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广雅·我要唱到永远(曹可凡最新作品,一本用情至深的随笔录,白先勇、白岩松、孙俪、马伯庸联合推荐。)
QQ咨询:
有路璐璐:

广雅·我要唱到永远(曹可凡最新作品,一本用情至深的随笔录,白先勇、白岩松、孙俪、马伯庸联合推荐。)

  • 作者:曹可凡 广雅出品
  •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9863515
  • 出版日期:2023年10月01日
  • 页数:264
  • 定价:¥5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为**主持人曹可凡的散文集,其内容涵盖名人记趣、纪念文章、闲谈杂感、读书随笔,无论是记述与各界名家的交游,还是叙写自己的演艺道路,均从作者亲身经历出发,以温暖的笔调写成,生动真挚,亲切可感。 个性十足的黄永玉偶尔流露出的黯然神伤,林青霞写作《窗里窗外》背后付出的汗水与努力,流沙河在历经岁月沧桑之后的清明与孤傲……凡此种种,都被掩藏于他们的大师光环之下,而作者则悉心记录下大师们鲜为人知的一面。借可凡之眼,观人生百态,跟随作者深情的笔触,一览四十余位大师们的往事与日常,感受他们曾体会过的沉浮冷暖。
    文章节选
    林青霞:人很美,但她的文字更美 文/曹可凡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赴京拜访吴祖光、新凤霞前辈,闲聊中提及,祖光先生虽是文章大家,写出过像《风雪夜归人》那样的传世之作,但我私下里却偏爱新凤霞先生的小品文。 新先生自小唱戏挣钱,读书不多,却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再加上演员与生俱来的敏锐��使得她笔下的人与事生动翔实、灵动多姿。尤其是那篇《我和溥仪》,场景鲜活,细节逼真,对话流畅,兼具文学魅力与史料价值,属难得佳作,祖光先生亦深以为然。 其实,林青霞的文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近日驻足在家,闲来无事,重读《窗里窗外》,感受更为强烈。 己丑岁末,往香港采访民国时期演唱过《玫瑰玫瑰我爱你》等经典时代歌曲的歌星姚莉,而白先勇先生也恰好在那里逗留数日,于是,我们相约与林青霞见面。 林青霞虽然退出影坛后深居简出,但听说白先生来香港,便爽快答应,并在香港赛马会的一家会所设宴款待。印象里,林青霞那晚身穿白色高领羊毛衫,外套一件棕色短裘皮大衣,略施粉黛,雍容典雅。一进门,她便快人快语,热情招呼大家入座,其待人之诚恳,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同行的还有翻译家金圣华女史。虽然与圣华女史为初识,但知道《傅雷家书》中英语部分翻译均出自她手,所以并不感到陌生。 白先勇先生说起,林青霞*早引起他关注,是因为李翰祥的那部《金玉良缘红楼梦》。林青霞女扮男装,反串贾宝玉,玉树临风,倜傥潇洒,自带一股谪仙之气。白先生尝言,张爱玲与他的小说,均由《红楼梦》奶水滋养而成,故此,白先生对林青霞版贾宝玉青睐有加。难怪后来谢晋导演欲将白氏小说《谪仙记》改编成电影,白先勇先生与谢晋导演不约而同认为,李彤一角非林青霞莫属。 遗憾的是,彼时两岸交流刚刚拉开帷幕,其间仍有诸多不确定因素,“李彤”一角*后落到潘虹头上。然而,林青霞仍感谢白先勇先生与谢晋导演的知遇之恩,在《*后的**》拍摄期间,还专程来沪探班。 白先生与青霞虽未能成功合作,但也因此结下了深厚友情,由白先勇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公演,林青霞由金圣华女史陪同,往**大剧院连看三天,意犹未尽,满心欢喜。 作为调弄文字的高人,白先生也对林青霞由表演转向写作大加赞赏,并认为其文字不是浓墨重彩的油画,也非氤氲朦胧的水墨画,而是一幅简约生动的速写,寥寥数笔,便将人物勾勒得有模有样、有棱有角,且干干净净,不羼杂任何杂质,如同《窗外》中那个清纯玉女。 圣华女史完全赞同白先生的论断。她说,自己鼓励林青霞写作,就是因为青霞本人是个讲故事圣手,记忆力也惊人,诸多寻常往事,一经她叙述,立刻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她记得有一回听青霞回忆三毛故事,其绘声绘色的语言,将倾听者带入一个玄妙世界。所以,金圣华说,将这些故事如实用文字写在稿纸上,便是一篇佳作。再加上青霞虽浸淫娱乐圈数十年,却从未沾染任何不良习气,仍然保持一种超然物外的状态。“正由于心如明镜,下笔时才能一字字、一句句,出于内心,发自肺腑。” 初涉文字之人大抵对自己笔端流淌出的方块字极为珍视,人人都会有“敝帚自珍”的感觉,林青霞也不例外,尤其听到白先勇与金圣华两位大家褒奖,更是喜不自禁,连忙吩咐助手到车上取出其处女作《窗里窗外》样稿复印件,分享写作乐趣。青霞姐说,夜深人静,独自坐在书桌前,面对一轮皓月,往往是写作*佳时机。“有时候想到什么,便赶紧伏案写起来,生怕刚刚闪过脑海的灵感会稍纵即逝,常常在写完之后,这才听见身边传来小鸟的聒噪之声,一看窗外,发现一轮旭日正冉冉升起,而脚上仍着前晚参加应酬时所穿的高筒靴,脸上的妆却渐渐晕化开来……” 那时候,青霞姐仍沿用“古法”,在文稿纸上写作,稿纸上尽是涂改修正的痕迹,完稿之后,用传真机将文章发给朋友,听取修改意见;然后再加调整,有时候,朋友们的意见不尽相同,甚至相互矛盾,这也令她颇费周章。待完稿,再请助手录入电脑,总之,青霞姐写作,即便一篇千字小文,从构思、写作、修改,直至完稿,也要花费不少时日,但她却甘之如饴,因为,她想以*真诚的态度写出自我*真实的感受,也期待在影剧艺术之外,以文字的方式与观众、读者分享交流。 回到酒店,逐页翻阅《窗里窗外》样稿,发现此书分为戏、亲、友、趣、缘、悟六个篇章,细叙人生经历、表演心得、故人情怀,以及生活感悟,读来回味无穷。其中,她写自己与三毛交往的经历*为奇特:“当我坐定后,她把剧本一页一页地读给我听,仿佛她已化身为剧中人。到了需要音乐的时候,她会播放那个年代的曲子,然后跟着音乐起舞。相信不会有人有我这样读剧本的经验。因为她呕心沥血的写作和全情的投入,而产生了《滚滚红尘》。”简简单单的文字,三毛率真、任性、我行我素的形象呼之欲出。 同样写女性,她笔下的邓丽君却是另一番气象。邓丽君的特立独行众所周知。徐小凤曾同我说过,邓丽君爱戴手套打牌,却照样自摸,但人们**不会想到,她与林青霞居然有在法国海滩“裸泳”的经历:“我放下了戒备,褪去了武装,也和法国女人一样脱掉上衣戴着太阳眼镜躺在沙滩上迎接大自然,邓丽君围着我团团转,口中喃喃自语,‘我**不会!我**不会这样做!我**……’声音从坚决肯定的口吻,慢慢变得越来越柔软。没多久,我食指勾着枣红色的比基尼上衣和她一起冲入大海中。她终于坚持不住地解放了。”在这里,青霞将邓丽君欲拒还迎的心理变化刻画得丝丝入扣。 写张国荣,她文章的题目竟然用了“宠爱”两个字,来表达对挚友逝去的不舍。文中有段描写他们俩分手的场景,虽然感情极为控制,读来却无限悲凉。“……就在他的手臂搭在我肩膀的时候,我被他震抖的手吓得不敢做声。他很有礼貌地帮我开车门,送我上车,我跌坐在后车座,对他那异于往常的绅士风度感到疑惑的同时,他已关上了车门。我望向车窗外,晚风中他和唐先生走在前面,后面南生那件黑色长大衣给风吹得敞开着,看起来仿佛是他们两人的守护神。” 而在《沧海一声笑》中,则又把黄霑那“苍生笑,不再寂寥,豪情仍在痴痴笑”的乐观与旷达描写得活灵活现:“**夜里,徐克打电话给我,我正好没睡,他提议去黄霑家聊天。到了那儿才发现他搬到一个只有几百尺的小公寓,客厅里只容得下一套黑色矮沙发。他和他的‘林美人’分手了,搬出了大屋。我很为他难过,问他觉不觉得委屈,他还是那一贯的豪迈笑声:‘哈!哈!哈!怎么会?我一点也没有委屈的感觉。’”文章在此戛然而止,仿佛音乐中的休止符,无声胜有声;也好似国画中的“留白”,意到笔不到,意蕴无穷…… 继《窗里窗外》,青霞姐又一鼓作气,相继出版《云去云来》和《镜前镜后》两册随笔集,相比于《窗里窗外》的文章,青霞姐的文字愈加醇厚、沉郁,读起来好似喝一口酽茶后的回甘。 譬如,她在《闺蜜》文中对施南生的评价颇可玩味:“金庸先生说得好,南生是**的对老公意乱情迷的妻子。她是****的痴情女子,将自己奉献给她心中的才子,她崇拜他,保护他,把他当老爷一样服侍,她*高兴的事就是徐克高兴,情到浓时她跟我说,徐克是个艺术家,他需要火花,如果**,有个女人可以带给他火花和创作上的灵感,她会为徐克高兴。有**那个女人真的出现了,她还是会伤心,我想尽办法安慰她,她**听得进去的话,就是,‘把他当家人’。从此她收起眼泪,表面上看不出她的痛,她照常跟徐克合伙拍片,照常关心他,照常帮他安排生活上的琐事。但她形单影只,有时候,跟她吃完饭送她回家,我在车上目送她瘦长的背影,踩着酒后不稳的步伐走进寓所,直叫我心疼不已。” 林青霞力图摆脱避讳与顾忌,小心翼翼触及挚友看似坚硬却又脆弱的内心世界。而《高跟鞋与平底鞋》更是一篇充满爱、同情与怜悯的佳作。她通过“高跟鞋”与“平底鞋”两个不同意象勾勒出一个昔日明星由盛至衰的命运跌宕。 首度相见,李菁这位当年的红星留给青霞的印象是“她身穿咖啡色直条简简单单的衬衫,下着一条黑色简简单单的窄裙,配黑色简简单单的高跟鞋,微曲过耳的短发,一对咖啡色半圆有条纹的耳环,一如往常单眼皮上一条眼线画出厚厚的双眼皮,整个人素雅得有种萧条的美感”。 *后一次会面,林青霞以演员特有的敏锐感观察到对方鞋的差别:“不知为什么,我**眼看见的是,桌底下她那双黑漆皮平底鞋,鞋头闪着亮光。她见到我先是一愣,很快就镇定下来,到底是见过大场面的人。”从“高跟鞋”到“平底鞋”,林青霞好比摄影师,以直接、干净、清楚的镜头语言,用特写镜头的蒙太奇衔接,描绘一幅美人迟暮的景象,没有丝毫卖弄与做作,且充满真诚与善良,有种老派文人的文风,读来让人发出世事弄人的一声叹息。 金圣华说,林青霞随着阅读不断丰富,渐渐领悟如何裁剪铺垫、叙事绘人的妙诀。此之谓也。 林青霞无疑是美人,但文字中的林青霞更美,“*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自然之美终将流逝,而文字之美却可以永恒。 ——选自曹可凡著《我要唱到永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10月出版
    目录
    **辑:我要唱到永远 黄永玉:“我永远喜欢上海” 2 去万荷堂,听黄永玉讲“六根” 6 施蛰存:从“岐山村”到“少年宫” 9 傅聪:我已看见街角边的那扇门 16 崔健与王朔:半生轻狂,一世清流 21 林青霞:人很美,但她的文字更美 25 周采芹与潘迪华:我要唱到永远 31 张菲与费玉清:龙兄虎弟的江湖故事 36 杨振宁:与翁帆的玫瑰人生 40 吕其明:从《红旗颂》到“土琵琶” 45 钟南山:“始终不满足于现状” 49 金宇澄:攀登文学之山哪会轻易停息 54 渡边淳一:不要气馁,保持钝感力 59 阿兰·德龙:不同凡响的英雄 64 阿米尔·汗:用影像唤醒人类良知 68 于佩尔与巩俐:改变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魔力 72 苏菲·穆特:“通过黑暗,走向光明” 77 第二辑:成为伴在你身旁的一颗星 丁聪:摇摇摆摆而来,摇摇摆摆而去 82 流沙河:路上春色正好 88 真禅长老:禅边风月不须钱 93 华文漪:一生爱好是天然 98 孙道临和王文娟:日记里的爱与关怀 103 秦怡:一个了不起的演员 113 童芷苓:痴情与戏情 120 贺友直:大雅近俗,各显风采 127 袁雪芬:清清白白来,也要清清白白去 132 陈歌辛与金娇丽:永远的微笑 137 王安忆:热眼看自己 142 汤昕:从“锦园”走出来的银行家 150 梅艳芳:成为伴在你身旁的一颗星 154 “开心果”沈殿霞:愚园路的童年时光 158 张培:甜美纯净的“上海声音” 162 赵深:一位被历史尘埃遮蔽的建筑大师 168 曹启东:我的祖父与红色金融 173 第三辑:流水十年间 “点石成金”的选角 178 我的大银幕体验:从“十三钗”到“老酒馆” 181 我在电视台的纯真年代 187 随电视镜头一起跋涉 190 我牵挂的台湾岛友人 194 闲谈西装,现代绅士的盔甲 201 上海人看无锡:祖辈的旗帜 206 如歌的行板:建筑里的人与人生 210 流水十年间 215 “食肉者”呓语 219 第四辑:单飞的蝴蝶 我*爱读的随笔小品与日记书札 224 闲书闲读,云淡风轻 230 与瘟疫相关的经典小说 237 单飞的蝴蝶 243 刘一帆:美食的背后是乡恋 247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