭一个晚上。次日早晨,把交尾群分散排列在交尾场地,用纸团轻轻塞住巢门,让蜜蜂咬穿纸团后出巢,以促使蜜蜂重新认巢。中午开箱检查,毁掉王台,诱入成熟王台。 ? 图上半部分为代用交尾箱的侧面,下半部分为代用交尾箱的剖面。 2.利用强群组织交尾群 诱入王台前1天,将强群中的蜂王掐死或关在囚王笼中,置于箱内后部底板上,待新蜂王交尾成功产卵后,再处死原蜂王。也可以在原群中隔出一个小区组织交尾群。 (九)王台的提取与诱入 育王移虫后的第10天,从育王群中提出育王框,取下王台条,割下王台,分别诱入各个交尾群中,并放置在交尾群**的适宜位置上。诱入王台时,可以用手指压倒一些巢房,将诱入的王台直接嵌入巢房凹陷处,再把巢脾紧靠一些,但不能挤坏王台。 注意事项:一是提取王台时,注意防震和保温,以免损伤蜂王;二是提取王台过程中,应保持王台自然方位;三是采取措施保护王台,**诱入王台;四是必须保证交尾箱中无其他王台或蜂王存在。 (十)交尾群的管理 1.交尾群应根据地形地势作分散排列,以便处女王和工蜂认巢。 2.保持交尾群内饲料充足。 3.检查交尾群时,应在蜜蜂出巢前或归巢后进行,避免在蜂王婚飞时间开箱检查。 4.检查交尾群时,应**检查处女王是否存在、处女王的交尾、产卵以及交尾群内储蜜等情况,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5.检查交尾群时,动作要轻、稳,避免惊扰处女王,防止处女王受惊起飞。 6.尽可能缩小巢门,缩短检查时间,防止盗蜂。 7.检查多室交尾群时,应用覆布盖住同箱其他交尾群,避免同箱处女王误入他群,造成损失或避免惊扰同箱其他交尾群。 8.适当采取奖励饲喂,促进处女王交尾。 9.注意防止胡蜂或蚂蚁的危害。 10.人工育王完成后,由强群组织的交尾群可直接合并到强群中;由代用交尾箱所组织的交尾群,应将小交尾框分类合并,连同附着蜂共同组成一个无王群,分别合并到其他蜂群中。加入的交尾脾应放在合并群中边脾的外侧,待交尾脾中的幼蜂出房及储蜜被吸完以后,将交尾脾提出保存待用。
    目录
    **章 中蜂的发展历程 **节中蜂的历史及现状 一、中蜂饲养发展阶段 二、中蜂饲养所面临的现状 三、中蜂遗传资源保护措施 第二节中蜂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 中蜂品种与选育标准 **节中蜂品种 一、华南中蜂 二、华中中蜂 三、云贵高原中蜂 四、滇南中蜂 五、阿坝中蜂 六、海南中蜂 七、西藏中蜂 八、长白山中蜂 九、北方中蜂 第二节中蜂品种选育标准 一、蜂王产卵性能好 二、工蜂采集能力强 三、蜂群抗病能力强 四、蜂群迁飞习性弱 第三章 中蜂生物学特性 **节中蜂的群体结构 第二节中蜂的形态构造 一、头部 二、胸部 三、腹部 第三节中蜂的三型蜂生活 一、工蜂的生活 二、蜂王的生活 三、雄蜂的生活 第四节中蜂的自然分蜂 一、分蜂因素 二、分蜂机制 三、分蜂征兆 四、分蜂过程 五、分蜂控制 第五节中蜂的发育历期 一、中蜂发育的四个阶段 二、中蜂发育历期的应用 第六节中蜂的采集活动 一、花蜜的采集与酿造 二、花粉的采集与储存 三、采水 四、采盐 第七节中蜂的群势特性 一、中蜂群势较小 二、中蜂个体较小 三、中蜂发育期较短 四、中蜂巢房较小 第八节中蜂的生活习性 一、善于利用零星蜜源,不喜欢采集树胶 二、怕震动,易离脾 三、抗寒性强,抗巢虫能力差 四、易逃群,盗性强 五、好咬旧脾,喜造新脾 六、认巢能力差,易错投 七、蜂群失王后,工蜂易产卵 八、蜂王易母女同巢交替 九、工蜂扇风头朝外 十、白天性情躁,夜间温驯 第四章 中蜂饲养设备 **节蜂箱 一、蜂箱制作依据 二、蜂箱制作要求 三、蜂箱基本结构 第二节巢础 一、巢础的概念 二、巢础埋线方法 第三节饲养管理工具 一、管理工具 二、饲喂工具 三、取蜜工具 四、巢蜜生产工具 五、花粉生产工具 六、收捕分蜂团工具 七、巢础埋线工具 八、限王工具 九、榨蜡工具 第五章 蜜粉源植物 **节蜜粉源植物概述 一、花的生理构造 二、花蜜与花粉 三、影响植物开花泌蜜的因素 第二节主要蜜粉源植物 一、板栗 二、乌桕 三、树参 四、五倍子 五、山杜英 六、鸭脚木 七、柃属 第六章 中蜂的迁飞与收捕 **节中蜂的迁飞 一、迁飞原因 二、迁飞预防 三、迁飞处理 第二节分蜂团的收捕 一、促使分蜂群结团 二、对分蜂团进行收捕 第三节野生蜂的收捕 一、中蜂的营巢习性 二、中蜂的迁栖习性 三、野生蜂的引诱 四、寻觅野生蜂巢 五、猎捕野生蜂 第四节中蜂过箱技术 一、过箱时机 二、过箱准备 三、过箱方法 四、过箱步骤 五、过箱注意事项 六、过箱后管理 第七章 中蜂的饲喂方法 **节饲喂蜂蜜(糖浆) 一、补助饲喂 二、奖励饲喂 三、饲喂注意事项 第二节饲喂花粉 一、添加花粉脾 二、饲喂花粉饼 三、结合糖浆饲喂 四、饲喂花粉代用品 五、饲喂注意事项 第三节喂水 一、巢门喂水 二、巢内喂水 三、场内喂水 第四节喂盐 第五节喂药 一、喂**法 二、喂药剂量 三、喂药注意事项 第八章 中蜂的人工育王 **节蜂王的培育 一、人工育王条件 二、人工育��优点 三、人工育王工具 四、人工育王方法 第二节蜂王的诱入 一、间接诱入法 二、直接诱入法 三、围王的解救 四、防止处女王错投 第九章 中蜂的基础管理 **节蜜源的考察 第二节蜂群的选购 一、蜂群选购标准 二、蜂群选购时间 三、蜂群选购数量 四、蜂群选购地方 五、蜂群选购注意事项 第三节场地的选择 一、蜜粉源丰富 二、小气候适宜 三、水源干净充足 四、交**利发达 五、环境僻静** 第四节场地的布置 一、科学布置蜂群 二、控制蜂群数量 三、实施蜂群编号 四、谨防蜂群中毒 五、注意蜂场卫生 第五节蜂群的检查 一、全面检查 二、局部抽查 三、箱外观察 四、预防蜂蜇 第六节巢脾的修造 一、造脾*佳时间 二、造脾前的准备 三、加础造脾方式 四、加础造脾位置 五、造脾注意事项 第七节蜂群的合并 一、蜂群合并障碍 二、蜂群合并原则 三、蜂群合并时间 四、蜂群合并准备 五、蜂群合并方法 六、合并注意事项 第八节人工分群 一、单群平分法 二、单群多分法 三、新分群管理 第九节盗蜂的防止 一、盗蜂概念 二、盗蜂危害 三、盗蜂识别 四、盗蜂制止 五、盗蜂预防 第十节工蜂产卵的处理 一、工蜂产卵原因 二、工蜂产卵表现 三、工蜂产卵几个阶段 四、工蜂产卵处理 第十一节蜂蜜的采收 一、取蜜前的准备 二、取蜜时间与原则 三、取蜜操作流程 第十章 中蜂的四季管理 **节中蜂恢复发展期管理 一、全面检查 二、清箱消毒 三、加强保温 四、奖励饲喂 五、适时扩巢 六、加础造脾 七、培育新王 第二节中蜂强盛期管理 一、控制和消除分蜂热 二、组织采蜜群 三、强盛期管理措施 第三节中蜂衰退期管理 一、越夏期管理措施 二、培育越冬适龄蜂 三、留足越冬饲料 四、防止油茶花蜜中毒 第四节中蜂断子期管理 一、越冬蜂群的表现 二、越冬期管理措施 第十一章 中蜂病敌害** **节中蜂病敌害种类 第二节中蜂病敌害预防 一、病敌害预防意义 二、病敌害预防措施 第三节中蜂常见病害及** 一、中蜂囊状幼虫病 二、欧洲幼虫腐臭病 三、中蜂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腐臭病鉴别诊断方法 第四节中蜂常见敌害及** 一、蜡螟 二、胡蜂 三、蟾蜍 四、蚂蚁 五、其他敌害 第五节中蜂中毒及** 一、农药中毒 二、甘露蜜中毒 三、花蜜中毒 第六节中蜂其他疾病及** 一、幼虫冻伤病 二、中蜂伤热病 第七节养蜂用药规定 一、禁、限用**规定 二、兽药休药期规定 三、兽药残留限量规定 第八节蜜蜂检疫 第十二章 蜜蜂产品与销售 **节蜂蜜 一、蜂蜜概念 二、蜂蜜成分 三、蜂蜜结晶 四、蜂蜜发酵 五、蜂蜜储存 六、蜂蜜食用方法和剂量 七、蜂蜜等级 八、蜂蜜波美度与含水量、含糖量的关系 第二节蜂王浆 一、蜂王浆成分及性质 二、蜂王浆用途 三、蜂王浆食用方法和剂量 四、蜂王浆储存 第三节蜂花粉 一、蜂花粉成分 二、蜂花粉用途 三、蜂花粉食用方法和剂量 四、蜂花粉过敏现象 五、蜂花粉收集与储存 第四节蜂蛹 一、蜂蛹营养价值 二、蜂蛹储存 三、蜂蛹食用方法 四、食用蜂蛹注意事项 第五节蜂蜡 第六节蜂蜜质量管理 一、蜂蜜质量存在的问题 二、蜂蜜质量控制措施 第七节蜂蜜销售知识 一、确保蜂蜜质量过硬 二、加强消费宣传引导 三、拓宽蜂蜜销售渠道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