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怎么做教学管理:给教学管理者的35个建议 大夏书系
QQ咨询:
有路璐璐:

怎么做教学管理:给教学管理者的35个建议 大夏书系

  • 作者:费岭峰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76040487
  •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01日
  • 页数:264
  • 定价:¥6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怎么做教学管理——给教学管理者的35个建议》围绕教学管理思想、常规管理策略、研修活动组织、校本科研管理、骨干团队建设五个方面,以作者多年在学校管理中的体验与经验为主线,提炼出35条给一线教学管理者的建议;同时,书中也有部分内容是作者基于现代学校管理理念而提出的,有着一定的理想色彩的管理思路。
    文章节选
    努力做一位有思想的教学管理者
    学校期盼有思想的教学管理者。有思想的教学管理者也确实能从教育的本义出发思考教育教学问题,实践“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行动;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专业的学术地位,建设更科学、更合理的学校管理机制,以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高质量实施。“做名校长首先要有自己的思想”,这是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原校长李烈对任职校长经历的感悟。她说:校长唯有自己的思想,才会“对学校发展、对办学、对建设教师团队等等有思考,并且要形成独立的见解”。杭州市学军小学原校长杨一青的观点“管理者要成为思考家、实干家、外交家”中的“思考家”,同样是对学校管理者需要有思想的诠释。
    那么,问题又来了:一线的学校教学管理者,怎样才能涵养自身的管理思想,努力做一位有思想的教学管理者呢?
    一、思想涵养的三个阶段
    思想作为一种观念层面的理性认识,它的形成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它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明晰化、深刻化的过程。教学管理者管理思想的形成同样会经历这样的过程。一位学校教学管理者管理思想的形成一般需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阶段一:朦胧感知阶段。思想产生的初始,并不一定是清晰的。有时候只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然后慢慢地为自己所认同。当然,这种感觉或认同的产生包括两种可能,一是产生于自我的实践,另一种可能来自外在的观点。比如李烈校长的“以爱育爱”的办学思想,更多是源自自身对教师这一份职业的认识。而外在观点认同,则需要有对相应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的把握,然后会产生“这种观点很有道理,可以成为我实践的指导思想”之类的想法。
    阶段二:实践体认阶段。思想的内化,需要有认同,还需要有实践的体认,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内涵,把握其本质。以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为**”来分析,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其内涵可以有两个层面的理解:一是以学习者为**,二是以学习为**。两者之间有相通性,也有一定的区别。“学习者为**”突出的是以学习主体为重的定位,教学设计需要有对学习者学习起点与学习特点的思辨;“学习为**”则突出了目标取向,从“教学”取向走向“学习”取向,关注学习者,也关注过程。这样的理解与认识,是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来加深的。
    阶段三:系统思考阶段。“在心念思维中,经由思考之后,信息内容所凝结的架构或范式,即为思想。”基于一种观念形成的思想,需要有一定的结构化思考,从零散的点式触及上升到整体的面式、体式的建构,*终形成有体系的系统思考。仍以“学为**”为例来说,当其成为一位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思想之时,必然会在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以及评价维度上有所体现。
    二、教学管理思想涵养的基本路径
    一位**的教学管理者,其管理思想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期的实践中,通过实践、学习与思考等方式涵养的。其管理思想形成的过程中,一些诸如时代感、教育教学的前沿理论、思维方式的独特性与育人观念的形成,都是极为关键的影响因素。
    (一)把握时代脉搏,敏锐感知教育发展的方向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是需要向前看的。故此,一名有思想的教学管理者,其思想的形成虽离不开对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继承(比如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学记》提出的“教学相长”等),但更离不开对当今时代发展方向的把握。
    在这个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已经有这样一种观点,互联网学习可以取代学校教育,认为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甚至可以成长为专业的人才。这样的观点虽然有些偏颇,但至少从学习方式上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互联网 教育”的积极探索应该成为每一位学校管理者从思想到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此,需要学校教学管理者们的知识观、教学观发生变化,必须树立起知识本身只是个载体,利用知识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研究的过程才是教育之道。比如,“在给学生讲授数学定理、数学问题时,与其着眼于把该定理、该问题本身的知识教给学生,还不如从教育的角度利用它们”。从重知识的传授,转向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教育变革的重要内容与特征。
    同时,“从标准化到定制化”“从统一化到多样化”“从对手关系到合作关系”“从独裁专权到共享领导”“从被动服从到主动创新”“从专业服务到自我服务”“从门类化到整体化”……已经成为了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同样也是教育变革从“工业时代”走向信息时代的重要内容。
    而在关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教学管理者们需要充分了解“核心素养”的产生、发展过程,把握“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比如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对核心素养的界定中有“能在异质社会团体中互动”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界定的四大学习支柱中有“学会共处”的要求,许多**的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中均有“人际交往”“人际技巧”等内容。在当今这个时代,从学校及学校教育来说,将核心素养的发展蕴含在教育内容与教育过程之中,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均需要考虑学习者素养的发展,学校教学管理者们需要有深刻的解读与理解,将其融入到办学思想与行动之中。
    (二)学习前沿理论,努力涵养育人的基本素养
    在我国,学校管理者对教育教学前沿理论的学习有着优良的传统。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是一个榜样。他在对学校的价值与功能的认识上,在对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的继承与批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观点,将孩子的学习视野放大到学校之外、社会之中。他在《我之学校观》中明确提出,“学校生活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改造社会环境要从改造学校环境做起”。这些先进的育人观点,就是陶先生在学习基础上的创新、创造。
    在这个科学研究发展迅速、科技成果日新月异的时代,新的学习科学同样层出不穷。比如,经合组织于2002年出版了研究报告《理解脑:走向新的学习科学》,2010年又出版了续集《理解脑:新的学习科学的诞生》,对“当前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的交叉研究现状做了客观评价,描绘了今后十年的研究前景与决策意义”,对人的“大脑是如何学习的”这一问题,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科学的支撑。
    而关于学习,法国教育学者安德烈•焦尔当在《学习的本质》一书中,更是对“学习”有了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表达:“只有学习者个人才能进行学习,别人不能取而代之。”“学习,一种意义炼制活动。”“学习,一个解构过程。”……对“学习”如此丰富而多样的认识与解读,对于学校的教学管理者来说,可以更加深刻地把握学习的概念,从而设计、组织相应的教学管理活动。
    (三)改变思维方式,深入思考有效的育人途径
    向管理要质量,提**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思想。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效能是否得到体现往往影响到一所学校管理的整体水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管理同样如此。2019年6月,中共**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再次提出了要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学校要健全教学管理规程,统筹制定教学计划”;并对校长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应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参与教研、指导教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领导力”。强调校长的教育教学领导力,不是指简单的制定规章,颁布制度,而是需要在管理思维的现代化、管理目标的准确定位与管理过程的精准设计上得到体现。当然,这里的“校长”应该是指以校长为代表的学校管理团队(即学校管理者队伍)。
    从现如今学校的管理状况来看,许多新生代的年轻教师踏上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岗位,他们虽然有朝气,有魄力,有学力,有行动力,但缺乏较为系统的教学管理经验,在教学管理中时常表现出以散点思维、短期思维为主的管理行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系统思考和行为创造力不足,跟随式、应付式管理,工作计划性不强,疲于奔命的现象仍然存在。再加上时代发展节奏颇快,促使教育教学改革同样加快了节奏,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教学管理效能不高。
    因此,重新审视学校教学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助力学校管理者深刻理解学校教学管理的本质内涵,**他们从散点思维走向系统思维,在管理实践中,努力形成全局思维、团队思维、整合思维和亮点思维,提升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思辨力、组织领导力、活动设计力和专业引导力,*终提**校教学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四)重塑育人观念,努力形成系统的管理理念
    作为担负着为促进现代社会发展培养人才责任的学校,当然还需要考虑“为谁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的社会意义和**意志。古希腊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就曾经有“教育是**的事业”的论断。爱因斯坦也曾在《论教育》一文中,就学校的意义作过这样的阐述:“学校应该培养青少年的品质,挖掘他们的能力,实现他们为人民谋福利的价值……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和独立行事的人,不过,他们要把服务社会当成自己的*高理想。”
    当然,不可否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对学校的意义作进一步的探讨。对于学校及学校教育,从内容与学习方式到学习结果的表达,再到对学习质量的评价等,都需要进行重新思考与定位,需要从传统的关注知识学习的质量,转变到关注受教育者的社会性发展状态,以及学习情感、学习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状态上来。唯如此,学校及学校教育才能不会被取代,继而更好地发展。作为一名学校的教学管理者,重塑五种观念,即树立现代的学校观、正确的育人观、科学的质量观、发展的管理观、先进的教学观,是重塑育人观的重要内容。
    目录
    自序 我的教学管理故事 001 **章 管理思想涵养 建议1:学校期盼有思想的教学管理者 003 建议2:努力做一位有思想的教学管理者 008 建议3:重视实践活动对涵养管理思想的意义 014 建议4:学校教学管理者应树立全局思维 019 建议5:学校教学管理者应培养团队思维 024 建议6:学校教学管理者应具备整合思维 029 建议7:学校教学管理者应善用亮点思维 034 第二章 常规管理策略 建议8: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学常规 041 建议9:教学常规管理应由“督”走向“导” 046 建议10:备课管理应从重“形式”走向求“实效” 051 建议11:常规听课应实现功能的拓展 056 建议12:作业管理应明晰功能与** 061 建议13:课程建设应成为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 067 建议14:发挥“工具单”在常规管理中的作用 072 “常规管理”示例 评·研·引·用:学校课堂教学评比模式创新 078 第三章 研修活动组织 建议15:充分认识校本研修的意义及面临的困境 085 建议16:实践“以师为本”的校本研修活动 090 建议17:借系统思维凸显校本研修的“研修”特质 096 建议18:校本研修主题确定需作好可行性论证 102 建议19:利用“导研”技术提高教师研修参与度 108 建议20:开展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 114 建议21:应重视教师参与研修后的行动跟进 121 “校本研修”示例 依托导研工具,提升教研质量 127 第四章 校本科研管理 建议22:学校教科室主任需明确职能定位与角色担当 135 建议23:学校应做好教育科研顶层设计 142 建议24:于关键节点处抓实课题研究过程管理 149 建议25:扎实以“三研”为**的课题研究实践活动 155 建议26:将成果展示推广做成常态交流研讨活动 160 建议27:学校应努力建设好校本科研“资源库” 167 建议28:让研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行动 174 “科研管理”示例 学校“以校为本”科研顶层设计与实施 180 第五章 骨干团队建设 建议29:学校需建设**的专业骨干团队 189 建议30:以“品牌建构”的理念建设学科教研组 196 建议31:发挥“捆绑式”评价在教研组建设中的作用 202 建议32:培育促进专业发展的“教师自组织” 210 建议33:学校可建设一支教师专业发展指导队伍 217 建议34:建设“师徒成长共同体”促教师群体专业发展 223 建议35:相信教师能成为学校的主人 229 “团队建设”示例 顶层设计 精准施策:“入格”教师成长密码 235 参考文献 241 后记 让教学管理的体验物化留存 245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