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有与存在:比较哲学视野中的中国“形而上”问题(第二版)伍晓明教授全新修订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有与存在:比较哲学视野中的中国“形而上”问题(第二版)伍晓明教授全新修订版

  • 作者:伍晓明 著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343531
  •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01日
  • 页数:336
  • 定价:¥7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有(与)存在:比较哲学视野中的中国“形而上”问题》发端于一个欲在汉语中说清海德格尔所论述的“Sein”之意义的冲动。海德格尔的思想即围绕这一在汉语中如今大多被译为“存在”的词展开。 《有(与)存在:比较哲学视野中的中国“形而上”问题(第二版)》以现象学的哲学方法来重读中国哲学中的“有”与“无”“道”等核心观念,如此则使对中国哲学的解释重新充满新的活力与创造力,并同时呈现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各自的思想脉络。全书分两个部分:上编从被翻译的“存在”回到汉语的“有”与“无”,下编在对于汉语的“有”的这一独特现象的思考推动下重读《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等重要段落,讨论了其哲学意义。
    目录
    上篇 从西方的“存在”到中国的“有” **章 “语(言)(边)境”之上的“存在” 一、“有存在” 二、翻译“的”欲望 三、“吸收”或“款待” 第二章 跨越“语(言)(边)境”的“存在” 一、难以在汉语中款待的西方“存在” 二、西方的“存在”(Sein/Being)与“是”(sein/be)的语法关系 三、以汉语的“是”翻译名词性的“Being”的问题 四、作为差异的“存在” 五、“存在”这个词与西方形而上学传统 第三章 汉语中的“有”:“占有”与“存在” 一、回到中国传统的“���” 二、一身而二任的“有” 三、“有”与“在” 四、作为语言事件而发生的物之原始性的因“占”而“有” 五、人与物之互有或相有 第四章 “有‘有’也者” 一、有之成为万物的总名,以及有之有的遮蔽 二、人不可能不有 三、“有”什么都不可能“是” 第五章 “有生于无” 一、魏晋玄学所关心的无 二、“以无为(本)体”还是“以无为用”? 三、“崇有论”之何以非真崇有? 上篇结论 中国之“有”与西方之“存在”(Sein [Being]) 下篇 重读《老子》 **章 “道可道……” 一、道“可道”,名“可名” 二、“始”与“母” 三、“故常无……” 四、天下万物“同”于有 五、玄同 六、众妙之门 第二章 “虚”(之)“极”与“静”(之)“笃” 一、引论 二、“虚”(之)“极” 三、“静”(之)“笃” 四、“物”之“命” 五、“常”之“常” 六、“道”之“久” 第三章 “道”何以“法自然”? 一、引言 二、“道法自然”的直接语境:《老子》第二十五章 三、汉语语境中“道法自然”的若干传统与现代解释 四、“道法自然”的若干西方翻译 五、王弼对“道法自然”的理解 六、“道法自然”与“道生……万物” 七、“道生……万物”的“具体”意义或方式 八、“道法自然”与圣人之“能辅万物之自然” 第四章 老子与海德格尔之近:“道之为‘物’”抑或“物之为‘道’”? 一、对海德格尔文本的阅读:物之为“道” 二、对老子文本的阅读:“道之为‘物’”? 参考书目 初版后记 修订版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