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协会于一战结束时成立于荷兰,是由一群来自不同**的基督教和平主义者发起建立的。
战时儿童救助协会的创始人皮埃尔·塞莱索是一名工程师,1879年出生在瑞士洛桑。他是人道主义者和非暴力运动的捍卫者,反对黩武政治,有着坚定的宗教信仰和爱国精神,并以此作为意识形态的支柱。
塞莱索的追随者们也反对战争,他们宣传和平,在毁于冲突的地区进行社会援助。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将立志于为社会奉献的人们组织起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
在此项运动和皮埃尔·塞莱索的推动下,1920年,国际民间服务事业组织(SCI)在瑞士伯尔尼成立。该组织的宗旨是,和平不只是一个理想,只要反对新战争的各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行动,和平就能成为现实。
1920年7月,**届国际劳动营在法国维顿举行。来自不同**的志愿者们抛下**间的恩恩怨怨,忘记在战场上的敌对,聚集在一起,开始在被一战严重摧毁的地区进行重建工作。这也是人们**次用无偿工作的形式实现和平的尝试。
这次和平行动的效果令成员们非常满意,因为它证明了人的力量可以服务于和平,而不是战争。
于是,1924年,一个大胆的想法被提出:用义务对民众服务的形式取代兵役制。1932年,国际民间服务事业组织(SCI)拥有了自己的合法宪章,才使这个想法得以实施。
很多大学生都希望通过深入研究过去,以发现能更好解释史实的方法。为此,他们找到了自己信任而且乐于交流的教授,向教授请教,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们的这些观点,有一部分确实是可行而准确的,甚至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而取得学术成果。
阿松普塔·蒙特亚的研究就是如此。她曾在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就读。她读大学时,年龄较长,她全身心投入了自己的研究,深深地被历史的世界所吸引,立志要拂去书页上的尘土,拯救出那些被历史遗忘和忽略的世界。在她深刻而又充满人性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基本的事实:她酷爱历史,对地理学也充满了兴趣,她热爱这个**的每个角落,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为了探知真相,阿松普塔·蒙特亚走访了那块被称为“1939年逃亡之路”的地区。在那里,她走遍了每一条公路、小径和山路,追寻当年躲避佛朗哥军队的男女老幼的足迹。她来到法西两国的边境,走访了当时逃亡者们经过的每个村庄、小镇和城市,仔细地了解那时究竟有多少人、哪些人来到这里,又何时、用何种办法穿越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