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离开学术界:实用指南(薄荷实验)
QQ咨询:
有路璐璐:

离开学术界:实用指南(薄荷实验)

  • 作者:(美)克里斯托弗·卡特林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76040005
  • 出版日期:2023年08月01日
  • 页数:77
  • 定价:¥6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其实你是想离开的”——对于大多数学者而言,离开学术界的大障碍或许就是承认这一点。 据估计,93%的人文和社会科学专业的研究生无法获得终身职位,但许多人仍然将终身教授的职位视为自己博士学位获得成功的**结果。在这样的学术就业市场危机中,《离开学术界》帮助研究生和任何学术领域的学者在高等教育界之外找到满意的职业。本书简短而务实,为准备寻求新机会的客座讲师和兼职讲师、陷入“终身教席陷阱”的学者、对非学术工作感兴趣的研究生,以及希望更有效地为学生和担任临时教职的同事提供支持的学者提供了宝贵建议。 克里斯托弗•卡特林在获得弗吉尼亚大学的古典学博士学位,并于杜兰大学任助理教授后,*终决定离开学术界,在一家全球咨询公司找到了工作。本书中,他将自己在这段为期两年多的求职之旅中学到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在此期间进行的150多次信息访谈、对12位离开高等教育界后进入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的采访,浓缩成这本拿来就能用的指南书。 书中的建议涵盖了极为广泛的主题——从自我评估、探索职业选择、建立人脉关系、丰富职业履历、培养技能,再到简历制作、面试准备、如何将自己的专业技能翻译给非学术人士、适应新职场,等等;甚至也包括
    文章节选
    第2章 鉴别期 几年前,我的妻子马洛里进入了中西��农村一所小型基督教学院的终身教席的决选。虽然那个地方表面上很适合她,但是她参观校园后发现现实不符合她的期待。她已经做好心理准备,认为这个学院将是小而虔诚的。但是亲身体验之后,她才发现,学院的价值观和教师行为准则比它们的广告和招聘信息所暗示的更加严格。学院的某些政策完全违背了她所坚守的信念——更不用说我的信念了。马洛里回到我们在新奥尔良的家中,她觉得,她表现出来的明显不适感,会让她被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外。事实上,这个结果正是她想要的:她当下就明白这所大学不适合她。 十天以后,院长打电话说她入选了这个岗位。她尽量表现得很兴奋,但没有给出什么承诺。幸运的是,我成了她的一个好对策:学院知道我也是一名学者(算得上是同一领域),而马洛里强调,她能否接受这个岗位,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能否在当地找到工作。院长没有拒绝。他邀请我们坐飞机过去一起考虑这个机会,还说雇用夫妻二人可谓是锦上添花。 我们没有预料到这个变数。突然之间,抉择变得更加困难了。马洛里很快开始怀疑起她在校园里的真实感受:她是不是只在参观时感到焦虑?她的偏头痛是不是降低了她对这个小镇的好感?是不是因为她在一月份到访,所以学院显得黯淡无光?很多理由都表明,在我们的细看之下,这个小镇可能比她起初所想的更加宜居。但是,接受职位的期限已经迫在眉睫了。做出选择的办法只有一个:我们订了机票,打包了行李,北上度过了为期三天的**。 虽然我们对马洛里在学术界的求职即将成功持谨慎乐观态度,但是,我们俩都无法打消忧虑。这个地方真的很冷(两种意义上的冷),而且离*近的城市比我们想象的更远。除此之外,到了讨论他们给我提供的岗位的实际待遇时,他们给出的条件与其说是配偶雇佣(spousal hire),不如说是缓兵之计:**年先兼职,“然后我们再决定”。 我们内心都深知,这份工作不合适。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很难相信自己的直觉。在研究生院,我们一直被教导,取得终身教席是我们如此努力、如此长期、在如此低的工资下工作的**原因。即使我们一直都知道自己会面临双职工的“双体问题”(two-body problem),但是我不知道我对这份工作的焦虑是出于担忧还是嫉妒。在坐飞机回家的途中,在我们深知对家庭来说是正确的东西,与我们认为事业成功所必需的东西之间,我们反复权衡。 由于不知道怎么做,我们向其他学者征求意见。虽然有几位学者尽可能帮我们分析了利弊,但是他们没有给出太多新思路。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学者们很少会拒绝一个终身教席,除非他们有更好的邀约。2015年,当我们在网上搜索建议时,只搜到两个结果。两个例子中的职位都是因为个人健康或家人健康而被拒绝的。在我们当时的处境下,网上同类例子十分罕见,这似乎在发出警告:没人会拒绝摆在马洛里面前的这种邀约。 一些同事甚至劝说马洛里接受这份工作——并且加上了一个警告。他们说,在一年500多名申请者竞争不到35个终身教席的情况下,拒绝聘用可能会损害她的声誉,并让她的学术生涯就此告终。这种恐惧已经潜伏在我们的脑海中,虽然我们怀疑它不是真实的,但我们没有任何正面的证据来反驳它。 雄心壮志和忐忑不安拉扯了将近一个星期。*终,马洛里做出了一个心痛的决定:她放弃了追求将近十年的至爱之物。
    承认我们遇到了麻烦 正当马洛里和我努力鉴别我们在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活中想要什么的时候,我们意识到,我们过去忽略了这个等式中的许多变量。这种条件反射是可以理解的。如同大多数学者,我们早就习惯了重大的生活选择在我们的掌控之外。 虽然你可能早就明白这一点,但是,高等教育行业对在其中工作的学者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实际上,学术界的就业市场非常奇怪。你是否还记得,你在节假日的晚餐上解释招聘周期时家人们疑惑的眼神?不是因为你胡说八道,或者你没有解释清楚。这是因为学术界对你的限制截然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从业者的经历,它们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哪怕只关注本章开头的故事,我们也能发现,高等教育在五个方面阻碍了我们做出重要的人生选择: •地点。论文答辩后五年之内你能找到什么工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在哪里生活。 •取舍。你能否拒绝一份工作,可能取决于你能否在一年内接到多份邀约。 •时机。你只能在8月到11月期间申请长期工作,在11月到次年4月期间申请定期职位。 •伴侣。如果你有伴侣,不管你在哪里找到工作,伴侣都得跟着你——除非你们可以分居。 •教席。你的合同类型决定了你能否继续从事你擅长的工作;换句话说,你被聘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还是助理教授,比你的教学质量、学术成果或群体影响力更加重要。 如果你想为高等教育对你的要求开脱,那么接受这五种想法或许是说得通的。但这些限制不是正常的,接受它们并不是思考你的工作的健康方式。一旦你决定离开学术界,就该抛弃这些态度了。 对我和马洛里来说,那所基督教学院的工作促成了这个抛弃的过程。它带来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她发现终身教席不是她想要的学术道路,而我被迫承认彻底不当教授才是*好的。 不管是什么导致你准备离开学术界,这种局面都给了你一个独特的机会,可以重新评估你想要的生活和价值。你不仅能够回答这些问题,而且必须回答它们。当你把目光投向象牙塔之外时,保留那些对你的思维的旧限制,将阻碍你找到成功和幸福。 而摆脱*初对非学术工作的恐惧,会引导你进入一个鉴别期。大体上说,改行的这个阶段,要求你回答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将影响你接下来的旅程: (1)你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 (2)你想从职业中得到什么? (3)你如何*好地协调二者? 这些问题几乎是*大的问题,坦白说,我不能直接告诉你该怎么思考。你的答案必须由你自己给出。不过,我可以给你一套框架,让你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地处理这些问题,并且可以准确鉴别出一套你能接受的价值观。 我在本章中描述的策略有助于你用广阔的视野来看待你的生活和行业——不再把某一份工作视为幸福的**决定因素。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必须打破你很容易在个人成功和职业成功之间做出的人为区分。不过,这种鉴别本身不是目的。它的价值在于它让你有能力做出更明智的决定——有能力采取行动。
    目录
    序言 1 致谢 3 **章 恐惧期 1 事件视界2 本书写作背景5 本书目标读者8 天职的陷阱12 读者指南16 延伸阅读与其他资源17 敬告读者22 隧道尽头的光明25 工作的广阔天地28 结论30 行动细则31 第二章 鉴别期 32 承认我们遇到了麻烦35 重获你的人生选择38 改行后的鉴别52 在实践中练习鉴别54 从为学习而生活到为生活而学习 56 结论62 行动细则63 第三章 探索期 64 睁大你的双眼69 领略更广泛的工作世界71 信息访谈入门74 查询其他资料来源85 在探索中认识自我88 人际网络入门90 描述你的改行原因93 坚持下去98 与非学者交谈100 把探索中的收获用起来103 结论109 行动细则110 第四章 提炼期 111 让你的学位物有所值112 “大材小用”的陷阱113 如何写简历120 翻译你的学术经历131 简历模板162 结论166 行动细则167 第五章 发展期 168 直面简历的缺陷169 培养技能,积累经验170 把时间留给新的活动180 积累经验的策略182 塑造公共形象185 寻找空缺的职位190 把握正确的机会194 为长跑结束做准备197 结论204 行动细则205 第六章 应用期 206 为改行做准备208 犯错:一个案例研究210 克服文化冲击211 建立新的关系218 在企业(或政府、非营利组织)中好好干220 边走边成长221 谈论你的过去223 维护旧关系226 离开学术界的收获228 展望未来 230 *后的请求231 行动细则232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