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争论的艺术:用分歧解决分歧
QQ咨询:
有路璐璐:

争论的艺术:用分歧解决分歧

  • 作者:(英)伊恩·莱斯利(Ian Leslie)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319971
  • 出版日期:2023年08月01日
  • 页数:240
  • 定价:¥6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樊登读书2018年度好书之一《好奇心》作者又一力作 既然避免不了分歧,不如学会善用分歧,将模糊的概念变成可操作的想法,将盲点变成突破口,将猜忌变成共情,以一种能带来进步的方式去表达分歧,解决分歧。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互联、民主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希望被倾听,分歧和冲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但鲜有人为此做好准备。我们要么开始争论,要么开始避免争论——结果可能更糟。 本书作者从审讯人员、人质谈判代表、成瘾**师、外交官、离婚调解员、关系学家等***专家那里学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见解,并总结了一系列原则,以实现更好、更有效的争论。 ·与对方建立联系; ·松开绳子,不去试图控制对方的想法; ·在考虑自己“面子”的同时,给对方“面子”; ·不要忽略分歧背后的文化盲点; ·打开好奇心,在争论中放弃输赢; ·让错误发挥力量; ·让争论少一些机械性,多一些人情味; ·既要自我表达,又要达成共识; ·处理好争论中的情绪问题; ·真诚以待,方能化干戈为玉帛。 总之,无论是在工作中、家庭中,还是公共场合中,应对分歧*好的办法是充分利用它,从不同的意见中产生一些新的、更好的想法。这是我们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实现的,而
    文章节选
    序言
    一场审问引发的思考
    我对即将要见到的那个人几乎一无所知,只知道他是一起骇人听闻的刑事案件的���罪嫌疑人,并且他将会对我满怀敌意。
    我们会面的地点在英格兰乡村一家不知名酒店的房间里。房间的内部被灯光照得很亮,零星地摆着少量家具,**的窗户被厚厚的窗帘完全挡住。我坐在一张桌子前,对面是一把空椅子。右手边坐着一位警察,他告诉我那位嫌疑人已经在外面等候了。接着,这个警察给我讲了一遍那些令人发指的犯罪细节,并且告诉我他们已经掌握的信息、不确定的信息,以及我需要从嫌疑人口中设法得到哪些关键信息。同时他还告诉我,这位嫌疑人非常自负、易怒,而且狡猾。
    我试图认真地去听警察的交代,但思绪却完全被即将到来的会面所占据。那位嫌疑人并不想来这里,也并不喜欢我这样的人。我不知该如何让这样一位与我有着根本冲突的人开口告诉我所有的信息,更别提让他说真话了。
    听警察简要地介绍完情况后,我双手一直平放在桌子上,以掩饰自己正紧张得发抖的身体。“你准备好了吗?”他问。“好了!”我撒谎道。随即门被打开了,那位嫌疑人大摇大摆走进了房间。
    他的名字叫弗兰克?巴尼特(Frank Barnet),是一名送货司机,身材魁梧,浑身上下散发着我所没有的自信。一分钟前,警察曾跟我介绍说巴尼特在被拘留期间一直表现出攻击性,还冲着警察大喊大叫。很显然,他对于自己在送孩子进学校的时候被捕感到很不满。他在我的对面坐下,冷冰冰地凝视着我。我极力掩饰着自己的紧张,开始问他是否还记得上个星期天的下午他都在做什么。
    “我为什么要告诉你?”
    噢,天哪,我可不习惯这样的交流方式。大部分与我交流的人至少愿意跟我说话。他们通常会希望我们之间的沟通能顺利进行,当然我也一样。就算我们的意见不同,讨论问题的态度却是一致的。现在我和这位嫌疑人显然没有了这种心照不宣的共识,我感到对话很难进行下去了。我
    又试着跟巴尼特解释了一次,我只是想让他告诉我那天他到底都做了些什么。
    巴尼特:你为什么要来问我?
    我:我们是问当时在这附近的人。
    巴尼特:少跟我来这套,为什么要来问我?D?D弗兰克?巴尼特?为什么是我?
    我开始感到有些反胃了。一方面我很想加倍骂回去解解气,他凭什么可以如此咄咄逼人?犯罪嫌疑人是他又不是我;另一方面,我却想极力避免这一切对抗,然后道歉。我内心感到困惑、不安、无所适从。
    多年以来,我一直沉迷于一个社会问题: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公众分歧会愈演愈烈。持有不同意见的人发现似乎越来越难进行有效的争论,反而要么渐渐陷入唇枪舌剑之中,要么做出毫无意义的中立表达。我也注意到,同样的问题也会出现在我们个人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不能很好地表
    达不同的意见,导致父母与孩子争吵,同事相互争执,这些似乎成了我们前进路上的拦路虎。为了避免陷入言语攻击或者无果的僵局之中,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会如何表达相互冲突的观点呢?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做到这一点呢?
    对于这些问题,我找不到满意的答案,于是开始自己做一些调查研究。我花了大量时间阅读了古代哲学家们的著作,还有几千年来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所确立和完善的良好的理性辩论原则,比如,以诚相待、知己知彼、不使用“稻草人论证”a。这些都很有智慧和启发性,但有些问题却让我一直心存疑虑。就好像健康饮食和锻炼身体,在有分歧的时候,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似乎比真的去做要容易得多。我掌握了理论,但当我处于和我的老板、妻子或社交媒体上一个陌生人的争论之中时,理论就都被抛诸脑后了。我开始认为实现有效的争论不是一种哲学,而更多的是一种纪律、一种技巧。
    人类不是完全理性的。我们自负、骄傲、冲动、缺乏**感,也有着各种需求。一场争论往往掺杂了我们对对方的看法,而不是仅就观点和证据来交换意见。这也并非完全一无是处:情绪可以帮助我们据理力争,或是让我们对别人产生共情。但情绪也会阻碍健康的争论。那些原始的本能反应会遮蔽我们的思考,扭曲我们的行为。在看似*彬彬有礼的争论表象之下,紧张的局势却正在默默酝酿,有时会失控燃烧成怒火,有时会使我们带着愤懑退缩,但有时却可以让我们获得真相和亲密关系。
    当有不同意见时,我们会调动各种机制来应对:头脑、情感和直觉。问题在于,大部分研究辩论或争论的文献中,只关注头脑,而我想要讨论所有这三个方面。所以我说服了一位审讯专家让我扮演一名警察来进行审问。在生活中,你我遇到的大部分纷争明显不会像一场刑事审讯。我们所争论的可能是如何能*好地运行工作中的一个项目,或者吃肉是否道德,或者夫妻一方有没有在共同账户上提取了太多资金。但这些争论在根本上与我和弗兰克?巴尼特之间的冲突的确有一些相似之处,那就是多多少少与我们如何看待对方相关联。每一个分歧的表面之下,都有一场关于双方关系的无声谈判在进
    目录
    **部分 为什么我们需要新的争论方式 第1章 在“战斗”或“逃跑”以外/ 3 我们生活在一个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容易产生分裂的社会里,而我们对此没有丝毫的准备。 第2章 冲突如何拉近我们彼此的距离/ 17 保有着争论热情的夫妻或工作团队会感到更快乐。冲突可以将我们团结起来。 第3章 冲突如何让我们变得更聪明/ 38 协作性的分歧争论是发挥群体智慧的*佳方式,因为它将我们通常理解的“不讲理”变成了一种品德。 第二部分 让争论有所成效应遵循的十大原则 第5章 原则 1:与对方建立联系/ 75 在解决有分歧的内容之前,先建立信任关系。 第6章 原则 2:松开绳子,不去试图控制对方的想法/ 93 想要更好地表达反对,就不要试图控制对方的想法和感受。 第7章 原则 3:在考虑自己“面子”的同时,给对方“面子”/ 110 当分歧处理转为一场地位之争时,就变了味道。善于提异议的人会努力让对手自我感觉良好。 第8章 原则 4:不要忽略分歧背后的文化盲点/ 126 许多分歧的背后是彼此感到的文化上的冲突。不要不假思索地以为你的文化才是正常的。 第9章 原则 5:打开好奇心,在争论中放弃输赢/ 135 急于做出判断会让我们停止倾听和学习。试着不在争论中追求获胜,而去寻找趣味,同时也让自己变得更有趣。 第 10 章 原则 6:让错误发挥力量/ 143 如果道歉及时且真诚,错误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它能使你看起来很谦逊,也能加强关系、缓和对话。 第 11 章 原则 7:让争论少一些机械性,多一些人情味/ 154 针锋相对的争论会陷入简单且可预测的模式之中。要让分歧更有成效,需要引入创新和变化,还需要有意外。 第 12 章 原则 8:既要自我表达,又要达成共识/ 169 支持自我表达,但遵守一套达成共识的规范与边界,有益于分歧的解决。规则创造自由。 第 13 章 原则 9:处理好争论中的情绪问题/ 179 知道再多的理论也无法让我们能完全处理好在分歧中所体验到的情绪。有时候*难应付的对手就是你自己。 第 14 章 原则 10:真诚以待,方能化干戈为玉帛/ 192 所有的准则都从属于黄金法则:建立诚信的人际关系。 第三部分 应对争论的正确方式 第 15 章 把争论当作无限的游戏的一部分/ 201 实现富有成效的意见分歧不等同于保持良好的礼仪。但为了让分歧有所进展,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文明形式。 第 16 章 让争论有所成效的锦囊妙计/ 218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