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学术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21世纪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丛书)(The intrinsic logic of
QQ咨询:
有路璐璐:

学术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21世纪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丛书)(The intrinsic logic of

  • 作者:宋旭红 沈红
  •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946306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254
  • 定价:¥3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如果说,大学是这个世界*古老*美好的理想“事物”,那么,学术职业就是大学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灵魂所依,是大学这座神圣**的至圣之神。正基于此,研究高等教育不能不面对学术职业,不能不研究学术职业;学术职业的研究理应成为高等教育研究中的*核心和*根本的问题之一。
    《学术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大学教师群体为研究对象,以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类似”理论分析框架和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理论构建方式为研究路径,以历史研究方法中的历史考据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学术职业的角色形成、组织基础、存在形态、运行方式及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探寻蕴藏在其中的学术职业发展本质的、稳定性的东西,归纳概括出学术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审视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的国外学术职业变革中的产业逻辑和1949年以来我国学术职业发展的逻辑特征,并以学术职业发展内在逻辑的视角对中国学术职业发展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思考。
    全书共分七章,首先,从理论上界定了学术职业的概念及其本质属性,为学术职业发展内在逻辑研究的展开奠定坚实基础;然后,在学术职业千年的发展中探寻并明晰学术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建构了学术职业发展内在逻辑
    文章节选
    (二)19世纪��后大学学科组织的发展
    经过科学革命,科学发展呈现出分化的趋势,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从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到18世纪末、自然科学分化成为各门独立的自然学科,现代诸学科正式诞生。自19世纪开始,社会研究分化为历史、政治、经济、社会、人类学等各门学科①,人文学科开始出现。随着知识的分化,大学的学科设置也越来越丰富,新的学科门类不断出现,不同学科开始跨越边界,出现了学科交叉、互涉,学科组织出现了新的发展。
    1.德国大学传统学科组织的历史发展
    在16-17世纪,德国天主教和新教控制地区都建立了大量的大学,文学部这时改称哲学部,为神、法、医学部的专业学习奠定必要的普通知识基础。17世纪末,德国大学为了恢复其在学术上和科学上的地位,以哈勒大学和哥廷根大学为代表,进行了重大改革,哲学部取得了主导地位。
    1810年,柏林大学的创建,德国大学正式形成了以讲座和研究所为基层学科组织单位的学科组织系统,并推行习明纳等研究性学习方式。此时,一所典型的德国大学包括4~6个学部:神学(天主教的或新教的)、法律、医学、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哲学部已经成为和其他学部平等的专业学部,德国大学学科组织结构的典型模式基本形成,即大学一学部一研究所或讲座。
    德国大学学科组织结构的**在讲座或研究所一级。这一模式“*突出的特征在于讲座持有者个人(即教授)拥有举足轻重的独立和个人权威。学术工作围绕着教授而组织。虽然很大一部分工作实际上是由下级学术成员完成的,但这些工作都由教授进行管理。讲座主持人是一个学科或学术领域的‘当地表达方式’(10calexpression)。讲座教授的自主如此之强以至于欧洲大陆的大学被描述为‘独立学术实践者的联合’”②。这种起源于中世纪行会师傅一学徒关系的讲座制度明显是一种等级体系;主持关键讲座的学者将根据其学术技能,在不太受大学或政府干扰的情况下组织教学和科研。在这种组织关系中,讲座职位同时作为一个研究所的所长,“控制一个研究所也就意味着掌握了由政府供给的大量研究基金及其设施。 按时间序列提供线索可以给本套丛书的读者以深刻的发展性印象。写这个总序也给我一个回顾我三十年来学术发展经历的机会。
    我于1978年2月经“文化大革命”后的**届“高考”(77级)进入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攻读学士学位,后在一所本科院校的机械工程专业执教六年。我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学术生涯始于进大学读书十年后的1988年,那年我开始师从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专家朱九思教授,研习高等教育管理,并于1991年获得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方向硕士学位。工作两年后,于1993年通过了华中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入学考试,师从朱九思先生和管理学院的黎志成教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程研究和学习,1997年获得博士学位。攻博四年间有两件重要的事情发生:1995年我被晋升为副教授;1996-1997学年得到中国政府留学项目资助,有机会到美国SUNYatBuffalo大学留学,获得纽约州立大学总校前校长、世界**的高等教育政策和财政专家D.BruceJohnstone教授和**的比较教育专家WilliamK.Cummings教授的指导,以进行我的博士学位研究工作。毕业两年后,在博士学位论文“美国联邦科技政策与研究型大学科研发展”基础上修改、扩充、完成的《美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专著由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之后我又陆续发表了一些有关研究型大学的学术论文,并于2002-2003学年作为Fulbright**研究学者到美国PennsylvaniaStateUniversity跟随**的专门研究研究型大学的教育史学家RogerGeiger教授进行有关研究型大学的理论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因而可以说,我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学术生涯是从研究研究型大学、并得到多名国内外**学者的指导开始的。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
    一、学术
    二、专业
    三、学术职业
    四、內在逻辑
    五、研究范围界定
    第三节 研究文献述评
    一、学术职业的群体和职业特征研究
    二、学术职业的变革及其危机研究
    三、有关学术职业的比较研究
    四、有关学术职业的理论探讨
    五、中国学者对学术职业的研究
    六、总体评述
    第四节 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一、研究路径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学术职业角色的形成及其精神气质
    **节 学术职业角色形成的历史考察
    一、知识传播与学术职业的*初角色
    二、科学研究与大学教学活动的分离
    三、科学研究与学术职业的全新角色
    四、学术职业角色的多元化
    第二节 学术职业精神气质的遗传印记
    一、修道院
    二、经院哲学
    三、柏林大学
    四、美国研究型大学

    第三章 学术职业的组织基础
    **节 大学
    一、大学是拥有特权的学者社团
    二、大学是学者的杜团机构
    第二节 大学学科
    一、大学学科是一种专门化的组织方式
    二、大学学科是一个共同结盟的学术部落
    三、大学学科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
    第三节 松散联结——学术职业的组织特性

    第四章 学术职业的存在形态
    **节 学术活动
    一、教学——学术职业的天职
    二、科学研究——学术职业的活力所在
    三、教学与科研的矛盾与统一
    第二节 学术承认与奖励
    一、发表与承认
    二、科学研究奖励
    第三节 学术职业的层级发展与马太效应
    一、学术生涯发展轨迹及其职位等级

    二、学术职业的分层与流动
    三、学术职业发展的马太效应
    第四节 学术生涯中超越竞争的宁静与尊贵
    一、编外讲师制度
    二、终身教职制度

    第五章 学术职业的运行方式
    **节 学术自由——学术职业的核心价值
    一、学术职业中的学术自由的基本界定
    二、学术自由与学术职业发展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高深知识——学术职业发展的基石
    一、高深知识的特性及其社会功用
    二、高深知识与学术职业
    三、高深知识与学术自由
    第三节 同行评议——学术职业的自我守护和质量过滤
    一、学术职业中同行评议的应用范围
    二、同行评议的作用
    第四节 学术规范——学术共同体的自我完善
    一、学术规范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学术规范的主要特点
    第五节 对学生负责——大学教师教学的伦理基准
    一、对学生负责
    二、道德取向

    第六章 学术职业发展内在逻辑的归纳概括
    **节 学术职业发展内在逻辑的明晰
    一、学术职业发展内在逻辑的主体
    二、学术职业发展内在逻辑的建基之石
    三、学术职业发展内在逻辑的守护之神
    第二节 学术职业变革中的产业逻辑
    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国外学术职业的变革
    二、1949年以来我国学术职业发展的逻辑分析
    第三节 学术职业变革的制衡器——内在逻辑
    第七章 中国学术职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后记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