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聚酰亚胺摩擦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聚酰亚胺摩擦学

  • 作者:王齐华 王廷梅 裴先强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733140
  • 出版日期:2023年08月01日
  • 页数:280
  • 定价:¥13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从事聚合物材料摩擦学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的近年来其课题组在聚酰亚胺摩擦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全书共5章,首先介绍了聚酰亚胺的分子结构设计、结构与摩擦学性能的关系及其摩擦学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然后分别阐述了热塑性和热固性聚酰亚胺及其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和机理,接着探讨了**条件下聚酰亚胺的摩擦磨损性能,*后从聚酰亚胺复合材料-金属摩擦界面的物理、化学作用出发,阐明了对偶表面转移膜的形成在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中的关键作用。 本书可作为摩擦学、材料学、聚合物材料等相关研究领域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研究生和本科生学习的参考书,同时对从事聚合物减摩抗磨复合材料设计的工程师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绪论 1.1聚酰亚胺的特点 1.2聚酰亚胺的分类 1.2.1热塑性聚酰亚胺 1.2.2热固性聚酰亚胺 1.3耐高温热固性聚酰亚胺材料 1.3.1耐高温热固性聚酰亚胺的分子结构设计 1.3.2苯并咪唑结构调控聚酰亚胺的耐温性能 1.3.3热固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 1.4聚酰亚胺的分子结构与其摩擦学性能 1.5聚酰亚胺的摩擦学改性 1.5.1填充改性热塑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1.5.2填充改性热固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1.6聚酰亚胺摩擦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第2章热塑性聚酰亚胺的摩擦磨损性能 2.1不同单体构型热塑性聚酰亚胺的结构设计及其摩擦磨损性能 2.1.1引言 2.1.2不同单体构型热塑性聚酰亚胺的结构设计、制备及表征 2.1.3不同��体构型热塑性聚酰亚胺的摩擦磨损性能 2.1.4不同单体构型热塑性聚酰亚胺的磨损率与其机械性能之间的关系 2.1.5不同单体构型热塑性聚酰亚胺的磨损机理 2.1.6小结 2.2含苯并咪唑结构热塑性聚酰亚胺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 2.2.1引言 2.2.2含苯并咪唑结构热塑性聚酰亚胺的制备 2.2.3含苯并咪唑结构热塑性聚酰亚胺的化学、物理及机械性能 2.2.4含苯并咪唑结构热塑性聚酰亚胺的摩擦磨损性能2.2.5小结 2.3短切碳纤维含量及表面处理对碳纤维增强聚酰亚胺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2.3.1引言 2.3.2短切碳纤维含量对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2.3.3短切碳纤维表面处理对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2.3.4小结 2.4短切碳纤维和固体润滑颗粒复合填充改性聚酰亚胺的摩擦磨损性能 2.4.1引言 2.4.2短切碳纤维增强、石墨和纳米SiO2填充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2.4.3小结 2.5短切碳纤维增强聚酰亚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极限PV值 2.5.1引言 2.5.2聚酰亚胺纳米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 2.5.3聚酰亚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2.5.4小结 2.6短切玄武岩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2.6.1引言 2.6.2短切玄武岩纤维含量对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2.6.3短切玄武岩纤维增强固体润滑剂填充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2.6.4小结 2.7芳纶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基摩擦材料的组分和表面织构设计及其摩擦磨损性能 2.7.1引言 2.7.2新型摩擦材料的设计依据 2.7.3聚酰亚胺基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及其对超声电动机输出特性的影响 2.7.4聚酰亚胺基摩擦材料的表面织构设计及其摩擦磨损性能 2.7.5小结 2.8碳纳米管增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2.8.1引言 2.8.2分子模型构建、优化与动力学平衡 2.8.3摩擦副分子模型构建与动力学平衡 2.8.4碳纳米管增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微观摩擦磨损性能 2.8.5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热固性聚酰亚胺的摩擦磨损性能 3.1不同分子结构热固性聚酰亚胺的制备及其摩擦磨损性能 3.1.1引言 3.1.2不同结构热固性聚酰亚胺的制备及其物理、机械性能 3.1.3不同结构热固性聚酰亚胺的摩擦磨损性能 3.1.4小结 3.2含苯并咪唑结构热固性聚酰亚胺的制备及其摩擦磨损性能 3.2.1引言 3.2.2含苯并咪唑结构热固性聚酰亚胺的制备及其物理、机械性能 3.2.3含苯并咪唑结构热固性聚酰亚胺的摩擦磨损性能3.2.4小结 3.3PEPA封端热固性聚酰亚胺的分子结构设计及高温摩擦磨损性能 3.3.1引言 3.3.2PEPA封端热固性聚酰亚胺的设计制备及其热性能 3.3.3PEPA封端热固性聚酰亚胺在不同温度下的摩擦磨损性能 3.3.4小结 3.4类石墨相氮化碳(g-C3N4)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3.4.1引言 3.4.2类石墨相氮化碳(g-C3N4)填充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3.4.3纤维增强、类石墨相氮化碳(g-C3N4)填充聚酰亚胺自润滑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其摩擦磨损性能 3.4.4小结 3.5纳米SiO2与类石墨相氮化碳(g-C3N4)对聚酰亚胺自润滑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3.5.1引言 3.5.2芳纶浆粕增强、类石墨相氮化碳(g-C3N4)填充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3.5.3小结 3.6软金属Ag-Mo杂化改性聚酰亚胺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及机理 3.6.1引言 3.6.2软金属Ag-Mo杂化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3.6.3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条件下聚酰亚胺的摩擦磨损性能 4.1热塑性聚酰亚胺合金的制备及其低温摩擦磨损性能 4.1.1引言 4.1.2热塑性聚酰亚胺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物理、机械性能 4.1.3热塑性聚酰亚胺合金在低温下的摩擦磨损性能 4.1.4石墨与PTFE对热塑性聚酰亚胺合金低温摩擦磨损性能的改性作用 4.1.5小结 4.2低地球轨道原子氧辐照对类石墨相氮化碳(g-C3N4)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4.2.1引言 4.2.2原子氧辐照对固体润滑剂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4.2.3温度交变环境下原子氧辐照g-C3N4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4.2.4小结 4.3γ射线辐照下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高温摩擦磨损行为 4.3.1引言 4.3.2γ射线辐照对聚酰亚胺及其复合材料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 4.3.3γ射线辐照对聚酰亚胺及其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下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4.3.4小结 4.4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在**苛刻条件下的摩擦与磨损机制 4.4.1引言 4.4.2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在不同PV条件下的摩擦 磨损性能 4.4.3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聚酰亚胺复合材料-金属摩擦界面的物理、化学作用 5.1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硬质金属摩擦界面的物理、化学作用 5.1.1引言 5.1.2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与不同金属对摩时的摩擦磨损性能 5.1.3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及转移膜的纳米结构和组成 5.1.4小结 5.2聚酰亚胺复合材料-镍铬硼硅涂层的摩擦界面物理、化学作用 5.2.1引言 5.2.2MCS35、NiCrBSi与聚酰亚胺复合材料配副时的摩擦磨损性能 5.2.3常规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转移膜的结构和组成 5.2.4聚酰亚胺纳米复合材料转移膜的结构和组成 5.2.5小结 5.3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轻质金属摩擦界面的物理、化学作用 5.3.1引言 5.3.2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与铝合金、铜合金及轴承钢配副时的摩擦磨损性能 5.3.3低PV条件下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与不同对偶配副时界面的物理、化学作用 5.3.4中高PV条件下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与不同对偶配副时界面的物理、化学作用 5.3.5小结 5.4离子液体表面改性多孔纳米颗粒对水润滑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不锈钢配副界面作用的影响 5.4.1引言 5.4.2离子液体表面改性多孔纳米SiO2的物理、化学性能 5.4.3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在水润滑条件下的界面物理、化学行为 5.4.4小结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