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教师听评课实用技巧 大夏书系
QQ咨询:
有路璐璐:

教师听评课实用技巧 大夏书系

  • 作者:徐世贵,蔡淑卉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76035414
  • 出版日期:2023年08月01日
  • 页数:288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教师徐世贵、蔡淑卉基于自身多年来对听评课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潜心研究,通过理念篇、听课篇、评课篇、校本篇和专题篇六个板块,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听评课的艺术。本书重实践、重实效、重实用,力图把抽象的理论通俗化,空泛的表述具体化,确保理论可学,技术能用,方法有效,一线教师能看得懂、用得上。本书既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良师益友,又是教学研究人员的参谋和向导,对当前课堂教学研究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文章节选
    低效听评课问题分析
    尽管听评课有这么多的功能,然而现实中不少学校听评课教研活动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教师感觉收获并不大,大有“萝卜炖萝卜——于事无补”的感觉。
    例如,沈阳市某中学曾对62名教师进行校本教研问卷调查:近80%的教师认为集体备课流于形式,近60%的教师认为教案成文是教学负担,近40%的教师认为备课可有可无,近70%的教师认为课堂效率难以提高,近80%的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仍是传道者,近90%的教师认为领着学生大量做题是*有实效性的教学方法,近70%的教师在听课时关注的是授课人的缺点,只有约10%的教师能在听课后不断反思、对比自己的教学行为,约20%的教师认为有听课的必要;近80%的教师在评课时都在尽量说好话,近90%的教师不清楚评课标准、完全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进行评课,只有约10%的教师能将评课的关注点落在学生身上,近90%的教师在评课时是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辩解。收回的问��中,近90%的一线教师建议尽量不要让备课、听课、评课占用太多的时间,甚至建议能不搞就不搞。
    为什么有些听评课效果不佳呢?究其原因,可能与下面因素有关。
    (一)缺乏专业**
    目前教师听评课效果不好,与缺乏专业**有很大关系。
    1.缺乏章法
    与备课一样,听评课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有效的听评课应该呈现课的无限可能,激活更多思维。听评课必须打破低效的平行对话的局限,体现“专业**”,给予教师真正超越他原有水平的营养。可是现在很多教师还没有很好掌握听评课的方法技能,无法准确评价课堂的优缺点,不能提出改进的意见,所以听评课教研活动收获不大。
    2.流于形式
    许多教师去听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听课笔记写得满满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虽有记载,却没有认真思考、仔细分析,陷入重“形”轻“神”的误区。对于听课要听什么,能学到什么,他们并没有仔细想过。相反,他们总希望拿过来就用,没能注重内在规律,没有悟到真谛,学到的只是皮毛罢了。看着别人的课很好,但用到自己班上却没有效果,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
    3.追赶时髦
    有些老师喜“新”弃“旧”,在他们眼里,冠以“新方法”“新结构”“新课型”的课就是好东西,而传统的东西似乎是“落后”“过时”的同义语。于是,凡是有“新”东西的地方就门庭若市,对传统的东西就不屑一顾。
    4.迷失自我
    有的教师仅把听公开课当作艺术享受,就像看一个节目,只是图个热闹、过把瘾;或者是盲目“崇拜”名师,照抄照搬,不仅名师的课没有学好,还迷失了自己。
    (二)组织策划不到位
    听评课教研活动组织策划不到位,会出现教师听评课“三心二意”的现象,即执教教师在台上讲,听课者在底下“开小会”,或改作业,或写教案,甚至溜走。听评课存在走形式、没有深度、散漫化、表面化、作秀化、“一刀切”、无准备、少对话、欠精细、效率低等问题,教师没有真正参与,应付差事,用心不专。
    1.准备不足,仓促应付
    同行人都懂得,听评课比上课更难一些。执教者往往会提前备课,如果听评课者没有积累和准备,是评不好课的。有的教师听课前拿个听课本直奔教室,课前没有任何的准备工作,对听课的目的、任务、**、要解决的问题不清楚,甚至对听谁的课、听什么内容也不清楚。准备不足,仓促应付,是评不好课的。
    2.目的不明,缺乏**
    目标决定努力的方向。从学校到教师,每次听评课都应该有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如果能带着具体的问题和研究方向去听课,听课目的明确了,收获自然很大。如果教师听课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目的不纯正,抓不住**,那么,听课节数是完成了,但质量却不高。很多同组听课的教师并不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去听课,而是迫于学校的行政考核要求,比如需要听够多少节课,或者记录多少页的听课笔记等。无聊的教师们只好坐在教室里消磨时间,或看闲书,或抄听课笔记。这会对执教教师的情绪造成不良影响,也是对执教教师的不尊重。
    3.组织松散,随心所欲
    评课效果不好,与评课没有组织好也有密切关系。有些听评课,由于组织人员事先没有具体要求和管理,评课也显得盲目随意、松松垮垮。还有的评课者,在听课时三心二意、不够专心,评课时自然也就评不出实质性的内容,只能马马虎虎、应付差事。
    (三)重听课轻评课
    盲目听十节,不如认真评一节。只听不研,哪怕听100节名师的课,也只是浅尝辄止,对教师的帮助不大。看课是感性认识,评课是理性认识。听评课只有重听又重评,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但现在许多听评课重听轻评,听的多,评的少,听完就完事,事后也不做深入研究,这样的听评课效果自然不好。听课后缺乏评议,执教教师也没有及时同听课教师交换意见,一方面执教者心里会没底,另一方面评课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听评课也就失去了意义。
    1.只听不评
    在学校听评课教研活动中,“只听不评”的现象屡见不鲜。统计每个教师听课节数的学校不少,但评课的却很少,所以这种听评课教研活动的效果就大打折扣。
    2.敷衍了事
    有的评议者不明确评课的目的、意义,评课时又怕得罪人,怕影响执教教师晋级评优,所以评议时只讲优点不讲缺点。有的执教教师认为别人给自己的课提不足,是鸡蛋里挑骨头,一旦提出不同意见马上进行辩驳,长此以往,听他课的老师也就不会再给他提意见了。即使有的课评了,碍于情面,也只是敷衍了事,走过场罢了。
    3.平淡肤浅
    有的听课者听了一节课后,看不出什么问题,笔记上没写什么,只是笼统地认为“这节课教得不错”,或者说“这堂课教得不好”。有的评课者虽提了不少意见,但多半是枝节问题,如教者板书、声音大小、教态、信息技术运用等。总之,评议平淡肤浅、泛泛而谈,触及不到关键问题。难怪有些老师感叹:这样的评议没意思。
    4.参评面窄
    评议会上评的少、看的多,经常是发言者只有三五人,评议者只有三言两语,评课现场冷冷清清。为了避免冷场,组织者只好点名发言,而被点名者多是正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个别骨干教师。由于发言面不广,且大多属于被动发言,评课时难以形成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热烈气氛。不发言不等于没有见解,这种评议往往会造成一部分人当面不讨论、背后乱议论;还有的会上“唱赞歌”,会后“乱嘀咕”,结果只会让执教者无所适从。
    5.面面俱到
    评课是一门科学和艺术,有规律可循。如果不讲方法盲目地评课,效果自然就不好。如果评课面面俱到,就会抓不住**,不仅会增加评课的难度,也会造成重复。对一节课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要有所侧重,即根据每一次的听课目的和课型,以及学科特点突出**。但实践中有些评课容易泛泛而谈,难以突出**。
    6.喧宾夺主
    通常听评课应以刚刚上过的课为**主题展开研课活动,一般由学校教研员主持。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下,先由执教教师说一说课,或者简单说一说教学设计意图,然后参与听课的教师们共同展开讨论,*后由教研员做综合性总结发言。
    教研员的发言分量可以重一些,能围绕课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对教师也能起到**作用,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喧宾夺主、分散主题。有的教研员评课会不自觉摆出一副“权威”的架势,离开课堂大谈理论,如谈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等。这显然是不合适的,让教师有“远水不解近渴”的感觉,这会影响评课效果。
    目录
    序 给教师找一面镜子 | 001 理念篇 第1章 以课研课,以课改课 ——听评课的神奇功能 | 003 一、听评课的功能与概念 | 003 二、低效听评课问题分析 | 011 三、听评课是一门科学 | 016 第2章 让课堂教学走进核心素养时代 ——基于核心素养的听评课 | 020 一、中国基础教育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 | 020 二、树立核心素养听评课观 | 022 第3章 面向未来教育,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听评课与深度学习研究 | 034 一、深度学习的概念与功能 | 035 二、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 | 038 三、对深度学习的辩证思考 | 040 四、深度学习的实施与评析 | 042 听课篇 第4章 边听,边品,边仿,边创 ——四步**听评课法 | 055 一、听课,博采众长 | 055 二、品课,消化吸收 | 059 三、仿课,尝试实践 | 063 四、创课,生成自己 | 064 第5章 看、听、思、问、测有机结合 ——听课的课堂观察 | 067 一、课堂观察的准备 | 068 二、课堂观察的内容 | 071 三、课堂观察方法 | 074 四、怎样做听课记录 | 083 评课篇 第6章 怎样评析一节课 ——评课内容的讨论 | 089 一、看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先进(灵魂) | 092 二、看教学目标——符合教材学情(方向) | 097 三、看教学内容——组织处理恰当(载体) | 101 四、看教学流程——结构合理有序(框架) | 108 五、看教学方法——选择运用得当(措施) | 113 六、看教学素养——体现个人教学特点(风格) | 116 第7章 学识与真诚同在,方法与智慧共存 ——评课原则与方法 | 119 一、评课的问题 | 119 二、评课的形式 | 121 三、评课的原则 | 123 四、评课的方法 | 128 第8章 写中悟,悟中评,评中明 ——怎样撰写评课稿 | 137 一、用写课来提升听评课效益 | 137 二、写课的内容、标准与原则 | 140 三、撰写评课稿的方法与技巧 | 142 校本篇 第9章 备磨评一体,研议训联动 ——听评课与建立常态校本研修 | 161 一、建立集体备课式校本研修 | 163 二、建立诊断指导式校本研修 | 168 三、建立跟踪指导式校本研修 | 172 四、建立主题研修式指导 | 174 第10章 专业**,同伴互助,自主反思 ——听评课与教师磨课历练 | 178 一、在磨课历练中蜕变成长 | 178 二、磨课,要勇于挑战自己 | 179 三、磨课的六个阶段 | 180 四、提升磨课效益的建议 | 183 第11章 突破“高原期”,从**走向** ——听评课与专业梳理造就名师 | 188 一、教师要面临第二次成长 | 188 二、听评课与专业梳理的结合 | 191 三、专业梳理课程的实施 | 192 四、教学方法的专业梳理与建构 | 194 五、教学风格的专业梳理 | 203 专题篇 第12章 思维是学生智能发展的核心 ——听评课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 209 一、对“钱学森之问”的追问 | 209 二、思维的功能与教学使命 | 212 三、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 214 四、课堂思维训练的案例评析 | 223 第13章 教会学习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听评课与学习指导研究 | 231 一、学习指导是教师必修的一门科学 | 232 二、教师关注学生学习指导的意义 | 233 三、学习指导的原则 | 238 四、学习指导的方法途径与评析 | 239 第14章 让学生在真实教学情境中体验感悟 ——听评课与情境教学研究 | 250 一、教学情境的诠释 | 251 二、教学情境的功能 | 253 三、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与策略 | 257 四、教学情境运用案例评析 | 263 附录1 | 269 附录2 | 271 后 记 | 273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