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妇产科学(第3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妇产科学(第3版)

  • 作者:乔杰,马丁
  •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342278
  • 出版日期:2023年10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19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全套教材共包括五个系列:科研公共学科主要围绕研究生科研中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从*初的科研设计到*终的论文发表的各个环节可能遇到的问题展开;实验技术与统计软件系列介绍了SAS统计软件、SPSS统计软件、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免疫学实验技术等常用的统计软件以及实验技术;基础前沿与进展系列主要包括了基础学科中进展相对活跃的学科;临床基础与辅助学科系列包括了临床型研究生所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相关学科内容;临床专业学科系列通过对疾病诊疗历史变迁的点评、当前诊疗中困惑、局限与不足的剖析,以及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探讨,启发和培养临床诊疗中的创新。
    目录
    **章 妇女保健相关的热点问题/1 一、 关注生殖健康的概念与发展 /1 二、 关注妇女生殖健康与出生人口素质 /1 三、 关注妇女生殖健康与职业有害因素 /1 四、 人乳头瘤病毒相关宫颈癌的精准筛查和** /3 五、 关注女性职业紧张与保健 /5 六、 卵巢衰老的影响因素、评估预警及**策略 /7 第二章 孕期保健观点/10 一、 概念及历史回顾 /10 二、 孕期保健模式的变迁 /10 三、 不同孕期的保健内容 /11 四、 高龄孕妇的孕期保健 /11 五、 孕期母体保健** /13 六、 孕期胎儿保健** /13 第三章 出生缺陷的预防和筛查/15 **节 出生缺陷的定义和范畴 /15 一、 分类 /15 二、 病因 /15 三、 **策略 /16 四、 中国现状 /16 第二节 孕前检查 /16 一、 目标和内容 /16 二、 研究进展和循证依据 /17 三、 中国现况 /17 第三节 出生缺陷的二级预防 /17 一、 产前筛查概况 /17 二、 介入性产前诊断技术概述 /18 三、 超声和磁共振成像在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19 四、 遗传性疾病产前诊断的发��趋势 /23 五、 常见的出生缺陷咨询和诊治方案举例 /23 第四章 分娩/28 **节 产程管理 /28 一、 头位难产的早期识别与处理 /28 二、 分娩期监护 /29 三、 产程时限(新产程标准及应用) /32 四、 现代分娩理念 /33 五、 臀位分娩、双胎妊娠分娩 /36 第二节 阴道助产分娩 /39 一、 阴道助产分娩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39 二、 产钳术 /40 三、 胎头吸引术 /42 四、 会阴切开术应用的历史沿革 /44 第三节 剖宫产术的相关问题 /45 一、 剖宫产术的命名 /45 二、 剖宫产术的演变历史及评价 /45 三、 对新式剖宫产术的不同意见评价 /46 四、 剖宫产术式的选择及评价 /47 五、 剖宫产术并发症的**探究 /50 第四节 分娩镇痛 /54 一、 分娩镇痛的历史 /54 二、 分娩镇痛的现代观 /54 三、 分娩镇痛的技术评价 /55 四、 分娩镇痛与产程管理 /58 第五章 产褥期相关疾病/61 **节 产褥期感染 /61 一、 剖宫产术切口感染 /61 二、 会阴伤口感染 /61 三、 产科盆腔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 /62 四、 产科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 /62 第二节 晚期产后出血 /63 一、 预防是关键 /63 二、 晚期产后出血的**策略 /64 第三节 围产期抑郁症 /65 一、 孕产妇心理健康特点 /65 二、 围产期抑郁症对母婴的影响 /65 三、 围产期抑郁症的识别和**面临的挑战 /65 第四节 妊娠期血栓栓塞性疾病 /67 一、 妊娠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高危因素 /67 二、 妊娠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诊治进展 /68 三、 妊娠期抗凝**应用的管理与争议 /69 第六章 自然流产/72 **节 概述 /72 第二节 复发性流产近年的热点及焦点问题 /72 一、 遗传异常与复发性流产 /72 二、 免疫功能紊乱与复发性流产 /73 三、 血栓前状态与复发性流产 /74 四、 内分泌紊乱与复发性流产 /74 五、 解剖异常与复发性流产 /75 六、 男方因素复发性流产 /75 第七章 早产/76 **节 概述 /76 第二节 发病原因及高危因素探讨 /76 一、 自发性早产 /76 二、 未足月胎膜早破性早产 /76 三、 医源性早产 /77 第三节 早产的预测方法及进展 /77 一、 母体的初步评估 /77 二、 宫颈超声测量 /77 三、 生物学标记 /78 四、 分子技术手段 /78 第四节 早产干预人群的选择 /79 一、 未足月胎膜早破性早产 /79 二、 早产的先兆或体征 /79 三、 感染 /79 四、 连续超声检查提示宫颈管进行性缩短或扩张 /79 五、 有明确的导致早产的原因 /79 第五节 早产****选择及存在的问题 /80 一、 孕酮 /80 二、 产前皮质类固醇的使用 /80 三、 硫酸镁保护神经的作用 /80 四、 宫缩**剂 /81 第六节 宫颈环扎术的适应证及**评价 /82 第七节 早产分娩方式的选择 /82 一、 阴道分娩 /82 二、 剖宫产 /82 第八节 早产的研究热点及展望 /83 一、 早产病因及预测方法的研究热点 和展望 /83 二、 自发性早产**的研究热点和展望 /83 三、 多胎妊娠、瘢痕子宫与早产 /83 第八章 胎儿窘迫/85 **节 概述 /85 一、 胎儿窘迫的定义—名词演变 /85 二、 胎儿窘迫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85 三、 临床诊断及诊断标准制定的困惑 /86 第二节 诊断技术的评价 /86 一、 胎动计数 /86 二、 羊水粪染 /86 三、 电子胎心监护 /86 四、 胎儿生物物理评分 /88 五、 脐动脉多普勒血流测定 /89 六、 实验室生化检测指标 /89 七、 其他技术 /90 第三节 诊断技术的选择及干预 /90 一、 诊断技术的选择 /90 二、 干预时机及方式 /90 第四节 临床诊治中的困惑及未来研究方向 /91 第九章 胎膜早破/93 一、 国内外指南的发布及胎膜早破的释义 /93 二、 病因学研究 /93 三、 辅助诊断方法的进步 /94 四、 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标准的变化 /95 五、 足月胎膜早破的处理及存在的问题 /96 六、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处理及存在的问题 /97 第十章 异位妊娠的诊疗现状/102 一、 历史与流行病学 /102 二、 临床诊断的实践与思考 /102 三、 **方案的选择与评价 /104 第十一章 产前出血/109 **节 概述 /109 一、 病因 /109 二、 出血量分类 /109 三、 围产儿预后 /109 第二节 胎盘早剥 /109 一、 定义与分级 /109 二、 病因及高危因素 /110 三、 病理及病理生理变化 /110 四、 诊断 / 111 五、 处理 / 111 六、 临床中的困惑以及未来应研究的问题 /112 第三节 前置胎盘 /113 一、 定义与分类 /113 二、 高危因素 /113 三、 诊断要点 /114 四、 处理 /114 五、 临床困惑与研究趋势 /115 第四节 血管前置 /116 第十二章 多胎妊娠/117 **节 概述 /117 一、 辅助生殖技术及相关**在多胎妊娠发生中的作用 /117 二、 多胎妊娠衍生的各种值得关注的问题 /118 第二节 多胎妊娠的分类 /118 第三节 多胎妊娠常见母体并发症 /120 第四节 胎儿并发症监测 /122 第五节 复杂性双胎的处理 /123 一、 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 /123 二、 双胎输血综合征 /124 三、 双胎贫血多血质序列征 /124 四、 双胎之一宫内死亡 /125 五、 双胎动脉反向灌注序列(一胎无心畸形) /125 第六节 多胎妊娠的临床管理要点 /126 一、 早产的** /126 二、 预防妊娠贫血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127 三、 加强胎儿宫内监护 /127 四、 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的选择 /127 第七节 双胎妊娠产前筛查与诊断 /128 一、 超声诊断在多胎妊娠产前诊断中的困难和局限性 /128 二、 磁共振成像和胎儿镜在多胎妊娠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前景 /129 第十三章 死胎/131 一、 死胎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的变迁 /131 二、 流行病学 /131 三、 对死胎病因和危险因素的认识及 评估 /131 四、 死胎的处理、预防策略及再次妊娠的管理 /133 五、 展望 /134 第十四章 肩难产/137 **节 概述 /137 一、 定义 /137 二、 高危因素 /137 三、 预防的措施及存在的困惑 /138 第二节 肩难产对母儿的危害 /138 第三节 临床处理 /139 一、 肩难产的识别和处理方法 /139 二、 肩难产临床处理流程 /140 三、 **文书记录 /140 四、 有关肩难产的培训 /140 第十五章 羊水量异常/142 **节 正常羊水量 /142 一、 羊水量调控机制及研究进展 /142 二、 羊水量的超声测量 /143 第二节 羊水过多 /144 一、 羊水过多的病因学诊断及其困惑 /144 二、 羊水过多的临床处理 /145 第三节 羊水过少 /146 一、 羊水过少的病因学诊断及其困惑 /146 二、 羊水过少的临床处理 /147 第四节 亟待研究的内容 /147 第十六章 胎儿生长受限/150 **节 历史回顾 /150 第二节 胎儿生长受限的诊断标准 /150 一、 异常体重界值的选择 /150 二、 胎儿生长参考标准 /150 三、 评估胎儿生长的超声指标 /151 第三节 胎儿生长受限病因的确定 /151 第四节 监测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状况的方法 /152 第五节 胎儿生长受限的早期筛查和预测 /152 第六节 胎儿生长受限的预防 /153 第七节 胎儿生长受限的干预 /153 一、 终止妊娠的时机 /153 二、 分娩方式 /155 第八节 胎儿生长受限临床处理中的一些困惑 /155 一、 FGR 使用产前皮质类固醇** 是否真的能够带来益处 /155 二、 硫酸镁保护脑神经对FGR 是否有效 /156 第十七章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159 **节 概述 /159 第二节 多因素参与的发病机制研究及启示 /159 一、 遗传易感基因的研究 /160 二、 胎儿病理机制的研究 /160 三、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子代糖脂代谢紊乱的初识 /161 第三节 现行诊治的要点及争议 /161 一、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的诊治要点 /161 二、 有关诊治的争议 /162 第四节 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研究方向 /164 一、 切入问题实质的基础研究 /164 二、 大样本、多**临床研究 /164 第十八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66 一、 流行病学与高危因素 /166 二、 疾病的认知和命名演进 /166 三、 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167 四、 病理生理变化 /175 五、 现行疾病诊断与分类 /176 六、 患者管理与** /178 七、 预测 /182 八、 预防 /183 第十九章 妊娠合并心脏病/186 **节 妊娠合并心脏病诊治现状 /186 一、 心脏病病因分类 /186 二、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断要点 /187 三、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要点 /187 四、 终止妊娠方法和时机的选择 /188 第二节 妊娠合并心脏病诊治历程回顾 /189 一、 心脏病所致孕产妇死亡的流行病学 /189 二、 妊娠合并心脏病疾病谱的改变 /189 三、 妊娠风险评估方法的不断完善 /189 第三节 面临问题和发展方向 /191 一、 孕产妇心功能判断的不准确性 /191 二、 心血管疾病诊断**技术的发展和产科领域应用的受限 /191 三、 妊娠合并心脏病诊治指南的修订 /191 第二十章 妊娠合并糖尿病/193 **节 孕前糖尿病合并妊娠 /193 一、 概述 /193 二、 孕前糖尿病合并妊娠的诊断 /194 三、 糖尿病患者准备妊娠前进行孕前咨询十分重要 /194 四、 孕前糖尿病的** /194 五、 妊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96 六、 孕前糖尿病的孕期和产褥期监护 /197 第二节 妊娠糖尿病 /198 一、 概述 /198 二、 妊娠糖尿病的诊断 /199 三、 妊娠糖尿病的处理 /200 四、 妊娠糖尿病孕期和产褥期监护 /200 第二十一章 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202 **节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202 一、 妊娠期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的 发展历程 /202 二、 妊娠期甲减的研究现状 /203 三、 妊娠期甲减的诊治策略 /203 四、 妊娠期甲减的母儿监测 /205 五、 妊娠期甲减的围产期处理 /206 六、 甲减患者哺乳期处理 /206 七、 甲减妇女的备孕问题 /207 八、 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孕期管理 /208 九、 妊娠期甲状腺疾病未来的研究方向 /209 第二节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治 /209 一、 育龄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女性如何备孕? /209 二、 甲亢女性在确诊怀孕后,如何咨询? /210 三、 孕期诊断甲亢的诊断方法与标准 /210 目 录 | 25 四、 鉴别诊断 /211 五、 孕期** /211 六、 孕期监测 /211 七、 围分娩期处理 /212 八、 **甲状腺危象 /213 九、 哺乳期处理 /213 十、 关于甲亢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的补碘问题 /214 第二十二章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217 一、 孕期血小板减少病因诊断及鉴别 /217 二、 血小板减少分度标准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 /218 三、 孕期**指征及**应用面临的相关问题 /219 四、 围分娩期处理应重视的问题 /220 五、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监测及处理 /221 第二十三章 围产期感染/222 **节 TORCH 感染 /222 一、 妊娠期TORCH 感染的共同特征 /222 二、 对TORCH 筛查和诊断的认识 /222 三、 血清学检测的指标和临床意义 /222 四、 TORCH 感染诊断中的常见问题 /223 五、 不同病毒感染与出生缺陷 /223 六、 TORCH 感染的**和预防 /224 第二节 乙型病毒性肝炎 /224 一、 流行病学概况 /224 二、 筛查和一级预防 /225 三、 自然史及发病机制 /225 四、 诊断学进展 /226 五、 母婴传播阻断 /226 六、 抗病毒**的选择 /227 七、 抗病毒**的**性及停用** 的健康问题 /227 八、 随访管理 /228 九、 临床处理其他问题 /228 十、 亟待研究的内容 /228 第三节 妊娠期梅毒 /229 一、 母婴传播 /229 二、 筛查和诊断 /230 三、 ** /230 四、 妊娠期管理 /230 五、 预后评估 /231 第四节 妊娠合并艾滋病 /231 一、 流行病学 /231 二、 母婴传播及其**策略 /231 三、 HIV 筛查 /231 四、 诊断 /232 五、 处理 /232 第二十四章 产后出血/236 **节 产后出血的定义及出血量评估 /236 一、 产后出血的定义 /236 二、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 /236 第二节 产后出血病因及高危因素 /237 第三节 产后出血重在预防 /237 一、 重视产前保健 /237 二、 积极管理第三产程 /238 三、 产后严密监测 /238 第四节 产后出血救治思路及多学科团队组建 /238 一、 产后出血的救治思路 /238 二、 多学科应对团队的组建 /241 第五节 产后出血早期复苏 /241 一、 失血性休克的早期识别、监测与评估 /241 二、 气道与呼吸管理 /241 三、 循环通路建立与止血复苏 /241 四、 预防及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242 五、 早期**“致死三联征” /242 第六节 产后出血输血方案合理性问题 /242 一、 产科出血特点 /242 二、 输血方案的制订 /242 三、 大量输血方案 /243 四、 输血方案效果的评估 /243 第七节 产后出血容量管理及监测问题 /244 一、 容量复苏策略 /244 二、 止血复苏中容量监测问题 /244 第八节 晚期产后出血 /245 第二十五章 羊水栓塞的诊治/246 **节 羊水栓塞的流行病学特征 /246 第二节 发病机制的探讨 /246 第三节 及时识别羊水栓塞 /246 第四节 如何诊断羊水栓塞 /247 第五节 鉴别诊断时需快速评估、综合考虑 /247 第六节 及时应用有价值的辅助检查 /248 第七节 ** /249 一、 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尤为重要 /249 二、 合理应用磷酸二酯酶**剂 /249 三、 合理选择血管活性** /250 四、 产科处理 /250 五、 纠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51 六、 新的技术手段的应用 /251 七、 成功复苏后的脏器保护 /251 第八节 在关键节点及时交代病情并签字 /251 第九节 争议问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解决 /252 第二十六章 瘢痕子宫相关的产科问题/254 **节 中国瘢痕子宫妊娠流行病学特征 /254 第二节 TOLAC 与VBAC 指征以及分娩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254 第三节 子宫瘢痕处妊娠临床处理中的困惑 /255 第四节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亟待研究的内容 /255 第五节 侵入性胎盘性疾病 /255 一、 侵入性胎盘性疾病高危因素 /255 二、 侵入性胎盘性疾病分娩前诊断 /255 三、 侵入性胎盘性疾病患者手术** /256 第二十七章 生殖系统炎症/259 **节 阴道微生态 /259 一、 阴道微生态评价系统 /259 二、 正常阴道微生态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59 三、 阴道炎**理念的转变 /260 四、 阴道微生态未来的研究热点问题 /260 第二节 生殖系统炎症概述 /261 一、 病原菌种类多样,新病原体不断出现 /261 二、 生殖系统炎症的临床思维 /262 三、 几个特殊时期的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263 四、 泌尿生殖道的混合感染—妇产科与泌尿科的交叉学科 /264 五、 生殖系统炎症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264 第三节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265 一、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致病菌的 发现以及病原体认识观念的改变 /265 二、 国内外有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诊治指南 /266 三、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诊治中面临的问题与解答 /266 四、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再发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267 五、 重视微生态平衡—**新理念 /268 第四节 细菌性阴道病 /268 一、 细菌性阴道病的命名演变 /269 二、 细菌性阴道病的病因学研究 /269 三、 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完善、严谨的过程 /270 四、 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炎诊治中的问题 /271 五、 妊娠期**—临床中的棘手问题/272 第五节 滴虫阴道炎 /273 一、 滴虫阴道炎致病菌的认识及致病机制的研究 /273 二、 滴虫阴道炎**观念的演变以及国内外诊治指南的理解 /273 三、 滴虫阴道炎诊断方法的不足 /274 四、 滴虫阴道炎诊治中面临的问题与解答 /274 五、 难治性滴虫阴道炎诊治中面临的问题与解答 /275 第六节 子宫颈炎症 /275 一、 急性子宫颈炎病原体的变迁 /276 二、 子宫颈糜烂的再认识 /276 三、 子宫颈炎诊断及**中的难点与问题 /277 第七节 盆腔炎 /278 一、 急性盆腔炎的诊断要点—如��兼顾敏感性和特异性 /278 二、 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难以统一 /279 三、 **方法的沿革—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和合理应用至关重要 /280 四、 腔镜**盆腔炎症的应用价值评估 /281 第八节 性传播疾病 /281 一、 概念的演变与更新 /281 二、 流行病学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282 三、 HIV 病毒的发现及研究进展 /283 四、 2018 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解读 /283 五、 HIV 感染的母婴传播及其** /284 六、 艾滋病引发的社会问题 /285 七、 HPV 感染与携带的处理 /286 八、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289 九、 淋病 /295 十、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和 支原体感染 /296 第二十八章 下生殖道上皮内病变/301 **节 下生殖道病变概述 /301 一、 病因 /301 二、 下生殖道病变的分类 /301 三、 诊断 /301 四、 处理 /301 第二节 子宫颈上皮内病变 /302 一、 病因 /302 二、 病理和分级 /302 三、 临床表现 /302 四、 诊断 /302 五、 ** /303 六、 随访及预后 /303 第三节 阴道上皮内病变 /303 一、 病因 /303 二、 病理和分级 /304 三、 临床表现 /304 四、 诊断 /304 五、 ** /304 六、 随访及预后 /304 第四节 外阴上皮内病变 /305 一、 病因 /305 二、 病理和分级 /305 三、 临床表现 /305 四、 诊断 /305 五、 ** /305 六、 随访及预后 /306 第五节 肛周上皮内病变 /306 一、 病因 /306 二、 病理和分级 /306 三、 临床表现 /306 四、 诊断 /306 五、 ** /307 六、 随访及预后 /307 第二十九章 宫颈癌诊疗相关问题/308 **节 宫颈癌诊断中的注意事项 /308 第二节 宫颈癌分期变迁及新分期解读 /309 一、 宫颈癌分期的目的和原则 /309 二、 宫颈癌分期系统及历史 /309 三、 新分期的特点和解读 /310 四、 新分期后的争议和思考 /311 第三节 影像学检查在宫颈癌病情评估中的作用 /312 一、 超声检查 /313 二、 计算机断层扫描 /313 三、 磁共振成像 /314 四、 PET/CT 与PET/MRI /314 第四节 宫颈癌手术范围优化进展 /315 一、 子宫颈癌手术**的历史 /315 二、 子宫颈癌的广泛子宫切除术的Piver-Rutledge-Smith 分型 /316 三、 宫颈癌手术范围的变迁 /316 四、 子宫颈癌手术**的选择 /317 五、 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范围 /317 六、 保留神经的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术 /318 第五节 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示踪临床研究进展 /319 一、 前哨淋巴结的概念 /319 二、 前哨淋巴结的识别方法 /319 三、 示踪剂的注射方法 /320 四、 前哨淋巴结活检流程 /320 五、 影响前哨淋巴结检出率的因素 /320 六、 宫颈癌前哨淋巴结超分期 /320 七、 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示踪临床价值 /322 八、 前哨淋巴结的前景与展望 /323 第六节 宫颈癌术后的辅助** /323 第七节 宫颈癌患者心理及**后康复 /325 一、 宫颈癌患者的心理问题 /325 二、 宫颈癌患者的**后康复 /327 三、 宫颈癌淋巴水肿的诊治及预防 /328 第八节 妊娠期宫颈癌的处理 /332 一、 妊娠期子宫颈癌的概述 /332 二、 妊娠期子宫颈癌的筛查与诊断 /332 三、 妊娠期子宫颈癌的** /333 第九节 复发性宫颈癌**方式的选择 /334 一、 复发性宫颈癌的定义及分类 /334 二、 复发性宫颈癌的诊断标准 /334 三、 复发性宫颈癌的**原则 /335 四、 复发性宫颈癌的手术** /335 五、 复发性宫颈癌的化疗 /336 六、 复发性宫颈癌的放射** /336 七、 复发性宫颈癌的分子靶向** /337 第三十章 子宫肌瘤和子宫肉瘤/342 **节 子宫肌瘤病因及发病机制 /342 一、 子宫肌瘤发病危险因素 /342 二、 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 /342 第二节 子宫肌瘤的分型及** /343 一、 子宫肌瘤分型 /343 二、 无症状子宫肌瘤的期待疗法 /343 三、 子宫肌瘤的**** /344 四、 子宫肌瘤手术方式的选择 /345 五、 子宫肌瘤的其他微创**或局部** /346 六、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347 第三节 子宫肉瘤 /347 一、 子宫肉瘤的分类变迁及解读 /347 二、 子宫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目前存在问题 /348 三、 子宫肉瘤的诊断方法、存在问题及对策 /349 四、 子宫肉瘤手术**相关问题及对策 /350 五、 子宫肉瘤的随访及预后影响因素 /352 第三十一章 子宫内膜癌诊疗相关问题/354 **节 子宫内膜增生诊治相关问题 /354 一、 子宫内膜增生的病理分类变迁 /354 二、 子宫内膜增生的诊断问题 /356 三、 子宫内膜增生的**相关问题 /356 第二节 影像学在子宫内膜癌病情评估中应用 /357 一、 影像学检查的意义 /357 二、 影像学检查方法 /358 第三节 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相关问题 /361 一、 对年轻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认知问题 /361 二、 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适应证选择问题 /361 三、 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方案选择问题 /362 四、 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后复发患者的临床处理问题 /362 五、 子宫内膜癌患者完成生育功能后子宫去留问题 /362 第四节 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切除“利弊”谈 /363 一、 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切除的“利” /363 二、 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切除的“弊” /364 三、 如何科学处理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切除问题 /364 四、 关于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 /365 第五节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发病起源的争议 /365 一、 子宫内膜起源学说 /366 二、 输卵管起源学说 /367 第六节 子宫内膜癌特殊组织类型的临床处理 /368 一、 病因 /368 二、 病理和分级 /368 三、 临床表现 /369 四、 诊断 /369 五、 ** /369 六、 随访及预后 /369 第七节 子宫内膜癌内分泌**相关问题 /369 一、 子宫内膜癌内分泌**的可行性 /369 二、 子宫内膜癌内分泌**的适应证及方案 /370 三、 子宫内膜癌内分泌**存在的问题 /371 第八节 子宫内膜癌患者卵巢的去留问题 /372 一、 子宫内膜癌保留卵巢的争议 /372 二、 如何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卵巢的**性 /373 三、 子宫内膜癌保留卵巢的前景 /374 第九节 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的选择 /374 一、 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及分组 /374 二、 子宫内膜癌化学**** /374 三、 子宫内膜癌辅助放疗 /375 四、 子宫内膜癌联合放化疗 /376 五、 分子靶向** /376 第三十二章 卵巢**与原发性腹膜癌/380 **节 卵巢良性** /380 一、 临床表现 /380 二、 病理类型 /380 三、 诊断 /382 四、 并发症 /384 五、 ** /384 六、 妊娠合并卵巢** /385 第二节 卵巢交界性** /385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385 二、 组织学分类及特点 /386 三、 临床表现 /386 四、 诊断与鉴别 /386 五、 ** /387 六、 预后 /388 七、 随访与监测 /388 第三节 卵巢非上皮性** /388 一、 卵巢生殖细胞** /388 二、 卵巢性索间质** /390 第四节 卵巢上皮性恶性** /391 一、 概述 /391 二、 上皮性卵巢癌的** /401 三、 复发性卵巢癌的处理 /414 四、 卵巢癌面临的临床难题及困扰 /417 五、 原发性输卵管癌及腹膜癌 /422 六、 终末期卵巢癌的姑息**和临终关怀 /425 第三十三章 妊娠滋养细胞与滋养细胞疾病 /429 **节 妊娠滋养细胞发育、分化与分类 /429 第二节 葡萄胎妊娠 /430 一、 概述 /430 二、 葡萄胎发生的原因 /430 三、 葡萄胎的诊治 /431 第三节 妊娠滋养细胞** /432 一、 概述 /432 二、 妊娠滋养细胞**的诊断问题 /432 三、 妊娠滋养细胞****问题 /435 第四节 特殊类型滋养细胞** /439 一、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 /439 二、 上皮样滋养细胞** /440 第三十四章 妇科急腹症/444 **节 腹腔内出血性妇科急腹症 /444 一、 常见的腹腔内出血性妇科急腹症及其诊断要点 /444 二、 腹腔内出血性妇科急腹症都要手术 **吗?—期待疗法与****/445 三、 腹腔镜在妇科腹腔内出血**中的应用 /445 第二节 医源性妇科急腹症 /446 一、 计划生育手术引起子宫穿孔、脏器损伤的临床分析 /446 二、 与辅助生殖技术相伴随的妇科急腹症 /447 第三节 蒂扭转 /448 一、 蒂扭转—一个表现多样化和广泛化的妇科疾病 /448 二、 蒂扭转**—风险与机遇并存 /449 三、 容易被误诊的妇科急腹症—蒂扭转 /449 第四节 剖宫产瘢痕妊娠 /449 第五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化学性盆腔腹膜炎—容易误诊的妇科急腹症 /450 一、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化学性腹膜炎 /450 二、 容易被误诊的妇科急腹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 /451 第三十五章 生殖内分泌疾病/453 **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长期管理 /453 一、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453 二、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长期管理 /454 第二节 异常子宫出血新概念 /461 一、 异常子宫出血的相关术语和概念 /462 二、 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和分类 /463 三、 异常子宫出血病因的诊断和甄别亚分类 /463 四、 女性不同年龄段常见的异常子宫出血病因 /465 五、 异常子宫出血不同病因诊治要点 /465 第三节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病因学研究新进展 /465 一、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定义及术语演变 /465 二、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病因学研究 /466 第三十六章 女性性发育异常的处理/471 **节 性腺与性器官分化发育的 遗传学新认识 /471 一、 性腺与性器官分化发育的进程 /471 二、 性腺与性器官分化发育的遗传相关机制 /471 第二节 性发育障碍疾病的新分类 /473 第三节 性器官发育异常的诊治 /477 一、 外生殖器发育异常 /477 二、 阴道发育异常 /478 三、 宫颈及子宫发育异常 /480 四、 输卵管、卵巢发育异常 /482 第四节 性器官发育异常的**进展 /483 第三十七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 /485 **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485 一、 子宫内膜异位症概述及诊治的历史回顾 /485 二、 内异症诊断与**的要点 /485 三、 ****及新药应用探讨 /489 四、 深部浸润型病灶的**策略 /491 五、 如何有效**内异症**后复发 /492 六、 内异症合并不孕的** /493 七、 警惕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 /494 第二节 子宫腺肌病 /495 一、 诊断与**的要点 /495 二、 合并不孕的** /497 三、 子宫腺肌病的长期管理 /498 第三十八章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500 **节 压力性尿失禁 /500 一、 概述 /500 二、 流行病学与病因的认知 /500 三、 临床表现的基本特点 /500 四、 综合性的诊断思路 /501 五、 **方案的选择与评价 /502 六、 预防 /503 第二节 盆腔器官脱垂 /504 一、 概述 /504 二、 盆底解剖新概念 /504 三、 病因的认识与启示 /504 四、 临床表现的基本特点 /505 五、 诊断面临的难点及应思考的问题 /505 六、 **方案的选择与评价 /507 第三十九章 性及性功能障碍/510 **节 性欲、性行为及其分类 /510 一、 性欲和性行为 /510 二、 影响性欲和性行为的因素 /511 三、 人类性行为的分类 /511 第二节 女性性反应和性反应周期 /512 一、 女性性功能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512 二、 女性性器官及性敏感区 /513 三、 女性性反应和性反应周期 /513 四、 性的道德伦理及性健康教育 /515 第三节 女性性功能障碍的分类、病因及发生机制 /516 一、 女性性功能障碍分类 /516 二、 女性性功能障碍原因 /517 三、 女性性功能障碍发生机制 /518 第四节 女性性功能障碍诊疗及面对的难点问题 /519 一、 女性性功能障碍的诊断 /519 二、 女性性功能障碍的** /519 三、 女性性功能障碍诊疗面对的难点问题 /520 第四十章 妇科内镜手术/523 **节 妇科腹腔镜发展简史 /523 一、 内镜的起源 /523 二、 诊断性腹腔镜技术 /523 三、 **性腹腔镜技术 /524 四、 我国妇科内镜的发展 /525 五、 妇产科内镜发展的将来 /526 第二节 腹腔镜手术能量设备的发展及应用 /526 一、 电能设备的发展和应用 /526 二、 超声能设备的发展和应用 /528 三、 激光能设备的发展与应用 /528 四、 微波能设备的应用 /529 第三节 血管损伤 /529 一、 血管损伤的原因 /529 二、 术中血管损伤的处理 /530 第四节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532 一、 妇科手术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病因 /532 二、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533 三、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测及 诊断策略 /533 四、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进展及争议 /535 五、 静脉血栓的预防 /536 六、 特殊血栓栓塞风险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537 第五节 腹腔镜在妇科良性疾病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 /538 一、 附件病变相关的腹腔镜手术 /538 二、 子宫病变相关的腹腔镜手术 /541 第六节 腹腔镜在妇科恶性**诊治中应用的相关问题 /547 一、 腹腔镜在妇科恶性**诊治中应用的发展历程 /548 二、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 /548 三、 腹腔镜手术**妇科恶性**的 原则及关键技术 /549 四、 妇科恶性**腹腔镜手术的技术进步 /552 五、 腹腔镜手术的难点及策略 /554 六、 腹腔镜技术在妇科恶性**诊治应用中的优势 /556 七、 妇科**腹腔镜诊治存在的若干问题及争论 /556 八、 未来妇科**腔镜外科的发展方向 /559 第七节 盆腔器官廓清术在复发妇科恶性****中的价值 /560 一、 盆腔器官廓清术的历史 /560 二、 盆腔器官廓清术的病例选择及 术前评估 /560 三、 盆腔器官廓清术的关键技术 /561 四、 盆腔器官廓清的功能重建关键技术 /562 五、 影响复发宫颈癌患者盆腔器官廓清术后预后的因素 /563 六、 盆腔器官廓清术的术中、术后** /563 七、 手术相关并发症和病死率 /563 八、 生活质量 /564 第八节 胎儿宫内**的发展及应用 /564 一、 胎儿宫内**的发展历程 /564 二、 胎儿镜诊疗系统的基本配置 /564 三、 胎儿镜宫内**适应证 /565 四、 胎儿宫内**的原则 /566 五、 胎儿宫内**的关键技术 /566 六、 胎儿宫内**的并发症 /567 七、 胎儿宫内**面临的伦理、 心理学及医学问题 /568 第九节 常见宫腔镜手术介绍及临床相关问题 /568 一、 子宫内膜息肉 /568 二、 妊娠相关疾病 /571 三、 子宫内膜增生与子宫腔恶性** /577 四、 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582 五、 宫腔镜宫腔粘连整复手术 /587 六、 子宫畸形 /591 第十节 子宫腔手术中的能源形式及其应用 /595 一、 高频电宫腔镜手术 /595 二、 MyoSure 切除系统 /598 三、 射频消融技术 /599 四、 微波消融技术 /599 五、 热球凝固技术 /600 六、 HEOS 冷刀系统 /600 第十一节 妇科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 /600 一、 联合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 /601 二、 联合手术步骤与施术方法 /601 三、 联合手术临床应用举例 /601 第四十一章 避孕与节育/609 **节 避孕方法 /609 一、 概述 /609 二、 各种避孕方法 /609 三、 女性避孕方法 /609 四、 宫内节育器 /616 五、 屏障避孕 /618 六、 自然避孕法 /619 七、 事后避孕 /620 八、 免疫避孕 /620 九、 不同人群避孕方法选择 /620 第二节 早孕期避孕失败补救方法 /623 一、 概述 /623 二、 手术终止妊娠 /623 三、 **流产 /625 四、 人工流产后随访 /626 五、 人工流产并发症的诊断、处理及预防 /626 六、 手术并发症常见症状鉴别诊断 /628 七、 早期剖宫产瘢痕妊娠 /630 第三节 中孕期避孕失败补救方法 /632 一、 引产方法的选择 /632 二、 引产并发症及处理 /638 三、 现状及思索 /640 第四十二章 不孕症与辅助生殖技术新进展 /643 **节 女性生育力评估新进展 /643 一、 影响生育力的相关因素 /643 二、 卵巢功能评估 /644 三、 盆腔因素评估 /646 第二节 辅助生殖技术新进展 /647 一、 概述 /647 ���、 辅助生殖技术及其衍生技术的发展历程 /648 三、 辅助生殖技术及其衍生技术的发展和新进展 /649 第三节 女性**患者的生育力保存 /653 一、 **及其**对女性生育力的影响 /653 二、 生育力保存的适应证 /654 三、 妇科**手术的生育力保存策略 /654 四、 **化疗和放疗的卵巢功能保护 /654 五、 胚胎冷冻 /655 六、 成熟卵母细胞冷冻 /655 七、 卵巢组织冷冻 /656 八、 未成熟卵母细胞冷冻 /656 九、 卵泡体外培养 /656 十、 展望 /657 第四节 生殖微创 /657 一、 生殖外科概述 /657 二、 不孕症的微创手术 /659 三、 性发育畸形的微创手术 /666 四、 引起女性内分泌异常疾病的微创手术 /673 五、 男性不育的手术** /678 第五节 生殖内分泌疾病助孕前处理及围孕期管理 /680 一、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助孕前处理及围孕期管理 /680 二、 宫内暴露于高抗米勒管激素和高雄激素对子代的影响 /681 三、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助孕前处理及围孕期管理策略 /681 四、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助孕前管理及围孕期管理 /682 第四十三章 妇产科的基础研究现状/688 **节 妇科**的基础研究现状 /688 一、 妇科**的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改变 /688 二、 妇科**基础研究的现状分析及未来的研究** /693 第二节 妇科基础研究进展 /694 一、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础研究进展 /694 二、 卵巢衰老的基础研究 /695 第三节 产科基础研究进展 /697 一、 “缺血性胎盘疾病”的概念形成 /697 二、 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 /698 三、 临床应用前景 /700 第四节 生殖医学基础研究进展 /700 第五节 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学说 /707 一、 理念提出及现况 /707 二、 早期干预的有效性 /708 三、 相关卫生政策的推行 /708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714 登录中华临床影像库步骤/720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