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危险废物及其鉴别管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重大环境问题对策与关键支撑技术研究”系列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危险废物及其鉴别管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重大环境问题对策与关键支撑技术研究”系列丛书)

  • 作者:王琪 王琪
  •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802097216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461
  • 定价:¥9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危险废物及其鉴别管理》显示了整个研究过程,但是并不能显示完整的研究成果,因为在这个课题的验收完成之后其研究并没有结束,而*终可见的成果是在验收成果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量工作后形成的。这些都不可能体现在这《危险废物及其鉴别管理》中。但是从中可以反映出我们所作工作的技术与理论基础,反映出我们的工作思路,反映出我们所进行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希望这些东西能对以后的研究工作有些启发,有些提示,提供一些借鉴。
    当然不能要求在这一个课题的研究中解决所有问题,因为无论是危险废物本身还是对其认识都是在不断变化。从报告中可以发现许多缺陷和不足,甚至是错误。这些都没有在报告中修改完善。有些是我们没有发现,有些是我们发现了但是目前的研究基础还不能修改完善,而其他问题如果进行修改的话就不能完整体现我们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所以没有作进一步的修改,以课题验收时的面貌直接示人。也好,为同行们作一个批判的靶子吧。我们真诚地希望与同行们进行探讨,期待着同行们的指正,无论以任何形式,在任何地点。
    文章节选
    1 危险废物定义及其产生源特征
    1.1 危险废物定义
    危险废物是固体废物中具有危险特性的一种,因此要定义危险废物,首先要定义固体废物。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法》(以下简称《固废法》)对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的定义如下: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此外固废法第九十九条还规定:液态废物的污染**适用本法,但是排入水体的废水的污染**适用有关法律,不适用本法。
    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无论是现行的还是即将发布的新修订的《**危险废物名录》,对于列入其中的危险废物,都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具有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毒性和感染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特性的,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危害,或者在不适当的运输、贮存、处理和处置过程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间接危害的固体废物,属于危险废物。危险废物可以包括固态(如残渣)、半固态(如油状物质)、液体及具有外包装的气体等。
    危险废物的概念具有法律上和科学上双重性共同特点。首先,由于它的危害本质,必须满足法律上的要求,法律上的要求应易于理解和明白,体现废物对人类和环境具有危害性的本质特点。但是仅仅有法律上的定义,不能完全表达出危害性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和程度,还必须要体现对危险废物界定的科学准确性,即体现在具体的废物名录和界定标准的基础上。科学上准确界定危险废物,可以通过具体种类的废物详细列表、建立实验方法和鉴别标准、建立排除方法等形式的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判别体系。危险废物鉴别体系与列表是世界各国各地区尤其是发达**在认定固体废物成为危险废物必要的方法。、 **“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重大环境问题对策与关键支撑技术研究”,是在我国环境总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生态系统和环境质量恶化、核和电磁辐射污染等重大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社会大背景下设立的。2003年,在原**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的组织和领导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了20余家在环境领域具有较强影响的科研和教学单位,开始了“重大环境问题对策与关键支撑技术研究”项目研究。该项目设立了15个课题,着重研究我国环境领域急需的管理政策、管理手段和相关支撑技术。
    通过近3年的研究,项目组完成了项目计划任务书设定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环境技术政策,为完善**环境技术政策体系和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了支持;建立了区域大气污染物、面向水生态**的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为我国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构建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及生物多样性评估理论与方法体系,为我国生态保护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突破了一批重大环境监控技术,为我国环境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提供了可操作手段和工具。本项目建立了18项具有国际水平的重大环境技术(体系),取得了20项重大环境科技成果,形成了8项技术标准,52项技术导则与规范,16项技术指南,以及若干技术政策、战略研究专题报告,大大提升了我国环境管理的整体技术水平,为“十一五”期间环境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
    本丛书全面总结、归纳了**“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重大环境问题对策与关键支撑技术研究”在重要环境政策、污染**管理支撑技术、生态保护管理支撑技术、环境监管技术等领域所取得的关键技术和重大成果,同时对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估,总结了项目组织管理过程中得到的宝贵经验,分析了项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技术和组织管理方面的建议。
    目录
    上篇
    1 危险废物定义及其产生源特征
    1.1 危险废物定义
    1.2 危险废物产生特性
    1.3 危险废物主要产生源
    1.4 我国危险废物产生特性
    2 国内外危险废物鉴别体系比较研究
    2.1 各国和地区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管理法律法规
    2.2 各国危险废物产生与处理处置现状
    2.3各国危险废物鉴别体系比较研究
    3 中国危险废物特性鉴别指标体系研究
    3.1 危险废物鉴别程序
    3.2 危险废物及特性定义
    3.3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环境保护目标
    3.4**危险废物名录筛选标准和框架体系
    4 危险废物鉴别分析方法研究
    4.1 国外的浸出方法研究和标准体系
    4.2 金属的浸出特性和方法研究
    4.3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浸出特性和方法研究
    5 危险废物分级管理与豁免基础研究
    5.1 危险废物的环境风险评价
    5.2 危险废物的豁免管理基础研究
    5.3 国内外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比较
    5.4 危险废物豁免管理基本程序
    参考文献

    下篇
    6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
    6.1 危险废物废物流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建设现状
    6.2 国外及港澳台地区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
    7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评价方法
    7.1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的专家评价方法
    7.2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的层次分析法
    7.3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的生命周期评价法
    7.4环境技术评价法
    8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适用性
    8.1 各种处理处置技术对危险废物的适用性
    8.2 根据废物类型选择处理处置技术
    8.3 从技术角度选择处理处置技术
    8.4 根据处理效果和环境**性选择处理处置技术
    8.5 根据经济性选择处理处置技术
    8.6 几种典型的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技术的选择
    9 危险废物的焚烧技术
    9.1 国内危险废物焚烧技术的发展现状
    9.2 危险废物焚烧处理相关法规及政策状况
    9.3 焚烧技术
    9.4 危险废物焚烧设施评估技术
    9.5 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设计、施工与验收技术
    9.6 危险废物焚烧处置的风险评价方法
    10 危险废物填埋处置技术
    10.1 危险废物填埋技术概述
    10.2 **填埋场建设所需条件
    10.3 危险废物**填埋场的主要类型
    10.4 我国危险废物**填埋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0.5 危险废物**填埋场的设计
    10.6 危险废物**填埋场的施工
    10.7 危险废物**填埋场的验收
    10.8 危险废物填埋处置的风险评价方法
    11 危险废物填埋预处理技术及设计、施工研究
    11.1 危险废物预处理的重要性
    11.2 危险废物预处理技术路线
    11.3 危险废物的预处理技术分析
    11.4 危险废物预处理的设计
    11.5 填埋预处理设施设计、施工质量保证
    12 **废物的处理处置技术
    12.1 **废物焚烧技术概述
    12.2 **废物焚烧处置技术标准
    12.3 焚烧处置技术的优缺点
    12.4 **废物焚烧设施设计、施工的质量控制
    12.5 **废物焚烧系统设计、施工要点
    12.6 等离子体焚烧炉
    12.7 **废物非焚烧技术
    12.8 不同**的危险废物焚烧处置烟气排放标准
    13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运行管理技术
    13.1 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设施运行管理技术
    13.2 **废物集中焚烧处置设施运行管理技术
    13.3 危险废物**填埋处置设施运行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