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黄帝内经脉度
QQ咨���:
有路璐璐:

黄帝内经脉度

  • 作者:李茂春 著
  •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23601570
  •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19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从经脉循行、脉诊、奇正经脉等不同理论角度对现代医学机制进行了阐释。首先,立足于中医学经典经脉理论记载,对经脉循行路径和经脉内流动物质做出现代动物发育发生学和人体组织胚胎学机制性分析,并对经脉相关宗、营、卫三隧和经水、四海理论做出解剖生理学机制解析,同时对“经脉离合”“营卫生会”“经脉顺逆”理论做出解剖生理学机制解析,由此复原经脉结构、经脉关联理论背后的机制原理。其次,在经脉结构和经脉关联机制基础上,通过对“三部九候”和“权衡揆度”的现代医学机制解析,复原中医学经脉诊断理论背后的机制原理。再者,通过对奇经八脉循行路径和十二正经循行路径的结构解析,复原中医学奇经八脉和十二正经背后的现代医学机制原理。本书视角独特、阐述新颖,合传统现代以通古今,使读者得以了解传统中医理论背后机制的全貌,可供广大中医学者研学参详,以经典之旨汇通中西。
    目录
    目 录 第 1 章 经脉发生学机制 **节 经脉动物发**育机制简论................... 002 一、原始动物体液通路发**育机制 ............... 002 二、原索动物脉管循环发**育机制 ............... 007 三、脊椎动物循环系统结构演化 ....................... 010 四、脊椎动物体液循环发**育机制 ............... 011 五、骨骼附肢经脉发**育机制 ....................... 013 第二节 “六名一气论”经脉胚胎发**育机制 ... 017 一、“精”与并分泌激素发生机制 ..................... 017 二、“气”与激素营卫分流机制 ......................... 022 三、“津”通路结构发**育机制 ..................... 025 四、“液”与骨骼腔体液发生机制 ..................... 030 五、“血”与循环系统��生机制 ......................... 031 六、“脉”与循环脉管发**育机制 ................. 033 第三节 “九野九脏论”与经脉分部发**育 机制........................................................... 057 一、“六九节制说”与古代历法气象物候说 机制 ............................................................... 057 二、“三五之道”经脉脏腑连接胚胎发育机制 . 067 三、“三三合九”经脉组织连接分部发育分段 机制 ............................................................... 075 第 2 章 经脉生理学机制 **节 “三隧说”与人体藏象结构机制............. 098 一、“三隧说”与脏腑阴阳属性界定机制 ......... 098 二、“三隧说”与体液通路阴阳属性界定机制 ... 103 三、“五脏生成论”与三隧相互关联结构机制 ... 117 四、“四脏七腑说”与藏象理论结构机制 ......... 124 五、“六脏六腑”与脏腑体液通路相互关联 架构机制 ....................................................... 156 六、“命门为十二官之主”与脏腑体液调节 机制 ............................................................... 173 第二节 “营卫生会”经脉循环结构机制............. 188 一、“冲任离合”与体液营卫交通机制 ............. 188 二、“经脉始终”与经脉体液运动结构机制 ..... 196 三、“营卫生会”与经脉循行分布结构机制 ..... 205 四、“营卫生会”与体液循环通路机制综述 ..... 226 第三节 “四海论”淋巴通路循行结构机制......... 230 一、“四海论”经脉组织区域相互关联机制的 提出 ............................................................... 230 二、“四海论”输路与有氧血输路区划机制 ..... 231 三、“四海”与经水荣营交通机制 ..................... 235 四、“四海”与淋巴系统机制复原 ..................... 240 第四节 “十二经水”与淋巴循环通路机制......... 249 一、“冲任交会”与十二经水阴阳属性界定 机制 ............................................................... 249 二、“卫气行”与淋巴液通路分布机制 ............. 255 三、“真气者,经气太虚”与经水动力机制 ..... 260 四、“根结标本”与淋巴管结构机制解析 ......... 266 目 录 ii 五、“经筋说”与十二经水循行结构机制 ......... 275 六、“经水内外”淋巴生理功能机制综述 ......... 283 第五节 “阴阳离合论”与经脉属性界定机制..... 288 一、“广明太冲论”与经脉内外统一属性界定 机制 ............................................................... 288 二、“冲任离合”与体液三隧通路结构机制 ..... 292 三、“五方六合”与脏腑结构阴阳属性定位 机制 ............................................................... 297 四、“开、阖、枢”与经脉循行结构机制 ......... 314 五、“标本、根结”与经脉循行标识 ................. 328 第 3 章 经脉诊断学机制 **节 “三部九候”脉诊结构机制..................... 360 一、“三部九候论”与脉诊理论模式原型 ......... 360 二、“三部九候”脉诊胚胎学机制解析 ............. 369 三、“经脉始终”与天地二部合诊机制 ............. 373 四、“三脉动输”与天地人三部合参机制 ......... 379 五、“独取寸口”脉诊结构机制 ......................... 382 六、“真脏脉”与经脉顺逆诊断机制 ................. 392 第二节 “权衡揆度”脉诊法则机制..................... 399 一、“权衡揆度”脉诊法则机制简析 ................. 399 二、“权衡以平”与经脉诊断机制解析 ............. 409 三、“揆度以常”与经水诊断机制解析 ............. 412 第 4 章 奇经八脉循行结构机制 **节 冲脉循行结构机制................................... 420 一、冲脉循行分布结构机制 ............................... 420 二、冲任督三脉顺逆结构机制 ........................... 427 三、冲脉与“肾者,胃之关也”机制 ............... 435 四、冲脉与“三脉动输”分化发育机制 ........... 441 第二节 带脉循行结构机制................................... 464 一、带脉循行路径和生理功能经典记载 ........... 464 二、带脉宗筋之会体位分布机制 ....................... 470 三、带脉宗筋奇正交通机制 ............................... 484 第三节 督脉循行结构机制................................... 494 一、督脉三段分布结构机制 ............................... 494 二、督脉分布与体腔吻合机制 ........................... 505 三、督冲二脉同构机制 ....................................... 512 四、督冲同构与心肾交通机制 ........................... 519 五、任督二脉吻合机制 ....................................... 526 六、冲任督三脉共构发生机制 ........................... 533 第四节 任脉循行结构机制................................... 539 一、任脉四段结构机制 ....................................... 539 二、任脉通路与淋巴内外交通机制 ................... 544 三、任脉“任者、妊也”与生殖功能机制 ....... 554 四、任脉“阴经之海”与淋巴回流机制 ........... 562 五、任脉与附肢经脉阴阳定性原则 ................... 569 六、任督共构与体位阴阳定性机制 ................... 573 第五节 阴阳跷脉循行结构机制........................... 577 一、阴跷脉的循行通路分布 ............................... 577 二、阳跷脉的循行结构机制 ............................... 585 第六节 阴阳维脉循行结构机制........................... 597 一、阳维脉的循行结构机制 ............................... 597 二、阴维脉的循行结构机制 ............................... 605 黄帝内经脉度 iii **节 手少阴心经循行结构机制....................... 616 一、手少阴心经循行路径 ................................... 616 二、手少阴心经循行分段结构解析 ................... 617 第二节 手厥阴心包经循行结构机制................... 624 一、手厥阴心包经循行路径 ............................... 624 二、手厥阴心包经循行分段结构解析 ............... 624 第三节 手太阴肺经循行结构机制....................... 630 一、手太阴肺经循行路径 ................................... 630 二、手太阴肺经循行分段结构解析 ................... 631 第四节 手阳明大肠经循行结构解析................... 635 一、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路径 ............................... 635 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分段结构解析 ............... 636 第五节 手太阳小肠经循行结构机制................... 642 一、手太阳小肠经循行路径 ............................... 642 二、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分段结构解析 ............... 643 第六节 手少阳三焦经循行结构机制................... 649 一、手少阳三焦经循行路径 ............................... 649 二、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分段结构解析 ............... 650 第七节 足厥阴肝经循行结构机制....................... 654 一、足厥阴肝经循行路经 ................................... 654 二、足厥阴肝经循行分段结构解析 ................... 655 第八节 足太阴脾经循行结构机制....................... 662 一、足太阴脾经循行路径 ................................... 662 二、足太阴脾经循行分段结构解析 ................... 663 第九节 足少阴肾经循行结构机制....................... 667 一、足少阴肾经循行路径 ................................... 667 二、足少阴肾经循行分段结构解析 ................... 668 第十节 足少阳胆经循行结构机制....................... 673 一、足少阳胆经循行路径 ................................... 673 二、足少阳胆经循行分段结构解析 ................... 674 第十一节 足阳明胃经循行结构机制................... 683 一、足阳明胃经循行路径 ................................... 683 二、足阳明胃经循行分段结构解析 ................... 684 第十二节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结构机制............... 690 一、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径 ............................... 690 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分段结构解析 ............... 692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