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跟主持��学说话:康辉作序,句句封神,主持界综艺天花板《2019主持人大赛》官方出品,教科书式的说话方法,让你像康辉一样开口即申论,像选手一样开口即满分作文,在每一个关键时刻轻松表达,用话语构建自己的影响力
QQ咨询:
有路璐璐:

跟主持人学说话:康辉作序,句句封神,主持界综艺天花板《2019主持人大赛》官方出品,教科书式的说话方法,让你像康辉一样开口即申论,像选手一样开口即满分作文,在每一个关键时刻轻松表达,用话语构建自己的影响力

  • 作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栏目组
  •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 ISBN:9787514622744
  • 出版日期:2023年10月01日
  • 页数:260
  • 定价:¥49.9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如何开启一场愉快的对话? 如何在不同场合游刃有余地表达? 如何避免尬聊、冷场、紧张、大脑空白? 同样的���料,如何让自己说的出彩? 如何用说话影响他人? 本书从表达技巧,表达要素、表达情境、话题构建、情感带入、**收尾六大部分详细讲述表达的技巧和方法,对表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与细致分析。君子敏于行,也要敏于言,更要乐于言,通过科学训练和不断实践,每个人都能流利、有条理、有感染力的开口表达,打破自身局限,积累自信,增加吸引力,掌握每一个关键时刻。
    文章节选
    1.1表达是信息传递的源头 问大家一个问题:在职场中,你认为专业技能与表达能力,哪一个更重要? 很多人可能认为专业技能更重要,那我们来假设一下,其实这种假设在职场中每天都存在:一个项目组有三个人,**个人负责把大家组织在一起,给大家加油打气,第二个人负责与技术相关的专业工作,第三个人则主要负责把他们工作的情况解释清楚。项目完成后,老板要求项目组向自己做汇报,你认为这三个人谁去汇报,*容易得到老板认可?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个人汇报时,往往会从行政组织的角度出发,但对于具体项目内容和细节可能解释不清;第二个人汇报时,可能会讲一堆专业知识和信息,领导不一定能听懂;而第三个人汇报时,*容易表达出项目的关键信息和老板*想了解的信息。久而久之,在外人看来,第三个人就是项目组功劳*大的人,也*容易得到老板的赏识。 可见,话虽然人人都会说,但要把话说得吸引人、说到点子上,却需要很高的要求。因为表达是信息传递的源头,只有具备出色的表达能力,才能在*短时间内,用*精练的语言,把关键性信息清晰、准确地传递给别人。 那么,我们怎样表达才能把一些重要信息有效地传递出去,让听众听完后,很快就能抓到其中的关键内容呢? 简单来说,就是要做到三点: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内容具有说服力。这三点也构成了表达的血与肉,从而达到传达信息、传递情感、传播道理的目的。 1.观点明确 在《**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阶段**场的录制时,新闻类选手邹韵就以一段特定内容,展开了她的即兴考核表达。我们来看一下,邹韵是怎样准确地把自己要表达的观点和信息传递给观众和评委的。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新闻聚焦,我是邹韵。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个人,一位老人,他叫刘增盛,有人管他叫作“硬核老头”。原因很简单,平时我们在坐地铁、坐公交的时候,看到老人,我们会自觉地起立让座,但这位老人却很特别,他在身上挂了一个“无须让座”四个字的灯牌,他对于年轻人的这种关照和心疼也真的很让人动容。但是在我看来,能够让这个民族经历五千年的风霜而屹立不倒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很多有大智慧的、**的、复杂的精神,而在这其中尊老爱幼是很重要的一个。 因此,在我看来,刘增盛老人给我们这些年轻人让座是一种情分,而我们这种晚辈给像刘增盛这样的老人让座,给他们更多的关怀,是一种本分。也正是这种情分和本分的相互交融,才让我们的社会得以发展。而更重要的是,他身上的那个红红的灯牌点亮了我们对老人给予更多关注的一种提示。也正是老人对我们的一种心疼和关照,点亮了我们对于向真、向善、向美的生活的期待和憧憬,谢谢大家! 这段表达结束后,几位评委都给出了不错的评价。其中,康辉老师的点评中有这样一句话:作为记者,在表达时,更多的应该是呈现事实和信息,而不是迫切地表达观点;但作为主持人,可以在事实和信息的基础上,提炼出某种观点或引导出某种观点。 在案例中,邹韵作为一个“主持人”,就通过自己精准的表达,向观众传递了这样一个观点:即使是陌生人,彼此之间也需要理解和包容。 其实,不光是记者和主持人,我们在平时的表达中,也要像康辉老师说的那样,通过表达更好地传递出自己的观点和一些关键性信息,与他人实现良性沟通。但是,很多人在表达时却不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 1990年,斯坦福大学一位研究生设计了一个很有趣的心理实验。首先,测试人员找来一些人,把他们分成A、B两组,然后让A组人在桌子上敲击一些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的节奏,让B组人通过这些节奏猜出正确的歌名。 在A组人看来,B组至少能猜出一半歌名,但结果却很不理想,A组人一共敲了120首,B组人却只猜对了3首,成功率仅为2.5%。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偏差呢?原因就在于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在认知和理解上存在较大偏差,结果导致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也出现了偏差。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觉得自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就像案例中的A组人一样,脑海中都有这些歌曲的旋律,但别人却不这样认为,就像B组人,听到的可能只是古怪的敲击声,而不是有节奏、有旋律的歌曲,所以只能盲猜,这样正确率肯定不高。 表达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没有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或者表达得不够清晰、准确,却希望别人能理解和接受你的观点,那就很容易出现偏差。我们口干舌燥地说了半天,对方根本无法理解,这不就是白费口舌、浪费时间吗? 所以,不论何种方式的表达,观点明确都是准确地传递信息的关键一步。关于这一点,前麦肯锡咨询公司知名顾问芭芭拉·明托(Barbara Minto)曾有一段很精辟的评论:虽然表达的主要目的是告诉别人他们所不知道的信息,但听众只有在需要了解问题的答案时,才会去找答案。也就是说,听众需要先听懂你所表达内容中的“这件事”,继而才会去详细地了解“这件事”,寻找解决“这件事”的方法,或是“这件事”带来的后果。这就是让表达更加有效地传递信息的主要逻辑。 2.逻辑清晰 在处理一些工作时,有时我们遇到的不是信息匮乏,而是信息过载;大脑中不是全无头绪,而是思路混乱;不缺点子,缺乏的是把这些点子表达出来的逻辑和思路。 比如,我们在汇报工作或制订方案前,经常会找来一大堆资料,或者在辩论赛、演讲赛筹备期间,想出无数种自认为精妙的观点。但是,这些材料和观点要如何组装起来,才能达到*佳的表达效果呢?你要采用哪种表达方式,才能把这些材料中的信息精准地传递给听众呢?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实际上,清晰表达的本质,并不是表达者要说得流畅、圆满,而是要让接受者听得清楚、分明。换句话说,你想让自己的表达更清晰,不仅要细心琢磨所要表达内容中的主要观点,还要弄清楚怎么表达才能让观众听懂。 一般来说,我们在表达时可以遵循“总—分—总”的逻辑来进行,这也是*符合观众感受和思维要求的表达逻辑。具体来说,就是把要表达的内容分为三步:开头、主体和结尾。只要将这三部分表达好,表达效果就不会太差。 3.内容具有说服力 有了观点,也有了逻辑,接下来就是要把一些具体的内容填充进去,让表达的信息更有说服力。这时,就要用到与观点有关的各种素材了。 首先,一个*重要的素材就是故事。当然,在表达时,不需要把故事讲得多么离奇、曲折,只要把想表达的内容和观点用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可以大大地增强说服力了。比如下面这个小故事: 有一个失明老人孤独地坐在街边乞讨,旁边放着一块纸板,上面写着:“我失明了,请帮帮我。” 街上的人很多,但却没人过来帮助老人。这时,一个女孩从老人旁边走过,随即又转身回到老人身边,看了看老人,然后在老人的纸板上写了几个字,便转身离开了。 奇迹发生了,不一会儿,很多路人都过来把钱放在老人面前,老人简直不敢相信竟有这么多人愿意帮他。 那么,女孩在纸板上写了什么呢? 她写的是:“这真是美好的**,但我却看不见。” 你有没有被这个故事打动呢? 一个好的故事,往往可以迅速让观众的情绪产生变化。因为人在听故事时,大脑会习惯性地模拟故事发生的整个过程,就像亲身经历的一样,所以他们的情绪也会很快被调动起来,与表达者产生共鸣。这要比你讲一堆枯燥的道理更容易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打动观众的心。 其次,还有一个常用素材就是数据。比如有人对你说:这款游戏的玩家现在有1000万人,每天新增玩家就多达5万人。而另一个人告诉你:这款游戏的玩家非常多。相比之下,是不是**个人的话更有说服力? 不过,在运用数据进行表达时,一定要运用那些*有价值、*能支撑和强化我们观点的数据,也就是可以代表结果的数据。评委康辉老师在点评上文案例中邹韵所表达的内容时,还指出一点,就是在表达时,一定要找到一个你认为很重要的点,然后将这个观点强化出来,这会让你的整个表述特别不同,从而让人印象深刻。而这个“点”,也可以是关键性的数据。 很多人都在电视或网上看过乔布斯以前主持的新品发布会。在发布会上,乔布斯每次都会推出一个产品亮点,同时他在介绍产品时,一定会特别强调这个亮点。比如,在介绍iPod时,他就**强调内存之大。他说:“这是一个能触动心灵的设备,当某一个东西能触碰到心灵的时候,它就变得意义非凡。这是一款音乐播放设备,也就是能在你的口袋里放下1000首歌。” 接着,乔布斯从自己的牛仔裤口袋里拿出了iPod。这一刻,燃爆**。 你看,这个“1000首歌”是不是一下子就将iPod的主要功能表达清楚了? 总而言之,任何一种信息的表达和观点的传递都是有**的,你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一次有效表达的聚焦。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表达令人难忘,那么你要聚焦的内容就必须少而精。当然,在表达时,我们也要注意分配好信息、情感和道理的比例,做到比例均衡,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要避重就轻,否则*后的结果很可能是观众什么信息都没听见,什么信息也没记住,你的表达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目录
    第壹章 好的表达:如何像主持人一样表达 话人人都会说,但要把话说得吸引人、说到点子上,却需要很高的要求 1.1 表达是信息传递的源头 1.2 思辨力是表达力的内在逻辑 1.3 控场力让每次表达卓有成效 1.4 表达的五个维度 第二章 表达情境:每次表达都是角色的转换 学会在不同的表达场景中转换自己的角色,做一个“多面”的表达者 2.1 观察是表达的基本功 2.2 不同场景,不同角色形象 2.3 切换场景就是切换表达风格 2.4 语调和语速要符合场景 2.5 梳理信息,用合适的方式表达 2.6 不说自己知道的,只说别人想知道的 第三章 话题构建:如何设计合理的表达目标 只有构建起自己所要表达的具体话题,才能为表达提供理性而又清晰的指引 3.1 信息预判是构建话题的**步 3.2 话题明确,表达才有感染力 3.3 根据不同场合选择适当的话题 3.4 选话题,要选自己熟悉的内容 3.5 找准切入点,让目标话题自然呈现 3.6 巧妙地进行话题转换和过渡 第四章 表达节奏:在有限的时间里说重要的话 让自己的表达节奏与听众的心理节奏相吻合,表达就更容易成功 4.1 教科书式的开篇 4.2 层层推进,引出观点 4.3 突出关键字句 4.4 表达有主次,精彩的内容要先说 4.5 控制好表达时的信息密度 4.6 言之有物是言之有理的基础 第五章 情感带入:表达需要情感支撑 当听众被你的情感带入故事之中,与你产生共鸣时,你的表达才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1 好的表达就是会讲故事 5.2 讲故事要遵循“黄金抛物线” 5.3 让别人感受到亲和力 5.4 让你的语言更有画面感 5.5 语音准确,表达更具感染力 5.6 感同身受,争取*大的情感共鸣 第六章 **收尾:如何让表达更有影响力 收尾越有分量,情感越浓烈,在听众心里产生的“惯性”就越大,对听众的影响也越大 6.1 收尾部分要精心设计 6.2 表达*后既要有力也要有情 6.3 总结提炼要精准而有高度 6.4 成为鼓舞人心的高手 6.5 巧用肢体语言,让结论深入人心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