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孙子兵法解读(国学经典解读系列教材)
QQ咨询:
有路璐璐:

孙子兵法解读(国学经典解读系列教材)

  • 作者:黄朴民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098081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336
  • 定价:¥3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孙子兵法》由导言,《孙子》各篇题解、原文、注释、校记、译文、解读,相关附录组成。通过对中国古典兵学的代表、“百世谈兵之祖”《孙子兵法》一书的系统、全面、深入的解读,完整介绍《孙子兵法》的兵学理论体系,揭示《孙子兵法》的重大军事学术价值,同时考察《孙子兵法》的历史文化渊源,认识《孙子兵法》的辩证思维方法,并对《孙子兵法》在当今社会活动中的启迪借鉴意义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从而使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兵家文化的成就和影响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激发其兴趣,为其进一步探讨古代兵学的相关学术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章节选
    1.“全胜”战略的两个层次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它固然是社会进步、文明嬗递过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梯,但是,它对物质、文化的毁耗,对生命的吞噬等种种严重后果也同样显而易见。所以,历史上真正伟大的军事家,出于对人类命运的**关怀,都致力于在确保战略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寻找*大限度减少战争伤亡和损失的道路,兵圣孙武就是这方面*杰出的代表。他所找到的道路即所谓的“全胜”理论,提出的方案便是“必以全争于天下”,做到“兵不顿而利可全”。
    从全篇文字来看,“全胜”思想包含两个主要层次,一是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境界,二是在不得已而用兵作战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损失,实现破中之全。前者是高层次的“全胜”,而后者则是相对低层次的“全胜”,然而两者相互弥补,相得益彰。①
    孙子认为“百战百胜”,表面上轰轰烈烈,风光无限,其实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并非用兵打仗的上乘境界,惟有“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战争指导者所应该孜孜追求的神圣目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换句话说,高明的战略家应该真正做到“屈人之兵而非战也,���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即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通过高明的谋略算计敌人,唬住敌人,摧毁敌人的抵抗意志,不经过直接的战场交锋而使得对手屈膝投降,从而实现战略上的“全胜”。在孙子看来,推行“全胜”战略乃是理有固宜,势所必然。因为对自己一方来说,这样做代价*小;对敌人一方来说,这样做反抗*小;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所遭受的灾难*小;对天下来说,所获得的利益*大,“全胜”战略毫无疑义属于*佳的选择。 “国学经典解读系列教材”的编写与出版,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学院的基本建设工程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创办国学院,被誉为顺应历史潮流、立德立功之举,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得到了各界的支持。我校已经在国学教育方面先行一步,更应该具备一种担纲意识,继续为推动国学教育向纵深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编写这套教材,不仅仅是为了适应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学的基本需要,也是力图振兴我国经典教育的一个具体步骤。经典著作如同岁月长河积淀、打磨出来的珍珠,在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自先秦以来,儒道法墨诸家所奠定的经典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形态,在两汉以后的封建社会中进一步得到巩固与发展,形成了专门的学问与学科,是国学的主体。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经典,乃是广义上的经典,不仅有儒家的经书,而且包括诸子与史部、集部的群书,它是中华文化与学术的集成和荟萃。至于其地位与作用,正如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宗经篇》所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这段话说明中国古代的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载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精华,其精神意蕴可以穿越时空而获得传承与光大。
    目录
    导言
    计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形篇
    势篇
    虚实篇
    军争篇
    九变篇
    行军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
    附录一 孙子本传
    附录二 十家注孙子遗说并序
    附录三 历代名家评《孙子》
    主要参考书目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