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振兴之路:中国对外开放30年
QQ咨询:
有路璐璐:

振兴之路:中国对外开放30年

  • 作者:陈文敏 李钢 李健
  •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01787616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290
  • 定价:¥4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一个民族和**的进步与兴起无不伴随着对外开放。世界所有发达**和新兴工业化**(地区)虽然都有不同的发展路径,但均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对外开放,这是一个已被历史与事实反复证明了的规律。今天,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世界各国均已卷入其中,对外开放已成为这个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开拓者邓小平同志对外开放理论指引下,准确判断形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紧紧把握兴国富民规律,坚定不移地走上了对外开放之路。
    文章节选
    二、对外开放与对内改革
    作为驱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巨轮的对外开放与对内改革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邓小平在提出对外开放政策的同时,也阐明了对外开放与改革二者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他指出:“搞建设关起门不行。关起门有两种:一种是对国际;一种是指对国内,就是一个地区对另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这就要对内把经济搞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①“一个对外经济开放,一个对内经济搞活。改革就是搞活,对内搞活也就是对内开放,实际上都叫开放政策。”②“要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搞两个开放,一个对外开放,一个对内开放。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资金,是不可能的。对内开放就是改革。改革是全面的改革。”⑧“中国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放、对内改革。改革,包括上层建筑领域的政治体制改革。”④“开放是两个内容,一个对内开放,一个对外开放。”⑤“我们制定了两个开放的政策,即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这两个开放不行……这是一整套相互关联的方针政策。”⑥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到,邓小平是从战略的高度来考察对外开放与改革的关系的。首先,他认为必须用开放性的观点看待国内外的问题,这样才能把握开放与改革关系的实质。其次,经济开放与经济改革是相互促进、相互交融的。经济开放的国内要求就是打破地区、部门间的封闭和割据状态,而国际要求则是与国外要素相交换。再次,开放两个方面要解决的问题实质是一样的,国内开放也就是搞活、改革,对外开放则是解决国际经济关系方面旧的封闭体制的**问题,因而也是一种改革。 近30年来的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壮举。它使国人深切感受到一个民族振兴、大国崛起的艰辛与愉悦,物质与精神力量的真正价值和含义;它使世人对中国的巨变而瞠目甚或不解,对龙的传人再也不敢小觑。中国,正以她特有的方式为世界发展史书写着崭新的篇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一个民族和**的进步与兴起无不伴随着对外开放。世界所有发达**和新兴工业化**(地区)虽然都有不同的发展路径,但均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对外开放,这是一个已被历史与事实反复证明了的规律。今天,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世界各国均已卷入其中,对外开放已成为这个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开拓者邓小平同志对外开放理论指引下,准确判断形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紧紧把握兴国富民规律,坚定不移地走上了对外开放之路。
    30年来的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中国选择的一条正确道路,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路、强国之路。今天,中国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发展举世瞩目,正是在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指引下取得的。
    目前,我国已进入世界经济大国行列,经济总量(GDP)位居世界第四;贸易伙伴已达220多个,货物贸易总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21738亿美元,增长了104倍,同期世界排名由第32位跃居到第3位,占全球贸易比重由1985年的1.8%提高到2007年的近8%。
    目录
    **章 中国对外开放的背景
    **节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开放与闭关锁国
    第二节 新中国大门的自主开启与闭合
    第三节 对外开放的国内国际环境

    第二章 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
    **节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理论体系
    第二节 邓小平的对外经济贸易思想理论体系
    第三节 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外开放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第四节 新一届领导集体关于对外开放的论述

    第三章 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和布局
    **节 对外开放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二节 对外开放的区域布局
    第三节 对外开放的产业布局
    第四节 对外开放的对象和市场
    第五节 对外开放的统筹发展

    第四章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发展
    **节 经济特区和开发区政策的发展
    第二节 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
    第三节 利用外资政策的发展
    第四节 对外经济合作政策的发展
    第五节 对外投资政策的发展

    第五章 以质取胜战略与实践
    **节 以质取胜战略内涵与战略措施
    第二节 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取得的主要成绩
    第三节 以质取胜战略的深化与发展

    第六章 市场多元化战略与实践
    **节 市场多元化战略形成的背景
    第二节 市场多元化的发展与现状
    第三节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政策措施
    第四节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面临的新形势
    第五节 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深化与升级

    第七章 科技兴贸战略与实践
    **节 科技兴贸战略的提出及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 科技兴贸战略的实施效果
    第三节 未来方向

    第八章 “走出去”战略与实践
    **节 “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与内涵
    第二节 “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第三节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政策体系
    第四节 “走出去”战略的深化与拓展

    第九章 自由贸易区战略与实践
    **节 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提出及意义
    第二节 自由贸易区基本概念与特点
    第三节 中国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与特点
    第四节 未来方向

    第十章 中国对外开放未来展望
    **节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二节 遵循规则与惯例,全面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第三节 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发挥规则制定中的作用
    第四节 加强南南合作,提高合作水平和质量
    第五节 正确认识贸易摩擦,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第六节 加强规制建设,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